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西裡西亞戰爭,奧地利女王為國家爭取了短暫的和平

2021-01-18 北極星聊歷史

第一次西裡西亞戰爭,奧地利女王為國家爭取了短暫的和平

在法國所支持的巴伐利亞軍隊向維也納挺進的時候,瑪麗亞·特利莎就曾發揮她的天生的外交才能,在1741年9月25日向法國提出和談,建議並派人與法軍元帥貝爾·伊斯爾秘密洽談。她表示願意把奧屬尼德蘭讓給法國,表示還可以讓巴伐利亞選帝侯嘗到一些甜頭。當法國紅衣主教弗勒利和弗裡德裡希二世得知後,知道這是奧地利的離間反奧同盟之計,因此法國沒有同意這一提案,繼續進攻上奧地利。

但在這年10月9日,奧地利卻與普魯士籤訂了小施奈倫多夫協定,使奧軍元帥奈佩爾格率領的奧軍主力從普魯士軍隊的包圍中解救出來。這些舉措,都體現了這位女王的機智卓越的政治才能。在即位初期所處的逆境中,瑪麗亞·特利莎這位年輕的女王已迅速得到了磨練,她的丈夫和大臣們以及歐洲政界對她不能不刮目相看了。

儘管女王在將帥的任免和軍事指揮上存在很大缺陷,但由於她在政治上取得的成功,奧地利軍隊得以重新集結,尤其是得到了匈牙利精銳軍隊的補充,並緩解了財政上的窘迫局面,從而奠定了奧地利軍隊反攻的堅實基礎。陸軍元帥克芬許勒伯爵受女王之命修復並加固了維也納城防工事,徵募了一批新的兵員。克芬許勒伯爵是歐根伯爵給女王留下的珍貴「遺產」之一,他有很強的軍事指揮才幹。儘管女王要他聽命於缺乏將才和指揮經驗的女王之夫弗朗茨·斯特凡及31歲的小叔子、卡爾·馮·洛林,但克芬許勒還是發揮出了他的才幹。

在1741年底,他率領的奧地利精銳部隊轉入反攻,收復了埃恩和施泰爾兩地,1742年1月24日又收復了林茨,使上奧地利回到了女王掌握之中。接著,克芬許勒又繼續向波希米亞勝利進軍並直搗巴伐利亞。法國人開始抱怨最髙盟軍司令、巴伐利亞選帝侯卡爾·阿爾貝爾特的無能,批評盟軍戰備不周密和裝備的低劣。法軍元帥、留在法蘭克福準備帝國皇帝選舉的貝爾一伊斯爾則被德意志帝國內各諸侯的矛盾纏住,忙得焦頭爛額。

1742年2月12日,瑪麗亞·特利莎也繼續承受著精神上的打擊,因為敗退後的巴伐利亞選帝侯卡爾·阿爾貝爾特被法國等反奧陣線擁為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這位身患風溼病的選帝侯披上了查理大帝的朝服,佩著查理大帝的長劍,託著金球,手握權杖,頭戴皇冠,成了幾百年來首位非哈布斯堡家族出身的皇帝。但是,這位被稱為查理七世的皇帝對取得這一虛榮的頭銜,卻怎麼也樂呵不起來,也威風不起來。因為他在勉強參加加冕典禮後就不能不臥到他的御床上去養病,緊接著,1742年2月14日,奧地利軍隊在攻下布勞瑙和布爾格豪森之後,又攻下了巴伐利亞的首都慕尼黑,巴伐利亞部隊潰不成軍,丟盔棄甲,喪失了許多大炮和輜重,為這位皇帝的臉上塗上了一層恥辱和暗淡的油彩。他成了一個沒有領地的、不能回家的皇帝,這也是神聖羅馬帝國數百年來第一次出現這樣一個皇帝。他的加冕儀式的效果同瑪麗亞·特利莎這位堂姨妹在匈牙利的加冕儀式相比不知道要遜色多少倍。但這的確是瑪麗亞·特利莎所受的政治打擊之一,她感到似乎這是她的過錯,因為她沒能把丈夫推上這一名譽頭銜的寶座上。她的全權代表勃蘭道男爵被其他選帝侯逐出選帝投票行列,還被趕出布勞恩菲爾特旅館。在慶典的日子裡,這位男爵受命發了一封瑪麗亞·特利莎信件的副本。女王在信中宣布選舉無效,並請求帝國議會代表幫助她把外國軍隊趕出德意志領土,然後再重新舉行新的皇帝選舉。

