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風靡全國的選秀節目《超級女聲》走到了第3個年頭,熱度依舊。
當年有一則報導,講的是每周五晚上的某一小段時間,水壓會突然變大。經過比照發現,那是《超女》直播中插播廣告的時段,大家都在爭分奪秒上廁所。
空前的關注之下,粉絲文化初見規模。彼時的賽制是,觀眾通過簡訊投票決定選手去留。2006年9月28日總決賽前夜,尚雯婕的粉絲們用按鍵式手機,在網際網路上打出了口號:
人生難得一回搏!芝麻們,讓我們最後再瘋狂一次吧!
讓我們用剽悍的票數捍衛你的、我的、雯婕的,和我們大家所有人的光榮的夢想!
總決賽當晚,冠、亞軍名次揭曉儀式足足持續了1個半小時。深夜,當尚雯婕再次走上舞臺,電視機內外激動的粉絲瞬間沸騰到頂點。
等待了一個夏天的大結局終於到來,尚雯婕以5196975票獲得全國總冠軍,也創造了當年中國選秀電視節目的最高支持紀錄。
曲終人散,隨著金色的禮花落在她的肩頭,那是「超女」最後的榮光。
2006年之後,「超女」再無奇蹟,也再無巨星誕生,如今已經成為上一個時代的懷舊符號。
但14年過去,尚雯婕依舊常新。
14年前,在主持人汪涵和李湘公布最終結果之前,倒數第2個環節是兩個選手的真情告白。身為復旦大學法語系的高材生,尚雯婕感謝了自己的授業恩師,蔡槐鑫教授。
那一夜,蔡教授也被請到了比賽現場。愛徒奪冠後,有記者向他提問:「娛樂圈會不會影響尚雯婕?」
他很篤定地回答:「娛樂圈不會影響尚雯婕,尚雯婕會影響娛樂圈。」
像提出疑問的記者一樣,從一開始,人們就察覺到尚雯婕是個異類。
早在《超女》海選階段,因為她堅持演唱法語歌,先後被杭州賽區、成都賽區淘汰,直到廣州賽區才拿到最後一個全國10強名額,屢敗屢戰,「殺入」長沙。
尚雯婕(左一)
正式出道後,紛繁的娛樂圈也刷新了這個異類的認知。剛剛步入其中的尚雯婕,一次機場接機就有1000多人,「鞋差點被踩掉」。
那段時間,有很多人追捧她,很多人對她笑臉相迎,但十幾年後,在她的回憶裡,那一切都是「在吃《超女》冠軍的老本兒」。
她說:「選秀,就像帶你飛過七千英尺高的天空,突然有一天把你摔下來。對於定力不好的人,選秀是會毀掉他的。」如果不能借力飛翔,便會一敗塗地,那時的尚雯婕陷入了迷茫。
出道1年後,她發布了自己的首張專輯,裡面有一首歌《我》,是製作人通過對她的不斷觀察後創作的作品,裡面有這樣幾句歌詞:
灰色的天隔著玻璃窗下雨
我一動也不動站在原地
開一盞孤單的燈拉長了影子
滴答不停的秒針我卻看不清
就像歌裡唱的,那一夜過後尚雯婕跌跌撞撞地向前跑了3年。那3年,按鍵從手機上消失,新的選秀節目選出了新的冠軍,從前的異類冠軍不得不融入人群。
2009年,為了迎合大眾口味,尚雯婕穿上旗袍,推出了諸如《我想我是你的女人》之流的商業歌曲。
新歌成功了,人們被視線重新拉回,演出通告重新填滿她的生活。但每每唱起《我想我是你的女人》,那4分28秒對於尚雯婕來說,卻格外漫長。
某一天,她像往常一樣在後臺候場,盤算著如何熬過又一個4分28秒,忽然接到了朋友的電話,電話那頭說:「我看得出來,你很不喜歡這首歌。」
掛斷電話後,她收拾起自己僵硬的表情向舞臺中央走去,那幾步路,仿佛走過了一個世紀……
走下舞臺,一切都變了。很多年後,她寫下當年那個無畏的自己:
「如果這個行業不能給我一個飯碗,我就自己給自己造一口鍋。」
外界的聲音有很多,但內心的聲音只有一個。那一年,尚雯婕一頭扎進了自己摯愛的電子流行音樂。
彼時,華語流行樂壇沒有一個主流歌手觸碰電子樂市場,那裡,在很多人看來是窮途,但落入尚雯婕眼中是一大片藍海。
2009年,一個被519萬張票選出的國民偶像,選擇了非主流。當她的音樂再次被人們津津樂道,已經是2013年的《我是歌手》第一季了。
