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三人談: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1-01-18 澎湃新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底線」,「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加大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力度,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予以高度關注,提出要「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要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並提出「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什麼是藏糧於地,藏糧於技?

國家一直在倡導的兩大戰略,要讓藏糧於地和藏糧於技,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的基礎,和重要的戰略支撐,我們所說的藏糧於地,就是把農田建設好,主要表現在水利、道路,包括實現機械化的一些要求。

目前來說農業農村部,做了幾個方面的工作,也都體現到了藏糧於地,第一個就是糧食生產功能區的建設,第二個是重要農產品保護區的建設等等這些工作,也是在有序地開展。

從這個藏糧於技的角度來講,就是農業現在更多地表現出一種科技的要求,那麼科技,第一首先表現為種業,沒有好的種業,很難有好的產出。還有農業機械等等技術,包括管理技術,這都是在藏糧於技的範圍之內。

什麼是高標準農田?

集中連片,也就是田成方、路成網,林成行。這是一個基本的表觀形態,另一方面就是關鍵在於地力地提升,還有水電路的配套,便於機械耕作,這樣能大大提升勞動生產率,節省人力成本,也有利於產出,出苗率,成活率,還有出苗的時間,都是有著非常大地提升。

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投入,誰來埋單?

國家政府來埋單。同時,把所有流轉土地的這些種植大戶都給他們配套,這樣能提高種糧大戶的積極性。

如何提高種糧積極性?

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

糧食綜合補貼、對地力的提升等等,這些補貼都是統一納入這一項補貼政策中,所以從承包土地的角度來說,農戶是享受到這一塊兒利益的。

機械補貼,購買農機的這些補貼都是已經享受到了;良種補貼,種優質小麥,種子可以補貼,種子補貼是直接打款。

怎麼有效地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口糧絕對安全,穀物基本自給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是我們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從糧食生產能力的角度來講,通常包括有幾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個就是自然資源環境的因素,例如水土資源;第二個因素就是社會經濟因素,主要包括有勞動力的投入、機械、農藥化肥這些投入的因素;第三個方面就是政策和科技因素,包括良種、機械。

具體來說這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是這幾個方面因素的一個匹配,只有這幾個因素進行一個很好的匹配和耦合,才能保障糧食安全,才能保障綜合生產能力在一定時期內,在一定地域內能夠很好的有一個糧食的產能。

節約是一種美德

從節約糧食的角度,應該要從教育的方式抓起,從小學生,或者是兒童就開始建立起這種節約的意識來。將來就是能發揮他們這種節約的約束,實際上現在很多地方,包括日本等等一些國家,它都是從教育上對這種糧食的節約都有著非常好的傳承。

糧食安全,包含方方面面,從最初的生產端,到加強高標準農田的建設,保護耕地,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一直到我們每一個個人,都可以為節約糧食身體力行地去做一些事情,這些其實都是我們為糧食安全出的一份力做的一份貢獻。

完整版視頻:

節目介紹

全新融媒體訪談節目《三農三人談》由中國農影新聞中心出品,「中國三農發布(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指導)」、「農視網」、「聚焦三農」平臺,以及多媒體矩陣號全線登陸!權威解讀國家三農政策,答疑解惑農民身邊需求!

三農專家、農民群眾、媒體大咖、線上網友,多方聯動,聊得透、說得實,好看有用不端著,原來,你關心的政策熱點也可以這樣說!《三農三人談》依熱點話題系列,季播解渴放送,我們在這裡,等著你!

