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對於尚雯婕來說是轉折,也是轉型期。一個曾經的超女冠軍,在重新找準自己的定位後,又從經營自己向經營產品轉身,籤約藝人、跨界做電商達人.當她一再對i黑馬強調:「我現在就是一個產品投資人」的時候,你們有什麼要問的?
作者:卡西
來源:i黑馬
從華誼出來後,尚雯婕多了兩個偶像,一個是時尚圈的名設計師 masha ma .一個是科技圈人稱「雷布斯」的雷軍。據說「反藝人粉絲經濟」的論調就是從雷軍那發散而來。此前,她曾是一個在音樂上風格定位並不清晰、且完全與時尚、科技圈絕緣的人。(鮮有人知道,她私下其實是個科技產品控兼數碼達人。)
現在的「尚老闆」更喜歡這樣的表達:「我現在就是一個產品投資人,我希望將公司做成一個小而美型的娛樂品牌公司,基於網際網路打造一系列跨界娛樂產品。電商只是嘗試的開始。」
超女冠軍兩重天
尚雯婕在獲得06年的「超女」冠軍後蟄伏了好幾年,正巧趕上傳統唱片市場開始萎縮,大批因定位不明、音樂風格不夠突出,反響平平的藝人加速淹沒於市場。剛獲得「超女」冠軍的尚雯婕並沒能趁熱打鐵撈金至手軟,而是在高投資低收益的境遇下,進入了事業的「低潮期」。以至於時隔6年後,她仍在節目中極力證明「我是歌手」這一身份。
同為超女冠軍,05年冠軍李宇春以1000萬收入在06年位列《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第六名。相比之下,遲一年出道的尚雯婕卻相差甚遠。據傳,尚雯婕有過很長一段清貧的生活,廣告、籤約兩無著落,除了天娛每月發的工資外,尚雯婕的收入幾乎為零!
2007年7月,華誼「拯救」尚雯婕脫離合約糾紛,儘管這起合約糾紛以雙方私下和解而告終,但由於華誼是以合約的方式來扣除尚雯婕應付給天娛的違約金,華誼在合約中提高了分成比例。之前並不看好尚雯婕星途的華誼將其廣告唱片約、商業約統統拿下,並將其按照吸引小資人群的方向去打造。
在尚雯婕進入華誼後,事業上並未迎來美好的「春天」,公司按合約一年為她出兩張專輯,每張投資都不低於100-150萬,但基本是複製一貫打造女歌手的方式,在聶心遠之前的描述裡,尚雯婕的才華和潛能並沒有被挖掘出來。
華誼初期在打造尚雯婕時,試圖用「文藝青年」去給她定位,看起來似乎不太貼切,在聶心遠的眼裡,尚雯婕平常不太愛說話、也不擅長表達,但對自己要做的事十分確信、執著,還有一點會「憤怒」的脾氣。
被網際網路思維「薰陶」過幾年的聶心遠認為,「文藝青年」這個玩法一開始就不適合尚雯婕。打造藝人就像是打造一個產品的過程,需要經過市場調研、營銷策略、產品規劃,在產品的市場定位、受眾人群、推廣策略明確的情況下再投入市場,否則藝人就像是流水線上的「產品」,毫無特色,扔出去也打不出聲響。
從小對營銷感興趣的聶心遠學的是國際貿易,去華誼任職以前,有過一些娛樂營銷的經驗,他在盛大有過兩年從事IT行業的經驗。在華誼七年,他從商務部助理到企劃,接觸的都最核心的業務和資源,之後開始全面接手華誼音樂的企劃、製作、宣傳以及公關部四個部門,負責籤約、解約、打造與推廣藝人和音樂產品。
無論從默契程度、還是專業技能上,他倆的在彼此了解、認同的基礎上形成了良好的互補。2012年年底,聶心遠和尚雯婕合夥成立了工作室。「室長」聶心遠主要負責操控大盤的整體運作,而「婦室長」尚雯婕則負責產品的創意、設計和推廣等工作。「她的業務和傳統唱片歌手不一樣,需要相對獨立的團隊操作, 需要把每一步都細化,我們對彼此有信心。」聶心遠對i黑馬說。
