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麵包與文明

2020-12-23 伍德粥粥

小麥和人類文明的關係,恐怕比其他所有植物加起來還要大。

考古紀錄中的小麥、城郭和文明,幾乎循同樣的節奏產生和擴散,從古老的耶利哥和肥沃新月地帶,第一波傳到兩河流域和埃及,第二波傳到希臘和印度河流域,第三波傳到西歐和恆河、黃河和長江流域。

遙遠的黑非洲、印第安美洲和大洋洲直到近代,才將殖民主義和小麥一起接收下來。

無論由於小麥本身的特性,還是由於圍繞小麥馴化而形成的一系列歷史節點和歷史路徑,小麥的故事和文明的發展已經難解難分,都具有強烈的中心-邊緣格局。

如果說小麥文化居於人類文明的核心,麵包文化無疑又居於小麥文化的核心。

麵包的製作不僅需要相應的植物馴化技術,而且需要高度複雜和特殊的社會組織系統。

小麥社會就是擁有密集人口、定居者城郭和精英階級結構的合格文明,但統治者和生產者之間不一定存在複雜的自組織。

麵包社區將大多數成員的生存和生活交給只能由少數非統治階級負責的磨坊和麵包坊,本身就暗示次生的規則和信用演化體系已經高度成熟,足以保障普通成員不再有必要區分習俗和自然。

麵包社區通常是擁有宗教、金融和市場多種規則庫和關係網的複雜文明,而小麥社會很可能只能支持簡單直接的政治統治。

Baking Bread in Ancient Egypt

Christianity的發展,賦予麵包特殊的文化和組織涵義。

麵包代表基督的身體、生命的源泉和救贖的希望,麵包社區和基督教社團的相互支持大大增加了複雜文化的生態位最高容量。

海洋中如果只有一塊平滑的礁石,表面沉積的營養物質就會非常有限,除了簡單的菌落以外,支持不了太多和太高級的生態位。

如果你在礁石上打一個洞,就能支持更多的物種。

如果通道像篩子一樣密集和複雜,生態複雜性的增長速度就會大大超出礁石表面積增長的速度,溢出礁石周圍水流的營養物質就會吸引各種層次的捕食者,捕食者施加的不均衡收割壓力又會反過來促進礁石生態位的複雜化和分化。

文明本身的演化規律酷似生態群,社區/共同體層次的增加或減少會導致依附社區展開的組織和網絡以大得多的比例增加或減少。

強勢文明對弱勢文明的傳播優勢,大多數都可以追溯到組織資源的優勢。

某種文化因子如果受到更多的尊重或表現更強的力量,原因通常不在單純的物質層面,而在該因子攜帶的組織附加值,反之亦然。

麵包社區在歐洲的傳播、複製和分化,明顯增加了歐洲文明的組織複雜度。

小麥技術在東亞的傳播,卻沒有給原有的社會增加新的組織因素。

麵包坊在歐洲的建立和運作,給小共同體的公共事務增加了無數的考驗。

麵包師不是西歐社會的孫二娘,只要不賣人肉包子就可以只顧自己賺錢。

行會的麵包、市政委員會的麵包、教會的麵包、最高法院的麵包、洛林公爵的麵包、國王的麵包和王后的麵包各自在中世紀的巴黎申張自己的正義,產生了數不盡數的管制規則。

各種規則的運作和衝突又產生了海量的信息流通渠道。

一位四十歲的市民肯定至少十幾次經歷過各種原因的面包管制,像貨幣掮客熟悉黃金價格一樣熟悉各種麵包的配給規則。

一位四十歲的農民肯定至少十幾次經歷過領主對教區磨坊或私家麵包爐徵收保護費的鬥爭,絕大多數都要經過莊園法庭的鬥爭,也就是說考驗自己運用習慣法的能力,往往還需要拿起武器為自己的教區而戰。

