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話說陝商(五)

2021-02-06 三原史話

      五.陝西各地陝商代表之

渭南篇

                      【孝義趙家】

         明清時孝義鎮居住著趙、嚴、柳、詹陝西四大「蓋省財東」,聞名關中。使孝義一鎮之地,幾乎佔據了渭南各縣財富的一半,成為陝西的商業奇蹟。所以,陝西渭北流傳的一句民謠就是「赤水的蚊子,孝義的銀子」。

        在孝義鎮的四大財東中,又以趙家首屈一指。趙家是陝西在明代最早從經營鹽業中發家致富的商業家族之一。趙家本是山西人,明初從洪洞縣大槐樹下移居陝西朝邑望鄉關,後遷到渭南孝義鎮。從明初利用食鹽開中,力農致富,家資數百萬,自明迤清,累世忠厚。趙家在明代出過廉訪使,到清代主要是經商發財,一門九府,皆是富戶。趙家主要是經營鹽業、布店、典當、茶莊、糧店發的家。西安有不少趙家的生意,西安的「趙鼎元」、旬陽的「乾益元」、鹹陽的「調元號」都是趙家的生意。入清後,趙家開始向四川發展,主要是開井鹽和販茶。趙家在四川自流井和樂山五通橋開有鹽井和鹽場,叫「元記」鹽號,在涪州有「恆盛元」鹽號,兩號的規模都很大,既經營鹽坊又辦運銷,川鹽入黔有不少食鹽是由趙家參與包銷的。還在涇陽設有「恆春益」茶號和「德厚堂」茶號,從湖北運茶,在涇陽加工後運到甘肅等地。趙家還在西安湘子廟街開有當鋪,並在興平、武功、戶縣、周至各縣設有分號。鹹豐時趙家的趙渭南是關中赫赫有名的大財東,同治年間的趙老九和趙元中都是有名的陝西紳士。

       趙家在孝義鎮修了九座宅院,恢弘寬敞,僅院內的戲臺就有七間房寬,還修了佔地很大的祖墳,石獅、石獸分布左右,修墓基時以石匠雕刻石件的粉末付工錢,一兩粉末一兩銀子。喬家後人喬峰泰說:「趙家每年賺的銀子都從四川運來,運的辦法是人挑、馬馱,成群結隊的,這些銀子經常有保鏢隨行,所以也叫出鏢銀。一次,趙家出鏢銀時,先頭部分已經進了趙家大院,後一部分還仍在渭河灘上,挑銀子的擔子足足排了八裡路長。有的銀子是大塊的,搬運不易,乾脆埋到喬家的地裡。」可見趙家的財力有多豐厚。

              【孝義嚴家、柳家、詹家】

        在孝義鎮與趙家並富的還有嚴、柳、詹三大財東。嚴家也是從山西遷來的,嚴家的生意主要在四川。在四川自流井、樂山五通橋辦有「乾記」鹽號。它與趙家的「元記」鹽號規模都很大。嚴家既經營鹽坊,又辦運銷,清代雲南、貴州的食鹽銷售,嚴趙兩家都參與包銷。此外嚴家在四川安縣、灌縣、雜谷腦、松藩、毛兒蓋都有鹽號,名稱叫「義和」。嚴家在四川也有茶號,嚴家茶銷四川西北草地。從灌縣到松潘的茶運業、伐木業幾乎都被嚴家壟斷著,在成都、什邡、綿竹、灌縣、彭縣也都有嚴家商號,以及大量水田。嚴家發財後,舉家遷到了四川的新繁縣。

        嚴家後人嚴雁峰,苦讀於四川尊經書院,但參加科考屢試不第,遂從此專心收羅民間古籍,造福士林。1894年的甲午戰爭(光緒二十年)前夕,他進京趕考,並斥巨資購進大量古籍,裝運回川。途經西安古城時,巧遇一藏書家又有1000多部古籍出售,遂毫不猶豫地重金全部收進,回川後改造擴建自家宅院內的「景勳樓」為專門的藏書樓,名為「賁園書庫」。

