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中,引力是最重要的力之一, 它是維持宇宙中天體系統平衡的紐帶,然而一旦這兩顆天體的距離被拉近,會怎麼樣呢?
法國科學家洛希提出了洛希極限,他發現當兩個天體的距離達到一定程度時,潮汐作用就會使流體團解體分散,這個距離就被稱為洛希極限,換種說法,洛希極限是較大天體和小天體能夠保持平穩運行的最短距離,任何天體一旦越過這 個極限,較小天體便會因為潮汐作用而被大天體撕扯成碎片,從而成為大天體的行星環。
也通過這個理論,科學家們推斷出了土星環的形成過程,土星環的起源其實一直眾說紛紜,有種說法認為,土星曾經擁有多個衛星,但因為超越了洛希極限而被土星巨大的引力潮汐鎖定,從而被土星撕碎成了星環。
其實,洛希極限分為剛體洛希極限和流體洛希極限,太陽和木星之間的剛體洛希極限為89萬公裡,流體洛希極限為171萬公裡,一但木星到太陽的距離小於171萬公裡之後,土星上的大氣和能夠流動的風暴便會被太陽的引力拉出太空,而一旦木星 到太陽的距離小於89萬公裡,木星的星核也將面臨解體。
當年轟動世界的慧木相撞事件就很好地證明了這個極限,當這個彗星距離木星中心只有11萬公裡的時候就已經被木星強大的引力給撕碎,從而形成20多個碎片而撞擊木星。
提到洛希極限又不得不提到希爾球,希爾球是一個天體的重力所能控制的範圍,當一個天體進入另一個天體的希爾球之後,就不會受到別的天體的影響了,比如說月球就在地球的希爾球範圍之內,月球被地球的引力控制,而不再受太陽的引力束縛了。
其實人與人相處也應該保持一個洛希極限,一旦離得太近可能就會使對方厭煩,離得太遠,關係就會變得疏遠,處在洛希極限之內,這就是距離產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