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增琴,今年46歲,是平壩區夏雲鎮黃龍村的村民。過去,因為丈夫身體不好,加上家裡還有兩個孩子要讀書,我一個僅有初中文化的婦女,只能常年在外打工來補貼家用。 前些年,我先後幾次去過浙江寧波一帶打工,雖然收入還算可觀,但遠離家鄉的種種痛楚,讓我不得不返鄉。2013年,我返回家鄉,打著零工,繼續為生活奔波。2014年,因為家庭收入低和丈夫生病等原因被識別為貧困戶。 為了擺脫困境,什麼雜活我都肯幹,然而,沒有穩定的工作,生活時常入不敷出。轉機出現在2017年,我來到了貴州華興玻璃有限公司,該公司按照「萬企幫萬村」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要求,積極發揮企業優勢對貧困戶進行產業幫扶、就業幫扶、智力幫扶、捐贈幫扶和教育幫扶。吸納周邊貧困群眾就業,我就是幫扶對象之一,到這裡工作後,我每月有2800元收入,公司還為我繳納了五險一金。
王增琴在檢查玻璃產品
工作一段時間後,公司了解到我家裡的情況,又再次伸出援手,把我患有痛風的丈夫王成才聘進了公司煤氣站工作,也為他購買了五險一金,就這樣我們夫妻倆都端上了扶貧產業的「飯碗」。憑藉刻苦實幹我成功轉入包裝崗位,工作雖然忙碌,但是每個月都有穩定的收入,家裡的情況也慢慢變好。 我們每天工作8小時,一家人月收入差不多有6000元,逢年過節還能得到公司發放的福利,按月領工資,收入穩定。既能關注孩子學習,又能照顧家裡的老人,我們對現在的工作和生活都非常滿意。感謝國家政策和企業的幫扶,貴州華興玻璃有限公司對脫貧攻堅事業的貢獻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先後獲得中華全國總工會頒發的「工人先鋒號」,連續多年被評為先進企業。
王增琴騎摩託車上下班
2018年,我們一家順利脫貧。家裡新建了兩層樓房,也添置了電視、洗衣機、冰箱等家用電器,生活上的種種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去年,我們一家搬到了公司附近,每天上下班只需要十多分鐘的路程,照顧家裡人更方便了。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有了黨的好政策,我們一家生活越來越好,我和丈夫正商量,再攢些錢,把家裡好好裝修一番。想到以後的生活會越來越好,我真的是做夢都會笑醒。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恆新
編輯 朱登芳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