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沿著318來到西藏,在西藏逗留一天後,我們打算繼續往前,去日喀則,去聶拉木,去樟木,去加德滿都……
其實對於尼泊爾我基本上是一無所知,唯一了解的只是他特別的國旗,以及他是一個很小的國家,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另一邊。當我想著這將是一個怎樣的世界的時候,我已經坐在了汽車的後備箱裡,開始人生的第一次異國之旅。
從拉薩出發,我們將用一天的行程抵達樟木口岸,而這一天,註定將是無聊的。一路除了吃飯上廁所檢查身份證以外,車基本沒停過,到達聶拉木已經很晚了,手機沒電也不知道幾點,估計已經晚上12點多了,離樟木還有一段路。應該說從這裡開始的道路除了下坡還是下坡,聶拉木到樟木這一段路有許多的大小瀑布,適合徒步,而我們顯然錯過了這些美麗的景色。
到達樟木已經是凌晨兩三點鐘了,但還是可以看見少許的人從酒吧裡出來。這個邊境小鎮只有一條公路,從拉薩方向過來,一直彎曲著下去到邊境,路上聽著許多計程車,大多是QQ和夏利的兩廂車,空曠的地方不時可以看見停著幾輛尼泊爾的貨車。幾經周折,我們找了家旅館住下。
中午時分,我們便出發去兌換尼幣。如果在樟木路上看見一個人背著小包的,如果長得不像遊客,那十有八九就是兌換尼幣的人,而在這些人手中兌換,匯率也是最高的,你也不用擔心換到假錢,因為尼幣根本就沒有假錢。這些人大多會集中在銀行的門口,記得當時我們兌換的匯率是一比十一點多,還是運氣吧。吃飯的時候,遇見了一起過來的驢友:超酷、表弟、慢慢、千燈湖。超酷和我同齡,有著國外旅行的經驗,曾經作為交換生去美國學習,去過很多國家,很有才,不過想起他我就會想到王小賤。表弟是超酷的表弟,只有15歲,大家都管他叫表弟。慢慢和我一樣也是老師。千燈湖大哥則是把一年的假全請了,陪慢慢出來旅遊。這就是我們這一行的團隊。
樟木到出境處還是一段路,但交通很方便,麵包車很多,10元一人,不過經常會有塌方,出境前必須去當地公安局在籤證上蓋個章。關口人很多,大多是邊境的村民和一些遊客。印象中安檢是很繁雜的,可是親身體會並不是這樣。檢查完護照和背包,安檢人員提醒我們入境時的注意事項,便放行了。背上包,我們朝友誼橋走去。站在橋中間,你會有一種特別的感受。一隻腳踩著祖國的土地,一隻腳踩著尼泊爾的土地,我來了。
進入尼泊爾境內,沒什麼感覺,因為看見的大多人長得和藏人差不多,除了那些武裝人員。在入境處蓋完章後,可以看見很多汽車,幾本上是去加德滿都的,但有許多司機不會英語,而對於英語生澀的我們,困難就更大了,幸好有超酷在。路上有許多英語能力好的尼泊爾人,他們不是司機,算是中介吧,幫司機和遊客交流,收取一些中介費。最終我們以每人600盧比的價錢找了輛車,換算成人民幣也不過五十幾元,但車只能容納4個人,我們只能6個擠擠了。
從口岸到加德滿都有一段路很難走,經常塌方,而此時,塌方剛好過去,只不過道路限行,那一段路我們都是下車徒步,車子在前方等我們。一路風景很美,我們也有幸看到了尼泊爾風味的大客車,路雖不好,但車頂都坐滿了人,人們的表情都很HIGH,車速也不慢。尼泊爾汽車的喇叭很有特色,給我的感覺就是每輛車的喇叭聲音都不一樣,不能說好聽,聲音應該近乎南非的嗚嗚拉祖吧。幾本上的車子都會有一雙尼泊爾眼睛,每輛車的色彩都很豐富、很鮮豔,車上的圖案有的近乎誇張,阿迪達斯都有。尼泊爾的汽車售票員都拍車門,用不同的節奏提示司機快行慢行停車,這也應該是一個特色。因為尼泊爾以前也是英國殖民地,所以他們的汽車也都是靠左行駛的。一路看到許多吊橋,不過記憶最深的還是發現尼泊爾人都是當街洗澡的。一個水龍頭,幾個姑娘或是小孩圍著洗澡,不是一處,隔一段路就能看見,哎,我真不是故意要看。
