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一個舞臺,所有的男男女女不過是一些演員,他們都有下場的時候,也都有上場的時候。一個人的一生中扮演著好幾個角色。 —— 莎士比亞
《楚門的世界》中,每個人都是演員,但每個人都是好人,這是導演彼得威爾送給楚門的禮物,避開這個世界的「惡」。
可江歌沒那麼幸運,為閨蜜兩肋插刀,卻也真是被閨蜜「插刀兩肋」,無故離開這個世界後,母親也遭受到了劉鑫無數人身攻擊,及心靈上的折磨。
1992年出生的江歌,生前是日本法政大學院碩士研究生一年級學生,劉鑫是她閨蜜。
2016年11月3日凌晨,在日本東京中野區公寓,江歌替同住的女室友劉鑫擋住她的前男友而被殺的。
劉鑫與男友陳世鋒交往不到半年,期間爭吵不斷,因害怕與陳世鋒面對面溝通,劉鑫先後輾轉在幾個朋友的家中,直到2016年9月搬進了江歌住所,同年11月陳世鋒在江歌門前,先與劉鑫溝通無果後,江歌為阻止陳世鋒進一步對劉鑫的侵犯,默認劉鑫回房,而她在外繼續和陳世鋒交流。
就是在這樣狹長、閉塞的走廊裡,江歌前面是緊閉的房門,後面是兇殘的兇手陳世峰,無處逃離的她只能被一刀刀刺死。
江歌日本住所
若要說「惡」,兩人都足以擔上這個「名」,害無辜之人的陳世鋒是大「惡」,而躲在門後,不開門的劉鑫亦是大「惡」。
有人為劉鑫「鳴冤」:她在房間裡,根本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何事,怎麼出去救江歌呢?
敢情,人江歌命將亡,還不大聲求救?還不試圖逃跑?
2017年12月20日下午3點,江歌被殺一案,在日本東京地方裁判所當庭宣判,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和恐嚇罪判處被告人陳世峰有期徒刑20年。
首先,案發三天後的她給江母發信息,讓她不要再去找她,滿滿都是威脅和指責。
而劉鑫拒絕回應江母,從事情發生後,就屬於消失的狀態。
18年春節,劉鑫給江母發問候語,其背後的真正意義令人細思極恐。
4月清明節,劉鑫用小號發博,字字誅心。
同年,劉鑫一直用小號發博,詆毀江母。
用江母名諱做戲
劉鑫給江母說,江歌對她有不一樣的感情
這三年來,劉鑫利用大眾的關注度,在微博等公眾平臺盈利,最終被封號。
利用事情的發展來博取關注度
獲取大賞
被封號
2020年,江歌母親江秋蓮以生命權糾紛為由對劉鑫提起訴訟,稱劉鑫拒收起訴書,法院最後選擇公告送達。
這件事情開始於三年前,按理說一切也都該在兇手被判刑後,塵埃落定。可也就是劉鑫避而不見的態度,徹底引發了後續的事情。案發當晚,劉鑫是除開男友陳世鋒,唯一見過江歌的人,而江母一直請求見劉鑫一面的原因是,想知道當晚具體發生了何事。
江歌的追悼會,劉鑫並未參加,無論是出於閨蜜情誼,還是出於救命恩人的恩情,劉鑫的做法都不免讓人心寒,她甚至在案件的審理過程中,因抗拒和沉默,導致案件遲遲沒有進展。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 魯迅
怕,沒開門,可以理解為人性的軟弱與自私。而在閨蜜替你擋刀,還不想為閨蜜作證,並且惡意詆毀,這大概就是人心中最不能直視的一面。
不安撫閨蜜母親,還得意忘形,囂張跋扈的攻擊江歌母親,這屬於道德的缺失。
自私有程度上的不同,輕微一點是計較個人得失、有私心雜念、不講公德;嚴重的則表現為為達到個人目的,侵吞公款、誣陷他人、殺人越貨、鋌而走險。自私之心是萬惡之源,貪婪、嫉妒、報復、吝嗇、虛榮等病態社會心理從根本上講都是自私的表現。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我們常常看到電視裡各種畫面而心生恐懼,但反倒在現實社會中,真正的人心比戲劇更值得琢磨。
善良和愛都是免費的,但不是廉價的,你的善良,需要帶點鋒芒,你的愛,需要帶些理智,帶眼識人,畢竟不是所有人都配擁有它們。
——這段話祭奠給已逝去的江歌
不得不說,劉鑫配不上擁有江歌的善良。
因果善惡皆是循環,願我們都忠於自己的內心做個善良的人,但也要學會分辨這個世間的「善與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