一位教區牧師每周都要給教民分發聖餐麵包,每年都要給窮人分發聖誕節的麵包。

前者的神學意義和後者的zz意義產生了無數的解釋和規則,引起了無數的糾紛和綱領。

東漢光武帝的麥飯沿襲了東周各邦習慣的鼠尾草植物烹飪方式,唐玄宗的胡餅增加了中亞商人給帝都帶來的異國情調。

東亞居民吃到了物質的小麥,拒絕了麵包社區及其組織附加值。

包待制(包拯)和李闖王(李自成)放糧與其說增加了,不如說減少了規則庫的信息量。

Last Supper (Rubens)

組織的複雜度和規則庫的豐富度在演化經濟學的意義上等價,都可以換算為信息量。

信息量大的一方通常就是戰爭中勝利的一方,經濟上富裕的一方,交流中輸出的一方。

Christianity最初傳入英格蘭的時候,麵包文化就構成了傳教士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蠻族君主習慣的肉和牛奶在營養意義上明顯優於麵包,但他們無法抗拒麵包文化隱含的組織附加值。

他們多次嘗試殺害傳教士和搶劫麵包以後,終於發現皈依Christianity才是最可靠的麵包獲得途徑。

都鐸王朝的英格蘭臣民歧視蘇格蘭高地人、威爾斯山民和愛爾蘭人,因為他們像自己的祖先一樣,以肉和奶為主食,把麵包當成進口的奢侈品。

愛爾蘭人改種土豆以後,遭到了更多的歧視,因為土豆田號稱「懶人床」,挖出的土豆可以立刻烤食,圍繞磨坊和麵包坊的複雜組織都是多餘的。

土豆種植者容易淪為亞里斯多德意義上的外邦人:習慣孤獨的生活,缺乏合作和信任的社會性美德;他們很容易敗給亞里斯多德意義上的希臘人:習慣參加小共同體的公共事務,對同儕的支持保有經驗性的信任。

十八世紀的愛爾蘭人在本土作戰通常會一鬨而散,流亡者加入法國軍隊卻表現勇武,說明愛爾蘭社會的組織度和信任度低於法蘭西,雖然兩者在形式上都是Catholic社會,尤其說明許多雜文家稱為東西方文化差異或東方劣根性的東西,其實跟浮泛的東方或西方沒有多大關係,而是反映了非常具體的社會資本豐富程度差異。

這種差異更容易體現在邊界清晰的小共同體之間,而非符號性多於實質性的宗教、文明和地域之間。

(完)

