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看林妙可在頒獎禮上「感謝祖國、感謝胡爺爺,感謝所有的一切」時,身邊就不少人忍不住笑了,感謝國家體原來連小朋友都會說了。當時的頒獎禮上唐駿問了妙可小朋友:「這是你說的,還是你媽說的?」林妙可回答:「是我們老師教我的。」而後,當唐駿又問想對胡爺爺說一點什麼呢?」妙可小朋友很無奈的回應「老師沒有教我。」
雖然「感謝國家」的致辭裡顯示她有著超齡的大方和得體。可是「老師沒有教我」這句回答倒真正是那個妙可這個年齡小女孩的童言無忌,在這個回答背後,還看的出妙可小朋友內心的慌亂。當時希望林妙可被唐駿評價「一個小孩都學會假笑」「現在教育是填鴨教育」後,她和她的父母應該知道讓她離開娛樂圈這個光怪陸離的成人世界。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反而越演越烈。後來,林妙可漸漸不會如此慌亂說「老師沒有教我」,她主動結識名人劉曉慶餘秋雨,講場面話功夫不遜色成年人,當遇到記者刁難時候還會淡然反問:「你覺得呢?」。在林妙可的反襯下看林妙可媽媽,無論是寫博客反擊唐駿,還是「抻面」事件中連發的那兩條呼籲新浪過濾微博空氣根除有害言論的微博,都顯示一個成年人的憤怒和不成熟。當然,這個媽媽本來就不夠成熟,還略顯得荒誕。把林妙可送進娛樂圈的理由還包括她找通過親戚找到一位「神算子」告訴她「林妙可腳下有火,以後會火」。神算子算出林妙可「腳下有火,以後會火」,或許這句話的含義還包括她需要面對的輿論也是越來越「火」,質疑嘲諷也同樣會「火」。
林妙可讓我想起來幾年前的黃藝博。如果說林妙可像是對娛樂圈的渴望成名的成年女明星一樣要面對「假唱」、「心計重」、「做作」這類輿論。而調侃黃藝博小朋友則是集中在對官本位諷刺與調侃上。他們的照片也經常被P在一起,真體現了人民群眾心中,官本位的思想和娛樂場的商業思想的「勾肩搭背」。
當年那個少先隊副總隊長黃藝博,有著官樣的笑容,看《新聞聯播》讀《人民日報》,上網從來不想著玩遊戲,只想著關心民生。正是小小官迷的絕佳範本,對他無情的調侃則映射出我們是多麼反感的他(或者說其實是他的父母)所信仰官本位思維。
不少人圍觀黃藝博是出於對小時候對班幹部的反感。黃藝博代表著一批被老師思想改造好的同學,給你班長等職務讓你感覺到升官進爵,給你幾道槓子當少先隊隊長讓你君臨天下。而那些沒有被老師改造好的「異端分子」,他們是學壞的,天天被老師批判,被當做反面典型,還被老師拉著所有同學孤立他們。總記得站在門口帶著幾道槓檢查是否帶紅領巾的一副趾高氣揚的班幹部樣;做老師的奸細報告老師誰在課堂低下偷偷看連環畫;要是發現同學拖欠作業,那架勢比老師還兇悍。如此等等對班幹部的記憶,讓兒時的反感就這麼留在人的潛意識中。
黃藝博被調侃後漸漸淡出大家的視線,他的微博沒有關閉卻再也沒有更新。只留下一段告別「懇請您們給黃藝博提供一個正常的成長環境,就像大家所關心的那樣,讓他平靜快樂地生活」
總覺得這段告別對這個孩子是最好的保護。其實黃藝博才是這個事件的受害者,畢竟造成這一切的不是黃藝博而是他的父母。大家對黃藝博的五道槓耿耿於懷極盡嘲諷,儘管他們也清楚知道這是對孩子的巨大傷害卻依舊樂此不疲。可是這一場圍觀卻也非完全沒有意義。意義在於是讓望子成龍的家長們看看,看看他們眼中的「好孩子」「班幹部」是怎樣因為他們父母教育而被人嘲笑的。他們應該和我們一起反思,我們要不要繼續用這種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我們要不要用官本位思想影響孩子。因為,這種教育和影響的結果不過是換了場圍觀和嘲笑。
無論是黃藝博還是林妙可,作為一個孩子本身單純而無害。黃藝博被人嘲諷的實際上是黃藝博所代表的官本位思維對孩子的影響。林妙可被人嘲諷更深層也因為她被認為深諳娛樂圈法則。如今,黃藝博漸漸淡出大家的視野。而林妙可還在她的父母為她選擇了這一條道路上,繼續在紛雜的娛樂圈和網際網路中去承受了這個年齡所不能也不應該承受的現實與非議。
與此同時,當看到如今的小朋友我們十多年以前一樣是被父母送去上補習班,在班級做「好孩子」爭取當班幹部,為了升小學展示出能歌善舞加很多社會實踐經歷的簡歷……看著這些孩子們重複著我們那些過往的,或者與自身處境如出一轍的事情,總希望給未來孩子的環境有那麼一些改善。希望給孩子影響的,不再只有娛樂圈和官本位思維。或許,這是在做一個給孩子的「中國夢」。
本文為《青年之聲》雜誌2013年第十一期「兒童劫」專題約稿,舊文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