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考個古。
16 年內地一檔戀愛節目《我們相愛吧》開播,周冬雨和餘文樂在節目裡組起情侶 CP ,可以說是搞得風生水起。
而當時冬雨一句天真的「你的葉子有什麼意義」,讓餘文樂和他脖子上的那片「葉子」開始瘋狂刷屏。
就這樣,那片「葉子」(是羽毛)開始被人關注,它所屬的銀飾品牌 Goro’s 也突然走進了大眾視野。
之後的情況就變的一發不可收拾,從許多潮流玩家衝到日本排隊買到各種二級市場天價炒賣,再到內地眾多明星潮人紛紛佩戴 Goro's 形成熱潮。
Goro's 就此在內地炸開,一時風頭無兩,他的核心產品「鷹」曾經被炒到幾十萬的價格。這個品牌幾乎成為了高端潮流愛好者的入門標配,是每個潮人都夢寐以求的終極單品。
但在這之前,Goro’s 在 90 年代就已經成為日本時尚界的銀飾神話。
別說餘文樂了,藤原浩、木村拓哉、滾石樂隊這些大咖早已將 Goro’s 的銀飾納入高頻率出境的日常小物。
木村拓哉和藤原浩都是從年輕時就鍾意 Goro's 直到現在也沒變
而外人對 Goro『s 最深的印象,除了「羽毛」,就是它令人止步的要價。隨便一片食指粗的羽毛,就得上萬,不僅貴,還非常非常難買。
最新的二級售賣平臺報價,一根羽毛 2 萬左右
Goro's ,印第安風格銀飾品牌,由日本的傳奇匠人高橋吾郎在上世紀 60 年代創立。
為了打造最純正的印第安銀飾,高橋吾郎直接跑到美國印第安,通過印第安土著的層層考驗,才得以進入部落學習印第安銀飾特有的製作技藝。
高橋吾郎
據說在通過了考驗以後,高橋吾郎在沒有鎮痛麻醉的情況下,被用鷹爪在胸膛上文身(真的很 Man 哈)。
從那之後高橋吾郎就正式成為了印第安部落的一名勇士,他還擁有了一個新的名字—— YELLOW EAGLE(東方來的雄鷹)。
學成之後,高橋吾郎回到家鄉東京成立了 Goro’s 。
到底是兢兢業業的手藝人,Goro’s 從不做任何宣傳,但這掩蓋不了他手下銀飾散發出來的光芒。
以「鷹」為形象根基,Goro’s 圍繞羽毛和金銀打造了很多經典單品。開頭六叔戴的,也不是「葉子」,而是 Goro’s 的「羽毛」。
當然除了「羽毛」外,品牌使用的元素還有「葵葉」「海膽」「盾牌」「麻葉」等,在款式上包含了項鍊、吊墜、戒指、手鐲、腰帶等品類。
而在製作的過程中,除了基本的銀材質以外,高橋吾郎又加入了金、松石、皮革等材質,通過不同材質的巧妙糅合以及精密的技藝,打造出了極具風格且靈動的銀飾。
因為產品一直都堅持全手工量產,被打造出來的每款銀飾,就連細微的羽毛紋路都會呈現出不一樣的狀態。
且手工鑿刻的這些產品並不完美,但高橋先生認為,這恰恰是「殘缺的美」,是一件藝術品該有的樣子。
而說到 Goro『s 的拽,不止拽在它的製作工藝和拒絕量產上。Goro『s 店內設立了眾多刁鑽規矩,怎麼說呢,就有種「來者是客也不是客」的感覺。
首先是發售,Goro’s 採取的都是排隊抽籤形式來決定你是否能獲得進店購買的資格。
Goro's 日本表參道門店
大概流程是,先排隊等待抽籤的名額,如果抽中簽了,就再次按順序排隊等待進入店鋪。
而且據說只有中籤數為前 50 的人才有機會購買羽毛類產品,店鋪抽籤時間為每天上午的 11 點,但通常那個時候店外已經有幾百人在等候。
除此之外,來排隊購買的人必須帶有護照,就算是日本人也必須出示,否則會被店員請走。
