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書太多不知怎麼挑?5000字長文為你細數真正有用的育兒書籍

2020-12-20 木子育兒經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一個新手爸爸,在面對自己剛出生不久的小寶寶時,十分緊張,把寶寶從小推車裡抱出來時,動作僵硬得不行,感覺就像抱著一個炸彈一樣,廣大網友都笑稱這是一個「慌張爸爸」。

看到這個爸爸,就想起了我當初剛開始帶孩子時那段辛酸的經歷,總覺得自己都還是個孩子呢嗎,怎麼忽然就當媽媽了。

孩子的臍帶怎麼護理,孩子吐奶了怎麼辦,孩子哭了有幾種原因,孩子總愛發脾氣是怎麼回事?

孩子的每一點成長,對家長來說都是一次挑戰,好在看了許多育兒書,才一路跌跌撞撞帶著孩子走到現在。

市面上育兒書不少,我自己大大小小買了一堆,也沒少掉坑,今天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與育兒書有關的那些事~

我掉過的育兒書的坑:

1、內容重複:與市面上其他同類型的書內容相近,錢花了,知識沒增加;

2、用詞太專業:感覺看不懂;

3、光講問題不講解決辦法:滿口大道理,對孩子的問題分析得那叫一個透徹,但卻沒給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我眼中的優秀育兒書的標準:

1、信息量大:一本書從孩子出生講到孩子青春期結束,一本更比N本強;

2、理論知識紮實:孩子的生長發育有自己固有的特點,在這個過程中會涉及到很多理論。那作為家長,自然是希望育兒書能給出一些正確的理論知識,作者最好是有專業背景,不會誤導家長;

3、邏輯清晰:有自己內在邏輯,可以是按照孩子的年齡生長的順序來講,也可以是針對某一項具體能力的培養來講,講清楚這項能力該怎麼培養及提高;

4、語言通俗易懂:畢竟育兒理論那麼多,咱們都不是專家,整那麼多專業名詞也看不懂,還是通俗易懂的比較好;

5、有切實可行的建議、可操作性強:身為爸媽看育兒書自然是為了解決問題的,那如果一本書光提出問題然後不解決,這不是瞎鬧嗎?所以我覺得好的育兒書就是要在提出問題的同時給出切實可行的做法。

接下來我就把我接觸過的育兒書進行一個簡單的點評,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新生兒養育類

1、《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

建議:必入

適用於各位還在孕期或是寶寶剛出生的新手爸媽。

美國最具影響力的育兒權威威廉·西爾斯博士所著,出版近20年來暢銷不衰,至今仍高居美國各大書店育兒類圖書銷售排行榜榜首,美國媽媽幾乎人手一本。

這本書從怎麼迎接新生兒的到來寫起,涵蓋了懷孕、生產、新生兒護理、嬰兒餵養、常見病處理等多方面的內容。

從生產時該怎麼做,到怎麼給新生兒餵奶、換尿布,怎麼處理黃疸、吐奶、腸痙攣……都給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可以說是一本手把手教新手爸媽怎麼帶娃的操作指南。

說句實話,我們家閨女剛出生的那個月裡,我自己一個人帶孩子,完全沒有經驗,遇到很多情況都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全靠查閱這本書。

這本書在當時真的給了我很多力量與安慰,讓我在遇到一些問題時,不至於手忙腳亂。

坑:結構可能不夠清晰,不同主題與不同月齡混在一起,更適合作為一本新手爸媽遇到問題時的指導手冊。

2、《從出生到3歲》

建議:必入

豆瓣評分8.5,一本非常詳細的0~3歲分階段育兒書,迄今為止最有價值、最重要的兒童早期發展指南。

這本書的作者是世界著名早期教育專家,哈佛大學「哈佛學前項目」總負責人伯頓·L·懷特。

中國有句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孩子出生後頭3年的經歷對孩子的成長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孩子基本人格的形成有著無可替代的影響。

伯頓·L·懷特基於自己37年的觀察和研究,在這本書中將0-3歲分為7個階段,描述了0-3歲嬰幼兒在每個階段的心理、生理、社會能力和情感發展,對父母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指導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智力、語言、社交、運動等各方面的能力。

內容非常通俗易懂,沒有那麼多的大理論,全是易於理解和操作的大白話。

系統性和可操作性也很強,會把孩子每個階段的行為舉止,該玩什麼、不該玩什麼,怎麼帶她,怎麼發展孩子的技能,全都列出來,家長只要照著做就行,省心又省力。

坑:出書比較早,有些內容已經過時;