中間的7年,為了讓小眾的電子樂走進大眾的視線,她選擇了用出格的造型博眼球,也因此她的名字總是跟「奇裝異服」聯繫在一起:
「我做造型的時候,那個樣子很狠。全部扮上了之後,方圓三裡沒有一人敢接近,邊上的藝人看見我都躲我八丈遠。」
「在外界看來,我在豁出去;但從我本人來說,我在尋找。」尚雯婕做小眾是為了探索,尋尋覓覓,找到先鋒與大眾之間的平衡。
2012年,在第12屆音樂風雲榜上,高曉松把特設獎項「評委會主席獎」頒給了尚雯婕,他說:
「這個藝人我很喜歡,雖然我不認識她,但是我覺得她對音樂的態度是我喜歡的,這個態度就叫做——『不拿著音樂當飯吃』。
這個獎,我頒給尚雯婕。」
彼時,距離尚雯婕被選中的那一夜,已經過去了整整6年。冠軍的光環消逝、流量的浪潮退去,她不是那個裸泳的人。
2013年,尚雯婕華麗轉身,從一個被導師挑選、點評的選手,變成一個挑選選手、分享經驗的導師。當她坐在《快樂男聲》的評委席上,仿佛一個輪迴。
那一年,當長沙賽區08042號選手華晨宇唱起《無字歌》,她瞬間被點燃,拉住身邊人的胳膊,興奮地說:「他是個天才!他是個天才!」
——「你會不會在創作的時候,把自己關在家裡幾個小時,然後一直寫到特別興奮,然後周邊發生任何事情你都沒有知覺?」
——「你怎麼知道?」
——「因為我也是這樣的。」
尚雯婕與華晨宇
那一次,她頂著所有人質疑的目光,留住不被人看好的華晨宇,目送他成為最後的冠軍。
5年後,當年戴著黑框眼鏡的火星男孩,已經成為光芒萬丈的巨星,站在鳥巢舞臺的中央,在8萬人的注視下說道:「希望我沒有讓尚雯婕失望。」
除了華晨宇,在後來的選秀節目《星動亞洲》中,尚雯婕還發現了另外一個年輕人,蔡徐坤。從那時起,她就預見了他成為舞臺之王的可能。
現如今,在尚雯婕自己的公司,還有迪瑪希、侯明昊、曾舜晞等藝人,人們驚嘆於她的好眼光,而她卻說:「我只是會包容和鼓勵他們身上的與眾不同之處。」
尚雯婕與迪瑪希
在這方面,尚雯婕更像一個經驗主義者,她不斷談起自己的經歷,再貫通到不同的後輩身上:
「不要複製別人,不要複製自己,永遠保持好奇心,去追逐新的東西,這樣才能讓自己活得有意義。哪怕別人不認可你,但你至少不會沒勁。」
14年前,尚雯婕沒有急於定義自己,而是始終保持前進和蛻變的信仰;14年後,她仍然在聽、在寫、在唱。
要給這樣一個人下定義,的確為時尚早。
當一個人走進大眾的視線,就註定被來自四面八方的目光審視,就這樣,很多事被一錘定音,很多人被偏見裹挾。
沒有急於定義自己的尚雯婕,用14年時間上下求索,成為一個很難定義的人,而一直在被貼標籤的洪晃則說:「30年的老媒體人了,啥沒經歷過,但是一直沒消停過。」
2006年,特立獨行的尚雯婕成為主流視線的焦點,歌迷們為此狂歡;也是在那一年,影迷們等來了一部特別的電影——《阿司匹林》。
之所以說電影特別,是因為男主角並非專業演員,而是「地產大亨」潘石屹本色出演。而這,便是女主角梅婷的好朋友——洪晃的傑作。
電影中,梅婷飾演一個終日奔波的娛樂記者,片中幾次出現的空曠辦公場所,就是洪晃的雜誌社。
90年代,洪晃手裡一共有三本雜誌:《iLOOK世界都市》、《青春一族》、《名牌世界樂》。
那時候,上海淮海路有家頂級奢侈品商場叫美美百貨,門口拐角處有個報刊亭,在其他地方賣10本的雜誌,在那裡可以賣上100本。
小小的報攤幾乎成為時尚雜誌的風向標,當時所有的雜誌主編都恨不得去攤主老於頭那裡燒香。
當年初出茅廬的洪晃也不能免俗。有一天,她帶著雜誌發行總監黃曉潔跑去那裡,拜託老於頭對她的雜誌好一點,並奉上一條名牌香菸。
結果老於頭隨手把香菸扔到一旁的淮海路中央,揚長而去,留下洪晃二人愣在原地,天空下起了毛毛細雨,川流不息的車輛兩下就軋扁了那條香菸。
彼時洪晃三十多歲,在此之前的日子裡,她出身名門,13歲便作為新中國第一批公派的28個小留學生之一,走出國門;80年代回國,又成為「中國第一批白領」,年薪數十萬美元。