巴伐利亞與法國的聯軍雖然節節敗退,但普魯士國王弗裡德裡希二世卻很強大。他從柏林又回到自己的軍營中,並精心制訂了新的作戰計劃:藉助法國人和薩克森人的支持,經摩拉維亞向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進軍。弗裡德裡希乘著奧地利主力在攻打巴伐利亞的機會,節節進軍,普魯士騎兵已經抵達奧地利首都的近郊。但由於情況不明,他不敢再冒險輕進,加上孤軍深人,給養缺乏,計劃終告失敗。弗裡德裡希二世很不甘心地命令12個營經波希米亞撤退。這支由迪特裡希·馮·安哈特侯爵率領的部隊在1742年4月份被奧軍逐回西裡西亞。

在戰場上,由於弗朗茨·斯特凡猶豫不決,沒有採取果斷的攻防行動,反奧聯軍一度重新佔領了巴伐利亞11並侵人波希米亞。不久,法國人因補給困難又不得不後撤。1742年12月16日至17日,法軍統帥貝爾一伊斯爾率步兵1.1萬人、騎兵3000人帶著火炮30門以及300輛重車逃出了布拉格。他們是乘夜分兩批悄悄撤離的,沒有被圍城的奧地利軍隊發現。這支飢餓不堪的部隊不敢走大道,只能在大雪覆蓋的小道上步履艱難地移動,或者在茂密的樹林裡用斧頭砍出道路。幾千人在饑寒交迫中死去,成為戰爭政策的犧牲品。這位法軍統帥在兩年前是乘著豪華的馬車、在德意志和法國貴族們的簇擁下進人德意志的,現在,他只帶著原來4萬大軍中的8000人返回法國。

第一次西裡西亞戰爭就這樣結束了,以匈牙利三級會議的成功為轉折點,瑪麗亞·特利莎終於避免了奧地利被瓜分的危險。她雖然喪失了擁有2.5萬平方公裡土地和120萬人口的西裡西亞,但她保持了奧地利的大國地位,重振了奧地利在歐洲的聲威,也樹立了自己堅強不屈的聖女貞德般的形象。誰也不敢把她視為乳臭未乾的黃毛丫頭了。繼位兩年來,她已鍛鍊成為一位歐洲政壇上傑出的政治家。