另外,由於作者是美國人,書中一部分內容可能不符合我國國情。

二、育兒理論類

3、《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從0歲到青少年(第4版)》

建議:必入

豆瓣評分9.0,一本普通人也能輕易看懂的育兒心理學著作。

這本書其實是發展心理學領域的一本教科書,在系統性和權威性方面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作者蘿拉E伯克是美國一位頗有影響的心理學家,也是兒童事業的積極活動者。

不過這本書並不枯燥,書中將孩子的身心發育過程分為了幾個大的不同階段,以真人真事為例,將個體身心發育的過程與理論知識融為一體,配合淺顯易懂的描述,即使是沒有心理學基礎的人,也能輕鬆看懂這本著作。

隨便舉個例子,比如孩子在2~6歲這個階段,生長速度變緩,食慾也開始下降,可能會變得挑食(比如我閨女,o(╥﹏╥)o)。

這時家長應該多讓孩子接觸新食物(注意不是強迫他們吃),營造一個積極的就餐環境,從而培養孩子健康的飲食習慣。

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只能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這一特點導致了孩子的泛靈思維以及中心化,從而會使孩子做出一些讓大人覺得十分可笑的行為。

不過家長們不用擔心,這些都是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等到孩子再大一些,孩子自然就會形成邏輯思維能力,並能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了。

坑:主要是從大方向來描寫孩子的成長過程,對於孩子成長中一些比較小的問題,自然就沒怎麼涉及到,適合那些想要對孩子的成長過程有個系統了解的家長。

如果家長是希望能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某些具體問題,那麼這本書可能不太適合。

4、《發展心理學:兒童與青少年

建議:推薦入

豆瓣評分9.1,同樣十分硬核的一本育兒理論書,介紹了從產前發育一直到青少年時期的發展進程。

與《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不同,這本書是從生理、認知、智力、語言、情緒、人格、性別角色意識以及社會性等不同方面對孩子的發展進行闡述的,適合那些想要專門提升孩子某一方面能力的家長。

這本書敘述嚴謹,同時又十分通俗易懂,每一章內容最後都有簡明扼要的總結,配合每一小節最後的習題,便於各位新手爸媽抓住重點,檢驗效果。

坑:與《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是一樣的問題,適合想要系統了解育兒知識、培養孩子某方面能力的家長,不適合孩子遇到了某種具體問題,急切想要尋找解決辦法的家長。

5、《父母:挑戰》

建議:可以入

豆瓣評分8.4,全球暢銷60多年的教育心理學經典。

這本書是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精神病醫生和教育家、現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奠基人德雷克斯的心理學經典著作。

不僅系統地描述了現代社會父母所面臨的許多問題,在育兒過程中常犯的錯誤,還提出了解決這一系列困境的方法。

是一本對讀者非常友好的專業書,從目錄就能輕鬆掌握全書脈絡。

坑:由於成書時間較早,書中有些內容現在已經被推翻了,但大部分內容很有啟發性。

另外,這本書的翻譯也是讓眾多寶爸寶媽吐槽的一點。

但總體來說,還是一本值得入手的育兒書。

三、溝通類

6、《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建議:可以入

豆瓣評分8.8,在美國賣出500多萬冊,,以31種語言暢銷全世界,是一本徹底改變父母與孩子溝通方式的巨著。

這本書的作者是海姆·G·吉諾特,心理學博士、臨床心理家、兒童心理學家、兒科醫生;紐約大學研究生院兼職心理學教授、艾德爾菲大學博士後。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父母該怎麼跟孩子溝通,語言通俗易懂,可操作性也強。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能跟自己的孩子和睦相處,我相信沒有一個父母會在某天早上剛醒來時就想著,「我今天要對我的孩子大吼大叫,狠狠教訓他一頓,讓他丟臉、出醜。」

遺憾的是,很多父母不是這麼想的,但卻這麼做了,這其中還包括了很多非常愛孩子、為了孩子好的父母。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這些父母沒有意識到語言的破壞力量,他們常在不經意間,用一種自己也不喜歡的語氣,對孩子說出了以前自己的父母對他們說過的話。

在溝通中發生這種不幸,常常不是因為缺乏愛心,而是缺乏對孩子的理解;不是因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識。

而吉諾特博士的這本著作,就是為了能徹底改變這種情況。書中給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法,使父母學會該如何與孩子好好說話,避免孩子再次遭受自己曾經經歷過的那些傷害。

