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50年人類精子數目減少一半

2020-12-23 東方網

焦點網1月21日報導:據華聲報消息,從50年代開始,許多有關野生生物的報告使人憂心忡忡:生殖器障礙、行為異常、生殖能力下降、幼體死亡、動物群落的突然絕滅等等。同時,人類也開始出現那些首先在野生生物裡出現的問題。多年來並沒有人把這些偶然的事件聯繫起來。今天,我們終於明白,這一切與環境汙染有關。

激素幹擾類化合物對人類產生影響的事例裡,最有戲劇性的是過去50年來精子數目的不斷減少。尼爾斯.莎巴克博士率領的丹麥研究小組於1992年9月首次在《英國醫學研究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他們綜合整理了1938年以來對健康正常男性的精液進行分析的研究資料,這些資料來自61個研究報告,數據取自從北美到歐洲、南美、亞洲、非洲和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其調查對象包括15000人。

根據丹麥研究小組的研究結果,精子密度數從1940年的每毫升1.13億減少到1990年的6600萬,也就是說下降了45%。同時精液的量也降低了25%左右,這樣實際上精子數減少了50%。

對於這一研究結果,醫學界仍然有人持懷疑的態度。莎巴克自己也對這一研究結果感到忐忑不安。作為當時哥本哈根大學醫院發育生殖部的主任,莎巴克注意到,包括睪丸癌在內的生殖系統的異常現象在年輕的人群裡正在不斷增加。但是這並不能籠統地和過去20年來精子數目減少掛鈎。對於精子數目的減少,是不是採樣有所偏頗?比如說,如果只是就因為生育上有問題才到婦產科來就診的男性收集數據的話,那就沒有反映健康的正常男性的情況。

可是,事實上這些數據反映了正常男子的狀況。從世界各地收集的論文來看,在這兩代人裡面,男性精子數目的減少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莎巴克說這肯定是重大的異常,這種異常對男性生殖能力會有不利影響。這種急劇的變化不可能是由於遺傳因素引起的,毫無疑問這和生活習慣以及環境因素有關。

對莎巴克的研究持批評態度的研究人員想找出調查結果的漏洞,認為這些研究的數據不全,現在還不能得出最後的結論。比如,一些不中肯的批評認為,莎巴克的研究小組沒有統計那些精子數目異常減少的男性,甚至十分尖刻地聲稱「異常」本身的定義就空洞無物。真實的情況是,研究小組只把婦產科的數據排除在外。不過,「懷疑派」並沒有提出什麼具體數據來推翻莎巴克小組的結論,只是在表述他們的懷疑而已。

在這一爭論的啟發下,至少有3個獨立的調查結果值得一提。其中的一個結果表面上看來幫了「懷疑派」的忙,但實際上還是證明精子數目在減少。該研究對法國、比利時和蘇格蘭的5440名男性的精液樣本進行分析之後得出結論:精子數目的減少與環境因子有關。

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出生時間和精子數目存在明顯的負相關。出生年度越遲,平均精子數目越少,畸形精子的比例明顯上升。比如,以蘇格蘭的3729名男子為對象的調查顯示,1940年出生的男性精子濃度是每毫昇平均1.28億個,而1969年出生的男子減少到每毫升只有7500萬個。這是以愛丁堡醫學研究委員會生殖生物學部為主進行的研究。

比利時的研究人員從360名男性的精液樣本發現,1977年到1980年的精液和1990年到1993年之間的精液比較,異常精子在16年之間急劇上升。

最近,由賈克斯.奧傑率領的一組法國科學家,調查了從1973年到1992年這段時間巴黎男性精子數目的變化趨勢。奧傑著手這項工作,僅僅是因為他懷疑丹麥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令他吃驚的是,他們的數據反而給原來的結論以強有力的支持:在過去20年裡法國巴黎男子的精子數目在持續下降。

精子數量和質量的變化以及生殖異常現象的增加都發生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裡,科學家們排除了遺傳因素,而認為這些變化可能與某種環境因素有關。

(選稿 王震)

