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宣彥遺作——風格成背影,映畫魂在燃,願望是『世界和平』

2020-08-28 拖更channel


《海邊電影院》大林宣彥


文丨Kieslowski.

首發丨看電影看到死

「未來的事情誰都不知道,不管是2000年還是3000年,我想繼續拍下去。因為只有繼續拍下去,這件事才會有意義——知曉那場戰爭的我,想讓那些不知戰爭為何物的年輕人們,在這所名為 『電影』的學校裡,去感受那些恐懼、雀躍和感動的故事。」

三個小時於一部電影而言或許長了些,但對於還想創作千年的大林宣彥來說,卻短得只像是一個鏡頭的俯仰之間。

前作《花筐》開拍伊始,大林宣彥就被告知罹患晚期肺癌,將『戰爭三部曲』的終章——《花筐》作為生涯遺作看待的他,在拍攝完成後戲謔地調侃自己遺憾沒能夠在『適當的時間死去』。

這給了《海邊電影院》誕生的機會,作為他的『天鵝之歌』,對於他的影迷和許多觀眾而言無疑是值得慶幸的。

2019TIFF《海邊電影院劇組》

再次回到尾道,這個讓大林宣彥魂牽夢繞的故鄉;再次編織一部關於戰爭、關於電影的浪漫史詩——《海邊電影院》像是他『尾道三部曲』和『戰爭三部曲』的一次交匯,但直到影廳謝幕燈光亮起的瞬間間,『pika』,我才反應過來——這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大林導演傾注了比以往任何一部作品更多的赤誠和野心。

1991《兩個人》——大林宣彥鏡頭下的尾道

時間撥回2019的某一夏夜,位於尾道的一家海邊影院即將歇業,『最後一夜的放映』為冷清的影廳招徠滿了座上賓——負責放映的館長;售票的失明老婦;乘坐飛船穿梭時空而來的Fanta爺爺;還有三位分別叫毱男、鳥鳳介、團茂的青年...畫外的旁白交代了13歲的女主希子的來歷,她生活在1940年代的尾道,並且在之後的幾十年中,尾道的風貌都沒有經歷太多的改變。

大林宣彥藉此將四十年代和如今兩個時間點的尾道在熒幕中交替並置,並以黑白/彩色的不同畫面濾鏡呈現,現實與歷史的界線開始變得模糊。隨後,當希子來到影院,時間和空間又同時被打破,大林宣彥讓希子穿梭於舞臺和熒幕的同時,開啟了她和影院觀眾之間關於『什麼是戰爭』的超時空對話。影像與現實開始共舞,很快,三個青年也莫名地被捲入了這趟穿梭於戰爭電影的時光旅程...

伴隨著歌舞段落聯結了不同時空,一場幾個年輕人與日本戰爭電影之間的馬拉松之旅被打響——影片的前半程,大林宣彥密集地以不同歷史場景編排、,像是帶觀眾跳躍式地略覽了德川家康的幕府時代-珍珠港海戰-鳥羽伏見之戰-新選組三人-近江屋事件-江戶時代-日俄戰爭這些歷史片段,更是將屬於西鄉隆盛、川島芳子和宮本武藏等人的歷史性時刻進行放大。

宮本武藏對決佐佐木小次郎

場景的拼貼間隙被大林宣彥以大量個人的風格元素填充——不同色彩和形狀的畫框、反覆變換的黑白/彩色濾鏡、浮誇的綠幕特效、不自然的動作銜接和人物鏡像錯位;加上人物在各個歷史場景的違和亂入和不斷出現的字幕注釋;如此自由而肆意的表現對於並不熟知日本歷史或是大林宣彥風格色彩的觀眾來說或許會像是一場觀影『噩夢』,顯然,大林導演這部封鏡之作的前半場像是在燉一鍋雜燴,且燉得格外用力。