就這麼一路下坡,檢查的哨崗越來越多,加德滿都,應該快到了吧。
「快到了沒啊?」「應該快了吧。」「你怎麼知道?」「你看那邊那麼多房子,不是加德滿都也是一個大都市啊。」
四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接近加德滿都,你無法感覺到他的到來,因為路依舊是那麼爛。難道尼泊爾就沒有高速公路嗎?我的疑問有了正確的答案。這究竟是什麼地方,這些路簡直就是小時候村裡的機耕路。道路上滿是塵土,交通基本就是沒秩序,天吶,這就是首都嗎?我感到很失望。路邊的電線,那簡直就是蜘蛛網。我們一路在安慰自己,或許泰米爾區的情況會好些吧。
泰米爾區是專門為旅行者開闢的生活區域。在這裡集中了上百家的大小旅店、餐館、旅行社、錢幣兌換處、小超市等等生活必須設施以及成千上萬家的小商店,出售各式各樣的貨品。裡面有許多家中國人開設的旅館,比如長城、鳳凰、龍遊等。
一到泰米爾我們就一直和司機交談著:Take us to FENGHUANG HOTEL!司機英語不行,一直在說「I don't know」。最終我們在街邊下了車,自己開始找旅館。很快我們便找到了龍遊賓館,價格不貴300盧比,裡面也有許多中國遊客。
差不多也是吃晚飯的時候了,我們便出去找飯館。泰米爾每條街都很繁華,各種各樣的手工藝品真的是琳琅滿目。餓了許久的我們哪顧得上看這些,用發光的眼神搜索著吃飯的地方。點菜是一件頭疼的事。拿著滿是英文的菜單,我還真是無從下手,那時才開始後悔當初沒好好學習英語。這個時候超酷就成了最忙的人,大家都追問著他這是什麼那是什麼,不過當中的許多他也不知道。一般後面帶個「rice」的那還知道應該是屬於飯一類的,帶個「noodles」那應該是麵條,「chow mein」,我很糾結這是什麼東西,超酷說聽發音可能是炒麵吧。那一刻,我明白了炒麵的英文,我想這個可能是我印象最深刻的英文單詞了。花了足足將近一個小時,我們終於點好了自己要吃的東西。不算貴,我花了80盧比。
我們點完菜開始談論著一路的感受,時間不知不覺也過了快一小時了。「怎麼還沒上來啊?」我們有些不耐煩,讓超酷出面交涉。原來他們的飯館菜都是臨時備的,你點什麼,他們再去拿材料,這樣才新鮮。在以後的幾次吃飯中,我們總結出來,在這吃飯決不能等餓了再去,因為在飯館等一兩個小時那是再平常不過了,即便飯館裡只有你一個顧客。炒飯和炒麵味道都不錯,還有尼泊爾餐,一個大盤子,裝一份飯,一圈是蔬菜、薄餅、酸奶,還有我叫不出名的。大家都點了不同的食物,這樣可以混著吃。
晚上,我們在龍遊的天台賞夜色。雖然不遠處就是大街,但周圍顯得十分安靜,樓下一群中國遊客聚著喝酒聊天,原本也想去湊湊熱鬧,後來就不了了之了。當然加德滿都沒有中國移動的信號,還好有WIFI,可以免費上網,這個時候97的功能就發揮作用了。
這一天,從中國到尼泊爾,來到這個周圍的人都說著不同語言的地方,的確有點小激動,我不時在問自己,我真的出國了嗎?而此時,遠處家中的父親,正在為我的行蹤發愁,因為一路出來,我只告訴了他我在四川。不管怎樣,既然來了,那就走下去吧。
明天,期待著博卡拉……
第二天,我們起了個大早。之前已經聯繫了一輛旅遊大巴,所以到車站坐車就好了,價格也不貴350盧比。為了不遲到,大家都背著半人高的登山包,小跑向車站進發。
