《菏澤一中的前世今生》之「名師訪談」系列(2)--楊傳玉老師

2021-02-09 繼康文學四度空間

序:

   菏澤一中始建於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歷經曹州中學堂、省立六中、冀魯豫邊區中學、菏澤中學等幾個重要發展階段,還有簡易師範初中部、國立六中三分校等特殊時期,距今已有116年的歷史。百餘年來,這所中學的教育弦歌不輟,教學薪火不息。

    ……

   我從2008年開始撰寫校史人物風採,2013年《菏澤一中的前世今生》出版,2015年再版。2011年國家級期刊《基礎教育參考》設立「百年名校風採」專欄,我校是全國第一所被報導的學校;2013年齊魯晚報策劃「百年中學的前世今生」系列,我校是全省首個被宣傳的中學。我在書中努力宣揚「名師情懷」「母校情懷」「青春情懷」等內容,也收到了積極的社會反響。

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學校開展「堅持立德樹人,回歸教育初心」教育理念的討論活動,何為「教育初心」?我認為教育的「初心」應該是「有根」的,菏澤一中有著百餘年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積澱,觀瞻這些校史人物,或許就能發現教育的「心根」上永遠是家國情懷。

2018至2019學年,我從學校選出7位任教30年以上,至今仍堅持在教學一線的老師,對他們進行採訪。通過他們的教育經歷和故事講述,努力還原並呈現學校從上世紀80年代末至今的教育生態和場景。同時,我將近年來陸續收到的歷屆校友「我的菏澤一中歲月」徵文做了整理,篩選來自北大、清華、北師、南師等部分校友的稿件,聽他們講述自己的高中時代及母校風採。

近期,「繼康文學四度空間」公眾號將陸續推出《菏澤一中的前世今生》之「名師訪談」「曾經芳華」「此物最相思」系列文章,每周一篇,敬請關注。同時歡迎老師們及四海校友積極留言或投稿交流。  

   dongxiaokang2006@163.com

《菏澤一中的前世今生》

             之「名師訪談」系列(2)

 

傳道授業,春風化雨三十載;

              潛移默化,玉樹芝蘭滿天下


               ---- 菏澤一中楊傳玉老師採訪實錄

(楊傳玉,菏澤一中高級語文教師,山東省優秀教師、菏澤市首屆教壇精英,多次參加山東省高考命題工作。1988年從教,教齡31年。)

前言:楊傳玉老師是目前語文組堅持在教學一線年齡最大,任教時間最長的教師。他知識淵博,溫文儒雅,虛懷若谷,低調謙遜,淡泊不爭,推賞後進,一直是青年教師們學習的榜樣。今天,特約楊老師進行訪談。

董:楊老師,您好。感謝您今天接受我的採訪。您現在是語文組裡資歷最老,也是「泰鬥級」的名師,更是我們組公認的「領頭楊」。

楊:都是同事們抬愛,也就是年齡大一些而已。我知道你又要做一些事情,很有意義,你這份堅持很可貴。我是支持你的,其實你做這個事可以高調一些。

董:感謝楊老師。我也是覺得這個事應該堅持下來。至於高調,現在也沒學會,這一點跟您很像。(笑)

楊:喜歡就好。不爭不怨。

董:您是哪一年生人?小學、中學是在哪裡上的?

楊:我是1966年生人,因為家是山東梁山縣,小學初中都是在老家林辛村上的。

董:梁山處在四省交界,「水泊梁山」就是它吧?

楊:對。名著《水滸傳》故事的發祥地。

董:您高中在哪上?

楊:高中考到梁山四中,那時候梁山最有名的是一中和四中,一中理科強,四中文科較強。

董:那您的文科肯定很好。

楊:我一直非常喜歡語文,語文成績一直優秀,高考前的預選考試和高考,語文都是我們學校的第一名。高考提前填報志願時,我填寫的一律是中文、歷史。高考結束,第一志願就被山師錄取了。那年我們學校的文科共考上了五名本科生。

董:可以想像到你當年之勇。您上大學是哪一年?畢業後就來菏澤一中當老師?那時候幾歲?