相關焦點

  • 美媒稱西方男性遭遇「精子危機」 精子濃度下降超一半
    據美國《紐約時報》中文網站8月17日報導,在查閱上千份研究以及對185份研究進行了整合分析之後,一組國際研究人員最終共查看了從1973年至2011年間,來自50個國家、共42,935名男性的精液樣本。這是至今最全面的研究嘗試。報導稱,他們發現,精子濃度,即每毫升精液中的精子數目,每年都在降低。這些來自北美、歐洲、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男性精子數目總共下降52.4%。
  • 男人精子量近五十年降低四成
    丹麥學者曾經綜合分析了21個國家近1.5萬人近五十年的精液質量,結果發現,男性精子數目在50年中降低了40%以上。精液量降低了20%,精子密度則從1940年的每毫升1.13億個減少到1990年的6600萬個。此後,歐洲、美洲、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紛紛公布回顧性比較數據,絕大部分都支持男性精液質量日趨下降的結論。
  • 西方男性精子數40年下降52%,這份健康攻略快收好
    在過去的30年裡,人們越發擔心環境的變化會影響到人類的生殖能力,也有相關科學期刊開始報導關於精子數是否正在下降的研究論文。但這些研究經常充滿缺陷和局限,科學家們也無法就如何解讀眾多研究達成一致意見。接下來我們將介紹關於這個問題的最權威的研究,這份研究就發表在2017年的《人類生殖學快訊》(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期刊上。
  • 男人精子數量在減少?調理有3個方法,助力精氣十足
    男性精子數量正在持續減少,這已經不僅僅是電視劇、電影中呈現的科幻場景,現實中科學家已真實感受到一場即將到來的生育災難。
  •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人類精子密度24年來持續下降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結果顯示,人類精子密度24年來持續下降,男性精子質量大不如以前。調查顯示人類精子密度24年來持續下降    近年來,男性生育能力不斷下降,世界中醫藥學會專家告訴記者,現在平均每天有30多位男性前來醫院進行孕前檢查,一年下來就有上萬人。
  • 全球「精子質量」暴跌!你的生育力可能只剩1/4
    女士們,先生們,告訴你們一個可怕的消息:過去40年,男性的精子減少了近六成!繼續這樣下去,人類豈不是有危險?細思恐極,為了人類的未來,熊小知(微信內搜索「生命時報」關注,每周日準時更新)必須立刻帶領大家打響「精子保衛戰」。
  • 研究精子的濃度對人類來說意味著什麼?
    2017年8月3日訊/生物谷BIOON/--最近,科學家們進行了首次針對精子的數量與活力的大規模系統性調研,研究結果令人震驚。這項研究發現西方國家的男性(例如北美、歐洲以及澳大利亞等地區)的精子濃度在最近40年來減少了50%,這一趨勢值得人們警惕。
  • 武漢男子精子質量6年降15% 手機放褲兜也有影響
    國際頂級期刊發文:40年間全球男性精子數量暴跌六成 武漢男子精子質量6年降15%欲添二寶,超五成受檢者精子不達標專家:久坐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或是主因 三類人群「精」力下降最明顯資料圖 圖片來自網絡日前,國際生殖與婦產領域頂級期刊《人類生殖學快訊》發表了一項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人類精子數量變化研究,這是來自1973-2011
  • 重慶市人類精子庫志願捐精者招募持續進行中 專家團隊還推出...
    (通訊員:重慶市人類精子庫張益,編輯:許紅) 人類精子庫在我們的城市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神秘的存在。網絡上關於精子庫、捐精等關鍵詞的搜索也非常多,而各種段子也在社群裡漫天飛。比如網絡上盛傳的美女護士幫忙取精是不是確有其事?捐精最高可以獲得5000元的補助是不是真的?
  • 談談精子銀行那些事
    人類的精液質量和精子計數已有明顯下降,丹麥學者總結了20個國家發表的60餘篇文獻,涉及到14947人的精液質量的變化。研究表明,人的精液質量與20世紀30年代相比,精液的平均精子密度已由1940年的1.13億/毫升下降到1990年的6600萬/毫升,精子密度降低達40%以上;每次射精的平均精液體積由3.40毫升下降到2.75毫升,精液量的降低達20%。這些都反映了男性生育能力、性能力的下降。
  • 男人不孕不育症狀有哪些 哪些習慣影響精子質量