書中舉了好多家長對孩子說錯話的例子,提出了家長應該針對孩子的感受做出回應、理解和尊重,而不是針對其行為。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真的是感覺中了無數槍,裡面好多錯誤我都犯過,好在孩子還小,自己還能有及時改正的機會,不然真是對不起孩子。

坑:書的目錄比較醉人,長達18頁;

內容有點零散,邏輯性不強,不過這似乎是很多溝通類書籍都會有的問題;

信息量很大,如果不做筆記的話,看到後面就會忘了前面講的是什麼,需要多讀幾遍才行。

7、《孩子,把你的手給我(Ⅱ)》

建議:考慮入

豆瓣評分8.8,針對十幾歲孩子的溝通寶典。

海姆·G·吉諾特博士的又一部經典著作,連續高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25周,並被翻譯成31種語言暢銷全球。

與上一本《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類似,這本書也是講父母與孩子溝通的,不同的是這本書針對的對象是十幾歲的孩子。

書中詳細討論了父母應該如何對十幾歲的孩子提供幫助、指導、與孩子溝通,並介紹了許多使父母與孩子能以尊重和尊嚴相待的方法。

之所以把這本書列為考慮入,是因為這本書與上本《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有部分重複的內容,並且兩者的核心思想其實是差不多的,買了上一本書的家長,可以酌情考慮一下是否要買這本。

8、《P.E.T.父母效能訓練》

建議:可以入

豆瓣評分9.2,同樣是一本指導父母與孩子溝通技巧的書。

作者是師從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戈登博士。

戈登博士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創辦了父母效能訓練(P.E.T.)課程,專門向父母傳授與孩子有效溝通的技巧,並循序漸進地提出建議。

戈登博士在書中主要介紹了「積極傾聽」、「我—信息」、「沒有輸家」三大塊內容。核心思想是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當成你的伴侶或朋友那樣來對待、溝通。

可操作性強,雖然是一本指導父母與孩子溝通技巧的書,但書中很多技巧同樣可以用到成人之間的溝通上。

坑:書中在介紹父母與子女溝通的例子時,把場景設想的過於理想化,現實中父母與子女溝通要比書中複雜得多,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而這些問題是這本書中沒有考慮到的。

四、能力培養類

9、《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

建議:推薦入

豆瓣評分8.7,「科學判官」Dr.魏魏坤琳的育兒心得。

從智力腦、情緒腦、語言腦、運動腦、創意腦的角度分別說明了該如何開發孩子的大腦,用科學的方法讓孩子的大腦更上一個臺階。

書中的許多內容非常有價值,解釋得很清楚。

比如孩子愛發脾氣是因為大腦發育速度不均衡,情緒腦發育得快,很小就能有喜怒哀樂各種情緒,但理智腦卻要到20歲左右才完全發育成熟。

當孩子遇到一些令自己不開心的事情時,一方面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限,無法處理這種情況,另一方面孩子的語言能力又還沒發育好,說不清楚事情。

孩子一著急,理智管不住情緒,沒法跟自己的情緒腦講道理,孩子就爆發了,表現為外在的行為,就是發脾氣,大哭大鬧。

作為家長,應該做的就是抓住孩子每次發脾氣的機會,引導孩子認識情緒,發展理性。

書中雖然有很多專業詞彙,但是讀著並不會讓人覺得晦澀難懂,反而很好理解。

如果硬要說這本書的不足的話,那就是在系統性方面可能略微有點欠缺。

還有就是,感覺書中每章內容缺了一個列表,把孩子每個年齡段的各項能力發展情況列出來,讓廣大家長不會錯過孩子各項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另外,這本書在介紹孩子出現問題的處理辦法時,也有點理想化,畢竟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對有些孩子管用的辦法,對另外一些孩子可能完全沒用。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寫文不易,你們的收藏/點讚/評論是我更文的最大動力~

