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連續劇《山海情》火了!教育的影子無處不在,值得一看再看!

2021-02-19 中國教育新聞網

反映福建對口幫扶寧夏脫貧致富的電視連續劇《山海情》在社會上引發熱議,這部主旋律的電視劇幾乎每一集都設置淚點,讓觀眾欲罷不能,獲得極高的美譽度。

《山海情》劇照

成熟的閱讀者往往很重視文學作品中首尾部分給人帶來的審美感受,這種慣常經驗對於影視劇的審美欣賞也具有借鑑意義。

我們可以從電視連續劇《山海情》的開篇與結尾來切入賞析,雖然這不是一部以反映教育扶貧為主題的電視劇,但在我看來教育的影子無處不在,甚至貫穿整部作品,起到了重要的結構性作用。

圖片來源:@電視劇山海情

《山海情》的首尾很有意味,導演安排了兩次「出逃」的戲,這兩次出逃都內含著教育寓意。劇情一開始是幾個貧困的湧泉村青年策劃了逃離家園到外面謀生的事件。得寶、麥苗、水旺、尕娃因忍受不了黃土漫天的貧瘠的自然生存環境而外逃,打破了村子裡祖輩安於天命的生活狀態,成為湧泉村天大的事件而舉全村之力去「追逃」。另一次「出逃」戲發生在大結局部分,是馬得福、馬得寶等人的孩子們策劃逃出城市,到湧泉村老家尋根。

經過二十幾年幫扶之後的閩寧鎮得到大發展,城鎮化程度極高。託國家政策之福,閩寧兩省區人民在荒漠戈壁硬生生建出新都市,這片被聯合國評估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貧瘠土地,到處生機盎然,人們安居樂業。按常理電視劇到此就可以結束了,以貧困開始,以脫貧勝利結尾,大結局中馬得福、得寶、麥苗、水旺、尕娃等所有人都過上了好日子,事業蒸蒸日上。

然而未完待續,他們的小子們又上演了一場「出逃戲」,這些忙於事業的脫貧成功者亂成一鍋粥,多路匯聚準備去尋找。當得知他們是一次集體策劃逃離城市,逃離各種附加教育,去老家湧泉村看爸爸媽媽的「童年」時,吊莊戶「得寶」們的心靈受到震動,決定立即回到被遺忘許久的湧泉村去看一看。這樣的神來一筆,使電視劇《山海情》展現的脫貧致富內涵得以升華,物質的脫貧與精神的脫貧碰撞、融合,成就了馬得寶這一代人從物質脫貧向精神脫貧的升華,這是一代人的集體成長,「兩次出逃」的迴環結構完美且耐人尋味。

《山海情》這部並非以教育為主題的電視劇卻凸顯出教育在脫貧中的重要作用。脫貧路上教育擔大義,它改變人的思想觀念,改變人的眼界,在心靈上種植人們對未來的夢想,這正是貧瘠土地上艱難開放出來的「信念之花」。在閩寧對口扶貧援助中,派出支教隊伍進行教育扶貧也是整個事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感人的支教故事不勝枚舉。儘管《山海情》沒有大篇幅演繹和刻畫教育扶貧,但整部劇情關於教育的內涵詮釋卻無處不在。

《山海情》中第一次「出逃」是尋找謀生的出路,馬得寶、水旺等人都是白校長的學生,上過學,對山外面的世界有憧憬。雖然他們沒有受到完整的教育,但是學校的精神啟蒙卻在年輕一輩人身上匯聚了巨大的推動力,使得他們有勇氣腳步朝外打破湧泉村陳舊的生存狀態,這是貧困使然,也是啟蒙教育的驅動。

《山海情》第二次「出逃」是回歸精神的自然。脫貧之後的物質生活條件富足,「得寶們」對孩子的成長期望明顯加碼,他們像許許多多人一樣落入「不輸在起跑線上」的謬誤認知中。倘若以「起跑線」定輸贏,《山海情》中的「得寶們」註定不可能有後來的成功,他們的脫貧致富事實恰恰對這種謬誤做出了有力回擊。電視劇通過兩次「出逃」情節的設置,把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到本質發展問題上來,精神不貧窮,發展就有希望。即便是當下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也經歷過曾經貧困的年代,教育勵志對於戰勝貧窮有著重要的意義,即使是一個人的學校,教育也不允許缺失。