        此後,他再未踏入官場半步,而是潛心收藏古書,並以此為樂。到了晚年,他甚至轉讓家族經營多年的鹽業,用所得的數萬元巨款購書,最終總藏書約計十一萬卷。去世後,他的兒子(嗣子)嚴谷孫繼承先父遺志,並發揚光大,到1949年,賁園藏書達到三十餘萬卷,比其父擴大了三倍有餘。1950年前後,嚴谷孫先生將賁園藏書全部捐給四川省圖書館,連同他家的藏書樓賁園以及花園公館都捐了,如今依然作為圖書館宿舍。

        柳家是孝義鎮四大財東中發財最早的,主要是在四川開當鋪和金貨鋪,以"亨順」為號,僅在成都開的店鋪就有48家,賺的錢很多。柳家發家早,衰敗的也早,據說今天已經絕戶。

        詹家也是靠做生意發家,但富厚不如前三家。孝義鎮的「趙、嚴、柳、詹」四大財東,共同支撐了孝義鎮幾百年的輝煌。

                    【莊裡鎮張家】

       張家在明代成化年間已是財雄關中的大鹽商。張家是商業世家, 到張臻時,利用開中政策更是發展到興隆的階段。張臻與其兄弟泰、鳳,經商走遍天下,從河東到遼陽以及甘涼的』「九邊」廣闊範圍內,輸糧換引,最終以販鹽起家。成化中張臻攜其全家居揚州,成為專業鹽商。

      由於張臻為人性格豪爽且熱心腸 ,樂善好施,重情重義,於是被推舉為秦商在揚州的通行領袖,秦商在揚州聚會,張臻不到場,大家都不敢舉杯。這不僅在於張臻的財力,更在於張臻的人格魅力。

        張臻能急官府所急,輸粟邊疆,幫助國家加強了邊疆建設,而被授七品散官。張家花數千金在揚州蓋了私家園——

張園。張園前有高門巨屋,後有假石流水,荷塘修竹,直到今天依然是揚州著名的文化景點。張家發財不忘鄉黨,後來又捐資在家鄉修了保護莊裡鎮的城牆。

                     【韓城党家】

         党家在韓城市西党家村,也叫「黨賈圪嶗」,由黨、賈兩姓構成。党家初以農事為生,到十三代黨景平手中,党家開始走上經商致富的道路。

       黨景平在河南南陽瓦店擺攤經商,由於經營有方,賺錢發財,為党家的富厚打下了基礎。傳到振疆、定疆、街疆、守疆這一代,党家的商貿事業上了一級臺階,他們在瓦店開設「恆興棟」「恆興成」「恆興柱」「恆興永」四商號,還在韓城設立「永成」「恆豐」「恆升」三家當鋪和「福盛成」「福德明」兩家估衣鋪,家業大饒。

        賈家其祖賈伯通,原籍山西洪洞縣人,明初遷徙韓城賈村。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 , 賈家五代賈連娶党家女為妻,因有「郎舅之親」, 賈家遂於明嘉靖四年(1525) 移居党家村。兩姓聯姻,成為党家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從此,党家商貿事業開始發展到極盛。到賈姓賈翼唐時,黨賈兩家在河南南陽郭灘鎮設立總號「合興發」。清道光年間為圖謀發展,党家又遷往當時河南商貿中轉中心之一的賒旗鎮,即今日之社旗縣,經營範圍從唐河經漢口、湖南達於廣東佛山等地,並在豫、鄂、湘及唐河流域設立分支機構。經營業務是將北方的小麥、黃豆、芝麻、香油、酒、藥材等販往江南,又將江南的杉木、茶葉、夏布、瓷器、南藥馱運至陝西、甘肅出賣,成為宛南有名的富商巨賈。党家在社旗的勢力很大,社旗的太平街全是党家的字號。党家在唐河上擁有多艘木帆船,為了運輸方便,還專門修了唐河碼頭併購地500頃出租收利,業務最盛時僅「合興發」號就擁有店員500餘名。社旗山陝會館的會首叫黨燕堂,就是党家「合德興」的東家,也是社旗商界的代表。據党家的後人回憶,党家在最盛時每月都有鏢銀運回党家村, 為此党家專門修了兩座「

