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還有6.9億人在挨餓!我們該如何端牢飯碗?

2020-11-20 中國青年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 張尼)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有8.9%的人口處於飢餓狀態。聯合國此前預警,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瀕臨近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特殊之年,我們如何能夠端牢飯碗,又怎樣做到厲行節約?

資料圖:冬小麥。 宗瑛 攝

  全球糧食浪費量驚人,仍有6.9億人挨餓

  這個世界上還有多少人在挨餓?答案是6.9億!

  聯合國統計顯示,目前全球有近6.9億人(佔全球總人口的8.9%)處於飢餓狀態,預計到2030年,將有超過8.9億人,即全球人口的9.8%受到飢餓影響。

  但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每年全球的食物浪費量驚人。

  根據2019年10月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2019世界糧食及農業狀況》,全球約有14%的糧食在收穫後到零售前的一系列環節遭受損失。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稱,全球每年總值約4000億美元的糧食在未進入商店前已遭浪費,原因包括錯誤地收割和處理食物、疾病及氣候等問題。此外,發達國家在消費層面浪費糧食較多,其中東南亞、北美及歐洲等地,浪費食物的情況嚴重。

  另外,據統計,全球每年食物浪費產生的碳足跡相當於33億噸二氧化碳。如果把它比喻成一個國家,將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第三大排放國,是美國2010年道路運輸排放二氧化碳的二倍多,是歐洲的三倍多。

  而在中國,此前有數據測算,中國每年僅在糧食儲存、運輸和加工環節造成的損失浪費就高達700億斤。

  餐桌的消費環節更是大頭,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課題組2015年撰文《中國糧食供求及「十三五」時期趨勢預測》指出,據估算,在消費環節,全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約1000億斤,可供養約3.5億人一年的需要。

資料圖:蝗蟲在啃噬玉米葉中新社記者 康平 攝

  全球瀕臨近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

  與以往不同,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全球糧食生產、物流、消費等多個環節受到嚴重衝擊。

  疫情會否引發糧食危機?這成了一個全球關注的話題。

  今年4月,聯合國糧農組織會同其他國際組織聯合發布的《全球糧食危機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末,全球55個國家和地區有逾1.35億人處於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況,其中一半以上位於非洲。

  分析稱,疫情已經對全球糧食系統造成影響,使既有的糧食問題加劇。

  生產層面,疫情影響農業勞動力和相關生產要素的投入,導致生產受阻;物流層面,疫情導致的人員和物資流動受限影響糧食物流;消費層面,疫情導致經濟增長放緩,收入下降、失業以及當地市場糧食供應受限影響了人們及時獲取糧食。

  《全球糧食危機報告》預警,2020年全球面臨嚴重糧食危機的人口可能增至2.65億人。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孫致陸此前就曾分析稱,「人的要素」是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環節的重中之重,所以疫情對農業衝擊尤其嚴重。農業的供應鏈一旦被打破,就很難恢復。

  此前,聯合國預警,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全球瀕臨近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

資料圖:農民進行小麥脫粒。 宗瑛 攝

  中國糧食連年豐收,但仍需居安思危!

  今年9月23日,中國農業農村部宣布,2020年中國秋糧豐收已成定局,全年糧食產量有望高位增產,中國糧食產量將連續6年穩定在13000億斤以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9年10月發布的《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顯示,近幾年中國稻穀和小麥產需有餘,完全能夠自給,進出口主要是品種調劑。2001年至2018年年均進口的糧食總量中,稻穀和小麥品種合計佔比不足6%。

  在特殊之年,中國的糧食豐收意味著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人吃飯問題無虞。

  不過,既然糧食連年豐收、供應充足,為何我們仍要樹立危機意識?