藝人工作室不再依託大的傳媒集團或經紀公司,好處在於運營相對靈活,更專業且專注地打造藝人和產品。當然,隨之而來的考驗是初期要建立一個適合公司定位的架構:從工作室模式轉為正式的公司運營,從經紀人與藝人的合作模式變為合伙人模式。「我們摸索調試了將近一年,12年底,工作室還處於相對初始化的狀態。13年主要為雯婕的演藝事業持續上升做一些工作,同時專注進行團隊建設和培訓。14年,公司正式成立了BG Fashion 黑金時尚,尋找一些專業的網際網路、電商等人才參與進來。經過這一年的磨合、調試、修正,希望15年能走上正軌。」
跨界融合
聶心遠一直用「產品經理」給自己定位。從09年全面接手尚雯婕的事務時,就確定要把「尚雯婕」三個字做成一個「品牌」,或一個「平臺」。他認為一個藝人除了演藝工作,更多的是「傳遞」她所引領和推崇的「精神」。
「尚雯婕」要通過品牌化來轉型,這意味著必須走商業化的道路,首要的是摒棄掉之前的所有定位,打開一個分眾市場。他們最終明確了一個方向:尚雯婕能影響的是一部分有一定文化水平、喜歡追求新鮮時尚事物、有夢想且肯為了夢想堅持付出的、對生活品質有要求的人群。但尚雯婕喜歡的是相對小眾的電子音樂,要對其進行商業化的改造預期會比較漫長。
聶心遠為其制定了一個五年計劃,擊穿市場的總體思路是,先從時尚切入,將「個性」標籤與尚雯婕做對等匹配,之後將「電子樂」的新銳概念代入時尚感的「新形象」,從而塑造一個全新的「尚雯婕」品牌形象。
在聶心遠看來,「尚雯婕」這個「產品」的重塑過程,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從「超女」、「文藝女聲」、「潮流女皇」、「個性天后」,到之後的「電子唱作人」,直到今天的「娛樂時尚投資人」,這是一個從「草根」到「文藝」再到「時尚」+「個性」的蛻變過程。「這讓更多人經由關注她的時尚與個性,轉化為對她的才華與能力的欣賞。我們當時有自己的五年規劃,針對這個定位,在什麼時期,以怎樣的方式,通過怎樣的渠道,讓哪個人群get到,都作了部署,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執行。」
「在推廣、營銷上,尚雯婕這個品牌區別於其他人的地方在於,電子唱作人這五個字樹立了她的唯一性與標誌性,接下來,我們用一系列動作來堅持這個產品的品質,從而逐步樹立起這個分眾品牌的形象。」
2012年以前,尚雯婕獲得的音樂類大獎均是籠統的「某某女歌手」,2012年以後,獲獎稱謂開始帶有「電子音樂人、唱作人、製作人」等前綴。慢慢地大家覺得尚雯婕有了一些變化,在演出市場大幅度下滑的時候,尚雯婕經過幾年的蟄伏期,人氣有了逆市上升的趨勢。
聶心遠
時尚化改造
聶心遠試圖讓尚雯婕打入時尚圈的過程沒少遭遇坎坷,也曾在各種誇張、怪異的造型實驗中試錯過,為此,她被人以「雷母」叫了很長時間。尚雯婕坦言,一開始真的走得顛簸坎坷。幾年前曾被時尚界拒之門外。在迷茫彷徨之際,第一個給予她支援的是時任時尚集團副總裁的蘇紅。
蘇紅向i黑馬回憶,與尚雯婕的初次照面是因為一次「版權糾紛」,在「談判」中,蘇紅被尚雯婕和團隊的努力和堅持所打動,並承諾親自為其監製、操刀拍攝一組主題為「身體與衣服對話」的時尚大片,刊於當期的《時裝》上。此舉令眾人十分詫異,旁人對於這位長相併不突出,身上沒有絲毫時尚基礎的選秀歌手並不看好,但成片的結果令人大跌眼鏡,大家看到了她在時尚方面的可塑性。
此後,蘇紅將尚雯婕帶到了很多時尚場合,還親自帶尚雯婕出席巴黎時裝周,極力向圈裡人推薦尚雯婕,幫助其在國內知名的幾家時尚大刊上拍攝主題大片,其中不乏封面人物的拍攝。