分銀院」和兩座「分銀樓」, 運回的銀子,各房按股份提取,分銀時不用秤稱,而是用鬥量,每房用鬥往家裡提銀子。

         党家致富後,遵循「富潤屋,德潤身」的古老哲學,建造了由108所四合院組成的「党家大院」 (後發展為144院), 成為目前陝西保存最為完好的商人住宅群。

                          【羌白鎮溫家】

        溫家原在大荔羌白鎮青池村,回族。溫家的發家人叫溫紀泰,是在四川自貢辦鹽井發的財。溫紀泰發家後將商業投資轉化為土地投資,在家鄉大量購置土地,從青池村,經過龐家莊、張家堡到渭南官路鎮,到處都是他家的土地。他家養的牲畜也很多,牛馬成群,結隊相連,有幾百頭。有商人到村中售賣牛籠頭,溫家全部買下,尚感不足,還在專做牛籠頭的趙村定做。

        溫家不僅佔地面積大,而且家中藏銀數量多,是陝西回民中有名的大財東。有一年,溫紀泰的母親見家中糧食多,銀錢少,很不開心。溫紀泰對母親說:「咱家的銀子比糧食還多!」就引著母親到一個藏銀的地窖中去看,裡面藏著大塊的銀錠,足有百萬錠,溫母看到後,高興地一陣大笑後竟去世了。清同治民族衝突戰爭後,溫家整族遷到四川去了。

                【大荔縣八女井李家】

       李家原址在大荔縣八魚村。八魚村原名「八女井村」。李家原為山西洪洞縣人,明初從山西遷徙陝西,落戶八女井村。從其先祖李訓起已歷十三代,分為鳳展、鳳翅兩支,自明代以來就是朝邑有名的富戶,這與鳳翅一門的李鵬有關。李鵬在清乾隆年間,從商於廣東一帶,成為李氏家族發展商貿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李家在此後的經商活動中,富甲一方,商號遍布南北各地。李家到第八代樹字輩發展到極盛。其中鳳展一門樹敏、樹本、樹德、樹玉分為四大堂號,即「永遠」「明遠」「致遠」「定遠」, 將李家的商貿事業在清嘉慶至道光年間經營得烈火烹油般繁盛。李家主要經營布匹、鹽業和糧食,遍布全國的字號都以「萬」字頭命名。當時,從大荔到西安十八馬站都有李家的生意。此外蘭州、上海也有他家的字號。李家經商致富後,廣置田產。

        李家致富後在八女井村蓋房登地,修建了華麗無比的私宅大院,僅李家祠堂就由20餘間房屋組成。李家在八女井村的墓地佔地204萬平方米,僅在靠村莊的6萬平方米中,目前就勘探有16座墓葬。發掘的5座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石雕、磚雕,精美無比的石圖、石字畫多達404幅。李家還花大量錢財捐官求名,從第三代李朝恩起,代代都捐有官銜,第七代李子瑜官居武翼都尉,位從三品;弟李聘清被皇帝誥封中憲大夫,賞戴花翎。他們都是當朝的京官。

        李家幾代以來不間斷地捐資新修、重修、翻修同州考院,捐修灞橋、縣城署衙、同州文廟,所費不貲。李家還在本村舍地80餘畝,舉辦義學,又供社田百畝,資救本村貧困。

                      【陽郭鎮姜家】

        姜家現住渭南陽郭鎮南姜村。姜家世代為商,清嘉慶、道光年間從姜望緒起發家。《續修渭南縣誌》卷八《篤行》中記載,姜望緒因荒年散粟七次,花費制錢萬緡而成為渭南著名鄉紳。但真正把姜家的事業推進到如日中天的則是姜望緒的兒子姜恆泰。

        姜恆泰做生意很有頭腦,他看到發行私家貨幣——當時稱為「綹子」,很能賺錢,便投資辦錢莊發行綹子,隨時可以兌換制錢,一共發行了百萬串,折兌白銀百萬兩。姜家不僅在陝西各縣都有錢莊、典當等生意,還在四川省和西北各地經營水煙、藥材、山貨等。渭南到蘭州沿線都有姜家的店鋪。姜家成為與賀家並駕齊驅的渭南西塬兩大富戶。

        姜家發家後在陽郭鎮南姜村修建老宅,宅院面積佔了南姜村半個村。姜家老宅南北共八院,其中,坐南朝北五大院,一律五開間,有門房、廂房、庭房、上房、圍房,還有西北兩花園和繡樓等。

        姜家致富後,也做了不少施惠鄉裡的事情。清鹹豐年間,姜家捐銀2700兩;清同治年間捐城工銀3000兩,廟工街署銀2000兩;清光緒年間捐考卷銀2000兩,賑荒捐麥2800石、耕牛 1000頭和大量籽種,還捐修了渭南城到陽郭鎮路經的「尤河大橋」。