燃燒的膠片

但如若你體驗過他當年在《鬼怪屋》中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獵奇式的先鋒派視聽表現,你或許能夠從大林導演的不斷暗示——『謊言之中會有真相』——中理解他可能是在有意為之。大林宣彥的電影中特有的超現實表現方式從不追求傳統的真實性,他曾解釋過:

真實性並不是我想展示給觀眾的,激情、努力、革新才是,以及這些因素共同創造出的能量。

可以說,他在《海邊電影院》的上半場時間裡揉碎了每一個觀眾對於真實性的期待,不僅如此,他還頻繁地借角色之口不停地對電影自身進行指涉——『這是戰爭?還是一場電影?』、『電影是真實還是幻覺?』,看得出,他很努力地試圖在觀眾和這部影片之間劃分出一段距離,想讓觀眾時刻都清晰地意識到正在觀看一部電影,顯然,他想要的說的,不止關乎戰爭。

——他的赤誠讓我相信關於『世界和平』的童話

影片在預設的『中場休息』後漸入『佳境』,回到了大部分觀眾所熟悉的節奏——場景間的穿越因有了主要角色的情感作為銜接而變得連貫;故事的背景板也移置到了於我們而言更為了解的一些歷史節點。大林宣彥依舊圍繞著『戰爭』這個主題以或虛構或還原的方式布置著那些歷史時刻——它們關於會津之戰中的娘子軍和白虎隊;關於太平洋戰爭前後受到徵召令的一家;關於在廣島原子彈爆炸前夕的櫻花移動演劇團...

希子作為影片的女主,名字直喻『希望之子』。影片中的毱男執著地要保護她活下去,換言之,他在守護和平的希望。大林宣彥直白而又虔誠地在他這最後一部電影中編織著一個『世界和平』的浪漫童話,童話的重點往往不在過程多麼美好或是離奇曲折,而在於它雖不真實、卻依舊有人相信。《海邊電影院》於我而言,是一部我願意走進的成人童話,並不是因為大林導演的磅礴野心或是他身上獵奇而浪漫的想像力,完全出於如我在開篇所提到的『82歲高齡下依然保持的赤誠』,而這份赤誠的來源正是他對於電影所具備的力量的信任。

2019TIFF 大林宣彥

大林,你幾歲了?才五十!你的人生至少還有三十年。如果你還能再活三十年,你能為這世界創造更多的東西,如果你活不到八十歲,你的孩子、你的孫子會繼續下去,到我四百歲的時候,該輪到你的曾孫繼續拍電影,到那個時候,就不會有戰爭了。我對此深信不疑,所以你要替我將電影拍下去。


1990《夢》製作幕後:黑澤明與大林宣彥的電影對話

八十歲的黑澤明和五十歲的大林宣彥對望,眼中是共同對電影具備的力量的篤信。三十年後的大林宣彥,依舊在踐行,用海邊電影院裡青年從電影中體會『什麼是戰爭?什麼又是和平』這樣一個故事,供熒幕前不曾經歷過戰爭的『我們這一代』來觀照自身;回應著黑澤明。

這也就是為什麼大林宣彥在影片前半場不斷通過文本和視覺刺激賣力地提醒著觀眾『這是一部電影』的原因所在,他不止想跟我們詮釋戰爭的傷害、讓我們相信和平的童話,還想讓我們一同篤信電影的力量——如果下一代仍有倖免於戰爭的傷害,我們仍可以用電影的力量傳遞和平。

《花筐》

像是《花筐》中男主『俊彥』的名字和結尾出現的導演椅,大林宣彥在《海邊電影院》裡也埋藏了關於他個人的線索——男主之一毱男回憶起童年的自己,轉動著活動寫真機、在膠片上畫漫畫放映、被外國導演稱作內心有著映畫魂,想必這些都有著大林宣彥的童年色彩;

還有那個彈奏著詭異的鋼琴聲出現了兩次的老人(應該是大林宣彥本人飾演),大林宣彥像是在借旁白傳遞著他對年輕人的箴言和對於《海邊電影院》的闡釋:

雖然這是一部奇怪的、現實與幻覺的界線模糊不清的電影,但其中有著他內心的真實情感,如果可以,他想永遠地活在這部電影之中

『永遠活在電影之中』

線索之間埋藏著他和電影的種種,其間滿是對電影的不舍,還有什麼比『大師暮年,赤子之心仍在』更令一個愛好電影的人動容和唏噓時間無法佇足呢?