海沙島見聞

您的分享與關注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我們把小麥當成文明傳統的象徵,使之為人所用的勝利成果
    人類靠著能夠發明與利用技術的天賦,比其他所有物種更善於在各種環境中存活;小麥雖然不像人類那麼能屈能伸,但它的多樣性更加顯著,因此能侵入更多新的棲息地,以更快的速度成長,演化得更快而不致滅絕。小麥如今分布在地球表面逾6億英畝的土地上。我們把小麥當成文明傳統的象徵,因為它代表人類改造自然、使之為人所用的勝利成果。
  • 同樣是小麥做的食物,為何饅頭會比麵包先出現在中國?
    至於麵包的歷史,迄今為止,大家都普遍認定埃及人才是麵包的發明者,因為他們最先將發酵技術帶入烤制的麵食中,形成了後世麵包的雛形。當然,也有部分專家認為,將小麥脫殼碾碎後加入水調勻,再放入石板上烘烤得到的食物就是最原始的麵包。但如果按照這個理論,那新疆的饢餅是否也可以算作麵包,這種食物在我國已經出現了兩千多年了。
  • 一款擁有粗大的氣孔和富有嚼勁麵包皮的小麥麵包
    雖然那些國家主要烘焙由小麥麵粉製成的白麵包,但是麵包不同的形狀和迥異的配方也令人眼花繚亂。地中海麵包就是這樣一款擁有粗大的氣孔和富有嚼勁的麵包皮的小麥麵包。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這款地中海麵包是怎樣做出來的呢?
  • 趙天天┃不同聚合度菊糖對小麥麵團流變特性及麵包品質的影響
    ,以未添加菊糖的小麥粉為對照,研究不同聚合度菊糖對小麥麵團的粉質、拉伸、動態流變學特性以及對麵包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添加3種聚合度的菊糖均能夠明顯改善小麥粉的粉質和拉伸等特性。儘管有大量的研究證明菊糖在食品中具有豐富的營養與功能特性,但其在麵團與麵包品質上的研究還是處於初步階段,本試驗系統的評估不同聚合度菊糖對小麥麵粉的流變學特性的影響,對其粉質特性、拉伸特性、糊化特性、流變特性以及其對麵筋質量進行評估和動態流變測定;並且將其應用於麵製品中,以麵包為實例,研究其對發酵麵團和麵包品質的影響。
  • 你吃的全麥麵包可能不「純正」多數摻小麥粉 購買時注意看配料表
    □記者梁露露 文圖「看著像全麥麵包,其實是額外添加了糖漿、焦糖色素,讓麵包呈現淡褐色。」近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官方微信發文提醒,真正的全麥麵包沒有小麥粉,必須是100%全麥,建議少吃「假全麥麵包」。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身材及自身健康。
  • 迷你世界小麥怎麼種 小麥種植常見問題解答
    導 讀 小麥是迷你世界中最容易獲得的農作物,可以用來製作麵包,麵包可用來恢復生命與飢餓值。那麼小麥怎麼種呢?小麥種子哪裡來?如可開墾耕地?本文就來給大家解答一下從開墾耕地到種植小麥、收割小麥上的一些問題。 ...
  • 從小麥研磨、麵粉生產,再到麵包製作售賣全部親力親為!這位磨坊主+麵包師不簡單
    店主Bruno Mondet之前在電信公司工作,後來轉向麵包行業發展,並通過在Ferrandi學校參加麵包培訓,獲得了麵包CAP證書。他選擇了一個很有價值的職業:成為一個磨坊主+麵包師,即自己研磨小麥,生產麵粉,自己製作麵包,售賣麵包。
  • 現代小麥得了什麼「病」?
    Bill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戒了小麥麵,從此不再吃小麥做的麵包了。他說,現在全家人都不吃小麥麵製品後,一家五口,體重都有明顯的下降,他自己四個月中體重下降了七公斤,剛剛吃的土豆沙拉就是主食了。臨走的時候,Bill還送了本無麩質烹調書給我,我當時覺得這有點像是天方夜譚,心想不吃麵,吃什麼?
  • 不產小麥,無麵粉廠,這個山區小縣成「中國麵包之鄉」
    不產小麥,沒有麵粉廠,也不是麵包生產、消費的最前沿,資溪,贛東邊陲的一個山區小縣,卻成了「中國麵包之鄉」。資溪全縣人口只有13萬,卻走出了近5萬人的麵包軍團,在全國1000多個縣市開設1.6萬多家麵包店,並已走出國門進入俄羅斯、緬甸、越南等國外市場,實現年產值近200億元,同時帶動周邊縣市20餘萬人從事烘焙相關行業,書寫了一段縣域經濟發展的神話。
  • 小麥和大麥區別有哪些?大麥仁與小麥仁圖片