                  【陽郭鎮九龍賀家】

        賀家在渭南市陽郭鎮賀家窪村,是清代陝西有名的財東,人稱「九龍賀家」。賀家是關中大姓,據說他們家是明代從湖北遷入陝西的,分為三支,一支在湖北,一支在陝西賀家窪,一支在陝西蒲城。賀家當官的人不少,在明代出過一位總兵,人清後二門還出過一位臨汾知府,但官運下降,賀家開始走上經商之路。賀家在清代興起於賀士雅、賀士英之手。賀士雅兄弟五人,長門賀士泰,二門賀士雅,三門賀士傑,四門賀士英,五門賀士順。賀士雅、賀士英辦錢業起家。賀士雅時,在陝西及西北各地開有36家當鋪,每一當鋪同一街上又設兩家錢鋪,即 72 家錢鋪。到賀士英時,在「西、同、鳳、邠、乾五郡四十餘州、縣,質庫凡八百餘」(《新續渭南縣誌》卷八),當時開一家當鋪至少需萬兩白銀,可見,賀家財力之盛。據賀家後人回憶,他家每年的進息當有八九十萬緡。

          賀家人口眾多,僅賀家窪就有390戶。每次分家,哪家分得哪個當鋪,就隨哪個當鋪住在哪個鎮。賀家的當鋪分布關中各地,如臨潼斜口、新豐、零口、馬額等鎮;渭南的三張、陽郭、年曲等鎮;藍田的洩湖、普化、李後等鎮,都有賀家當鋪的分支。賀家除辦典當外,還在四川、蘭州、新疆等地辦有字號,做皮毛、茶葉生意,賀士雅和賀士英入川巡視,從不歇宿別人家的店。

         賀家還在眉縣黑水峪、藍田清明山(也叫青草坪)設有林場和石灰場,所以賀家不採購別家材料。木料從太白山經黑河運來,工匠則用自家常年僱用的鐵木匠人,從而保證了賀家當鋪建造得如出一轍。

       賀家還大量購置地產,陽郭鎮至嚴村方圓幾裡都是賀家的產業,他們還買斷了從陽郭鎮到縣城的路,使賀家人去縣城經商辦事不踩人禾。賀家在西安有大量房產,北院門的一條街都被賀家買下,青年路省委招待所、建國路的東南城牆角的房屋也為賀家所有,九龍賀家成為當時陝西聞名的富戶。

        賀家的錢很多,錢都擺成一摞一摞的,東家們說銀錢多得用不完,便在家鄉大舉建宅。賀家宅院將賀家窪的九條巷子、方圓十裡內都佔滿了,這便是九龍賀家的由來。

        賀家致富後不忘同鄉,他們施惠鄉黨,興辦了大量的公益事業。賀士英捐資修建了西安的渭南會館,賀士雅捐修了渭南城東通往陽郭鎮的石橋,方便行旅;他還捐資了華山千尺幢上的鐵鏈,至今鐵鏈上還鐫刻有「賀士雅捐贈」字樣。為了惠及鄉黨,賀家在賀家窪設了兩個「市」。一個是四月初十的「古會」。會期唱大戲,招引各地客商。賀家聲言,凡帶來的東西,不論農具、牲畜、食品、衣物,都可在會上銷售,售不完的一律由賀家收購,絕不讓鄉黨帶回去。這個古會立了百餘年,至今還是渭南市有名的物資交流大會。另一個是勞動力市場,即「人市」。賀家聲言,凡是來村西頭人市攬活的鄉黨,沒被僱用者,一律由賀家僱下來,為貧困村民提供了幹活的機會。

                       【板橋常家】

        常家現住渭南故市鎮板南村一組,祖上從山西遷來。據說,常家的發家人叫常克珍,清道光年間人,出身貧苦,初為手工裁縫,後在四川金堂縣設估衣鋪,又入岐山馬家「金盞」號為經理,發家後於清鹹豐年間在金堂縣設「義興珍」號,長期獨立經營。