伴隨著愛、希望、絕望、苦惱、喜悅與孤獨,我要繼續我的電影創作。僅此,電影就一定會以明亮、美麗、恬靜的微笑表情出現,我便藉此了此餘生。我願就這樣慢慢不停地說著、說著,在銀幕上給自己的人生畫個句號

這個句號來得有些早,如果可以加個注釋,想必是:用電影通往世界和平。

大林宣彥(1938-2020)

(以上影評內容均為原創,轉載聯繫授權)

相關焦點

  • 《海邊電影院》風格成背影,映畫魂在燃——願望是『世界和平』
    前作《花筐》開拍伊始,大林宣彥就被告知罹患晚期肺癌,將『戰爭三部曲』的終章——《花筐》作為生涯遺作看待的他,在拍攝完成後戲謔地調侃自己遺憾沒能夠在『適當的時間死去』。這給了《海邊電影院》誕生的機會,作為他的『天鵝之歌』,對於他的影迷和許多觀眾而言無疑是值得慶幸的。
  • 大林宣彥這部三小時遺作,簡直容納了十部電影!
    導演: 大林宣彥編劇: 大林宣彥主演: 厚木拓郎 / 細山田隆人 / 細田善彥 / 吉田玲 / 成海璃子類型: 劇情 / 愛情 / 科幻 / 戰爭大林試圖重溯那些戰爭電影史上的經典,並讓人物帶入觀眾的視角去親身經歷真實發生過的荒誕慘劇。然而,在經歷了那麼多痛苦後,一代又一代的人們依舊深陷戰爭的漩渦,「暴力」永遠無法在人類社會中消除。作為生涯遺作,大林的思緒一度飛向太空,穿梭古今,但他的落腳點依然是歷史與遺忘,並依然不辭勞苦地為和平吶喊。
  • 遺作!拼盡最後一絲力氣,燃燒映畫魂
    2019《海邊電影院》再次回到尾道,這個讓大林宣彥魂牽夢繞的故鄉;再次編織關於戰爭、關於電影的浪漫史詩——《海邊電影院》就像是大林的「尾道三部曲「和「戰爭三部曲」的一次交匯。如此自由而肆意的表現,對於並不熟知日本歷史或是大林宣彥風格色彩的觀眾來說,或許會像是一場觀影的「噩夢」。顯而易見,大林導演這部封鏡之作的前半場像是在燉一鍋雜燴,而且燉得格外用力。
  • 《海邊電影院》遺作!拼盡最後一絲力氣,燃燒映畫魂
    看死君:日本已故名導大林宣彥的遺作《海邊電影院》,自然是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的日影重頭戲。他的赤誠更讓我相信關於「世界和平」的童話。而三十年後的大林宣彥,依舊在踐行,用海邊電影院裡的青年從電影中體會「什麼是戰爭,什麼是和平」這樣一個故事,供銀幕前不曾經歷過戰爭的「我們這一代」來觀照自身,並回應著黑澤明。
  • 対談|大林宣彥:戰爭與和平、沒能適時死去的感傷
    わたしは反戦映畫を作っているんじゃない。ただ戦爭が嫌いなだけなんです。」大林宣彥並不想重複「戰爭為惡和平為善」這樣二元對立的陳詞濫調,他試圖為我們展示「戰爭與和平,其實都由同樣的人創造」這樣的現實,這就是「沒能適時死去的感傷」罷。
  • 北影節 | 大林宣彥的光影世界與「故鄉」情節
    成名後被日本評論界冠以「影像的魔術師」稱號的大林宣彥,自身也很喜歡用「影像」這個詞來論述事物。他曾提及過二十世紀是影像的世紀,經由「文明」發展不斷純熟的影像成了「文化」創作的利器,無以盡數的影像堆疊成人類繞不過去的共同記憶。
  • 【轉載】舒明:大林宣彥《海邊電影院》初探