基於當下社會真實,《山海情》在大結局部分設置孩子們「出逃」,看似閒來一筆,卻觸動了屏幕前千萬個家長的心;而如果回溯到劇情開始的那次「出逃」,很可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絕大部分人的真實生活經歷,如此接地氣的現實題材作品,是近年來電視劇創作難得的收穫。《山海情》劇中對於人的成長,對於生活的貧窮與富足的反思,提供給我們的審美空間超越了主旋律的單向度宣傳,切中了真實生活中的社會熱點,並且涉及人性的深層問題。實際上,可以將《山海情》中關於人的教育成長看作一條隱性的結構線,劇情開頭與結尾的呼應與暗合,拓展了主題立意,提供給觀眾更多的審美可能。

圖片來源:@電視劇山海情

《山海情》涉及教育主題的劇情,最明顯的是白校長這個人物形象的設置,他同樣在整部劇情中起到了結構作用,他的故事貫穿全劇,在很多節點上推動了劇情的發展。從人物藝術形象上分析,應當說這部電視劇所塑造的是對口扶貧、脫貧致富的一組群像,有扶貧領導幹部代表吳月娟、陳金山、張主任、馬得福,有科技扶貧代表凌教授,有代表教育界的白校長、支教老師郭閩航,還有湧泉村村民喊水、大有、水花、得寶、麥苗、水旺、尕娃等。觀眾對他們都很熟悉,卻沒有特別集中到哪一個形象上,他們可以說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真實人物的藝術提煉。

《山海情》塑造的這群普通人為改變貧困面貌而積極向上,他們勤勞質樸,熱愛家鄉。儘管也有像大有叔這樣相對落後的形象,有像麻副縣長這樣帶有形式主義缺點的官員形象,但該劇並沒有將他們作為反面形象來強化塑造,他們在脫貧攻堅的大氛圍下改進自己,跟上了社會發展的大形勢。這部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正因為把住了這些年脫貧攻堅的時代脈搏,真實精準地為普通幹部群眾畫像,讓觀眾覺得形象樸素可感,觸動了觀眾的審美情感,獲得高收視率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山海情》的人物群像中,馬得福、水花、馬得寶、麥苗相對比較突出,他們表現出一些共同的優秀品質。他們善良淳樸,能善待家人和鄰裡鄉親;他們向貧窮抗爭,有尋找新生活的勇氣;他們勤勞務實,能在任何環境和崗位上幹事創業。他們的生活故事作為主線貫穿劇情,湧泉村的脫貧道路,也是村子裡青年人的成長曆程。

圖片來源:電視劇《山海情》截圖

馬得福從一個中專畢業生成長為閩寧鎮鎮長;水花從一個逃婚者成長為村幹部、超市老闆;得寶從一個無業青年成長為工程公司老總;麥苗從一個打工妹成長為企業高管。他們從湧泉村小學走出,無論完成還是沒有完成學業,學校都是他們精神洗禮的地方,他們受到白校長的啟蒙教育,身上的優秀品質來自白校長的諄諄教誨。

白校長對於他們的人生成長至關重要,馬得福在工作上遇到困難,就會回學校與白校長聊聊,以至於他在任村支書、鎮長等崗位時始終不會偏離初心。水花儘管生活坎坷,她對殘疾丈夫忠貞不二,從給丈夫換木板輪滑—殘疾人拐杖—殘疾人專用輪椅,每一次改進都是她用汗水換來的,都是對貧困生活的步步抗爭。水花對得福有感情,卻沒有絲毫曖昧,兩人的純真讓整個劇情變得溫馨、美好。水花把學校視為啟蒙聖殿,充滿了崇敬,她從閩寧村回到湧泉村還特意到荒蕪的小學去緬懷自己的青春。馬得寶這個人物身上有正有邪,但是他與白校長的女兒麥苗的愛情關係,使得他在為人處世上受到約束和匡正,始終保持著正氣。