從外面看車子還是不錯的,但裡面就很差了。座位不大,但駕駛室夠大,除了司機,再坐個五六個人也不會覺得擁擠。同行的大鬍子,直接用中文朝著司機喊去:師傅,我可以坐這裡嗎?當時差點沒噴出來,沒想到司機卻明白了他的意思。
加德滿都到博卡拉大概有五六個小時的車程,途中有幾個汽車飯店,給人們提供午飯。
到達博卡拉的時候,我並沒有覺得這是一個比加德滿都更好的地方。我也不知道是誰專門安排了麵包車帶我們去旅館,只是跟著大家將行李搬上車,跟著一起去了。旅館在費瓦湖邊,確切地說那應該是一個別墅區,如果在國內,這這些地方住一晚,價格肯定不菲。
BEDROCK HOTEL,這是我們找的賓館,雙人間550盧比,有一個大花園,一塊非常美麗的草坪,美麗的鮮花,賓館側邊種著幾棵木瓜樹。這一刻開始,我開始感覺到博卡拉的不一樣,有一種歐洲小鎮的恬謐,之後一段時間的接觸,我開始產生一種「爛在博卡拉」的想法。
收拾停當,我們便出發去路上逛蕩,看看博卡拉的廬山真面目。主道路就圍著費瓦湖,路邊有許多手工藝品店、飯館、麵包店、披薩店、酒吧、旅行用品店、超市等等,有許多店鋪甚至還打著中文的廣告牌。當我路過一家手工藝品店的時候,老闆用生澀的中文向我問好:你好!我禮貌性地回了一句。「進來看看吧。」當我聽到這一句話的時候,便開始懷疑老闆的中文水平。深入接觸,我才發現老闆只會這兩句中文。(後來發現基本上的店老闆都會這兩句,說「你好」只是等著說下一句,讓你去光顧一下。)
記得在藏區的時候,汽車開過,路邊的小孩都會高喊「扎西德勒」,聽著多少有點粗獷的味道。尼泊爾的問候語聽著多顯溫柔。當我第一次聽到「吶嘛嘶嘚」的時候,曾一度懷疑這是日語,後來才漸漸明白。雙手合十,深鞠一躬,然後說一聲「吶嘛嘶嘚」,這就是尼泊爾的問候方式。
應該說我還是比較膽小的,自己英語不行所以只能跟著大部隊一起去找吃的。不過後來自己就慢慢地學會了,大部分時候都是用簡單的英語或者單詞和他們交談。等自己開始習慣的時候,那種「爛在博卡拉」的感覺愈發強烈。
在博卡拉的第二天,我們選擇了去費瓦湖划船,因為便宜,100盧比可以劃一個下午了。
費瓦湖給人一種很安靜很安靜的感覺,那一刻我中午體會到課文裡提到的「湖水平靜得像一面鏡子。」划船是個技術活,我喜歡讓千燈湖大哥歇著,自己劃,因為我們倆一起劃沒什麼默契,老是把握不住方向。湖面上陽光還是比較烈的,年少的表弟卷著庫管劃了一個下午,腿被曬得疼了好幾天,在奇旺的時候才慢慢好回去。費瓦湖還是比較大的,劃到湖心島的時候我們差不多花了1個多小時。湖心島上有個寺廟,我也不知道叫什麼,島上最多的就是鴿子。
唯一讓人糾結的就是島上沒有廁所。遠處山上,你可以看見很多人在玩滑傘,就是價格比較貴,所以被我們安排在了計劃之外。
在島上,我們認識了三個成都的老太太,都已經六十多歲了。她們也是和我們一樣從拉薩自己過來的,而且應該說她們根本就不懂英語。當他一起吃飯時其中一個老太太對飯店老闆說的話,我這輩子都會記憶猶新。當時我們嫌價格太貴,老太太就拉著老闆語重心長地用四川話說著:老闆啊,我跟你說,便宜一點,我們下次還會來吃的,下次給你介紹生意。可憐的老闆根本聽不懂,只是一邊微笑著一邊點著頭。老太太們只要不懂,就會來問我們,或許他們就是這樣來到博卡拉的。後來在奇旺的時候我們又碰面了,那時她們已經交了一個西班牙朋友,還互留了電子郵箱。我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強大。
不知道為什麼,博卡拉帶給我很大的眷戀,在這裡似乎感覺不到塵世的喧囂,在這裡真的可以聽見自己心靈深處的呼聲。爛在博卡拉吧,我是多麼地迫切希望。當有一天我退休的時候,我想回到這裡,回到這個靜謐的地方再「爛」一次。時間有限,繼續出發吧。下一站,奇旺,聽說那裡有個國家原始森林……