楊:1984年考入山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分配工作。1988年7月21日,我第一次來到菏澤,當我走進當年的老辦公樓,踏著樓梯右側噹噹作響的木質樓梯,走到二樓西頭南側聶炎副校長的辦公室,我的菏澤一中的教師生涯就此開始了。這一算就三十多年了,真是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那時,我剛剛21歲。多麼年輕,多麼意氣風發的年齡啊!

董:這張照片就是剛參加工作那一年吧?

楊:對的。1988年。


2018年大學同宿舍兄弟三十年後再聚首

董:這張照片可以看出「歲月不饒頭髮」。您對自己的每一段經歷都有清晰的記憶,這也是您沒有饒過歲月的體現。當時的菏澤一中條件怎麼樣?

楊:菏澤一中是地區一中,當時有一定的名氣,在我的想像中是非常好的,所以就毫不猶豫地來到了這裡。當時學校的環境還很差,和今天根本沒法比,我曾經一度有過回老家梁山一中的念頭。

董:我這裡有一副學校的照片,您鑑定一下是哪個時代?

楊:這個應該是上世紀70年代的照片。我來時比這個要好些。

                                 70年代前後的菏澤一中大門

董:我在多名老教師那裡印證,看來當時的學校環境真是不好。您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登臺上課的表現嗎?初為人師,還記得哪些趣事?

楊:上大學時有教學實習,那時候就登臺講過課,第一次肯定是有一種緊張感和神聖感的。人們回憶自己的過去,往往談自己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多,而談敗走麥城的時候少。初為人師,有一堂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我非常喜歡的一篇散文,下了很大的功夫去備課,教案認認真真地寫了足足有七八張,信心滿滿地登上講臺,要給學生講一堂精彩的語文課。可令人尷尬的是,不到半個小時,我就把自己準備要講的內容全講完了(不過是照本宣科罷了),還有近二十分鐘呢才下課呢。我一時之間不知如何是好,那時也沒有今天所謂的教學機智,就僵在講臺上了。那時的我,大概心是慌的,臉是紅的,汗也從後背下來了。挨過了這一堂課,課下,我好好反思了自己的教學,又重新備了課,第二天非常誠懇地告訴學生我們要重新學習這一課,大概這次課上的比較成功吧,下課時學生竟對我報以熱烈的掌聲,他們的臉上洋溢著真誠的笑容。我很感動,我們的學生對他們年輕的老師是多麼的寬容啊!這也讓我下決心好好備每一堂課,下決心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董:您的這一段故事,讓我想起沈從文第一次上課的情形,也只講了十幾分鐘。

楊:對。後來也是越講越好嘛。

董:當時,同一個教研組都在一起嗎?一個教研組有多少人?

楊:當時都在一起,語文組有15人左右。

董:還記得第一個月領多少錢的工資嗎?

楊:第一個月工資80元,一個學期過去,積攢了一點錢,買了一輛飛鴿牌自行車,260元左右。不到半年,在街上被小偷偷走了。

董:哈哈。那時候飛鴿牌自行車絕對是高檔品,肯定心疼啊。當時的老校區還有哪些建築?你對哪些風物印象深刻?

楊:印象最深的當屬「四先生碑」了。無緣親見「四先生碑」重新樹立的盛況,據說是因搞建設無意從地下挖出,重新立於民國時期建成的大禮堂前。後來,大禮堂被拆,「四先生碑」被移到一株大柏樹下。每次經過這裡,讀到上面的文字和下面的人物介紹,想到在那樣動蕩的年代,幾位先生對教育傾盡了全部的心血何等不易,何等偉大,便對幾位先生充滿了深深的敬仰之情。每次經過「四先生碑」,我似乎總會感到它暖人的溫度。

                                       四先生碑長埋地下近半個世紀

董:或許很多老師和學生都有過點讀「四先生」碑文的經歷。尤其是第一次,在心底都會湧動一種崇敬和神聖感。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如今四先生碑身的文字已經斑駁難辨。能去駐足觀瞻的人也越來越少,甚至本校學生都還不知道它的存在。

楊:或許學生們還沒有意識到它的意義吧。不著急,我相信他們有一天會回頭。

董:那時候學校裡的校長是誰?您經歷過幾任校長?

