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6月13日電 2017年,採用空中俯拍視角呈現中國之美的《航拍中國》一經開播就憑藉獨特視角和絕美畫面走紅網絡。2020年5月21日起,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再次回歸。
新一季《航拍中國》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紀錄頻道晚間黃金時段以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媒體各埠播出。該片開播17小時,在豆瓣即開出9.5分,B站更是達到了9.9分。6月12日下午,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研討會現場。活動方供圖
「一方面山川之美、河流之美、家園之美、人文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另外一方面山河巨變、舊貌換新顏在《航拍中國》這個大型紀錄片當中體現得尤為明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務會議成員薛繼軍表示,《航拍中國》第三季播出之後無論是線上線下、大屏小屏,專家學者還是普通觀眾都在熱議,激發了很多觀眾的鄉愁。「向世界講一個什麼樣的中國故事,表現一種什麼樣的中國精神、中國形象、中國面孔、中國表情,這都是《航拍中國》應該肩負的使命,將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還會把它翻譯成各種文字、各種版本向全世界推介。」
從2017年播出以來,《航拍中國》系列紀錄片共推出了23集,覆蓋大半個中國。以獨特的空中敘事與航拍美學為載體,《航拍中國》全方位展示了中國歷史人文景觀、自然地理風貌及建設發展成就,頌讚大好河山,全景式俯瞰一個觀眾既熟悉又新鮮的美麗中國、生態中國、文明中國。
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共10集,每集50分鐘,涵蓋雲南、安徽、貴州、山東、天津、山西、吉林、湖南、河北、寧夏10個省市自治區,地域跨度大,地貌變化豐富,東西、南北、上下,形成全方位的點位覆蓋。
航拍帶來了視角顛覆,也帶來了故事講法的改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副召集人梁紅提到,隨著第一季、第二季節目推出,《航拍中國》已成為觀眾期待的一個文化節目,也是面向國際傳播,呈現立體全面中國的文化產品,更是生動的中國名片。
研討會現場。活動方供圖
如何在第三季中實現突破?「我們首先在文案的人文性上下工夫,在呈現奇觀美景同時,更注重概括、提煉和呈現各地的人文深蘊,以及『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精神特質的傳承,在展現美麗中國的同時,更呈現出了一個文明中國和生態中國。」據梁紅介紹,目前《航拍中國》已開啟第四季的準備工作。「在未來第四季繼續加強策劃調研,形成拍攝製作全流程的鏈條。」
通過先進技術手段,製作精益求精,美學表達創新,該片在延續航拍特色和風格的同時也為紀錄片創作帶來了新拓展。作為主創方代表,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創作總監、《航拍中國》第三季總導演餘樂介紹,《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共動用了直升機18架,飛行近400架次,使用無人機118架,飛行總航程超過25萬公裡;參與第三季拍攝人員多達300人,力求把精美的畫面和更關注人文的態度傳遞給觀眾。「這一季節目創作團隊人數之多、設備之多、行程之廣、素材量之大等都是創紀錄的。作為一部大眾化作品,《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喚起了觀眾去看電視的習慣。在降低知識門檻、側重輕旅行體驗的同時,節目有效延伸了觀眾的眼力和腳力。」
中視協紀學會原會長劉效禮將軍肯定了該片的創作價值。在他看來,《航拍中國》在選題、片頭、文案等設計上都展現了獨特的美。「看《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是一種視覺和聽覺的享受。在片中,不僅能看到祖國大地的錦繡,還看到了社會生活的煙火氣。」
「什麼才是好的航拍?除了精美的構圖與畫質之外,思想深度和人文情懷必不可少,這也是紀錄精神的應有之義。」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研究員、高級編輯唐俊認為,在自然之美中注重對地域文化的展現和發掘,是《航拍中國》第三季的一大亮點。《航拍中國》別具匠心地將文學與地標、精神內涵與物質載體相結合,發散出跨越時空的文化力量。「以鳥瞰影像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視角、一個精彩的索引,壯闊的航拍被賦予了人文內涵,影像之中飽含著文化自信的表達,吸引觀眾潛入其中細心品味。」
研討會現場。活動方供圖
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蘇六表示,片中呈現的人與自然的關係為紀錄片增添了更多「溫度」。「如何把『浪漫主義』表達融入到內容中,在凸顯出每個地方特色的同時,呈現出更多別樣的氣質,第三季已經作出了探索。也期待第四季有更多表達空間。」
據了解,截至5月31日,《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在騰訊、嗶哩嗶哩等網站視頻播放總量接近1900萬,追劇人數近98萬,彈幕將近26萬條。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5分,B站評分9.9。
梁紅介紹,《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電視端累計觀眾觸達人數是3.57億,新一季還吸引了大量年輕觀眾,其中15-24歲觀眾比例提升了36%。
「節奏與結構、轉場與表述,最見影像敘事的表現力道,《航拍中國》第三季體現出了整體優異的能力。」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央視劇評》專家劉潔提到,如今國內各種形象類、景觀類、宣傳類、人文類等紀錄片,或多或少都要鋪陳著航拍的寬闊視野,一些成形或正在成形的航拍紀錄片也大多以山河面貌、歷史人文與驚天業績而同質呈現。然而,真正動人心魄的,還是充滿文化意味的人物、事件本身,而不僅僅是航拍技術的應用。「《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因文化的觀照、生活的牽連,避免了孤立地展示俯瞰之勢,成了一個展現山川地貌、綺麗風光的襯託背板,帶領觀眾進行了一次有意味的文化飛越,在航拍紀錄片的創作上又上了一個臺階,值得業界借鑑。」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召集人莊殿君總結說,「下一季節目重要的是在前三季的基礎之上有新的提升,也希望節目在全媒體平臺實現再一次跨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