回憶起那一天,洪晃寫下這樣的字句:我從鋼琴、紅地毯、黃瓜三明治裡得到的優越感就這樣轉送給上海的老於頭了。
後來,她說:「身為媒體人別太把自己當根蔥,要講點真東西,別人可能不認識你,但肯定會有人記得你。」
在她從業的近30年裡,很少採訪明星,「因為他們都是經過包裝的。每一句都是臺詞,思想沒有、感情沒有、真誠沒有,沒意思。」
她是一個敢於直言皇帝沒穿衣服的人,在隨波逐流的人群中,道出一些沉默已久的共識。
2007年,她便把家搬到遠離北京市區村子裡,她說:「我是個實在人,在這種『假天下』裡活著,讓我深深感到絕望,從肚臍眼裡渴望真東西。」
一直以來,她都是一個毫不以社會意義為標準的人,但是在追逐真實方面,卻比很多人要固執得多。
今年,是洪晃搬到村裡的第13年。偏居一隅,她依然喜歡在網際網路上大膽說話,有想法就寫寫文章,發布到網上,看所有的人贊,聽所有人罵,還要跟所有人去貧。
在她看來,就是論事的辯論,而不是狡辯是很有必要的,並且是很健康的。
她在今日頭條上有一檔節目——《晃評》。名為評論,但大多數時候,她都會將自己的觀點藏在知識和思考背後。
在女兒剛剛步入學校的時候,洪晃曾給她寫了一封信,信中說:
「平平,人最寶貴的東西不是粉紅裙子、芭比娃娃,最重要的是你的尊嚴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這是她給女兒的忠告,也是她思考過後的結論。在這個視頻時代,洪晃之所以會選擇頭條,是因為在那裡可以找到許多同類人,他們有著各不相同的知識儲備,以及相似的獨立思維。她總是會在平臺上購買一個陝西老農的小米:「他種小米有一套自己的方式,是從爺爺輩傳下來的,產量很少,但都是有機的。」在這個尤為看重流量和規模的時代,她認為質量是更重要的。
洪晃是時尚界弄潮兒,陝西老農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莊戶人。
專業的人講專業的事,360行,行行有真知。
知識的力量在於傳遞,今日頭條上還有數百萬像他們一樣,來自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在眾聲喧譁中摒除雜音,從此只看真相,只學真知。國宴廚師「老飯骨」在灶臺前打轉了大半輩子,退休了也閒不住,就「轉崗」到今日頭條傳承中華手藝,教教粉絲實用的,家常過日子的菜;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醫學博士李瑛,在呼吸科工作了13年,見過十多萬不同的患者,但得出了同一條結論——醫療知識必須要科普。資訊和健康領域不能有「假」,在今日頭條,他的理想,是用真知退卻千萬疾病;西安航空學院講師苟勝在天文講解方面,是專業的。有一天,他在自己的粉絲裡看到很多小孩子,頓覺自己所行之事,意義重大。在視頻時代,作為一直以來的先鋒者,尚雯婕也迎頭趕上。她認為這一行可以進一步細分:「越是細分,包容度越大;越是不細分,百花齊放的可能性反而會更小。」如今,每時每刻,都會有各式各樣的視頻從人們的指尖划過,內容包羅萬象,有的是觀點,有的則是觀點之前的思考和真知。當一個人在收集觀點的時候,如果沒有知識作為基礎,很大程度上是葉公好龍。今日頭條上的創作者,更多是在分享各自的真知灼見,至於如何理解、如何做結則交給了粉絲。「真知灼見」對每個普通人的價值是擁有獨立觀點。只有當兩個獨立的觀點產生碰撞,才能看到前所未見的新世界,看見更深遠的對方,遇到更深厚的自己。
這是信息爆炸的時代,卻不該是人云亦云的時代,在湍急的河流上前行,別做烏合之眾。
2020生機大會
將在11月25日嘉裡大酒店舉行,
報名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