如果覺得我寫的文章有用,歡迎關注我哦~

下次再見啦,筆芯~

相關焦點

  • 書籍推薦:那些讓我相見恨晚的育兒書籍(一)
    我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有了孩子之後,各種搜集育兒書籍,知乎上、小紅書上各種大V推薦的,這一年多看了很多書,確實很多非常有幫助,也有很多很火的書個人不是很喜歡,下面列個單子,都是我認真讀過,做過筆記的,分享給大家。
  • 育兒不可不知的五本書
    因為我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並沒有經過培訓,那作為新手爸媽,我們應該怎麼應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呢?小編給大家推薦幾本特別棒的育兒書,都是得到各大專家推薦的書籍,希望可以幫助各位新手爸媽找到育兒的方向,不至於手忙腳亂。
  • 2010年代最好的10本育兒書,並不教你做更好的父母
    自然,這也導致了父母育兒焦慮的不斷增加。而哪裡有焦慮,哪裡就有願意提供幫助的人。在過去十年間,關於如何培養聰明、專注、成功的孩子的書籍不勝枚舉,這也毫不奇怪。但這些書不一定是最好的育兒書。事實上,其中的很多都不值得你浪費時間。在過去的10年代裡,最好的育兒書籍並不是關於如何成為更好的父母,而是關於如何擺脫成為完美父母的執念,這種執念往往會造就更糟糕的父母。
  • 父母必讀的五本育兒書
    樊登坦言:一些書哪怕你仔細研讀一本,也不至於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如此窘迫。在科學育兒的路上,會讀書、讀好書是一門學問,書不在多而貴在精。你跟風買過多少本育兒書?哪些育兒書籍值得推薦給其他新手媽媽?作為新手爸媽,人手一本必買育兒書到底是哪一本?我推薦5本適合新手爸媽的育兒書籍。《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你是否知道,你本人(沒錯,就是你!)比任何玩具都更讓孩子喜歡和著迷呢?
  • 這本育兒書,名字看起來很土,但卻是最適合新手父母閱讀的書籍
    父母要學會從正面的角度看待孩子,多擴大孩子的優點,而不是總想著用批評懲罰來消滅孩子的缺點。讚賞可以讓孩子形成長期的動力,讓孩子自動自發的去努力。書中讚賞孩子的3個技巧:1、描述你所看見的;2、描述你的感受;3、把孩子值得讚賞的行為總結為一個詞。
  • 推薦幾本育兒書,看看你的書櫃有沒有
    育兒的過程就是問題一個接一個來,一個又一個去解決的過錯。懷孕時各種檢查各種擔憂,擔心腹中那個看不見的胎兒的健康。生了孩子後,吃睡拉撒,每個都是問題。等到驀然回首時,發現,過去的自己已被打趴,而現在的自己,成了一個全新的超人媽媽。為母則剛,我想很多人應該深有同感。
  • 8本靠譜育兒書,讓你成為好父母
    有粉絲給壹心理留言希望我們推薦一些靠譜的育兒書籍,壹心理整理了一下,把我們認為比較合適的幾本推薦給大家。
  • 【書單收藏】育兒中,10本你不得不看的書
    這些都是一些最好的育兒書籍,通過近十年的時間,幫助我重新重視與每個孩子保持積極的聯繫,幫助促進自己和我們家庭的成長,並讓我對孩子的行為和自己的行為都有了科學的認識。2、全腦教養法 The Whole Brain Child本書是2017年的最佳育兒書籍。它用神經科學來支持一切——例如,知道大腦的哪些部分在發脾氣時或憤怒時被激活,可以幫助你引導你如何應對或面對它們。
  • 育兒書籍推薦--第一輯
    所以個人覺得除了吃喝拉撒,還有對孩子普遍的心理發展路徑有一個了解以外,讀一些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類書籍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讓我們在孩子面前稍微謙虛一些,不再是威嚴的控制者的姿態,而這種態度將會在與孩子互動成長的過程中滲透在各個方面。
  • 新手媽媽必看3本育兒書,育兒沒煩惱
    第一次感受到有一個小生命在自己身體裡,那種喜悅無法言說。漸漸的喜悅變成了緊張,開始了漫長的學習之路。不少寶媽表示,上學時都沒見這麼認真,有了寶寶後,各種育兒書、育兒課程、育兒公眾號等等,有知識的地方,就有我!
  • 看了幾十本育兒書籍,我最推薦這5本,新手媽媽要收藏好