借勢《我是歌手》 翻身
2013年初,尚雯婕出現在《我是歌手》的舞臺,這是她人氣得到回升的重要轉折點。
他們並沒有把《我是歌手》當成一個簡單的通告,而是藉助這檔節目的影響力將「尚雯婕」所代表的的電子音樂與個性突出的時尚態度拋向了市場,用心的觀眾能發現,尚雯婕每一場的選歌和舞美設計上都做了精心策劃,她刻意將電子樂的編曲和演唱風格融入在歌曲裡,而在造型上則更是不惜花大手筆定製,目的在於讓大家熟知尚雯婕所代表的「時尚」態度。
聶心遠對i黑馬表示:「我們參與了《我是歌手》,整個工作室10幾個人連同合作的音樂與視覺合作夥伴一起,策劃執行了《歌手》的項目。」這一次借勢的效果顯著。
此後,商演和代言合約不斷,2013年2月12日,尚雯婕接下了2013年第一個電視廣告,節目播出後的第十五天,與去年代言的法國品牌又續了一年半。她的商業化改造效果不錯,整體收入從「入不敷出」的狀態翻了近50倍。聶心遠認為,雖說背靠大樹好乘涼,但工作室的公司運營方式能更專注打造藝人,也更適合他和雯婕這樣的組合。
尚雯婕對i黑馬表示,在音樂上她希望強調原創性、先鋒性和實驗性;從藝人的角度,則希望圍繞三個關鍵詞不斷進步:突破、跨界,和整合。「我喜歡電子樂,不管它是不是主流,我都要去做,如果讓我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我寧願回我的傳統行業,過回白領的生活。」
《我是歌手》這檔節目不僅提高了大家對尚雯婕的關注度。也讓媒體和外界漸漸注意到她從「超女」之後,走上了原創電子樂與時尚跨界路線。
「我就是一個產品投資人」
2014年初,尚雯婕工作室升級成立了BG Fasion黑金時尚。30人的團隊,主要由一個相對完善的娛樂營銷團隊加一個發展初期的娛樂電商團隊組成。主要業務分兩大塊:藝人經紀的板塊是尚雯婕和全新的fresh極客少年團,第二業務板塊是娛樂電商,未來還將籌劃新的 業務。
在決定要做電商以後,尚雯婕拋出了三個有別於「玩票」性質的產品思路:單品突破、反藝人粉絲經濟、跨界和智能化。
尚雯婕與電商平臺京東、YOHO有貨!進行深度合作,分別推出了兩款時尚單品——時尚旅行箱ma puce6和純銅時尚耳機ma puce4。和YOHO!有貨合作發售的ma puce6是一款可變換內膽透明旅行箱,其品牌口號是show my world(宣我),這是一款在細節設計和品牌調性上都符合90後年輕用戶思維的產品,後期在推廣上他們還將結合時下流行的社交產品做產品營銷。
而針對智能化,尚雯婕團隊和京東合作推出了一款針對電子樂迷的純銅耳機,據說首批訂單的銷售成績也十分喜人。
按照尚雯婕設想,電商業務預計在正式上市的一年後,能佔到公司整體收入的40%左右。
藝人跨界做電商早有先例,陳冠希、潘瑋柏、謝娜、周杰倫等明星均有涉獵,他們大多從服裝品類入手,而尚雯婕之所以選擇「潮流箱包」這個品類來作為切入口,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尚雯婕本身是個瘋狂的網購者,又是「箱子控」,她認為這塊覆蓋的人群很廣,存在商機。二是聶心遠遵照之前打造藝人時做品牌、做產品的思路,也一直想做一款具有時尚新概念的潮品。通過市場調研,他發現「潮流箱包」目前在國內還算是藍海。
明星做電商的一大難點是,前期基於「明星效應」容易引爆,但很難持續,往往給人一種「玩票」的感覺。對此,尚雯婕表示:「我們做這件事的時候,已經不是一個藝人在做了,尚雯婕是投資人的身份,做的產品也不是明星周邊產品。一開始就不想把這個業務做成藝人產品,在這個事情上,大家可以忽略尚雯婕的藝人身份。我們有專業的團隊,有頂級的合作夥伴,得做這個領域專業的事。」
