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可以獻血600毫升?最近熱播的《如果蝸牛有愛情》出現了一個有爭議的橋段。昨天,記者從南京紅十字血液中心獲悉,現在,影視劇是人們接觸社會獲取知識的一個途徑,但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與實際不相符的劇情,在真真假假之間,誤傳了一些血液知識。
誤傳1:一次獻血600毫升
最近熱播的《如果蝸牛有愛情》第14集,搶救中槍的趙寒時,季白為他獻了600毫升的血。
南京紅十字血液中心的專家告訴記者,根據《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規定,全血獻血者每次可獻200毫升、300毫升、400毫升。600毫升?不是你想獻就能獻的。
誤傳2:滴血可以認親
電視劇裡經常會出現「滴血認親」這一幕,甚至出現為改變結果而設計「掉包」的情節。後來,很多人就質疑是不是同種血型可互溶呢?於是穿越劇就進行了「改進」,通過摻明礬、加鹽等來改變結果,似乎很有道理。大家還記得《甄嬛傳》中的滴血認親片段嗎?甄嬛的兒子究竟是誰的孩子?這個讓「溫太醫」自宮的一幕讓很多人揪心。
專家表示,血液中含有很多成分,但其中很大的比例是水,所以血液滴入水中,很快就會「散」了,因此,根據相似相溶原理,無論加什麼血,在水中都可以溶在一起,而「加料」可能對相溶的速度有所影響,但改變不了相溶的結果。
誤傳3:病房外捋起袖子就獻血
電視劇中還出現「病房外捋起袖子就獻血」的場景,醫生在採集完血液後,直接帶入手術室中給患者使用。
事實上,按現行規定,血液必須由血液中心採集後,經過檢測、製備、分離等一系列流程進入血庫,再由血液中心統一向醫院配送,不能由醫院自行採血。
而且,採集的血立即輸給病人是有危險的,血液需要經過系統的檢測才可以輸給病人。這些檢測包括血型的檢測和傳染病源的檢測等。
誤傳4:口吸毒血很有效
在很多影視作品中,經常出現有人中毒鏢、毒箭、或被毒蛇咬傷後,另一個人用嘴吸毒血來緩解毒性。例如熱播劇《羋月傳》中,羋姝被毒蛇咬傷,幸有羋月及時吸出了毒血才無大礙。
但是,這個方法真的這麼靠譜嗎?2013年,江蘇一位父親因多次用嘴替被狗咬傷的兒子吸毒血,為省錢自己沒打疫苗,一個月後不幸感染狂犬病去世。
專家說了,在口吸蛇毒時,施救者如果口腔存在潰瘍、牙齦出血等創口,很可能會導致毒素進入施救者的血液,造成施救者也中蛇毒,而且在口腔中毒液擴散會更快。正確的方法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立即衝洗傷口,在近心端位置對傷口包紮,傷者切勿大量運動,防止毒素在血液中加速擴散。
誤傳5:近親輸血
在很多電視劇中,都曾出現過主角們為正在搶救的親人當場獻血,看得觀眾們感動滿滿。這些堪稱經典的橋段讓很多人都誤以為:直系親屬不但可以相互獻血,更應該是輸血的首選對象。
但在現實中,近親輸血存在很大的安全風險,直系親屬間輸血時更容易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輸血反應,這種免疫反應疾病雖然發生率不高,但死亡率比較高。此外,丈夫不宜給妻子輸血,否則妻子在妊娠時,胎兒就有可能發生新生兒溶血病。
誤傳6:喝血可以解渴
《宮鎖珠簾》中有一幕英雄救美的感人戲碼,皇上割破自己的手指,用自己的血給被困女主角解渴。那麼,喝血真的能解渴嗎?
其實,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細胞佔全血量的45%以上,血漿中則93%以上的成分是水,人體只要失血800毫升以上就可能感覺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