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科普知識:海綿鈦
一、鈦概述
鈦是一種銀白色的過渡金屬,其特徵為重量輕、強度高、具金屬光澤,亦有良好的抗腐蝕能力(包括海水、王水及氯氣)。由於其穩定的化學性質,良好的耐高溫、耐低溫、抗強酸、抗強鹼,以及高強度、低密度,被美譽為「太空金屬」。
距今46億年前地球誕生了,鈦元素大約就是那個時候來到了地球。或許更早,在地球沒有誕生之前,鈦已經由一些較輕的元素聚變而生成。在鈦元素生成之後的漫長歲月裡,它跟其它元素反應而生成礦石,在全球各地形成了巨大的礦床。
鈦是生性活潑的元素,跟大多數元素都能發生反應,冶煉異常困難,是稀有的貴金屬。在1791年,英國的格雷戈爾牧師第一次發現了它,1795年,德國人克拉普魯斯,在研究金紅石的時候,又發現了鈦,並以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泰坦(Titans)給它命名。因為鈦的活潑個性,冶煉異常困難,又因為當時的已知儲量很少,所以一直被認為是稀有的貴金屬。
鈦的商業價值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被人們認識,鈦與鐵、鋁、釩或鉬等其他元素熔成合金,造出高強度的輕合金,被應用於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領域。隨著不斷向化工、石油、電力、海水淡化、建築、日常生活用品等行業推廣,鈦金屬日益被人們重視,被譽為「現代金屬」和「戰略金屬」,是提高國防裝備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戰略物資。
衡量一個國家鈦工業規模有兩個重要指標:海綿鈦產量和鈦材產量,其中海綿鈦產量反映原料生產能力,鈦材產量反映的是深加工能力。目前鈦工業已形成中國、美國、獨立國協、日本和歐洲五大生產和消費主體。
二、海綿鈦的生產工藝
海綿鈦的工業化生產從1948 年至今已經有70多年了,其間雖然也有其他一些工藝投入過工業試生產,但都因為種種問題而紛紛停產,只剩下Kroll工藝一家獨大。目前,國際上唯一用於工業生產的制鈦方法仍然只有Kroll法,也稱鎂熱法,其生產流程主要包括富態料製備、氯化、四氯化鈦精製、還原蒸餾、氯化鎂電解幾個環節。
鎂還原的實質是,在880℃~950℃下的氬氣氣氛中,讓四氯化鈦與金屬鎂進行反應得到海綿狀的金屬鈦和氯化鎂,用真空蒸餾除去海綿鈦中的氯化鎂和過剩的鎂,從而獲得純鈦,蒸餾冷凝物可經熔化回收金屬鎂,氯化鎂經熔鹽電解回收鎂和氯氣。
從精製四氯化鈦中製取金屬鈦,分為還原和蒸餾兩個步驟。在較長一段時間,還原、蒸餾都是分步進行的,而目前已趨向聯合化、大型化。鎂還原法生產海綿鈦的工藝流程見圖:
三、海綿鈦國家標準
現行海綿鈦國家統一執行標準:GB/T2524-2019。海綿鈦產品按化學成分及布氏硬度分為7個牌號(等級):MHT-95、MHT-100、MHT-110、MHT-125、MHT-140、MHT-160、MHT-200。海綿鈦產品的化學成分及布氏硬度應符合表1要求:
四、海綿鈦市場
目前全球生產海綿鈦的國家集中在日本、美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克蘭和中國等少數幾個國家,所有工廠全部採用鎂還原-蒸餾聯合法工藝。
近幾年隨著中國經濟平穩快速增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初見成效,2019年儘管中國經濟運行面臨著下行的壓力,但中國鈦工業仍然一枝獨秀,經過前幾年的結構性調整,中國鈦工業轉型升級已初見端倪。2019年,中國鈦工業在產量和價格方面均出現了近幾年少有的喜人局面,正在步入新一輪發展的快車道,整體正向著諸多利好的方向發展。
中國海綿鈦行業經過近十年的調整,各主要生產企業通過工藝技術的改進和管理經驗的提升,已逐步向全流程、大型化和精細化方向發展。2019年受國內海綿鈦價格上漲以及高端鈦市場需求的驅動,國內鈦企業新建、擴建海綿鈦項目及部分停產企業復產,海綿鈦產能同比大幅增長了47.7%,達到歷史高位的15.8萬t/a。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鈦之家,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