  事實上,在連年豐收、自給自足的背後,是中國糧食消費量的增長仍快於產量的提高。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負責人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從中長期來講,中國的糧食產需仍將保持緊平衡態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鬆。

  放眼外部,從去年底至今,世界多地接連暴發了蝗災,禍延東非、中東和印度等地。此外,一些嚴重自然災害增加了全球農產品供給的不確定性,引致糧食市場波動。

  有專家還分析稱,疫情對全球糧食生產和需求造成全面衝擊,加之部分國家蝗災影響糧食生產,有可能會惡化全球糧食市場預期,形成各國搶購、限賣及物流不暢的恐慌疊加效應,導致國際糧價飆升。

  因此,居安思危,安不忘危,十分必要。

資料圖:服務員正在稱重擺盤半份菜。 周毅 攝

  中國人端穩手中飯碗,從「光碟」做起

  聯合國糧農組織此前發布的分析文章曾強調,在減少食物浪費的戰略中,相比於循環利用、垃圾填埋等措施,減少損失是環境友好度最高的舉措。

  文章認為,食物產品對自然資源的影響是巨大的,提升食物價值鏈,減少食物浪費是保護資源的長遠且最佳的方式。

  而在中國,從2013年起,全國就已經開展了「光碟行動」。

  2014年,兩辦就印發了《關於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出要杜絕公務活動用餐浪費、推進單位食堂節儉用餐等。此外,地方層面也相繼出臺過各類文件。

  今年,「光碟行動」更成為網絡熱詞。

  8月,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中國烹飪協會等向全國餐飲行業發起了《關於制止餐飲浪費行為 培養節約習慣的倡議書》。此後,中國飯店協會再發倡議書,鼓勵自助餐企業採取獎懲措施,提醒顧客按需、少量、多次取餐,增強顧客節約消費的主動性。

  早前,多省份的餐飲、烹飪類協會也發出倡議,號召全行業行動,倡議內容大致包括餐企不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提供半份餐、適當獎勵「光碟」等。

  曝光違規吃喝、實施N-1點餐、餐廳推出半份菜……「反對浪費、厲行節約」的風潮在全國颳起。

  在一些城市,成效已經十分顯著。

  例如,在重慶,在今年疫情後餐飲消費全面持續恢復的情況下,9月主城中心城區餐廚垃圾日均收運量同比減少2.15%、約38噸。此外,多地的高校、機關食堂的飯菜浪費量也明顯減少。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特殊之年,端牢手中的飯碗,每個中國人要從節約每一餐糧食做起。(完)