楊:我那時,徐培榮校長剛來,後來是儀忠民、王可正兩位校長,現在是李志獻校長。

董:您來的時候,語文學科還有哪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師?您對誰印象最深刻?

楊:剛來的時候,自己還年輕,看組裡的老師,個個都是經驗豐富、學富五車的老教師。其實,回想起來,當時他們也就是四五十歲的樣子,和我現在差不多。他們都稱得上是德高望重,比如聶炎、封宗霖、朱國本、毛金鐘、趙弟尊、張玉美等老師。他們都曾經給我許多真誠的幫助,我感謝他們。在我畢業的第二年,在巨野一中舉行全區教學公開課,我被推薦上了一堂課《改造我們的學習》。那時年輕,也不知道公開課有何意義,反正讓上就上了,也不知道害怕。到了那天,一看下面坐滿了來自各縣區的老師(後來知道有二百人之多),還是有點緊張。但在各位老教師的幫助下,提前做了很充分的準備,課受到了老師們的一致好評。這堂課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意義重大,它讓我對自己的教學工作充滿了信心。

董:那時候學校裡是電鈴還是搖鈴?

楊:剛開始,記得是吹哨,吹哨的師傅緊盯手錶著看,幾乎分秒不差,老師們都很感慨。

董:那時候老師的上班時間好像非常早?早晨披星戴月,晚上也披星戴月?

楊:剛畢業那會,一切都是新鮮的。從來沒有覺得有多麼辛苦,也許那時候的物質條件是差一些。學校對老師們的管理也非常人性化,從來沒有籤到籤退的說法。有著名的「四必到」的說法:上課必到、輔導必到、開會必到、業務活動必到。但我回憶起來,那時老師們的敬業精神真是沒的說,每天晚上都有人辦公到很晚。或許,正是因為這種寬鬆的人性化的管理,才讓老師們有很高的教育教學效率吧。至於說到早晚披星戴月、每天晚上值班、周六周日上班、一個月休息一天等,那是1996、1997年以後的事情了,那種非常辛苦的日子過了大約十年。當然,有孩子上學的年輕教師會更辛苦。

董:那時候您也住筒子樓嗎?筒子樓有哪些有意思的故事?

楊:剛畢業後不久,我和同一年畢業的另一位老師一起住在筒子樓的一間房子裡,第二年,他結婚搬出去了。第二年歲末,我結婚了,仍住在這裡。只有一間房,十幾個平方。做飯只能在過道裡了。住在筒子樓的老師,大多數都是在樓道裡用煤球爐子做飯。這裡每天都上演著鍋碗瓢盆交響曲,鄰裡之間,互幫互助,和睦相處。條件雖然艱苦,卻也令人難忘。

董:您認為自己從教三十餘年,在教學方面的關鍵成長期是什麼時間段?前三五年?或十年?您如何看待。

楊:一個教師在教學方面的關鍵成長期,我覺得是前五年。教學之初,風華正茂,激情萬丈,遇到一所好學校,遇到幾位好老師,再加上自己的勤奮努力,將會成長的非常快。五年之後的發展,恐怕就全靠自己了,看自己有多高的目標追求。究其根本,是年輕教師有無清晰的目標追求。

                           2004年青年教師拜師儀式

董:從教三十多年,您獲得過很多的榮譽,您認為最重要的是哪一個?

楊:從教三十餘年,獲得的大大小小的各種榮譽,也有一些,但總覺得實在不值一提。一則教師隊伍中的優秀教師何其多也,我並不認為自己做出來多麼大的成績,二則我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個教師所應當做的。但是,我對自己在初為人師時所獲得的一項榮譽印象深刻,至今難忘。我1988年進入一中,一年之後的教師節,我獲得了學校頒發的「青年園丁獎」。這個獎項對我是莫大的鼓勵。

  1989年9月,菏澤一中首屆五大青年園丁獎。左一。

董:您擔任過幾年的班主任工作?那時候的班額好像非常大。聽說最多的時候,高三複課班有過150人是真是假?