如果是外國人,不會說英文或日語,也就是一看就無法溝通的,也會被請走。且不管店外排隊的人有多少,每次只有四位客人能同時在店內購買東西。
這還只是進店前的規矩。進店後,店員會根據客人的氣質和風格來決定賣什麼款給你,如果他們覺得這裡沒有你合適的,縱使有再多錢也只能說拜拜了。
而如果是 Goro『s 的「鷹」系列,則需要至少有 3 年玩 Goro's 的經驗,並且還要經常維持跟店員的關係,表達自己的熱愛,才有購買資格。
最後,結帳只接受現金。
總的來說,高橋老爺子對待來買他銀飾的客人就一個意思:我的地盤聽我的。
他不僅在銀飾製作工藝上對自我要求刁鑽至極,在品牌營銷這方面也十分有自己的脾氣。但也正是高橋吾郎對自己眼中「藝術」的認真和執拗,才一手將 Goro's 帶到了世界頂級銀飾的寶座之上。
Goro’s 在國內最風光的時候,炒賣價格飆得令人髮指也還是人人想搶。但兩三年過去後,它似乎也漸漸銷聲匿跡。
曾經是每個弄潮兒都想求一根的天價羽毛,怎麼現在連提都不提了?
最直觀的原因,或許也是上文說到的,入手太難。
儘管 Goro’s 在日本銀飾界還保持著王者地位,但他嚴格又刁鑽的購買規則還是逼退了不少玩家,使很多人紛紛轉向其他銀飾品牌。
再來,大概是我們的衣著風格也發生了變化。
Goro’s 在銀飾界展露鋒芒並走向巔峰的時期在 90 年代~ 21 世紀初。
當時在日本非常流行的,受美式影響而誕生的 Amekaji 風
那時的日本剛好處在受美式風格影響的黃金時期,盛行耐操實用+復古的粗曠美式風格。
Goro’s 作為傳統印第安風格的銀品牌,與粗曠的復古美式一拍即合,再加上出眾的工藝,自然在那時獲得巨大的關注。
滾石樂隊傳奇樂手 Ronnie Wood 也戴它
但在這兩年,主打實用簡便的 Outdoor 戶外風和舒適內斂的 City Boy 風格,以基礎款、襯衫、長外套、寬鬆褲、球鞋等搭配各種基礎色調,俘獲了更多潮流玩家的心。
因為這些簡便利落的穿著審美更加符合現代人的日常使用場景,也符合城市通勤。
尤其是今年, City Boy 被頻頻提起,證明人們的穿著越來越趨向簡約舒適和內斂,不再是繁複張揚的復古美式。
也正是如此,極具風格的印第安銀飾失去了曾經的關注度,因為它確實和當下簡約舒適的穿著審美合不太來。
而從 Cyberpunk 到 Nike ACG 代表的機能風的小部分興起,或是如巴黎世家走輪廓剪裁、超現實主義的概念設計,我們可以看到,比起「傳統」「復古」,近年的大趨勢似乎也更加青睞「未來」。
最後,在每個品牌都在悄咪咪把自家 Logo 簡化,並強調品牌效應的當下(比如很多大牌聯名實際就是兩家 Logo 拼貼)
不注重設計和風格背後的文化底蘊,只想在越來越快節奏的現代「圈快錢」的行為,也逐漸讓很多人在這些層出不窮,琳琅滿目的「新品」裡迷了雙眼。
?
於是在當下我們也形成了一種奇怪的風潮,人們來不及去在意那些傳統文化,比起一件被精工雕琢出的藝術品,人們更願意去搶貼了三個潮牌 Logo 的限量款聯名。
因此 Goro’s 在當下失去關注度,也不是因為他不夠好或是過時,畢竟「經典」不會過時。只是因為它太慢太有脾氣,不願意量產,風格也始終如一,這就不太符合當下啥都講究「快和簡便」的風潮。
但很多時候,潮流也是個圈,或許當我們的環境快到頂峰,展望未來也展膩了的時侯,又會回到從前那種「慢慢來」的狀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