        常克珍有五子,稱「五經堂", 即華新、華中、華棟、華賓、華坤。第一代常櫃為常克珍,故店號曰「義興珍」; 第二代掌柜為長子常華新;第三代掌柜為次子常華中;第四代改革為「東西制」 (東家和掌柜), 東家為常克珍長孫常生春,掌柜為外姓人馬朝貴。馬朝貴是岐山人,精明能幹,是個行家裡手,在他的執掌下,「義興珍」獲得大發展,先後開設了簡陽「義興珍」、成都「義興和」、新都「豐裕森」、廣漢「義興珍」、彭縣「義興惠」、綿竹「義興恆」、什邡「義興珍」、金堂「義興珍」八號,支號20餘處,主營典當和錢業。典錢以土地為抵押,僅金堂縣「義興珍」號就掌握土地8000畝,幾乎佔據了金堂縣全部土地面積的2/3。每年收租1萬多石,現銀120萬兩,利息10餘萬兩。

        清光緒初年,馬朝貴又在陝西開設了漢中「義興琳」、西安「義興泰」「自積永」、故市「順興生」「公正誠」「凝運長」等號及其他行業20號,房產200餘處。僅西安「義興泰」從河南、河北販運各種布匹到陝西、甘肅各處販賣,生意最盛時有10萬兩銀的資本,店員30多人。「義興珍」最盛時資本300萬兩,總值450萬兩以上,店員800餘人。

        常家當年財雄氣盛,五經堂在板橋南村修有五房大院,都是水磨磚砌成,有大量石雕、磚雕。大廳宏敞,後院茂林修竹,一派富貴氣象。房梁的椽子從終南山買來,兩個人都抱不攏。光緒二十六年(1900)兩宮西狩,五經堂因助銀10萬兩,捐糧5000石受褒獎,被封為「資政大夫」。

                      【藺店鎮曹家】

        曹家現住渭南市藺店鎮程曹村三組。其發家人叫曹元紳,清嘉慶年間在蘭州販馬,後入四川彭縣馬家(陝西岐山人)的「萬盛」號為學徒,學得經營本領,後來歸鄉在藺店設「新興惠」商號以放帳為業,開始走上發家道路。曹家三兄弟,總堂號為「三經堂」, 老大元紳為「樹德堂」, 老二元衛為「同慶堂」, 老三為「四聰堂」, 產業在陝西和四川。老號「新興惠」設於藺店,總號「新興盛」設於四川彭縣,主營典當錢業。蒲城「永興公」號經營糧食,鳳翔陳村有煙坊,並在成都也設有字號。最盛時每號資金都在10萬兩銀以上,店員500餘人,僅蒲城「永興公」號就有100多名夥計。

        曹家發家後,在程曹村大興土木,修建了華麗的曹家大院,有房屋千間以上,尤其以曹元紳的五間廳和花園別墅最負盛名。光緒二十六年(1900) 慈禧到西安後,各縣籌款甚急,曹元紳捐銀1萬兩,糧2000石,並聲言不要借據,慈禧褒曹元紳為陝西開明士紳,將其子曹京賢授為河北宛平知縣。曹家還與板橋常家、信義焦家互相聯姻,使三家榮損與共,成為渭河北岸著名的「焦、常、曹三大富戶」。

                        【信義焦家】

        焦家在渭南信義鎮南焦村,其興家在焦榮棟、焦耀棟兩兄弟之手。兩兄弟最初在四川彭縣的陝西岐山人馬家開設的商號裡當掌柜,積累了豐富的經商經驗,後來自立門戶,在四川新都開設「恆豐榮」商號。在兄弟二人勤奮努力下,「恆豐榮」從一號發展為五號,其為新都「恆豐榮」、彭縣「恆豐順」、金堂「恆豐新」、成都「恆豐裕」、郫縣「恆豐合」五號,主要經營煙、茶、票、當諸業務;在川中成都一帶主營典當;在川西雅安一帶主營茶業。另外,到清光緒年間,焦家業務發展到極盛時期,除四川五號外還開設了西安「恆豐益」、渭南「恆豐德」、大荔「恆豐永」「新盛裕」「謙太和」「敬盛祥」六號,在陝西開當鋪8處,其他行業18處,店員800餘人,成為渭北三大富戶之一。