楊:曾經做過16年的班主任工作。現在所謂的大班額,在以前實在是基本配置。1998年,教三個複課班的語文課,每個班都是120多人。每周一三五有課,每天六節課。2008年複課班,150人以上的班級不止一個,最多達到170多人。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是不敢想像的事情。大班額之弊,自是再明顯不過的事情。學生太多,根本照顧不過來,教師也是身心俱疲。好在是複課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成績也不錯。2008年,我擔任複課一班的班主任,一班二班兩個班的語文課。一班是當年複課班班額最小的一個班,108人。參加高考的有100人,全部升入本科院校,其中一本有85人,成績優異,自己也深感欣慰。

董:您認為自己班級管理的最大特點是什麼?您認為自己教學的最大特點是什麼?

楊:2004年--2007年,從高一到高三,我擔任五班的班主任,高考時取得了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績。臨班的王老師,是剛剛畢業三年的年輕教師,現在早已成為我校教師中的骨幹力量。學生畢業十周年聚會時,他對我班的學生說:我覺得楊老師管理班級的最大特點,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學習上細緻入微,管理上敢於放手,順其自然。你是一棵樹苗,就讓你長成一棵大樹;你是一匹小馬駒,就讓你成長為一匹駿馬。絕不用一個模子去套每一個學生。

       我想,這裡面當然有王老師客套的成分在。但我很贊同這樣一種說法:學生就像是花,每種花都有自己的花期。就像迎春花開在二月,玉蘭花開在三月,荷花開在六月,而菊花偏偏開在百花凋謝的九月,梅花開在嚴寒的十二月。沒人覺得,開花最早的迎春比開花最晚的梅花美麗高貴。每一朵盛放的花朵都有屬於自己的美麗。正因為花期不同,我們才能一年四季都看到鮮豔的花朵。

      但我們現在的教育,卻好像希望每一朵花都同時在六月開放,高考是唯一的一把尺子,如果學習不好,就算不得好學生,實在荒謬得很。現在的班級管理,每年一調班,每年一換班主任,每年一換任課老師,同學的情誼淡了,師生的感情淺了,班風、學風不能一以貫之,也實在不算好辦法。

董:說得太好了。其實教育首先是尊重,其次是管理。中學生稜角多,可塑性強,教育不可能使他們成為全都相同的人。那時候高一新生有軍訓嗎?

楊:軍訓應該是1980年代才有的,個人認為還是很有好處的,但現在軍訓的時間很短,也不太重視了,效果不佳。

董:以前的班級管理也有很多規定嗎?有那麼多量化嗎?學校管理也是以嚴格著稱嗎?

楊:學校量化是近十年才出現的新事物,把教育等同於工廠流水線,不好。教書育人能量化嗎!

董:您印象最深刻的學生是誰?為什麼?

楊:印象最深的是2004.9---2007.7畢業的那屆學生,畢業時的班號是高三五班。從高一帶到高三,付出了努力,費盡了心血,也見證了學生的成功,至今難忘。2007年畢業的一個女生,是我班參加高考考取一本的最後一名。短短十餘年過去,現在在上海,發展的非常好。她喜歡動漫,學了編劇,寫了書,帶了一個團隊,事業蒸蒸日上,很了不起。有一年暑假,我到上海去,她主動聯繫到我,領著我遊覽了黃浦江等幾個地方。學生太多了,故事太多了,一時也說不完。

董:那時候,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怎麼樣?和現在這個時代的孩子一樣嗎?

楊:以前的師生關係比較純粹吧。

董:您最欣賞中國哪位教育家?他有怎樣的語言或行為影響到您?

楊:還是陶行知說過的一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雖然很難達到這種境界,但心嚮往之。

董:您認為自己的教學風格是什麼?或最大的特點?

楊: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一個人的教學風格只適用於個人,找準了找對了,你就成功了。

董:您如何看待教師這個職業?您認為教師最大幸福感在哪裡?

