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網易沸點工作室《網易H5》欄目(公眾號:wangyih5)出品,每天更新。(網易H5原創)
我們誇人邏輯思維很強,是在說Ta的思考動機明確,表達清楚有條理。
寫文章也是如此,邏輯框架沒毛病、表達推演不出錯,讀者才會認真閱讀。這是最最最基本的要求,但還是會讓一些新手十分困惑。
寫文章時,除了要讓選題抓人、內容有價值,還要有嚴謹的邏輯思維來掌控文章脈絡,用成熟的表達方式陳述文章條理。
如何才能搭建一個嚴謹的框架呢?怎麼做才能一步步引導讀者閱讀呢?10w+爆款好文都是怎麼講故事的呢?有什麼好方法可以幫助筆者理順邏輯嗎?
今天用「金字塔原理」來解答這些問題。
在《金字塔原理》中是這樣定義的:
「金字塔原理是一種重點突出、邏輯清晰、主次分明的邏輯思路、表達方式和規範動作。「
簡單的說,文章的觀點只有一個,這個中心論點可以由多個論據支撐。這些一級論據自身也是論點,再有二級論據支撐。以此類推,論據變為論點層層展開,就像堆積的金字塔一樣。
金字塔結構其實就像是高中時期寫議論文那樣:明確的觀點+充足的論述。
寫論文時會在開頭寫出摘要,列出關鍵詞;出版書籍時作者會創作前言和序章。這都是在向讀者交代:我的文章在講什麼。
讀者不會有耐心去揣摩推測文章的核心觀點,所以將觀點重點突出表現出來,才能讓讀者產生閱讀的欲望。
想要使用金字塔原理,首先要了解金字塔內部結構的邏輯關係:序言,縱向關係,橫向關係。
序言的敘述方式
序言是觀點的導入,讓讀者察覺到與話題的相關性,交代文章背景,指出存在的衝突,再提出自己的觀點。
序言的呈現方式:背景-衝突-疑問-回答。
創作文章時要把思維放在讀者的位置上,用這種講故事的方式引導讀者的思維與筆者處在同一頻率上,把重點放在開頭,確保讀者會對文章感興趣。
主體與子主體的縱向關係
大部分文章是一維的,句子和句子組成段落,平鋪直敘的展開論述。看似呈現縱向向下的結構,但是缺乏思想上的跳躍。
縱向聯繫製造「疑問和回答」,用對話的形式吸引讀者注意,用懸疑的方法吊著讀者胃口。迫使讀者按照筆者思路產生符合邏輯的反應。
「為什麼會這樣?」「怎麼才能這樣?」「為什麼你會這樣認為?」拋出一個疑問,用回答向讀者傳遞新的信息,讓讀者跟上筆者的思維。
《金字塔原理》一書中提出:想要吸引用戶的全部注意力,作者就必須在做好回答問題的準備之前,避免引起讀者的疑問;也必須在引起讀者疑問之前,避免先給出對該問題的答案。
不斷使用「引起讀者疑問後再回答」的方式進行創作,讓讀者的思維跟著筆者一起跳動,引導讀者向閱讀目標前進。
金字塔架構引導疑問/回答
」南方周末「公眾號10w+文章《為什麼是吳京、沈騰、黃渤最先成為「百億演員」?》採用這種方式,開篇提出疑問:為什麼是他們仨最先成為百億演員?誰又是下一個?逐步解答這幾個問題,吸引用戶注意。
文章親切接地氣,站在讀者的角度提出去思考問題。採用疑問/回答的對話形式與讀者溝通,讓讀者在閱讀時可以跟上筆者的思維。
各子主題間的橫向關係
在思考下一層結構該如何表達時,要保證同一層表述都指向一個觀點,讓表述符合邏輯。
橫向關係是說文字的表述上必須具有明確的歸納和演繹關係。
演繹是用思維發展的方式去推理。
舉個例子:亞里斯多德提出的三段論
大前提:所有的人都會死
小前提:蘇格拉底是一個人
結論:因此蘇格拉底會死
最後得到的結論是:因為蘇格拉底是一個人,所以蘇格拉底會死。這就是演繹性思想組合,用承前啟後的論述組成。
歸納推理不同於演繹論證,需要創造性的思維,將不同事物的共同點歸類到同一個組中,指出其共性。歸納法更容易被讀者接受,
這兩種關係不可兼備,但無論是歸納還是演繹,所有的表述都有一個目的,指向一個中心論點。
'槽值"公眾號文章《被瘋搶的星巴克網紅杯,讓一群人丟了體面》指出幾個現象:為玻璃杯大打出手;指出公共場合的自私暴露了教養問題;這是漠視規則、損人不利己的行為。最後推演出:當漠視規則從一個人的不堪,變得帶上了「傳染性」,就再無所謂的體面可言。
這篇文章羅列幾種觀點,指出觀點的共同之處並推演出結論,自下而上的講清楚一件事。整體注意各個子論點的橫向關係,結合論點建立文章框架。
有兩種文章構建方法: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
自上而下法:
提出主題思想。
設想受眾的主要疑問。
寫序言:背景-衝突-疑問-回答。
與受眾進行疑問/回答式對話。
對受眾的新疑問重複疑問/回答式對話。
這裡是用論點和論據的縱向關係來創作文章的。
這種方法構建金字塔結構會簡單些。筆者一開始思考的就是文章的主題,主題是可以確定的,需要注意文章的表達邏輯要捋順。先提出結論,然後不斷去論證上述觀點,對讀者的疑問進行解答。
10w+文章《哪裡的羊肉最好吃|大象公會》接連拋出四個疑問:什麼人最有資格評價羊肉?羶味和風味自何而來?吃草的羊和吃飼料的羊有什麼區別?什麼地方的羊最好吃?
