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電影院》緬懷大林宣彥!最後的對話,談到黑澤明

2020-10-09 看電影看到死

在新作《海邊電影院》中,大林宣彥重新討論了日本戰後電影經常涉及的一個主題:臨近戰敗的日本。

這部電影將故事背景放在原子彈爆炸前夕,三個青春洋溢的年輕人穿越回到廣島的老影院。在那個影像世界裡,展現年輕的生命和宿命般的結局。大林宣彥用殘酷的現實和色彩斑斕的畫面,以及簡單明了的對立傳達了反戰信息。

2019《海邊電影院》

自兩年前確診肺癌晚期,被醫生診斷只剩三個月生命後,大林宣彥一邊與癌症抗爭,一邊完成這部179分鐘的作品。《海邊電影院》在2019年11月1日首映,作為東京國際電影節導演作品回顧展的一部分。而在首映前兩天,日本政府於10月29日授予大林宣彥文化勳章,這也是日本文化界最高榮譽之一。

2019《海邊電影院》

在位於東京郊區的工作室見面時,大林宣彥比我記憶中的他虛弱了不少,但思路還是非常清晰的,精神也很好。這位81歲的老人聲音沙啞但堅定,對新作是「百分之百滿意」。「我從來不擔心我能不能完成它,」他說,「當然,我有技術團隊來幫忙處理CG問題。」

2019《海邊電影院》

Q:這部電影蘊藏的生命力,與黑澤明《八月狂想曲》、黑木和雄《如果和父親一起生活》等這些名導晚期較為溫和安靜的作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您可以就此談談嗎?

A:黑澤明一直想做藝術家,但卻成了一名導演。藝術家們往往是獨立創作,所以黑澤明也一直想拍個人的電影。但他也知道,獨立電影養不活自己,所以沒辦法只能去給東寶拍片,去東寶工作必須要考慮市場,意味著失去創作自由。

黑澤明

舉個例子,1954年的《七武士》,蜚聲內外的名作,但卻並不算是真正的黑澤明電影。黑澤明想拍出農民草根般的堅韌,但最後東寶以市場原因逼他重剪。最後出來的就是一部頌揚武士精神的電影,這跟他的初衷背道而馳。但票房的確很好,自此也名揚天下了。

1954《七武士》

另外還有1961年的《用心棒》,我們這些影迷們都知道黑澤明是為了錢才拍這部電影的。但正是因為這些商業電影的大獲成功,才讓黑澤明有足夠的資本,去拍《電車狂》這一類非商業電影。當時他還跟我說,「大林,你覺得(這部電影)怎麼樣?我用了28天就拍出你慣用的電影風格了。」

1970《電車狂》

黑澤明在後期創作的《電車狂》《夢》《八月狂想曲》,還有像《嫋嫋夕陽情》這些作品中,才拍出了真正想拍的東西。他跟我說過,「雖然是小成本電影,但其中的哲學和理念都是我自己的。《八月狂想曲》是用電影公司創作投資總額的零頭拍的,所以創作上很自由。」

1991《八月狂想曲》

他還說,「大林,你現在大概可以理解我的處境了吧?終於可以用自己的錢來拍電影了。而你從入行開始就一直都是這麼創作的,真好!我終於可以像畫家作畫一般去創作自己的作品,單純地用自己的哲學理念去創作。」不過黑澤明是一個特別情緒化的人,很容易激動,我認為他最好的電影應該是1985年的《亂》,由仲代達矢主演。

1985《亂》

Q:那黑澤明對您有什麼創作上的影響嗎?

A:很多年前我和黑澤明有過一次談話,那年他80多歲,我50多。他說,「我希望還可以像現在這樣繼續再拍10年電影,然後你可以接力,再拍20年。如果你也未能完成,還會有我的兒子、孫子或者曾孫輩。戰爭會隨時發生,但實現和平則需要400年。」從那以後,這就成了我的主題,我的口號。黑澤明曾經說過,電影無法改變歷史,但可以塑造未來。所以要繼續創作,這也是過去十年我一直在努力的事情。

1990《黑澤明與大林宣彥的電影對話》

Q:但為什麼您的電影一直是圍繞著70年前的二戰呢?這是無數電影人都拍過的題材了。

A:因為年輕一代日本人對戰爭知之甚少,包括廣島事件。向從未經歷戰爭的年輕人傳達戰爭現實,是我們這一代的責任。

2017《花筐》

Q:但我認為,您表現現實的方式帶著天馬行空的自由,這種自由在您的作品中隨處可見。

A:對於我來說,「自由」就是做一些以前沒人做過的事情,這點很重要,對於電影人而言是最重要的。有人說,電影發展這麼長時間,能拍的東西大概都已經拍完了吧,再沒有什麼可做的。我覺得那是胡說八道,還有很多事情是從未有人做過的。

而且,我覺得作為一個歷經世事的老人,有義務有責任去傳遞些信息。這也是我努力活著拍電影的原因。誠實而自由地表達自己,不說謊,這就是我的電影人生。

Q:您的作品在文本上有很多文字遊戲,你是不是常常需要花很多時間在上面?