    哪些習慣影響精子質量在準備懷孕之前,男人也要注意改善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如少洗桑拿,少抽菸,少喝酒,不要穿緊身牛仔褲。因為男性的這些不良習慣會減少精子數量,導致精子質量降低。本文將會給大家詳述男性的八大不良習慣。
  • 生育危機非危言聳聽 西方男性精子濃度狂降
    以色列研究人員發現,北美、歐洲、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男性的精子濃度和數量在不到40年內減少了一半以上,且這一下降趨勢並未放緩。西方男性生育危機並非危言聳聽。  路透社25日報導,通過對1973年至2011年間185項有關精子數量的研究數據進行篩選與匯集,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流行病學專家哈加伊·萊文及其研究團隊進行了多元回歸分析。
  • 沒有精子?顯微取精助他成就「爸業」
    五年過去了,夫妻倆想要孩子,結果耕耘了1年多,妻子的肚子卻未見動靜。夫妻二人到當地醫院去檢查,得到的結果是:無精子症,也就是說精液裡面沒有精子。於是,小劉與妻子到了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尋求幫助。小劉一臉懵,汪李虎主任醫師給他解釋:「克氏症候群」是染色體數目異常導致的一種疾病,患者第二性徵發育異常,比如男性乳房發育,鬍鬚及陰毛稀少,睪丸小。無精子及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增高,睪酮低下。這也是為什麼小劉妻子一直沒有懷孕的原因。沒有精子怎麼辦呢?是不是不能生育了?小劉夫婦最擔心的問題來了。汪李虎主任醫師說,其實,精液裡沒有精子,不代表睪丸裡也沒有。
  • 探訪中國西南地區首家人類精子庫 完成捐精後可免費冷凍自體精液30年
    四川省人類精子庫工作人員正在操作儲存精子的液氮罐。 張浪 攝四川省人類精子庫工作人員正在操作儲存精子的液氮罐。 張浪 攝四川省人類精子庫工作人員正在操作儲存精子的液氮罐。 張浪 攝四川省人類精子庫工作人員正在檢測精子標本。
  • 精液冷凍保存會影響精子質量嗎?
    人類精液質量降低的事實擺在面前刻不容緩,男性的生育力正面臨嚴峻的考驗。於是有人想到去將精液冷凍保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講真,作為男科醫生,我非常贊同這樣保存生育力的操作!但是有人會問了:冷凍保存的精液會影響它的質量嗎?一般來說,冷凍保存精子要去精子庫,我國目前正式運行的精子庫有23家,從技術上都已經達到了國家對保存精子的軟硬體要求。
  • 從染色體數目異常到癌症,MIT科學家提出悖論:是什麼引起免疫系統...
    所有的體細胞都有一定數量的染色體,比如人類細胞就有23對。在細胞分裂時,該染色體的數目可能存在增加或減少的情況,而這通常對生物體危害極大。MIT生物學家首次發現了免疫系統清除這些基因異常細胞的機制。大多數細胞在染色體數量異常之後,會立馬向免疫細胞發出信號,這些自然殺手會就將此異常細胞清除。
  • 精子的保存_中科博生
    具中科博生了解,精子的冷凍儲存始於1776年,Spallanani首次觀察到自然界中的冰雪對人精子的影響。1886年,Montegazza報導人精子經過一15℃的低溫冷凍後仍有部分存活,於是他首先提倡利用低溫冷凍儲存動物的精子,以保存優良品種的家畜。
  • 因為老公精子的這些秘密你一個都不知道!
    自帶導航功能  精子雖然沒有眼睛,但是卻自帶導航裝置。當精子進入子宮,就會搜尋卵子的位置,卵子的表面有一層透明帶,上面有與精子結合的特定物質,吸引精子與它匯合。只要有一個精子突破透明層、進入卵子後,透明帶就會立刻發生一系列變化,拒絕其他任何精子的進入,並開始專心孕育胚胎。  每天上演花式死亡  你可能想像不到,精子掌握花式死亡的辦法。
  • 男性少吃6種影響精子活力的食物
    據美國多家媒體近日報導,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再一次明確,如果每天都食用大豆製品,會讓男性的精子數量明顯下降。  這項研究由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喬治·查瓦羅博士完成。從2000年到2006年,研究人員跟蹤調查了99名男性。研究結果令人吃驚:每天都吃大豆製品的男性,其每毫升精液中只有4100萬個精子,明顯低於少吃大豆製品的男性。
  • 「諾獎精子銀行」——理想很美好,現實……
    他們擁有不同的身份和職業,卻都來自同一個備受矚目的特殊群體——「諾獎精子銀行兒童」.......從1980年到1999年,許多不能生育的夫婦,接受了一個名為「諾貝爾獎獲得者精子銀行」提供的精子,孕育出了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