相關焦點

  • 「端牢中國飯碗共築全球糧安」,這些發明助你我踐行糧食節約
    根據聯合國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有近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受今年新冠疫情影響, 還有多達1.3億人可能陷入長期飢餓。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不僅解決了中國人民的溫飽問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糧食產量已經不再是什麼大問題,現在全球急需要解決的是糧食浪費問題。
  • 河北邯鄲復興區:端牢百姓就業「飯碗」
    「是專業培訓,讓我們學會了技能,找到了合適的崗位。」百家村街道辦事處主任牛雪告訴記者,疫情期間,除做好防控的排查工作以外,辦事處還做了一項調查工作,對轄區內有就業意願的居民也進行了信息採集。梳理後發現,有300人有意願從事家政、廚藝、日間照料等工作。根據居民的意願,百家街道「就業直通車」應運而生。
  • 最大銀行猛裁員,8000人丟飯碗,今年全球銀行75000人被裁
    「搶飯碗」的還不止技術,還有這個快速迭代的時代本身。義大利最大銀行宣布:裁員8000人,關閉500家網點義大利最大商業銀行裕信銀行(UniCredit)宣布了一項新的為期四年的戰略計劃,包括回購價值20億歐元的股票,並將裁員8000人,以應對義大利緩慢的經濟增長和負利率。
  • 【有聲夜讀】虐童,只因不該端育兒飯碗的卻混進來了
    一位長期關注幼兒體罰的研究者跟我說,「一句話:不該端這個飯碗的,卻混進來了。」  帶孩子需要愛心耐心,也需要專業技能。尤其是同時帶十幾個、幾十個孩子。好動、不太能控制自己、不太好溝通,這是低幼孩子的特點。所以,這一行是有職業門檻的。不要說沒資質,有資質也要持續考察和培訓,要把好入口關。把不住的,嚴肅追責。這應該是第一個警示吧?
  • ...企業幫扶讓我們端上了就業「飯碗」|平壩區夏雲鎮黃龍村村民王...
    過去,因為丈夫身體不好,加上家裡還有兩個孩子要讀書,我一個僅有初中文化的婦女,只能常年在外打工來補貼家用。  前些年,我先後幾次去過浙江寧波一帶打工,雖然收入還算可觀,但遠離家鄉的種種痛楚,讓我不得不返鄉。2013年,我返回家鄉,打著零工,繼續為生活奔波。2014年,因為家庭收入低和丈夫生病等原因被識別為貧困戶。
  • 我們該如何逃離貧窮陷阱?
    要知道全世界目前有8.65億貧困人口,他們每天的日均收入不到1美元,如何解決這部分人的脫貧問題,是擺在每個國家眼前的最大難題。全球8億多人都是在這麼生活,佔全球人口的13%,在同等條件下,你未必有他過的更好。窮人比我們更會精打細算,他們花錢更有效率,要幫助他們擺脫貧窮其實並不容易,很多細節上,會有嚴重的障礙。這本書主要就是講這些障礙的產生,以及該如何站在窮人的角度上,去克服他。
  • 端穩中國飯碗 築牢大國糧倉
    必須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風險意識,著力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端牢中華民族的鐵飯碗。確保口糧絕對安全、穀物基本自給。」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對記者表示。   從「十三五」規劃綱要到「十四五」規劃建議,關於糧食安全,有一個不變的戰略: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在重點任務上,要抓好四個方面工作。嚴格保護耕地,確保良田糧用。
  • 全球6.9億人遭受飢餓,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就要來了?
    作者:小商 2021年,全球糧食問題熱度不減! 前不久,世界糧食計劃署就提醒大家警惕可能存在的糧食危機。 全球範圍內的飢餓人口可能會多出來1.3個億,全世界6.9億人遭受飢餓,是50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 農村俗語:「端飯碗中不插筷,睡覺雙腿不綁帶」,是啥意思?
    咱們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我不解地問。老農說:在咱們農村,的確是有這麼一句俗語。至於說你不知道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究竟是什麼意思。我可以給你絮叨絮叨。接下來,老農開始給我講解起這句俗語來。
  • C端快銷企業如何酣戰B端
    朱曉靜很願意分享恆天然的這次突圍,「去年我們為2億杯茶飲料提供原料,今年預計是5億杯。」在朱曉靜眼中,餐飲市場變化瞬息萬變,恆天然憑藉產品和技術優勢,提前洞察並抓住了風口,「放在三年前,誰會想到喝帶奶油的茶呢?」
  • 從韓劇看韓國的飲食風俗:生日要喝海帶湯 飯碗不能端起來
    跟我們一樣極度重視升學文化的韓國,想當然爾也有考試的禁忌風俗,像是在中國的話,我們會去拜文昌帝君,或是吃粽子,都是為了祈求包中;而在韓國的禁忌與祈願風俗也是超級五花八門的,大家最耳熟能詳的應該就是吃年糕或是麥芽糖這類具黏性的食物,祈求能黏住榜單金榜題名的意思,但是千萬絕對不能在考試當天喝海帶湯!
  • AI.未來,人工智慧會在各個領域取代人工,端走人們的飯碗嗎
    2、一場賽級和賽級的變革者 人工智慧長足發展,生產力會因此爆發式增長,人工智慧也會在各個領域取代人工,顛覆勞動市場,很快這項技術將進入工廠和辦公室,端走人們的飯碗。
  • 三農三人談: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還有農業機械等等技術,包括管理技術,這都是在藏糧於技的範圍之內。什麼是高標準農田?集中連片,也就是田成方、路成網,林成行。這是一個基本的表觀形態,另一方面就是關鍵在於地力地提升,還有水電路的配套,便於機械耕作,這樣能大大提升勞動生產率,節省人力成本,也有利於產出,出苗率,成活率,還有出苗的時間,都是有著非常大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