奇旺?奇特旺?我也搞不清楚應該叫他什麼。
到奇旺的路不是很好,感覺和村裡以前的道路一樣。首先留下印象的是奇旺的稻田,雖然和我們這也差不多,但一些小東西卻別有風味。
進入到賓館的附近就可以看見大象在路邊行走,當然是有飼養員騎著的,馬路上也時常可以看見馬車經過。奇旺的賓館風格和博卡拉的就截然不同。博卡拉賓館給人一種歐洲小鎮的靜謐,而奇旺的賓館會讓你感受到些許的熱帶雨林氣息。奇旺是個很「悶」的地方,當然指的是氣候,雖然是晴天,但衣服溼了一時半會兒是幹不了的,而且總感覺有些不透氣,蚊子也多,所以賓館裡紗門和蚊帳是必不可少的。可憐我水土不服,身上長了許多紅斑點,一直到回來一個星期才慢慢好回去。
忘了我們住的賓館叫什麼名字,反正就是在路邊的,環境還不錯,種滿了一些熱帶植物,還有烤全羊提供(由於某個原因我沒有吃成),價格也還好,雙人間500盧比。
解決了住的地方當然要解決吃飯問題了。因為已經有了經驗,所以我們放下行李便出去找吃的了。我們找了個應該是咖啡屋的地方吧,二樓天台,是觀賞風景的好地方,這樣等起來也不會覺得餓了。一起坐車到奇旺的還有四五個中國遊客,年紀也差不多,我們的隊伍逐漸龐大起來,大家聊的話題也就多起來了。
第二天,看鱷魚,穿越原始森林,騎大象,聽著就相當激動,價格也不貴,每人只要1950盧比。
嚮導純粹是個神經病,這是結束這一天行程後大家共同的心聲。
看鱷魚在原始森林中的河裡,我們要坐在小舟上順流而下,在小舟上找鱷魚。說是小舟,其實是獨木舟,還要坐上好幾個人,只要有人亂動一下,那可都得餵鱷魚去了。嚮導顯得格外興奮,坐在船頭不時亂舞,不時鬼叫,我就聽明白了一句「It likes chinese food」。他一動,船就搖,大家就跟著鬼叫。當時真擔心把鱷魚給吵醒了啊。河裡的水流不算急,我們的船晃晃悠悠地前行,大家都睜大眼睛尋找著鱷魚。還算有收穫,可能因為差不多是中午時分,找到幾隻正在「午睡」的鱷魚。
當天的第二個節目是穿越叢林。雖說是叢林但並不是特別茂盛。進入叢林,嚮導的經精力儼然沒有消退,一路怪叫,真把自己當成了人猿泰山。進入叢林,我發現今天自己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早上為了省事,穿著拖鞋我就出來了。叢林,噩夢的開始啊。叢林裡路不好,雜草也多,但這都不是問題,最恐怖的還是螞蟥帶。印象中的螞蟥都是在水中遊的,而這裡草叢裡有,樹上有,地上也有,走幾步都不安穩。一旦到達安全地帶,每個人都迫不及待地把整個身體檢查一遍。哎,這可惡的導遊。
騎大象還是蠻激動的,平時只是在動物園看見過大象,當它真正站在你面前時,才體會到龐大。長長的一排大象,每頭大象上都有一個嚮導,而且每頭大象只能坐四名遊客。當大象不聽話的時候,嚮導會用手中的木棍敲打它的腦袋,說實話,挺殘忍的。騎在上面感覺挺好的,搖搖晃晃,而且在象背上聽著大象噓噓的聲音,那感覺,不是一般人有的(大象那一泡尿,那聲勢,槓槓的)。原始森林也沒什麼好逛,原本期待著看見獅子老虎,連個影都沒看見。(看見了,估計也就回不來了。)不過,總算還是有所收穫,獨角犀牛,梅花鹿還是有看見的。
奇旺,留給我的是什麼呢?我想,還是最初的稻田吧。下一站,巴德崗。
巴德崗就是一個皇城,離加德滿都不遠,坐公交就可以到,啥也不說,上圖欣賞吧。
裡面的人很悠閒,坐著聊天,坐著發呆,坐著享受生活……
裡面的建築很迷人,有歷史的厚重,又有生活的氣息……
尼泊爾,等風來,隨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