圖片來源:@電視劇山海情

白校長這個「只想教好書」的教育「老黃牛」身上有著堅韌的優良品質,無論是在貧瘠的湧泉村小學,還是在後來的閩寧村小學,他對學生關愛有加,一心想教好他們。白校長為包括馬得福等人在內的學生奠定的人生成長基石是牢靠的,他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他一心想著學生們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不走歪路。電視劇主要展示馬得福、水花、得寶、麥苗等人的成長經歷,時不時都會插入白校長的戲份,他儘管不是核心人物,卻是眾位核心人物串聯的暗線,起到了結構劇情的重要作用。

在《山海情》劇中,學校這塊聖地既是文明的啟蒙,也時常是開會議事的場所,是青年迷茫時的港灣。從某種意義上說,白校長與校園是聖潔美好的象徵符號。因此,在用光時,但凡拍攝到學校或白校長,大都通透敞亮,給人以舒適的視覺審美享受。

在整部電視劇中,關於教育部分的劇情集中在第17、18、19集。白校長為了阻止海春玲等不滿16歲的學生外出務工,他騎自行車攔堵汽車,他不厭其煩去勸家長,不惜與他們吵架,同時他還到縣教育局求助……教育局沒撥款修整操場,他便拒絕參加合唱比賽;他對來支教的郭老師不待見,說要的是來了就不走的正規教師;他甚至賣掉企業的扶貧電腦來資助全體學生參加合唱,並把剩餘的錢用來修操場……這些情節使白校長的形象顯得不是那麼光輝,但是他言行舉止的本質是為了孩子們的成長。

在第18集中,馬得福陪白校長喝酒,白校長發出「我是不是做錯了」的疑問,他一根筋地抱定「就想教好學生,不想留遺憾」,認為「沒上學,命運掌握不在自己手上」,他批判「條件變好了就認為讀書沒用」的觀點。白校長很清楚教育是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精神富裕了就有能力尋找出路,就有辦法解決物質貧乏問題。他從縣教育局抱回來的教具「地球儀」很有象徵意義,隱喻教育興則能夠行走天下,教育扶貧實際上在隱性地起作用。

圖片來源:@電視劇山海情

白校長的學生馬得福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湧泉村在他的帶領下找到了出路,在對口幫扶的政策下,他領著全村老少脫貧致富,過上了美好的幸福生活。扶貧路上關於支教的感人故事千千萬,教育扶貧值得宣傳和頌揚,儘管電視劇《山海情》沒有花費更多的篇幅敘述,沒有刻意地將教育問題放大,但是在劇情首尾設置的兩代人的「出逃」情節,以及群像中隱藏著白校長對馬得福等核心人物成長故事的連綴,教育與貧困之間的內在關聯在這部熱播劇中提供給觀眾的審美反思是深刻的。

《山海情》的熱播提振了影視創作者對於主旋律題材的信心,只要真誠地對待題材,攝製出精品,觀眾自會做出真誠的判斷與評價。

(作者張應輝,系福建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2021年2月19日第4版 版名:文化周末 原標題:《脫貧路上教育的大義擔當》覺得好看,點這裡!