A:與其說是文本上的文字遊戲,不如說是視聽遊戲。這對我來說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就像將所有「字」拆解成單個音節,然後重新構建,馬上可以得出一個新的詞義。用相同的詞根,構造出不同的詞語,形成不同的詞義,雙關語就是橫向思維的語言學實踐。當人們縱向思維時,追求的僅僅是語義。只有橫向思維時,才可以擯除字面意思,通過聲音發現細節,解開言語的表象。我有個愛好就是讀百科全書。

2017《花筐》

Q:您對一語雙關的概念似乎帶著某種實驗性。我聽說您在拍攝過程中經常改劇本。

A:劇本完成和電影正式拍攝之間通常會有時間間隔。如果在劇本一年前寫好後,馬上進行拍攝,那彼時的我是可以完全按劇本拍的,但這部電影只反映一年前的我。在一年裡,個人和世界都可以發生巨大的改變。我的作品應該體現出變化,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麼我之前的工作就實現了預見性。如果一個作品不具備預見性,光是討論昨天發生的事情那有什麼用呢。

1988《幽異仲夏》

Q:看到您的電影中大量使用綠幕時,我突然領悟到,您是將多個時空都拼接到同一個構圖中。

A:這是個很有見地的想法。大多數人會覺得,與其費那麼大功夫去做特效,還不如老老實實去拍外景。

Q:所以您的綠幕摳像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A:我電影中所有場景都會用CG合成,而且現在的特效跟一年前做的肯定不一樣。而且我還會用以往的膠片結合今天的合成技術去創造出一個新的畫面。在我的電影裡,連接成影像的是幀,不是鏡頭。

2017《花筐》

Q:你獨特的電影語言風格是怎麼形成的?

A:歸根結底,每個人必經的生命歷程才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吧。在我的生命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二戰期間我其實是個好戰的男孩。我一直認為如果日本戰敗,一定會有人幫我完成剖腹。

假如日本戰敗了,我們都應該剖腹自裁。但七歲的時候,這種用武士刀劃破自己身體的死法,著實讓我感到害怕。隔壁屋的老頭曾經出於好意對我說,如果日本戰敗,他會幫我在剖腹時斬首。不過戰爭一結束,他就跑到大街上高呼「和平萬歲」。

1998《感官新世界》

成年人總是自欺欺人,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學到的。日本曾經堅持的大東亞共榮在一夜間變了天,美國人才是對的。民眾睡醒後被告知,日本原來堅持的正義是錯的。那我們應該如何繼續生活呢?我這一代人無法成為戰時、戰前和戰後的一部分。

2017《花筐》

我們曾被灌輸,如果戰敗了,日本必會滅國,但現在日本不也還繼續存在嗎。日本投降的時候,我還是一名二年級學生,我們國立學校的教科書第一頁就寫著,學校是用來培養那些願意為大日本帝國英勇獻身的孩子,這樣的教育在投降後還苟延殘喘了兩年,所以說日本真的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國家。

1988《幽異仲夏》

Q:你認為自己既不屬於戰前、戰時,也不屬於戰後這代人。

A:我想所有出生在1935-40年間的人都是這樣的。寺山修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寫過一首非常著名的日本短歌,講述沒有什麼祖國值得他為之奉獻生命。如果投降的時候,我們都死了倒也落得清靜,可惜沒有人來殺了我們。

寺山修司

日本的成年人背叛了我們,讓我們活了下來。只要還活著,我們的生命就背負著創造和平的責任。寺山也是這樣,他拍電影,寫劇本,寫評論。在生命最後的五年裡,他基本上把時間都用在報刊政論上。

寺山修司

Q:所以你的電影也帶著越來越濃厚的政治色彩,回想起《鬼怪屋》,其實你的政治傾向從那時起就已經很明顯了。

A:這是我的電影的秘鑰,《花筐》就是最好的例子。40年前就想做了,但當時無人問津。當時有很多類似《大白鯊》這樣的電影,而且東寶想找一些像我這種還比較受歡迎的電視劇導演去拍電影,吸引多一些日本觀眾進影院。