相關焦點

  • 一方爽約多方受益,西裡西亞海盜坑斯巴達克斯乃是眾望所歸
    當我們客觀來看西裡西亞海盜,你會驚奇的發現,強悍的羅馬共和國在最後殘喘的時候,是西裡西亞的海盜推遲了他謝幕的時間,否則,斯巴達克斯率領的奴隸會帶給羅馬共和國更大的衝擊,在當時的政治局勢下,西裡西亞海盜只是做了一個自保的同時還能獲取利益的選擇而已。
  • 蘇聯史詩巨作《戰爭與和平》全集觀看
    只可惜少了娜塔莎那句「我等你好久了」……如果說《戰爭與和平1》讓我們見識到了戰爭場面的宏大壯闊,那麼《戰爭與和平2》就是讓我們感受愛情的微妙和美好。青澀秀麗的娜塔莎在她的第一場舞會上那麼美麗動人,她第一次喜歡上一個人的感覺又是那樣的忐忑卻歡欣.(點擊下方電影海報即可觀看)
  • 西裡西亞風景···
    展覽將聚焦於他早期職業生涯中創作的西裡西亞風景的主要黑白系列。西裡西亞是波蘭的一個工業區,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初,它正處於發展和活動的高峰期。走下火車,卡拉第一次遇到了另一個世界的風景,並決定這是他想做的攝影記錄。他對這個主題非常著迷,在1975-1992年間,他致力於拍攝西裡西亞的風景,並因此創作了名為《西裡西亞》(波蘭語?l?
  • 虛假的和平與真實的戰爭——機動警察劇場版2:和平保衛戰
    要理解這兩段話,就需要從日本的戰後歷史開始說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日本以放棄戰爭,戰爭力量及否認交戰權,又憑藉地緣政治的優勢獲得了美國的軍事庇護,同時借著韓戰和越南戰爭中的美軍「特需」,大發戰爭財,這才有了日本的繁榮,而這些繁榮也穩固了日本的和平,日本人自譽的所謂的珍貴「和平」,是忽視國家內部的經濟與階級矛盾,而通過美國轉嫁到其他國家和人民頭上帶來的經濟繁榮而消弭從而帶來
  • 除了茜茜公主,奧地利王室還有個人氣更高的「女王」
    其實,在奧地利,還有一個人氣更高的「女王」,她就是哈布斯堡王朝唯一的女性統治者——瑪麗亞·特蕾西亞(Maria Theresia)。茜茜公主是她的玄孫媳婦,瑪麗皇后則是她的小女兒。1754年,瑪麗亞·特蕾西亞與丈夫和兒女們在一起。
  • 《戰爭與和平》美國 義大利 蘇聯 電影版
    《戰爭與和平》第二集《戰爭與和平》第三集《戰爭與和平》第四集《戰爭與和平》第五集《戰爭與和平》第六集《戰爭與和平》第七集>《戰爭與和平》第八集戰爭與和平的劇情簡介 · · · · · · 本片改編自俄國文豪託爾斯泰的同名作品《戰爭與和平》,圍繞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為中心,以貴族小姐娜塔莎(柳德米拉·薩維裡耶娃 Lyudmila Savelyeva飾
  • 海底世界的七個國家你知道嗎?失落的文明源於戰爭與和平!
    今天為大家推薦一部電影《海王》,讓我們跟隨人類的想像,一起去領略一下海底世界的王國。燈塔看守人湯姆(特穆拉·莫裡森飾)在一次狂風暴雨後救了受傷的亞特蘭蒂斯國女王亞特蘭娜(妮可·基德曼飾),兩人相愛並生下亞瑟(傑森·莫瑪飾)。
  • 90.6%受訪者認同「和平要靠鬥爭去爭取」
    90.6%的受訪者認同「和平要靠鬥爭去爭取」這句話。94.4%的受訪者確認,如果穿越回1950年,自己會是一個願意去保家衛國的勇敢的戰士。&nbsp&nbsp&nbsp&nbsp本次調查共有2134人參與,樣本來源為問卷網(wenjuan.com)、中國青年報社全媒體平臺用戶。
  • 和平是短暫的,不變的是矛盾與紛爭 —《短暫和平》
    介紹一部大友克洋擔任監督的動畫電影《SHORT PEAC/短暫的和平》 本作由《火要鎮》《九十九》《GAMBO》《永別了武器》四部短篇組成。在這部作品中,各位動畫創作者將以四個不同的主題和映像表現方式,來摸索日本動畫可能的表現方向,力求製作出在世界範圍能被認可的作品。
  • 1273年,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成功地使其一位王侯當選為皇帝
    1328年,最後一次一個德意志皇帝前往羅馬並強迫教皇為其加冕,後來證明這些都是徒勞。關於皇帝行事方式的態度和信念已經深深地紮根了,這能夠解釋相當多的狀況。德意志是帝國的中心,也是問題的關鍵。帝國體制是一片混亂。它要為400多個不同的國家、獨立小國和阿爾卑斯山北部的貴族領地提供公共事務的架構。
  • 【地評線】映象網評:回望抗美援朝戰爭:為和平而戰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在中朝邊境爆發;1952年10月12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邱少雲在上甘嶺英勇犧牲,年僅26歲;1981年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寫到「偉大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而今天,抗美援朝戰爭的70周年,當我們站在新時代回望這段歷史,又可以從中得到怎樣的啟示和力量
  • 《戰爭與和平》美版+義大利+蘇聯+電影版全部合集!
    《戰爭與和平》第二集《戰爭與和平》第三集《戰爭與和平》第四集《戰爭與和平》第五集《戰爭與和平》第六集《戰爭與和平》第七集貝葉爾 Alexander Beyer飾)和安德烈公爵(阿萊西奧·博尼 Alessio Boni飾)三人的情感故事為線索,圍繞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為中心,講述在1805年至1820年之間,俄國社會的重大事件和生活的各個領域。
  • 奧地利帝國的布達佩斯大飯店
    奧地利對於德意志的統一併不熱心,在1815年拿破崙戰爭結束之後的維也納會議上——在歷史意義上,一般以維也納會議作為十九世紀的開端,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作為十九世紀的結束——梅特涅本著歐洲均勢的原則,企圖保持法國的力量,發出了「自然疆界」的倡議,也就是將萊茵河左岸的德意志領土割讓給法國,換取法國和俄國的對抗。
  • 從奧地利國旗圖案由來,到查理五世榮光,32幅繪畫中看奧地利歷史
    中間一圈扇形天頂畫九點鐘方向是巴本堡王朝的利奧波德一世,他是奧地利歷史上第一個有確切歷史記錄的統治者。十二點鐘方向表現的是 1125 年巴本堡王朝的利奧波德三世被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候選人,但拒絕了這一次榮譽的事跡。他是我們之前介紹過的奧地利主保聖人,有個外號叫「好人利奧波德」。
  • 曹雷:老電影《戰爭與和平》的幕後
    《戰爭與和平》是其中的一部,卻是我很晚才敢接觸的一部。在這部皇皇巨著面前,我好幾次望而卻步。當我終於有勇氣將它借來第一次翻閱的時候,因為歷史知識不夠,我對「戰爭」部分一點不感興趣,只是粗粗掠過,只看「和平」。直到看第三遍的時候,因為結合學校的歷史課,有了一些世界歷史知識,才認真看起「戰爭」部分來了。後來,還因為聽了柴可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年序曲》又看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