楊:教師的最大幸福感是看到自己學生的成功,還有就是感受到自身的成長。

                                 2008年本組成員

董:您如何看待教育改革的?您認為教育的核心是什麼?

楊:教育的核心是教書育人,「育人」更在「教書」前。但現在似乎顛倒了,把學生的成績放在了第一位,也因此出現了很多問題。


董:我聽說您今年又當班主任了?這是老將出馬的節奏啊。

楊:對。因為學校執行標準班。1月,我又剛剛接受了新成立的一個班的班主任工作。多年之後,重新當了畢業班的班主任,還是有點小感慨。不由得想起豫劇《穆桂英掛帥》裡的唱詞:「轅門外三聲炮如同雷震,天波府裡走出來我保國臣。頭戴金冠壓雙鬢 ,當年的鐵甲我又披上了身。帥字旗飄入雲, 鬥大的穆字鎮乾坤,上那上寫著渾那渾天候穆氏桂英,誰料想我五十三歲又管三軍。」巧了,我今年剛好也是五十三歲,這是玩笑話。但現在和年輕時畢竟不同,心情十分平靜。只想把這一屆學生送好,不讓他們失望罷了。

董:您平時有什麼興趣、愛好?

楊:靜靜地讀書、寫字。享受歲月靜好。

董:您教育子女的理念是什麼?方法是什麼?

楊:成人比成才重要,成才比成績重要,成績比分數重要。成人最重要。不強求,不苛求。

董:談一談您從教30餘年教育感言?

楊:常想一二,天天天藍。犯其至難,圖其至遠。天道酬勤,功不唐捐。並不深奧,通俗地講,大概可以這樣說:天天有個好心情,有高遠的目標追求,相信功夫不會白費。

董:今天又跟楊老師學到很多知識。再次感謝楊老師。


歡迎老師及歷屆校友們留言,講述您所知道的楊傳玉老師人物風採、教學軼事、名言語錄,共同追懷那些曾經和過往……

董曉康,筆名繼康,中國致公黨黨員。現為菏澤一中語文教師;山東省經典誦讀骨幹教師;全國中學生誦讀大會優秀指導教師;全國N項作文大賽優秀指導教師;海峽兩岸高中生辯論賽指導教師;山東省中學生演講比賽優秀指導教師;山東省「國學小名士」電視大賽指導教師;菏澤開發區作家協會副主席;菏澤詩詞協會、朗誦藝術協會會員;文學社指導教師;醒湖詩社發起人。詩、詞、散文、小說作品散見各級報刊,已出版歷史文化散文集《菏澤一中的前世今生》,詩集《有沒有讀首詩的時間》。 