        焦家致富後,在家鄉信義南焦村大興土木,蓋了「九院三堂」的華麗住宅。總堂叫「協和堂」, 下設三堂,老大榮棟為「德厚堂」, 老二耀棟為「春敬堂」, 老四相棟為「天一堂」。每堂三院,每院建築花費銀千餘兩,號稱「焦家大院」。老大、老二經商,老四在家務農,體現了「以商求富,以農守之」的經營策略。

        此外,焦家還上聯官府,下惠鄉黨,博取積善名聲。清同治民族衝突戰爭,焦家助官府餉銀五千兩,被賞花翎,還花費三千兩修築了本村的堡寨。同治九年(1870) 渭南修縣城時,焦家出資數千兩;光緒三年(1877) 、光緒十六年(1890) 的饑荒中,焦家又分別賑捐麥糧千石,施惠鄉裡,得到官府青睞。在焦家的支持和聯引下,南焦村共63戶人家,從商的就有62戶,可謂一村皆商。光緒二十六年(1900) 兩宮西狩,焦家捐銀5萬兩,麥6000石,被授予「資政大夫」銜,「恆豐號」資東焦聯奎出任刑部員外郎,焦聯甲出任四川新豐知縣。

                       【富平縣李家】

          李家是明代陝西關中地區發家最早的富商之一。李家利用明初「食鹽開中」的政策機遇,從其祖李月峰起,在嘉靖、隆慶年間,從關中運糧到邊鎮延安柳樹澗。在當時關中的邊商中,李家很有名,由於李月峰武藝高強,劫匪不敢劫他家的糧食,別家打著他家的旗號也能倖免於難,李月峰成為陝西糧商中的領袖人物。

        李家輸糧邊關換引後成為揚州鹽商,在揚州經營鹽業起家,之後在揚州和陝西廣置田產,從三原、大梁到廣陵,到處都有李家的客舍, 又在富平建房置地。李家成為關中有名的富戶,並且善施與,樂公益。李家發家後,陝西布政司徵捐輸助邊, 李家當家人李盡心詢其數,官府說量其力即可。李家起捐五十金,後漲到千金,官家大為吃驚, 而後李家竟捐納兩萬金於諸司庫,成為陝商助國的表率。

   富平老城孤立於中山原東麓土丘之上,居高臨下,易守難攻,人稱「塹城」,但居民及牲畜飲水極不方便。知縣劉兌擬從縣城北引水跨懷德渠至城郭,以解決人畜飲水之需及灌溉城東農田。李盡心聞知,全額捐資千餘金,於懷德渠之上築「通濟橋」,人稱李公橋。橋上有石槽,引懷德渠支水經李公橋上南注,新開渠名玉帶河,繞城而東澆灌農田千餘傾。因自此富平始有「北門外青石橋水流橋上橋下」之美景。古時流曲鎮經由典、南郭通往留古鎮及臨潼、渭南的古道,因年久失修,崎嶇坑窪不平,往來商戶車馬行走不便。李盡心南遊見之,當即「捐千餘金,平商於崎嶇,人稱李公路」(喬志)。明萬曆間,富平自然災害多發,縣衙設有多處義倉,以備賑災之需。李盡心見善舉義,捐糧食千石(約十萬市斤)入義倉,一時傳為佳話。萬曆十六年(1588)關中遭遇大饑荒,李盡心「出二萬金賑之,另以百金賑庠生」(喬志)。另外,李盡心對故裡流曲鎮及周邊的重修廟宇、學堂、路橋等工程,亦多有義捐。而且李家重視教育,後代中出的人才不少。      

(上篇:陝西各地陝商代表之涇陽篇)

(下篇:陝西其他地方陝商代表)