    說到小麥這種農作物想必大家都知道,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麵食食物的主要原材料,不過說到它的名字還有個叫大麥的植物,那麼小麥和大麥有什麼區別?大麥仁和小麥仁都長得什麼樣子?下面和三農苑說一起了解下吧。小麥和大麥區別小麥,小麥的叫法很多,如浮麥、麩麥、空空麥等,無論怎麼稱呼但一提到麵粉大家都知道它是什麼了,小麥是它最常見的稱呼,小麥的明顯特徵就是兩頭較圓,種子和麥芒也都較短。
  • 小麥胚芽蒜香麵包,造型簡單隨意,皮脆裡軟!
    造型簡單隨意,皮脆裡軟,香味濃鬱的鹹味麵包,健康美味的午餐 食材用料 高筋麵粉240克小麥胚芽20克 牛奶120克 蛋液55克 白砂糖10克 鹽3克 酵母3克 黃油(抹醬)20克 蒜泥(抹醬)適量
  • 麵包的高級感,來自於職人的追求
    隨著小麥的傳入,剛開始採用的料理方式不是西域的烤制,而是中國的蒸煮。日本人後來對小麥進行處理,讓麵團作用在空氣中自然發酵,然後蒸熟,這就是我們很熟悉的饅頭之類的食品。「江戶時代」但那時的面包含水量很少,和今天以柔軟著稱的日式麵包還有很大差別。帶領日本麵包走向新紀元的的酒種紅豆麵包,就是那時候發明的,發酵香味中包含了日本酒的香氣,還有日本人最喜歡的紅豆餡兒。它實在太日本了,好像出生臉上就刻著日本兩個字。紅豆麵包的成功,激勵了更多麵包有識之士,開發了奶油麵包,果醬麵包等等一系列日式麵包的親兒子。
  • 神奇黑小麥,幫你度過減脂瓶頸期!
    黑小麥口感好,麵筋度高,吃起來有嚼勁,淡甜清香,用粗糧品質、細糧口感的黑小麥麵粉製作出來的美食是減肥黨的福音。黑小麥麵包:黑小麥麵包是一種用黑小麥麵粉做成的麵包,在北歐和東歐很常見。根據成分不同,其顏色也深淺不一,一般比較以小麥所製成的白麵包深,也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
  • 精選4家有名的臺灣本土小麥麵包店
    「吃麵包也要『對時』!將臺灣出產的小麥、水果融入麵包製作中,把我們喜歡的呈現給顧客,就是我們的品牌精神。」
  • 真假「全麥麵包」
    「看著像全麥麵包,其實是額外添加了糖漿、焦糖色素,讓麵包呈現淡褐色。」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官方微信近日發文提醒,真正的全麥麵包沒有小麥粉,建議「假全麥麵包」要少吃。對此,記者對濟南市場上銷售的部分標稱「全麥」麵包的品牌產品進行了調查統計。
  • 俄羅斯明年將徵收小麥出口稅 美國小麥期貨卻大跌2.7%
    財聯社(上海,編輯 周玲)訊,當地時間周一,俄羅斯經濟部長Maxim Reshetnikov在政府會議上表示,該國計劃在2月15日至6月30日期間對每噸小麥徵收25歐元(30.4美元)的出口稅。俄羅斯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之一。
  • 見過這些麵包嗎?21世紀地球麵包漫遊.
    上期有關麵包的科普,詳細講述了麵包的前世——小麥。還沒有看過的朋友,可以請猛戳連結:一粒小麥,就是一個世界。
  • 關於麵包的那些故事……
    whole wheat bread 全麥麵包wheat bread 小麥麵包rye bread 黑麥麵包例句:There is more fibre in wholemeal bread than in white bread. 全麥麵包纖維含量比白麵包高。
  • 日本麵包界的米其林店-後廚麵包整形技法揭秘
    打造這家特色的麵包餐廳,不管是麵包陳列、產品線規劃都別具風格。與很多精緻的日式麵包店相比,Bricolage bread & co更突出的是麵包本真的質感,粗獷的歐式麵包徹底徵服原本以米飯為主食的日本民眾。
  • 一文解惑|吃不胖的健康麵包——【全麥麵包】你知多少?
    全麥麵包的主要原料是全麥粉,普通麵包主要原料是小麥粉。 全麥粉在加工的過程中沒有去除小麥外面的麩皮,而麩皮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像是B啊、E啊還有一些礦物質和纖維素。 全麥GI要低於白麵包,這樣能夠緩慢升高血糖,讓我們有充分時間去消耗它而不是轉化成脂肪。所以能夠促消化,預防長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