2017《花筐》

然後我就帶著《花筐》的劇本給他們看,他們說,製片廠的籤約電影導演會去拍這種電影,你還是去拍鯊魚吃人的災難片吧。」然後我去問我的女兒千茱萸,《鬼怪屋》就是這麼來的。也就是說,《鬼怪屋》和《花筐》的劇本核心本質上是相同的。常盤貴子的角色叫江馬圭子,和《鬼怪屋》中爸爸新女友的角色是一樣的。

1977《鬼怪屋》

我就是那時開的竅,突然領悟到了電影風格這回事。換湯不換藥,同一個母題可以來回用。同一個理念,裝到藝術電影裡肯定沒有裝到恐怖電影裡,更受觀眾追捧。從那時起我就決定,無論拍什麼類型的電影我都只表達一個主題。

1977《鬼怪屋》

後來終於在《空中之花 長岡花火物語》中把握到我的中心主題。那是在311大地震之後,對於經歷過戰爭的人而言,那是失敗的重演。我曾抱著幻想,以為日本人會變得不那麼物質主義,會更有同情心。

2012《空中之花 長岡花火物語》

所以拍完《空中之花 長岡花火物語》後,我又緊接著拍了《原野四十九日》,我以為日本會放棄核發電,會朝更好的未來發展。遺憾的是,都沒有發生。日本經濟基本上就是軍工工業體系,要是沒有戰爭,日本政府拿什麼來養活自己。

2014《原野四十九日》

Q:所以在創作《原野四十九日》的時候,你對日本還是很樂觀的,到了《花筐》的時候,這種心態就變了是嗎?

A:當時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拍完《花筐》後,我又去重看《原野四十九日》,覺得當時在思維上已經有這種苗頭了。

2014《原野四十九日》

Q:你覺得個人理念在最近這幾部電影中是不是更加具體了?

A:《花筐》的文本之所以不斷變化,是處於個人原因。在這段期間,我的好朋友高畑勳因為肺癌離世,這對於我個人而言也是一個打擊。

高畑勳

和我一樣,高畑勳沒有拍過直接呈現戰敗的電影,但他把個人戰爭經歷烙在作品中。正如他的《螢火蟲之墓》,今天再去回看它,你就會明白,故事的真實背景其實是戰後,而不是戰時,是為了在戰爭過後銘記戰爭而作的電影。

1988《螢火蟲之墓》

高畑勳在《螢火蟲之墓》中想表達的是哥哥的利己主義,最後害死妹妹的故事。但不知道為什麼每個人都把它解讀成哥哥竭盡全力拯救妹妹的電影。高畑勳以前一直說,我沒想過要去拍這麼「政治正確」的電影。我們這代人可以完全理解這一點。