專注原創,歡迎關注

「繼康文學四度空間」

相關焦點

  • ...30日中午12點「名師講堂」直播間,煙臺一中蔡婭麗老師、生涯...
    「名師講堂」直播間將為您以案例的方式給出答案:10月30日(本周五)中午12點,「名師講堂」直播訪談將邀請兩位生涯規劃專家做客現場,分別是:★蔡婭麗,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煙臺一中心理教師;★丁磊,資深高考專家、《高中生選科指南》《高中生生涯規劃指南》主編。
  • 童聲頌祖國 菏澤一中附屬學校合唱隊深情演唱國歌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樊珊 菏澤報導為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進一步推動菏澤一中附屬學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牢固樹立中華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孩子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學校組織全體唱國歌,成立了合唱隊。
  • 《七月半2:前世今生》終極海報 前世冤魂索命
    《七月半2:前世今生》終極海報 前世冤魂索命 七月半2:前世今生》即將於8月19日全國公映,該片由陳美行、翟子陌、羅翔、王良、趙吉、苗青、夏星翎、常奕然、付曼、張力飛、曾漪蓮等青春偶像聯袂主演。
  • 「校長訪談·讓夢想起航」系列節目(一)專訪蚌埠一中校長芮立斌
    從今天起,我們將連續推出「校長訪談·讓夢想起航」系列節目,將邀請蚌埠一中、蚌埠二中、蚌埠三中、蚌埠鐵路中學、蚌埠四中、蚌埠五中、蚌埠九中、蚌埠田家炳中學的校長,為大家介紹各學校新學年的治學思路,解讀新學年教學規劃。今天推出系列節目的第一期《堅韌一中 矢志不渝》,專訪蚌埠一中黨委書記、校長芮立斌。
  • 催眠前世今生_啊漫老師:揭示你的夫妻關係
    前世今生,輪迴轉世,你是怎樣看呢?前世今生,有人信,有人不信。催眠中的前世今生,怎麼看?如果你相信前世輪迴之說,那這就是今生轉世之緣。如果你不是特別確定,催眠中的前世今生,實質上可以看成是發生在很久之前的事情(可能都忘記了),或者深埋潛意識的感受、記憶,以意象畫面的形式呈現出來。但無論諮詢師闡述的多麼完整、完美,其實都不重要。前世今生的冥想,展示的是來訪者的智慧。
  • 「中國戲劇活化石」青陽腔的前世今生
    中新社合肥12月20日電 題:「中國戲劇活化石」青陽腔的前世今生中新社記者 張強在安徽省青陽縣青陽腔博物館裡,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陽腔省級傳承人江進正在教她的學生李婷娜練習新排的青陽腔曲目。中新社記者 張強 攝記者近日跟隨青陽官方主辦的採風活動來到青陽腔博物館,探訪青陽腔的前世今生。青陽腔又稱池州調或「徽池雅調」,因產生於青陽而得名。明代嘉靖年間,江西弋陽腔流入青陽地區,與當地方言及民歌小曲相結合而形成青陽腔。青陽腔滋養了黃梅戲,哺育了徽劇等,故被譽為「京劇鼻祖」、中國戲劇活化石。
  • 應城一中化學老師李鋒:我的一中老師
    二、語文老師——範振中應城一中名師範振中我們進一中不久,範老師就給我們兩個班的學生做了一場勵志報告,地點是一中的水杉樹林中。聽他的報告時,感覺到他知識淵博,思維敏捷,學養深厚,聽後深受啟迪和鼓舞。可能招錄考試中我的語文成績好,我被指定為2班的語文課代表。那時,一中條件很差。老師們拖家帶口住的是解放前修建西河中學時建的平房,房子已十分老舊,斑駁的牆壁黑色的細瓦,低矮狹窄陰暗潮溼,門前汙水橫流,人上廁所要出門去公共廁所。範老師、張老師、徐老師等就住在這裡。
  • 「循循善誘見耐心 激情似火大講堂」 成武一中開展「名師大講堂...
    >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文博 通訊員 白志松 成武報導  為打造名師校園
  • 《七月半2:前世今生》將映 「見鬼十法」登銀幕
    《七月半2:前世今生》8月19日將映「見鬼十法」登大銀幕  搜狐娛樂訊 由著名製片人劉鴻再度製片,導演李紅建執導,陳美行、翟子陌、羅翔、王良、夏星翎、苗青、趙吉、常奕然、曾漪蓮、付曼等主演的恐怖電影《七月半2:前世今生》即將於8月19日全國公映。
  • 東奧名師訪談——馬兆瑞老師
    名師檔案:馬兆瑞老師
  • 湖南邵陽市隆回一中8人在邵陽市 「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
    1月12日,從湖南省邵陽市教育局傳來喜訊,2020年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市級優課評審結果公布,隆回縣第一中學推送的8節課全部獲得市級及以上優課,其中劉葉妍、羅小英、陽放、向雲、劉燁、楊能榮等6位老師榮獲一等獎,有熊澤鵬、範海花等2位老師榮獲二等獎,獲獎比例達100%,獲獎情況居全市前茅。隆回一中被評為此次活動的優秀組織獎。