相關焦點

  • 渭南市骨科醫院召開專題講座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
    渭南青年網(圖/文 閔盼龍)7月17日,一場有意義的專題講座在渭南市骨科醫院成功舉辦。此次專題講座,特邀中共渭南市臨渭區委黨校高級講師李天軍蒞臨宣講。講座內容圍繞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開展,旨在讓全院幹部職工將學習內容貫穿融入到自身工作當中,立足自身特色優勢,努力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水平,為建設健康渭南作出積極貢獻。
  • 市人大常委會舉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專題詢問會
    10月26日,市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舉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專題詢問會。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賴淑芳主持會議,副主任賈志華、袁加樂、郭正強、張旭東、何金文,秘書長李安輝及委員共35人出席會議。市政府副市長毛寧到會作報告並表態發言。
  • 講陝西故事 揚陝商精神 曲江影視正式籤約華視娛樂 聯手打造年代大劇《大義秦商》
    >在曲江新區文化旅遊重大項目籤約儀式上,曲江新區領導與華視娛樂集團總裁趙毅等投資機構負責人親切會見併合影留念        5月12日,2016絲博會暨第20屆西洽會曲江新區文化旅遊重大項目籤約儀式隆重舉行,曲江影視集團與國內著名影視投資機構——華視娛樂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籤約,聯手打造反映陝商精神的年代大劇
  • 陝鋼龍鋼集團公司多措並舉打造「禹龍」品牌靚麗名片
    陝鋼龍鋼集團公司多措並舉打造「禹龍」品牌靚麗名片 2020-12-22 09:32:00   近期
  • 陝菜動態 | 陝菜大咖齊聚唐博 寄語陝菜美好明天
    陝菜非常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與媒體的宣傳,再賦予廚師的創新與傳承和餐飲人的奮力拼搏,才能賦予陝菜更廣闊的發展平臺!秦風樓廚師長李言濤先生寄語:個人認為陝菜在全國來說還要努力提高知名度,企業家布局,廚師研發新品傳承,互相交流這種活動很好。發揚陝菜秦人有責,向陝菜前輩致敬,陝菜加油!
  • 海賊王專題#189:五皇路飛的王者之拳
    大家好 我是外行員 這一期海賊王專題 的話題是王者 好了廢話不多說 我們進入正題 五皇路飛的王者之拳 早在德勒斯羅薩篇 普羅登斯國王伊利撒貝羅二世
  • 「遊青海」西寧山陝會館:裝著城市的部分縮影
    圖為山陝會館【圖源網絡】冬天不僅是尋找「人間煙火氣」的最佳時期,更是找尋傳城市記憶的時候。沿著文化街進入一條叫興隆巷的小巷子,一眼就能看到一座古樸、精美的樓閣,大門上有「山陝會館」的匾額,這便是西寧一處文物保護單位——山陝會館。
  • 市中院赴新北法院開展以高質量司法服務「十四五」發展大局專題調研
    市中院赴新北法院開展以高質量司法服務「十四五」發展大局專題調研 2021-01-14 2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陝粵特色農產品展銷推介活動舉行 千餘種陝粵味道飽口福
    12月8日10時,第十屆陝粵港澳經濟合作周陝粵特色農產品(廣州)展銷推介活動開幕式在廣州市天河體育中心南廣場舉行,現場10家企業籤約農產品銷售協議金額2.9億元。特別是來自陝粵兩地的千餘種「味道」讓羊城市民在備年貨的同時也飽了口福。
  • 市自然資源局召開營商環境轉段專題會議
    2020年12月17日下午,市自然資源局召開營商環境轉段專題會議,傳達全省營商環境評價德州現場填報工作總結暨轉段部署會議精神,安排部署全市自然資源系統營商環境評價下階段重點工作。趙明國充分肯定了今年以來全市自然資源系統營商環境評價工作。他指出,在「迎評」工作中,同志們圍繞一個目標,齊心合力、頑強拼搏,迎難而上、奮勇爭先,經受住了「實戰」考驗,增強了隊伍凝聚力和戰鬥力,展現了不怕苦、不服輸、不畏難的「血性」擔當和講政治、講大局、講奉獻的良好風貌,成績有目共睹、值得肯定。
  • 優化營商環境專題
    平臺建立的「防控新冠病毒延安在行動」專題,1000多個政務帳號、資訊達人、網絡大V融合發布,獲得了千萬人次的閱讀量和上萬次留言討論。延安市原創新聞作品《200噸延安蘋果運往武漢》《延安市馳援武漢醫療隊再次出發》《安塞應急救援隊12人自發援助武漢》等一度在延安人的朋友圈刷屏。及時權威的各類疫情信息和新聞稿件,凝聚了抗疫力量,傳遞出輿論強音。
  • 晉江市召開「十四五」發展規劃基本思路專題協商座談會