相關焦點

  • 2000年值得看的幾部內地電視連續劇,有你看過的嗎
    2000年千禧年的第一部《還珠格格》,中國影視業從香港開始把目光轉向了內地,那時有好幾部電視劇都非常值得看。現在重溫一下,看有沒有你看過的。有沒有你喜歡的。1.,前半部分分分鐘讓人想談戀愛的撩人浪漫,後半部把最美好的東西摧毀給你看,是死虐死虐的悲劇。陳坤之後再無金燕西,董潔之後再無冷清秋,沙寶亮之後再無暗香!
  • 邪惡力量第一季,豆瓣高分8.6分,值得一看的歐美連續劇!​
    邪惡力量第一季,豆瓣高分8.6分,值得一看的歐美連續劇!
  • 90年代那些值得再看一遍的香港經典連續劇
    要說TVB的連續劇,相信我們內地百分之99.999的人都看過吧,尤其是我們80後都是看著TVB的電視劇長大的,現在滿滿都是回憶,TVB的鼎盛時期應該是在80年代末到2008年左右吧,那個時候劉德華、梁朝偉、郭富城、黎明、古天樂、張家輝都在TVB從跑龍套做到主演再到現在的影帝,毫不誇張的來說吧,歷年來香港金像獎影帝有百分之90的都來自TVB。
  • 淺談電視連續劇《瞄準》
    這些天媳婦對電視連續劇《瞄準》很是上心,每天晚上浙江衛視、上海衛視換著看。我瞅了一眼,哎呀,都播放了五十多集了還沒有完。本以為電視很好,很吸引人,但媳婦邊生氣邊看,我就很奇怪,既然不好就別看了,何必自個找生氣?因為好奇,所以也坐下來看了兩集,也就是第54、55集,真是2不吐不快啊!
  • 《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視連續劇
    天佑《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是一部我非常喜歡的電視連續劇。跟許多為了看鐘漢良而追這部劇的人不大一樣的是,我不僅僅是因為有鍾漢良主演,才看這部劇的。在這之前,我並不是他的粉絲,雖然看過不少他演的劇,但並不像胡歌、靳東那樣一部劇就有讓你覺得只要有他的劇就應當追的感覺。
  • 踏準人生節拍——我看電視連續劇《什剎海》
    作者:臨海憑風電視連續劇《什剎海》,反映的是居住在北京什剎海一個四合院中的尋常百姓莊為天一家的生活和所思所想。莊為天和老伴金顏生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並有隔代人一個孫女和孫子。按說居住在人們嚮往的皇城根下,北京的黃金地段什剎海,一家子和和睦睦,倖幸福福共享天倫之樂,夠幸福的了,讓人羨慕不已。
  • 巜看完電視連續劇:情滿四院》
    長篇電視連續劇:《情滿四合院》,每天晚上十點半在中央八臺播出,每天三集,一直播放到晚上十二點,昨晚全劇終。寫的是北京四合院裡老百姓的故事,整個劇情始於四合院,圍繞著四合院。四合院裡的故事從六十年中期起到七十年代,直至八十年代初的歷史發展過程。
  • 不得不看,卻不能在晚上看的連續劇——《我,喜歡你》
    《我,喜歡你》這部連續劇千萬在晚上看,不然你會後悔不已。以上,是小編熬夜追劇親身經歷後的嘔血總結。熬夜看兩集《我,喜歡你》,你會發現牛都不在天上飛了,因為小編可以吃下整整一頭牛。沒想到時隔3年後,改編的連續劇更是一口氣爆紅。
  • 中外經典懷舊電視連續劇新一期片單(想看的都在這裡)
    >電視連續劇《烏龍山剿匪記》第二集電視連續劇《烏龍山剿匪記》第3-4集電視連續劇《烏龍山剿匪記》第5-6集電視連續劇《烏龍山剿匪記》第7-8集電視連續劇《烏龍山剿匪記》第9-10集>電視連續劇《烏龍山剿匪記》第11-12集《烏龍山剿匪記》 第十三集 (補發)電視連續劇《烏龍山剿匪記》第14集電視連續劇《烏龍山剿匪記》第15-16集電視連續劇《
  • 視頻 | BBC版電視連續劇《安娜·卡列尼娜》(一)
    今天開始為您播出BBC電視連續劇《安娜·卡列尼娜》,共10集。本劇1982年由中央電視臺引進,委託上海電影譯製廠譯製。影片講述了安娜難以忍受丈夫的偽善和冷漠,她與青年軍官沃倫斯基相愛了。怎樣看《安娜·卡列尼娜》作者:楊成純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將播放由英國BBC廣播公司製作的電視連續劇《安娜·卡列尼娜》。這部電視劇是根據俄國著名作家列夫·託爾斯泰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的。由於它再現的是一個多世紀前俄國貴族社會裡的故事,許多人對它不熟悉。