    大林宣彥(1938-2020)的最新作品《海邊電影院》原定今年4月10日在日本公映,但因新冠疫情而延期至7月30日。與肺癌病魔搏鬥近四年的大林亦於4月10日不幸辭世,該片遂成為他的遺作。《海邊電影院》拍攝於2018年的夏天,曾在2019年末於東京及廣島的國際電影節上映,今年的臺北電影節亦將於7月初放映三場,中文片名改用《大林宣彥:電影藏寶盒》(Labyrinth of Cinema)。該片的日文原名是《海辺の映畫館―キネマの玉手箱》,片長179分鐘。
  • 京都國際電影節:大林宣彥、小林稔侍獲大獎
    大林宣彥,1938年出生於廣島縣尾道市的一個醫學世家。1960年開始電影生涯,代表作包括《天空之花:長岡花火物語》《花筐》《轉校生》《穿越時空的少女》《寂寞的人》等。曾獲得第12屆、第16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提名、第43屆日本每日映畫大獎最佳導演獎、第59屆日本《電影旬報》獎讀者選出日本電影導演獎、第91屆日本《電影旬報》獎最佳導演獎等、第3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終身成就獎等。
  • 導演大林宣彥去世 具體詳情及其個人資料簡介
    近日,日本導演大林宣彥去世享年82歲,他去世的消息引也起了很多影迷的關注。大林宣彥出生於日本廣島縣,日本導演、編劇、剪輯。據悉去世原因則是肺癌,其實早在2016年的時候大林宣彥就被確證是肺癌,當時被預估只有3個月生命,卻仍以毅力堅持工作,如此頑強堅持至今,真的是非常難得了。而原定於4月10日上映,後因疫情原因撤檔的《海邊電影院》也成為他的遺作。
  • 上影節這部三小時遺作,簡直容納了十部電影!
    キネマの玉手箱 導演: 大林宣彥 編劇: 大林宣彥 主演: 厚木拓郎 / 細山田隆人 / 細田善彥 / 吉田玲 / 成海璃子 類型: 劇情 / 愛情 / 科幻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 惜別反戰與抗癌鬥士——導演大林宣彥
    從1962年公映第一部影片起,大林宣彥導演已經從影近60年。大林宣彥的作品始終有著對戰爭的反思,這源於他的故鄉廣島——兒時被投下原子彈的故鄉一直讓他印象深刻,迫使行醫世家出身的他「棄醫從影」,「不能忘記日本軍國主義曾經對中國等亞洲國家實施過侵略的歷史事實,不能忘記日本的戰爭責任。」
  • 淺談導演大林宣彥:日本電影前端的藝術高度
    中國觀眾較熟悉的大林宣彥作品,除了講述男女身體互換的《轉校生》及改編自筒井康隆原作的《穿越時空的少女》,再往後有1980年代末期的《與異人們共處的夏天》(1988)及《北京的西瓜》(1989),1990年代末期由黑木瞳扮演1936年將情人絞殺的傳奇女性阿部定的《感官新世界》(1998),則是少數有在國內正式上映的大林宣彥作品。
  • 日媒報導:82歲導演大林宣彥去世:「我與黑澤明之間的繼承」
    4月11日,據日本媒體報導,當地的時間4月10日19點23分,日本導演大林宣彥因肺癌逝世,享年82歲。大林宣彥1938年1月9日出生於日本廣島縣尾道市,1960年開始電影之路,代表作品包括《天空之花:長岡花火物語》《花筐》《轉校生》《穿越時空的少女》《寂寞的人》等。
  • 紀念|大林宣彥:游離於現實與幻想的映像魔術師