  • 網絡名人走進新國企 揭秘「一粒米的前世今生」
    啟動儀式現場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三亞3月10日電 (記者權娟)3月9日,「網絡名人走進新國企·一粒米的前世今生」在中化集團海南三亞育種站試驗田正式啟動。通過「直播」糧食育種、種植、收購、儲存、加工、銷售、消費等各環節,本次活動深入揭秘一粒米從田間到餐桌的「前世今生」,集中展現中央企業糧食科技創新的新成就、服務三農的新舉措,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新貢獻。 國家網信辦網絡新聞協調局副局長梁立華、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局副局長毛一翔、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副主任胡鈺出席了啟動儀式。
  • 菏澤一中人民路校區體育館、圖書藝術樓廣場工程中標公告
    一、採購人:山東省菏澤第一中學 地址:菏澤市人民路907號(山東省菏澤第一中學) 聯繫方式:陳主任0530-5296095採購代理機構:天勤工程諮詢有限公司菏澤分公司 地址:山東省菏澤市開發區縣(區)中華東路財富中心號五號樓二樓聯繫方式:李女士0530-5105008二、採購項目名稱:菏澤一中人民路校區體育館、圖書藝術樓廣場工程採購項目編號(採購計劃編號):SDGP371700202002000039
  • 真實的前世今生(附對比照片)
  • 泰安一中新校區邀請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做客「高校名師面對面」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侯海燕 通訊員 王麗 12月13日,泰安一中新校區「高校名師面對面」系列講座迎來了西北工業大學的王永欣副院長、李亞安教授和陳潔老師。2019級近800名師生在藝術館,其他同學在班級內觀看直播的形式聆聽名師講座。
  • 菏澤定陶一中學生獲「葉聖陶杯」決賽大獎
    菏澤報業全媒體消息(通訊員馬 劍記者劉衛國)近日,第十七屆「葉聖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頒獎典禮在江蘇省泰州市舉行定陶一中學生王一珠、谷喬木、邵馳、陳姝君4位同學獲得總決賽一等獎,孫渝鴻、宋佳慧2位同學獲得二等獎。
  • 重磅‖煙臺一中蔡婭麗老師、生涯規劃專家丁磊直播分享新高一中學...
    「名師講堂」直播間將為您揭曉答案――10月30日中午12點,「名師講堂」直播間,將邀請兩位生涯規劃專家做客現場,他們分別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煙臺一中心理教師蔡婭麗;★資深高考專家、《高中生選科指南》《高中生生涯規劃指南》主編丁磊。
  • 高秉涵在菏澤最新視頻曝光,看哭很多人……
    高秉涵在母校菏澤一中演講:我又回到了母親的懷抱「各位老師,各位鄉親,今天我又回母校來了!」7月5日下午,高秉涵來到母校菏澤一中做演講,跟大家分享自己離開家鄉後的生活經歷和感悟。高老深情地說,一中永遠是他的母校,這次帶家人回到菏澤,也是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教育方式,讓孩子們認祖歸宗。這三段珍貴的視頻,小編每一個都看的十分動情,此心安處是吾鄉。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 我的前世今生
    我的前世今生我的前世今生電影故事脈絡梳理一油灌車爆炸事件,死傷無數,致使很多家庭破碎。章小敏就是此次事件的無辜之一,她開車趕著回家給將四歲的小女兒慶祝生日,經過某高速公路,不幸遇難。【2】章小敏平時是踩自行車回家的,她很奇怪自己的自行車,自己不用鑰匙就能神奇打開,她騎到半路遇上一個油灌車,一下子慌張又害怕的,那油灌車竟然傾斜下來,但她卻奇妙的躲過了一劫,她很慶幸。【3】章小敏回到家裡,只聽到四歲的小女兒在哭,喊媽媽,卻不見丈夫跟大女兒,她哄了半天,卻沒有一點效果。
  • 【前世今生】你從前生帶來今生的禮物是什麼呢?
    因此這讓你今生一旦處於吵雜的環境,或是面臨衝突或暴力的場景,都會感到極大的壓力,這個來自前世的課題,讓你害怕跟人發生衝突,甚至因而封閉你的心,跟外界刻意保持距離,雖然避免了傷害,但卻也讓你失去體驗生命的空間。而前世的這個經驗也會讓你無意識的會想去消彌人與人之間的紛爭,更佳的崇尚和平及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