採訪| Mark Schilling

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譯者| 小飛俠;轉載請註明

相關焦點

  • 日媒報導:82歲導演大林宣彥去世:「我與黑澤明之間的繼承」
    其最新作品《海邊電影院》原定4月10日在日本首映,但因新冠疫情而推遲。大林宣彥1938年出生在日本廣島縣的道連陽,其作品曾多次入選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佳,早年的作品《鬼怪屋》已成為影史上最經典的cult片之一,被恐怖片導演緹·威斯特評論為是「我看過的最合情合理的影片「。而著名的「尾道三部曲」進一步奠定了他在日本影壇的地位。
  • 【轉載】舒明:大林宣彥《海邊電影院》初探
    大林宣彥(1938-2020)的最新作品《海邊電影院》原定今年4月10日在日本公映,但因新冠疫情而延期至7月30日。與肺癌病魔搏鬥近四年的大林亦於4月10日不幸辭世,該片遂成為他的遺作。《海邊電影院》拍攝於2018年的夏天,曾在2019年末於東京及廣島的國際電影節上映,今年的臺北電影節亦將於7月初放映三場,中文片名改用《大林宣彥:電影藏寶盒》(Labyrinth of Cinema)。該片的日文原名是《海辺の映畫館―キネマの玉手箱》,片長179分鐘。
  • 大林宣彥遺作——風格成背影,映畫魂在燃,願望是『世界和平』
    ——《海邊電影院》像是他『尾道三部曲』和『戰爭三部曲』的一次交匯,但直到影廳謝幕燈光亮起的瞬間間,『pika』,我才反應過來——這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大林導演傾注了比以往任何一部作品更多的赤誠和野心。大林宣彥藉此將四十年代和如今兩個時間點的尾道在熒幕中交替並置,並以黑白/彩色的不同畫面濾鏡呈現,現實與歷史的界線開始變得模糊。隨後,當希子來到影院,時間和空間又同時被打破,大林宣彥讓希子穿梭於舞臺和熒幕的同時,開啟了她和影院觀眾之間關於『什麼是戰爭』的超時空對話。影像與現實開始共舞,很快,三個青年也莫名地被捲入了這趟穿梭於戰爭電影的時光旅程...
  • 《海邊電影院》遺作!拼盡最後一絲力氣,燃燒映畫魂
    三個小時對《海邊電影院》這樣一部電影而言或許長了些,但對於還想創作千年的大林宣彥來說,卻短得只像是一個鏡頭的俯仰之間,也難怪他發出「沒有拍夠」的感慨。》再次回到尾道,這個讓大林宣彥魂牽夢繞的故鄉;再次編織關於戰爭、關於電影的浪漫史詩——《海邊電影院》就像是大林的「尾道三部曲「和「戰爭三部曲」的一次交匯。
  • 日本著名導演大林宣彥因肺癌去世
    去年11月,大林宣彥在東京電影節上被授予終身成就獎。當時81歲高齡的他,坐在輪椅上出席了與觀眾的見面活動。他在現場回答觀眾「是否打算一直拍下去」時,談到了自己的使命,以及與前輩黑澤明之間的承繼。大林宣彥說:「未來的事情誰都不知道,不管是2000年還是3000年,我想繼續拍下去。因為只有繼續拍下去,這件事才會有意義——知曉那場戰爭的我,想讓那些不知戰爭為何物的年輕人們,在這所名為 『電影』的學校裡,去感受那些恐懼、雀躍和感動的故事……黑澤導演跟我說過, 『戰爭隨時都可能會發生,但實現和平要花上400年。所以說,大林君,你要繼承我們的事業。』」
  • 大林宣彥執導《海邊電影院》曝預告 20年後再回鄉
    大林宣彥執導《海邊電影院》曝預告 20年後再回鄉 時間:2020.02.1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
  • 看一場「海邊的電影院」,就是紀念大林宣彥最好的方式
    大林希望用他最擅長的方式——電影——來戲謔般地重建當年戰火紛飛的歷史場景,好讓生活在現世的年輕人也能目睹戰爭與暴力帶給這個世界、帶給全人類的創傷,並銘記和流傳這一段段同樣是由人類遺留下來的恥辱史。此刻正值2020日本電影新片主題影展(北京站)即將開幕,讓我們一起看一場《海邊的電影院》,共同紀念這位將一生奉獻給電影與和平的大師吧。
  • 紀念|大林宣彥:游離於現實與幻想的映像魔術師
    少年時代,大林宣彥痴迷泊來的美國電影,還常在周末和當時住在尾道、日後成為日本名導的「新藤叔叔」(新藤兼人)一同出入電影院。15歲那年,名導小津安二郎來到尾道為《東京物語》取景(即片中周吉夫婦的老家),對拍電影充滿好奇的大林宣彥當時還特意跑去拍攝現場參觀。
  • 惜別反戰與抗癌鬥士——導演大林宣彥
    從1962年公映第一部影片起,大林宣彥導演已經從影近60年。  《海邊電影院》海報  這是經歷過戰爭的大林宣彥對日本國民的呼籲,他最新的作品《海邊電影院》也再次涉及「反戰」主題——三個年輕人通過一間電影院穿越到了1945年的原子彈爆炸前夜的廣島
  • 日本著名導演大林宣彥因肺癌去世:「我還想多活3000年,用來拍電影」