    他是一位獨一無二的導演,也是一位憎惡戰爭、熱愛和平的溫柔的藝術家。」17歲時憑藉大林宣彥的成名作《轉校生》步入影壇的小林聰美則說:「大林導演是我的根,也是我的太陽,衷心為他祈福。」大林宣彥的中學時代,正值以手塚治虫為首的漫畫家狂飆突進的時期,受此影響,他也開始嘗試漫畫創作。此外,鋼琴、舞臺劇、同人誌小說等文藝類型,也全是大林宣彥的心頭好。興趣廣泛又多才多藝,於是,在決定大學專業時,他順理成章將東京成城大學文藝部藝術系電影科作為應試目標。2012年接受《朝日周刊》採訪時,大林宣彥曾透露過大學入學考試時的一段趣聞。
  • 日本著名導演大林宣彥因肺癌去世
    去年11月,大林宣彥在東京電影節上被授予終身成就獎。當時81歲高齡的他,坐在輪椅上出席了與觀眾的見面活動。他在現場回答觀眾「是否打算一直拍下去」時,談到了自己的使命,以及與前輩黑澤明之間的承繼。大林宣彥說:「未來的事情誰都不知道,不管是2000年還是3000年,我想繼續拍下去。因為只有繼續拍下去,這件事才會有意義——知曉那場戰爭的我,想讓那些不知戰爭為何物的年輕人們,在這所名為 『電影』的學校裡,去感受那些恐懼、雀躍和感動的故事……黑澤導演跟我說過, 『戰爭隨時都可能會發生,但實現和平要花上400年。所以說,大林君,你要繼承我們的事業。』」
  • 逝者 | 大林宣彥:他曾定義日本實驗電影
    2020年4月10日,日本電影大師大林宣彥因肺癌逝世,享年82歲。
  • 看一場「海邊的電影院」,就是紀念大林宣彥最好的方式
    走進大林的光影世界,眼前所見皆是光怪陸離的視覺實驗,看似遊戲人間的表皮之下掩藏著大林對現實社會的關照及他對戰爭歷史的質問——大林的故鄉尾道市毗鄰二戰中遭遇核爆的廣島市,他就在當地人對於戰爭恐怖的集體記憶中成長起來。
  • 願你看到這些少女與妖怪的 gif 時,能想起大林宣彥
    正是因為有著這樣優秀的導演履歷,加上業內贈予的 「廣告界的黑澤明」 這一美譽(當然,黑澤明 生前確實囑託過要讓 大林宣彥 用電影繼承和平的遺志),角田健一郎 把希望寄托在了 大林宣彥 的身上。挖好《鬼怪屋》的地基,大林宣彥迅速的完善著劇本構想。既然是源於少女的遐想,那主角也都選成是女孩們吧。
  • 日本著名導演大林宣彥因肺癌去世:「我還想多活3000年,用來拍電影」
    據日媒報導,日本著名導演大林宣彥於4月10日晚上因肺癌逝世,享年82歲。他曾創作著名的「尾道三部曲」:《轉校生》《穿越時空的少女》《寂寞的人》。1938年1月9日,大林宣彥出生於日本廣島縣尾道市的一個醫學世家。1955年起,開始用16毫米攝影機拍攝素材。
  • 與鬼怪和少女悠遊,他是日本傳奇的映畫魔術師
    4月10日,日本導演大林宣彥去世。從六七十年代的「映像魔術師」,到「尾道三部曲」中的濃鬱鄉愁,再到晚年對戰爭與和平的反思,他的電影生涯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寶貴的遺產。打開一位導演的方式有很多種。今天我們先聊聊自己對大林宣彥的觀影記憶吧。大家最開始是怎麼了解到這位導演的?最喜歡他的哪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