    經常有新手媽媽們讓我給推薦幾本育兒書,她們的要求都很一致:權威、靠譜、實用。雖然不提倡「照書養孩子」,但如果你什麼也不懂,那結果往往只有兩種:一是被身邊的三姑六婆、小區大媽和「育兒專家」們牽著鼻子走;二是錯誤不斷,等知道真相後終日惶恐不安:哎呀,寶寶千萬別有事啊。
  • 和長輩的育兒理念有衝突,怎麼辦?用這3個字,解決一大半!
    寶寶一邊乾嚎一邊看電視,嚎了有小五分鐘……然後我就被家裡老人訓了…… 01誰是「豬隊友」?別說和長輩,夫妻之間,育兒理念不同造成的衝突,也不少見。在最可愛的幼兒時期,很多新手父母甚至會「爭寵」,總希望孩子喜歡自己多一點。隨著「新鮮感」消退,「爭寵」現象倏忽不見,迅速崛起的則是關於育兒理念的各種五花八門的衝突。
  • 看完就用得上的育兒書,是這些 | 新手媽媽+書店店員真誠推薦
    在左邊右邊書店工作後,看了不少育兒書籍,在之後的日子裡,會慢慢分享給大家。家裡的寶寶已經一歲多了,最近出了些小狀況。她再不是一歲前那個任人隨意擺布的小娃娃了,現在會開始表達自己的訴求,尤其是對自己不滿意的事情。
  • 2020 年你讀了幾本育兒書?讀完後作為父母的焦慮變少了嗎?
    復盤這一年讀過的10本育兒方面的書籍,再次梳理所學習的育兒之書中的精髓,發現曾經有過的那些在育兒過程中產生的焦慮和煩惱,已經在每一次的閱讀中都得到了分解,而經過每一次讀完一本書後的思考,也更加深了對教育理念的理解和領悟。下面把我在2020年讀過的10本育兒書,分享給更多正走在育兒路上的父母們。
  • 寶寶出生前,我都讀了那些育兒書 ?(1)
    寶寶大概剛剛12周的時候,初為人父的我就開始利用各種方式(網絡,自媒體,身邊有經驗的朋友等)搜羅各種關於育兒方面的書籍。
  • 讀書丨這些年讀過的優秀育兒書分享
    何況還有隻賣一兩塊錢的電子書。還有比這更划算的事嗎?育兒書方面,我更認同作者有教育學或心理學背景,二者兼有更好。作者最好有長期直接和孩子打交道的經驗,而不是徒有一堆頭銜、毫無實際意義的虛名。最簡單的是看目錄,目錄中各個章節題目有無關聯?能否通過目錄了解作者對整本書的寫作思路和教育重點?
  • 趴睡訓練成了孩子的死亡直播:你還要迷信科學育兒多久?
    最終她相信了群裡所謂權威老師的話,解鎖趴睡技能的關鍵是無論寶寶怎麼哭都不要哄,否則前功盡棄。不管不問的態度導致了悲劇的發生。一條活生生的生命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沒了……所謂的趴睡訓練竟然成了孩子的死亡直播。那個小小的孩子臨走前有多難受?那位媽媽事後有多悔恨?難以想像。相信這位媽媽一開始也是抱著科學育兒的態度去的。
  • 郭濤出育兒書被罵上熱搜:自己有「毛病」,憑什麼罵女人
    ,其次是他對石頭和女兒採取的育兒方式。去年微博上有一個探討「父母對你性格影響有多大」的話題。在評論中,很多網友紛紛都在表露著自己的童年經歷和內心感受。關於父母對於自己性格的影響,很多網友稱,多年後細數過去才發現影響真的很大。好多人說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只是小時候,後來都是自己面對生活的選擇。然而並非如此。近幾年有個很著名的觀點: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需要用一生治癒。
  • 高景觀嬰兒車怎麼挑?育兒專家給你支招
    但放眼市面的嬰兒車,其品牌和型號之多讓人眼花繚亂,不知如何挑選。最近,有一款車型受到了寶媽寶爸的一致好評,那就是可以給寶寶帶來開闊視野的高景觀嬰兒車。但市面上的高景觀嬰兒車同樣型號繁多,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呢?不妨來看看博格步Bugaboo家的高景觀嬰兒車,無論是性能還是外觀都無可挑剔,絕對可以終結你的選擇困難症!
  • 小S育兒也不按常理出牌,為讓女兒學英語,採用「騙子攻略」
    不僅僅是為了家庭的發展,更是為了孩子自己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如果計劃為家庭增添一個新成員的話,很多父母都開始學習如何育兒。育兒知識,近年來越來越成為熱點了。在學習育兒知識的過程中,如果留心的話,會發現這麼一個有趣兒的現象:父母更加願意學習懷孕相關的知識。為什麼父母更願意學習懷孕相關的知識呢?在計劃懷孕的時候,父母就開始關注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