原標題:《三農三人談: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國家首席獸醫師李金祥授課:建好管好高標準農田 牢牢端穩中國人飯碗
    11月8日,國家首席獸醫師李金祥為正在我校舉辦的2019年第八期市縣農業農村部門負責人輪訓班——高標準農田建設培訓班,以《建好管好高標準農田 牢牢端穩中國人飯碗 》為主題進行了授課。課前,校長吳普特、副校長陳玉林與李金祥進行了會談。
  • 三農三人談:長江裡的「大熊貓」現在還好嗎?
    節目介紹  全新融媒體訪談節目《三農三人談》由中國農影新聞中心出品,「中國三農發布(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指導)」、「農視網」、「聚焦三農」平臺,以及多媒體矩陣號全線登陸權威解讀國家三農政策,答疑解惑農民身邊需求!  三農專家、農民群眾、媒體大咖、線上網友,多方聯動,聊得透、說得實,好看有用不端著,原來,你關心的政策熱點也可以這樣說!《三農三人談》依熱點話題系列,季播解渴放送,我們在這裡,等著你!  編輯 | 陳春曉 責編 | 康軒山 監審 | 鍾倩
  • 堅決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短板
    脫貧質量怎麼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今年「三農」工作成效。特別是當前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複雜局面,穩住農業基本盤、發揮「三農」壓艙石作用至關重要。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對標對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強化舉措、狠抓落實,堅決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堅決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短板」。
  • 健壯「農業芯」,為中國飯碗打造堅實底座|長城評論
    農業農村部披露數據顯示,近十年我國已審定、登記農作物品種3.9萬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超過四成……種業持續發展壯大,良種供給能力持續增強,不僅穩住了農業這個基本盤,也穩住了百姓的「菜籃子」和「米袋子」,把飯碗牢牢端在中國人自己手裡。2020年8月13日,在吉林市孤店子鎮春新農場,農民觀察試種的彩色稻米生長情況。
  • 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談2021年「三農」工作熱點話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下一步如何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兩個關鍵問題?中國人的飯碗能否繼續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日前,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在中國農科院調研期間,記者就上述熱點問題進行了採訪。
  • 我們該如何端牢飯碗?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特殊之年,我們如何能夠端牢飯碗,又怎樣做到厲行節約?資料圖:冬小麥。 宗瑛 攝  全球糧食浪費量驚人,仍有6.9億人挨餓  這個世界上還有多少人在挨餓?答案是6.9億!  在特殊之年,中國的糧食豐收意味著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人吃飯問題無虞。  不過,既然糧食連年豐收、供應充足,為何我們仍要樹立危機意識?  事實上,在連年豐收、自給自足的背後,是中國糧食消費量的增長仍快於產量的提高。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負責人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從中長期來講,中國的糧食產需仍將保持緊平衡態勢。
  • 從韓劇看韓國的飲食風俗:生日要喝海帶湯 飯碗不能端起來
    一、生日要喝海帶湯在韓劇常見的橋段之一,就是主角生日當天,喝著親朋好友們為他特別準備的海帶湯滿心感動,但為什麼在韓國生日這天要喝海帶湯呢?這就必需先暸解韓國孕婦們的產後調理。二、飯碗不能端起來飯桌上的禮儀,大家從小就被教導,吃飯一定要把碗端起來,不然會被說像乞丐。但是在韓國的文化習慣卻正好相反,他們則是從小被教導吃飯不可以把碗端起來,因為這樣吃飯像乞丐,為什麼會流傳下這樣的習俗呢?首先我們就要來了解韓國古代的碗的容量。
  • 這是咱14億中國人拼來的!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國際形勢風雲變幻糧食安全牽動人心中國人的飯碗始終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農民在貴州省思南縣邵家橋鎮烏石村收割小麥(5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勤勞的中國人堅忍的中國人對土地,對耕耘,對收穫有著深刻在骨子裡的深情為了土地,為了耕耘,為了節約糧食為了這一刻為了這把糧食我們在2020年付出了很多很多再創紀錄他說離夢想更近了一步
  • 河北邯鄲復興區:端牢百姓就業「飯碗」
    一系列保就業政策解除了勞動者的擔憂,為其牢牢守住了就業「飯碗」,以就業之穩,促經濟之穩、社會之穩、人心之穩。據統計,截至4月底,復興區提供就業崗位達到3200個。精準幫扶穩就業源頭5月20日,記者來到復興區綠色製造產業園。園區內企業以中小微企業為主,每家企業員工人數不多,但生產線都達到了滿負荷生產。
  • 溫柔文案:願你把所有的幸福都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有趣的靈魂和好看的皮囊,一定要佔一樣啊!因為這個世界除了朝九晚五,還有很多人要加班到深夜,沒有雙休,沒有熱好的粥,沒有燈火通明的家,要用盡全力去生活,才能勉強溫飽。但是生活不會總是一片黑暗,你想要的終會到來。
  • 農村俗語:「端飯碗中不插筷,睡覺雙腿不綁帶」,是啥意思?
    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我不解地問。老農說:在咱們農村,的確是有這麼一句俗語。至於說你不知道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究竟是什麼意思。我可以給你絮叨絮叨。接下來,老農開始給我講解起這句俗語來。老農說:一、端飯碗中不插筷所謂的「碗中不插筷」是指飯碗中不插入筷子的意思。那麼,飯碗中為什麼不能插入筷子呢?在咱們農村,在祭奠死人的時候會將筷子插入飯碗中。
  • 要想保住飯碗,就要搞清自己的職責,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莊園主的硬權利最大,可以殺死牧羊犬、頭羊或者任意一隻羊,也會責罵、懲罰、解僱牧羊人,讓高級管理者丟掉飯碗。牧羊人可以鞭打牧羊犬、頭羊或者任意一隻羊,讓它們服從自己,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會處處給不聽話的穿小鞋、使壞,故意挑撥莊園主殺死、處罰牧羊犬、頭羊或者其它羊,或者拉幫結派搞小團體,共同腐敗損害莊園主利益。
  •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端牢14億中國人的...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今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十幾億人口要吃飯,這是我國最大的國情。2月25日,在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全國春季農業生產會提前一個月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一手抓防控,一手保豐收。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將化肥、農藥納入生活物資保障範圍,列入復產復工重點名單,點對點保供,打通春耕春管農資堵點。
  • 要在「一粒種子」上下更大功夫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作為世界第二大種子大國,我國種業市場規模接近千億元。很顯然,「種子是農業的『晶片』」,「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瞄準「十四五」開新局,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部署了8項重點任務,其中「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引人注目。 為何要突出強調解決好種子問題呢?
  • 把創新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自己手中——人民日報引用博張張董採訪
    外國人能搞的,中國人也能搞——錢學森9月11日,在北京召開了科學家座談會。人民日報在報導這件事情的時候引用了對博張張健董事長的採訪,作為基層優秀科研力量代表。張董表示:「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更加堅定了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創新產品設計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