    據日媒報導,日本著名導演大林宣彥於4月10日晚上因肺癌逝世,享年82歲。他曾創作著名的「尾道三部曲」:《轉校生》《穿越時空的少女》《寂寞的人》。1938年1月9日,大林宣彥出生於日本廣島縣尾道市的一個醫學世家。1955年起,開始用16毫米攝影機拍攝素材。
  • 《海邊電影院》風格成背影,映畫魂在燃——願望是『世界和平』
    》劇組再次回到尾道,這個讓大林宣彥魂牽夢繞的故鄉;再次編織一部關於戰爭、關於電影的浪漫史詩——《海邊電影院》像是他『尾道三部曲』和『戰爭三部曲』的一次交匯,但直到影廳謝幕燈光亮起的瞬間間,『pika』,我才反應過來——這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大林導演傾注了比以往任何一部作品更多的赤誠和野心。
  • 願你看到這些少女與妖怪的 gif 時,能想起大林宣彥
    《穿越時空的少女》大林宣彥向喜歡玩《如龍 6》的玩家們推薦大林宣彥的 「尾道三部曲」(轉校生、穿越時空的少女、寂寞小仙)和 「新尾道三部曲」(兩個人、明日、那年夏天)?告訴漫畫迷們恐怖末世名作《漂流教室》的最好改編版是大林宣彥的電影版而不是窪冢洋介和常盤貴子出演的電視劇版?
  • 京都國際電影節:大林宣彥、小林稔侍獲大獎
    2020年4月10日,大林宣彥因肺癌去世,享年82歲。:當了半個世紀電影人的大林宣彥起初路途並不平坦。但是,當那條路被封閉時,大林宣彥挑戰自己製作和放映電影。1977年,當電影《 HOUSE》上映時,他的導演之路打開了。大林宣彥的作品植根於他戰後的經歷,甚至去年他的遺作《海邊電影院》的主題,依然是回顧戰爭、以史為鑑。一生都在電影界活躍的大林宣彥值得獲得今年的牧野省三獎。
  • 淺談導演大林宣彥:日本電影前端的藝術高度
    4月11日凌晨,朋友捎來大林宣彥已於日本時間10日晚七時23分因肺癌病逝的消息。大林宣彥1938年出生於廣島縣尾道市的醫生家庭,從小就對放映機、膠捲產生濃厚興趣,六歲就用8mm攝影機完成短片,十五歲在小津安二郎造訪尾道拍攝《東京物語》現場實習,大學念到被退學索性返鄉拍片。
  • 日本導演大林宣彥因肺癌去世享年82歲
    大林宣彥時光網訊據日本媒體報導,當地時間4月10日晚間,曾創作出《北京的西瓜》以及《轉校生》《穿越時空的少女》《寂寞的人》「尾道三部曲」的日本導演大林宣彥因肺癌去世,享年82歲。大林宣彥於2016年被診斷出肺癌,當時被告知僅剩3個月的壽命,但仍全力投身於電影創作。其最新作品《海邊電影院》原定4月10日在日本上映,但因新冠疫情而延期。
  • 導演大林宣彥去世 具體詳情及其個人資料簡介
    近日,日本導演大林宣彥去世享年82歲,他去世的消息引也起了很多影迷的關注。大林宣彥出生於日本廣島縣,日本導演、編劇、剪輯。據悉去世原因則是肺癌,其實早在2016年的時候大林宣彥就被確證是肺癌,當時被預估只有3個月生命,卻仍以毅力堅持工作,如此頑強堅持至今,真的是非常難得了。而原定於4月10日上映,後因疫情原因撤檔的《海邊電影院》也成為他的遺作。
  • 拼盡最後一絲力氣,燃燒映畫魂
    大林宣彥導演三個小時對《海邊電影院》這樣一部電影而言或許長了些,但對於還想創作千年的大林宣彥來說,卻短得只像是一個鏡頭的俯仰之間,也難怪他發出「沒有拍夠」的感慨。2019《海邊電影院》再次回到尾道,這個讓大林宣彥魂牽夢繞的故鄉;再次編織關於戰爭、關於電影的浪漫史詩——《海邊電影院》就像是大林的「尾道三部曲「和「戰爭三部曲」的一次交匯。
  • 日本導演大林宣彥癌逝 享年82歲 被譽為「影像魔術師」
    有「影像魔術師」美譽、執導過日本電影《鬼怪屋》、《穿越時空的少女》等作品的導演大林宣彥10日因肺癌病逝於東京的住家,享壽82歲。日本報紙體育報等媒體報導,大林於10日晚上7時23分因肺癌病逝於東京的住家,享壽82歲,他的親友將為他舉辦喪禮、告別式,日後舉辦追思會。大林的新作《海邊電影院》(暫譯)原本預定昨天上映,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3月底宣布上映日延期。
  • 逝者 | 大林宣彥:他曾定義日本實驗電影
    2020年4月10日,日本電影大師大林宣彥因肺癌逝世,享年82歲。
  • 大林宣彥這部三小時遺作,簡直容納了十部電影!
    導演: 大林宣彥編劇: 大林宣彥主演: 厚木拓郎 / 細山田隆人 / 細田善彥 / 吉田玲 / 成海璃子類型: 劇情 / 愛情 / 科幻 / 戰爭他的新作——同時也是遺作——《海邊電影院》長達三小時,卻仿佛容納了十部電影。故事回到了大林的家鄉尾道。位於海邊的唯一電影院「瀨戶內」迎來了閉館之日。最後一天是《日本戰爭電影大特輯》的通宵上映。電影開始放映後,正在看電影的三個青年被突然襲擊劇場的閃電包圍,穿越到了銀幕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