  • 那些值得一看再看的TVB 經典劇
    《我本善良》是TVB於1989年底拍攝的長達40集的時裝電視連續劇,1990年5月14日正式開播,描寫了兩代三家人之間的恩怨情仇。《難兄難弟》,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於1997年香港回歸之際拍攝的一套以懷舊為主調的電視連續劇。
  • 看電視連續劇《希望的大地》想起了當年的一些往事
    由電視連續劇《希望的大地》想起……前不久看過一部電視連續劇隨著教育整頓,企業辦學要求也越來越嚴,不能隨隨便便說辦就能辦個大學,於是各局的教衛處對下屬各單位的自辦大學逐個進行驗收考核甄別,考核合格歸併為局屬職工大學審報市高教局,再由市高教局最終審核驗收,合格後方能正式編入職工大學,各科考試都要參加市統考或局統考,成績合格給發由市高教局統一印製的大專文憑。
  • 為知錯就改的莊為天點讚——我看電視連續劇《什剎海》
    文/臨海憑風 在電視連續劇《什剎海》中,一向要理要面的莊為天栽了個不大不小的跟頭,平時儘是他數落別人,這次被身為格格的妻子金顏「數落」,被兒女「笑臉」批判,著實很尷尬,但他知錯就改,表現了京城男子漢的大氣,知錯就改,讓人欽佩。事情是這樣的。原來莊為天率領一家人盤下的「醉八仙」,一直不景氣,儘管三兒子莊志斌和兒媳風兒全力堅持,還是不能起死回生。
  • 【電視連續劇】《恰同學少年》第16-18集(全集)國語版
    《恰同學少年》是由谷智鑫、錢楓、徐亮、練束梅、錢芳、趙冉主演的人物歷史劇,本劇以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求學的故事為背景,乃是一關於教育,關於做人
  • 《裝臺》:一部完美的電視連續劇
    近期每晚都在看中央電視一臺黃金時段播出的電視連續劇《裝臺》,更不敢錯過昨晚第33集的大結局。隨著劇情的結束,個人的思緒和感慨逐漸湧上心頭,不吐不快。這麼說吧,《裝臺》是我看到的今年以來、或者說是近幾年以來國產電視連續劇的完美之作。
  • 真情大愛埋心底 ------我看電視連續劇《跨過鴨綠江》(2)
    真情大愛埋心底                   -我看電視連續劇《跨過鴨綠江》(2)                           臨海憑風年末歲尾,
  • 【電視連續劇】《恰同學少年》第19-23集(全劇終)國語版
    看看那個年代的老師,行知合一,他們教育學生:學習,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升官,發財,不是成為什麼所謂的「人上人」,而是成為一個對這個社會,對國家,對民族,對百姓有用的人。      再看看我們現在的教育,社會發展到今天,比起80多年前應該不知道進步了多少,可是為什麼在我們卻連起碼的是非都不分了呢?
  • 西部戰區陸軍聯合攝製電視連續劇《突擊再突擊》,將登陸央視
    西部戰區陸軍聯合攝製電視連續劇《突擊再突擊》,將登陸央視 幹作餘 孫利波 樊淨芷/微信公眾號「西部戰區」 2018-03-11 21:29
  • BBC版電視連續劇《安娜·卡列尼娜》合集
    >「圖說老電影」BBC電視連續劇翻譯家草嬰和上譯廠演員座談《安娜·卡列尼娜》譯製導演楊成純談怎樣看《安娜·卡列尼娜》唐煜:讀李梓老師《安娜·卡列尼娜》配音創作札記請點擊下方連結觀看:BBC版電視連續劇《安娜·卡列尼娜》(1)BBC版電視連續劇《安娜·卡列尼娜》(2)BBC版電視連續劇《安娜
  • 孩子不能看電視?教育專家:為電視平反,你家寶寶也可以看
    文|全文共2223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之所以聊起來「孩子看電視」的事情,是最近參加了一個教育講座。當主持人問孩子們,你們覺得孩子看電視有沒有好處時,家長無一例外倒戈:「沒用!不能看!」只有寥寥無幾的家長小聲嘀咕:「也可以看吧,有些是可以學知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