    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助推經濟建設發展昨日,晉江市召開「十四五」發展規劃基本思路專題協商座談會,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對做好晉江「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的意見建議。座談會上,大家聽取了晉江市「十四五」發展規劃基本思路的介紹。隨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紛紛圍繞晉江的教育事業發展、公共衛生事業、城市品質提升、數字經濟、生態環境、鄉村振興、智慧僑務、現代交通、營商環境等領域工作思路及重大項目謀划進行建言獻策。
  • 五年級小學作文《我的媽媽是微商》,說出多少孩子心聲!
    有句話說的好,「帶娃累,還沒錢,經常還得向老公伸手要錢」,雖然說夫妻齊心,為家效命,但時間長了,總覺得自己有點底氣不足,沒有經濟來源。所以很多媽媽都幹起了微商地買賣,低成本,動動手機就可以,但因為做了微商忽略孩子就不好了。
  • 砥礪奮進五十載 初心不改再啟航 陝焦公司喜迎建成投產50周年
    11月28日,陝西陝焦化工有限公司舉行建成投產50周年暨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回顧半個世紀的奮鬥歷程,分享取得的豐碩成果,展望未來發展路徑和宏偉願景,共商企業發展大計。 陝焦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姚繼峰在分享企業發展歷程和未來規劃時說,50年來,陝焦歷經了艱苦奮鬥的創業期、改革開放的上升期、二次創業的發展期、走出低谷的復甦期、跨越式發展的新時期、多元化發展的壯大期,經受了計劃經濟的束縛與磨難、市場經濟的奮爭與洗禮,終於把陝焦公司打造成為安全、環保、綠色、和諧多元發展的焦化企業。
  • 如畫陝菜 大唐博相府陝西官府宴五套經典婚宴菜譜扮靚您璀璨婚典
    於是,他們於近期根據膳食養生營養均衡、葷素搭配合理、食材嚴格選材保鮮、烹飪方式合理、加入特色小吃和注意婚宴菜餚禁忌的原則,精心設計推出了以下五套經典風味和規格的甜蜜婚宴組合套餐,任您選擇扮靚您璀璨浪漫的婚宴,讓尊貴的嘉賓和親朋好友們從菜品中品出幸福感,吃得營養養生、美味開心且健康。
  • 陝菜動態 | 陝西美食地圖APP 將驚豔亮相陝菜國際美食節
    、發展和創新「陝菜」,弘揚中華優秀文化,進一步彰顯陝西新形象,著力打造「陝菜」品牌。並將以優秀餐飲企業為導向,搜羅並收納陝菜旺店、陝菜品牌店、陝菜示範店、陝菜特色店、陝菜名店於其中,目前企業搜羅正在進行中,優秀的「你」也會在其中嗎?更多關於陝西美食地圖APP動態請關注陝菜網後續報導……陝菜網」微信平臺由陝西仁和萬國律師事務所劉陸訓、劉瑞、金凌律師團隊提供法律服務,如有侵權行為,必將追究責任。
  • 專訪川陝名吃創始人——柳奇:「責任和擔當,讓陝菜在美國飄香」
    為陝菜發聲!期待以振興陝菜為己任,熱愛陝菜文化認可陝菜宣言,致力於以陝菜的發展為共同使命和目標的有識之士,加入到陝菜品牌聯盟中抱團發展,為振興陝菜繼續奮鬥!飲食是文化的表現是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交流的有效載體
  • 華東空管局召開「十四五」 規劃專題研究會議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黃宇華、張晨 報導:12月2日,華東空管局在上海召開「十四五」規劃專題研究會議。華東空管局戰略發展部就「十三五」規劃完成情況、「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推進情況及規劃整體架構、面臨形勢、編制思路、主要目標、重點任務等前期研究情況進行了匯報。
  • 「陝電」渡黃河
    馬海洛巫所在的班組來自陝西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從今年7月開始他們就為陝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陝2標段執行架設電力線路工作。在經過連續多天的準備後,他們迎來最為重要的一場攻堅戰——跨越黃河。「前幾年在內蒙古工作時,也沒有陝北這麼冷。」馬海洛巫一邊系安全帶,一邊對記者說。
  • 花瓣網上五個必看的網頁專題設計畫板
    一年一度的電商促銷高潮即將到來,去年天貓的雙11還歷歷在目,電商大戰在即,而UI設計師也是這場大戰中不可或缺的主力軍,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網頁專題設計可也是抓住網友眼球的重要利器哦,下面分享幾個花瓣網上設計師自己整理的專題設計類畫板,作為UI設計師的你可千萬不要錯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