文章用問題做引導,逐步遞進,答案指向中心論點,從讀者的角度發問並解答,引導讀者用筆者的邏輯去思考問題。
我們之前的文章《營銷文案必看:誇人是怎麼誇出彩虹屁的?》開篇拋出疑問:測試答案是怎麼做到不動聲色的誇人呢?如何才能把握誇人的度呢?用戶為什麼要相信測試結果?那麼為什麼用戶願意分享測試結果呢?什麼樣的誇獎用戶最愛聽?……
這篇文章把視角放在用戶的位置,緊扣讀者疑問進行回答,重複疑問/回答式對話。最後回歸主題,直指觀點測試文案的出彩之處。
自下而上法:
列出表達的所有思想觀點。
找出個要點之間的邏輯關係。
得出結論。
這種行文思路先發散,後總結。文章是以橫向的邏輯關係進行創作的,需要用到歸納法或者演繹法。
有的時候我們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觀點,不知道該如何下筆,無法確定讀者的疑問,這時可以向下移動,從關鍵層次上著手,自下而上的組織思想。
用這種關係創作文章,不僅更容易找到邏輯結構,更容易培養結構化思維。
公眾號」雜亂無章「一篇10w+文章《這條消息,我給你發了2000多遍》,分別列出和朋友相處的幾個特徵:「可以很自在地罵人開頭可以沒有寒暄」「結尾可以沒有預告」「反正說啥都懂,那就隨便說說」。
由這幾點總結出一個道理:「只有在足夠親密的人面前,我才會不跳過也不誇大地去傳達,「我不喜歡」這件事。」繼續推導出這種差別和「被重視程度」的預判有關。
最後得出結論:「如果身邊有一個這樣的朋友,那麼兩人的關係已經到了穩定期」。
文章從可以」哈哈哈哈「的朋友的特點出發,從共同之處一步步推導出最終結論,自下而上的表達中心觀點,引導讀者思考。
為什麼推薦使用金字塔結構
新手在進行寫作時,對自己的想法只有模糊的概念,常常無從下筆。只有把複雜的長句在紙上具象化,才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
這樣寫作缺乏邏輯的,文章觀點再好,但是讀起來不通順、不連貫,邏輯存在問題,讀者也不會為你的文字買單。
「金字塔原理除了能幫助人們以書面形式組織和表達思想外,還具有更廣泛的用途。從具體方面來說,金字塔原理可用於界定問題、分析問題;從更廣泛的方面說,金字塔原理可以用來指導組織和管理整個寫作過程。」
金字塔結構能夠加快梳理思想的過程,讓讀者有興趣,能理解、能接受、能記住。
讀者在閱讀文章時,會看到的上百個句子。讀者必仔細須閱讀、理解每一句話,尋找每句話之間的關係,反覆思考文章觀點。
如果文章是金字塔結構,文章的思路由小及大逐漸展開,讀者就會認為文章通順易懂。
「人類思維的基本邏輯是:大腦自動將信息歸納到金字塔結構的個組中,以便於理解和記憶。」
金字塔結構將信息結構重組,用更加有效的方法幫你理清文章邏輯。
金字塔原理應用範圍很廣,甚至在新聞領域發展眼神出了「倒金字塔」的新聞寫作手法。
有人疑惑:我寫文章自成一派,有自己的思考邏輯,不需要理論指導。
我的回答是:金字塔原理是一種值得學習的思維搭建方式,如何去應用還需要自己把握。
很多人文章開頭平平無奇,中間結構十分跳躍,結尾匆忙收筆。
去看看《金字塔原理》這本書吧。這本書裡可以學到表達的藝術、思考的模式、創作的步驟……
所以多動筆,勤練手,吸收更多的知識,不要摸著石頭過河。
想要寫出爆款文章,想要講清楚一個故事,先從搭建文章框架開始吧。
創意方法、選題策略、互動設計、文案秘籍……搜索關注網易H5微信公眾號,(ID:wangyih5),分享你想要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