對於電商平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流量和供應鏈。前者保證了足夠的用戶人群,後者解決了用戶在消費環節的體驗問題,客服和物流需要得到保證,而這一切,在尚雯婕看來,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團隊做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以往明星結合潮牌跨界做電商大多以網店和線下實體結合的方式,尚雯婕則選擇了輕運營的操作,完全以在線電商為主。「基本上,我們會只鎖定在線上,線上才是最大的市場,最接近消費者。我們公司主要做產品與品牌孵化、娛樂營銷。」他們的合作模式是,由尚雯婕工作室承擔前期的創意、設計、推廣等工作,而YOHO!基於他們的原有資源從生產、供應鏈到物流為產品做品牌孵化,彼此做擅長的部分,分工明確。
「產品粉絲經濟」VS「藝人粉絲經濟」
聶心遠和尚雯婕一致認為,未來公司的目標是打造基於網際網路的適合年輕人市場的產品與品牌。
2014年,尚雯婕還親自操刀打造fresh極客少年團,開始嘗試打造一種新的娛樂經紀模式。 她認為一個好的產品最主要是精準定位。「產品粉絲經濟」是需要的,但「藝人粉絲經濟」,行不通。「我幾乎不太利用我的藝人身份,我覺得如果那樣,會一下就把這個項目做成了藝人粉絲經濟。包括從一開始就帶我的男團,就一直希望能模糊我的藝人身份,我就是個產品投資人,目前我不打算快速增加新藝人,想通過這個男團,做出一個新的娛樂經濟模式。」
她認為一個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產品,如果完全基於「明星」來做,風險很大。要維持一個「藝人」永久的正面形象很難,但基於「產品」本身是可以實現。「我們會根據產品類型和目標市場,鎖定固定的人群。然後做好市調,根據大數據做規劃。目前,主要目標人群以潮流愛好者為主。」
在產品的創意和推廣上,尚雯婕很有「用戶體驗」意識。「我們目前上市的產品是測試版本,通過收集消費者的回饋,再做產品改良,我們很重視買家的感受。正式版本會在明年初上市。至於箱包單品的迭代,我們希望通過跨界和智能化的方式來解決。」尚雯婕對i黑馬說。
有關網際網路產品的特性,「品牌IP」被廣泛提及,人人都想做出一種品牌文化,聶心遠強調的品牌理念目標是easy、elegant,、effective 。此外,他還認為,打造一款網際網路爆款十分有必要,但前提需具備幾個要素:首先產品創意是新鮮的、有意思的,簡單的;其次要有目標人群,刺激把玩、購買和分享的消費衝動;再來,價格得合理。最後,要選對營銷方式。
在公司經營方面,尚雯婕過問的並不多,為了配合聶心遠,更好的經營一家公司,她平常也會關注企業家的採訪、行業諮詢、實事、國際趨勢等等。尚雯婕對i黑馬表示:「我一直這樣要求自己和團隊:簡便、高效、優雅、實際。做人低調,做事接地氣。」
對於公司的未來規劃,尚雯婕說:「我希望將公司經營成小而美的類型。其實,打造一個藝人和創造一個產品本質上區別不大,重要的是專心做好每個產品,不一定要品類太多,但一定要專注。」
點擊「閱讀全文」,閱讀相關文章【尚雯婕的逆襲:一個用產品思路做電商的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