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隆·馬斯克被我們當成現實生活中的鋼鐵俠,他勇敢逐夢,且技術至上的態度,其實吸引著不少的死忠粉絲。而與接下來要揭露的技術相較之下,在自動駕駛、可重複利用的火箭,以及Boring公司從帽子、噴火槍到高速地下隧道的不務正業,都還只是馬斯克比較平凡的概念實現。
他真正的夢想是要把人類的大腦和AI結合,讓人類可以在未來機器思考的年代仍然可以處於主導地位,而不是被機器取代。
這已經是重新定義人類,全人類規模的革命了。
在此概念之下,馬斯克在2016年創立了Neuralink公司,要把AI直接放入腦袋裡面,並且創建大腦與外部計算設備的直連接口。
Neuralink公司在今天進行首次在線直播,公開其目前的技術進展與未來的規劃,而根據其直播說明會的內容,馬斯克想要打造一個與」人工智慧共生」的全新人機架構,在黑客帝國屆滿20年的現在,更有其意義。
由於黑客帝國代表的概念正是機器思考超越了人類,導致人類失去競爭力,而其與機器鬥爭的過程過於原始,沒有從機器的角度思考,這導致了人類的全面潰敗。而這與馬斯克創立Neuralink公司的發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如果人類大腦可以通過使用腦機接口接入更強大的計算能力,那麼未來AI就不會取代人類,反而人類能夠依靠著更好的創造力結合算力來與智能機器共存,並維持人類可以持續存在的競爭優勢。
除此之外,Neuralink另一個目標是讓有大腦慢性病的病人可以通過腦機接口來緩解相關的病情,而目前有許多大腦或脊椎病患苦於無法將思考傳達到外界,或者因為脊椎信號的中斷,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如果可以通過腦機接口跳過中央神經損外的部份,就可以達到直接與外界溝通,甚至藉助機械輔助的力量重新站立行走(比如說鋼鐵俠中因為重摔在地而癱瘓的羅德,藉助外骨骼而可以行走)。
慢性腦疾病的症狀緩解或解除,也是Neuralink的目標之一
Neuralink預計要在2020上半年開始進行人體實驗,而目前該公司已經成功在猿猴等動物上實現了驅動安置在大腦上的計算機,不過馬斯克也表示,要達到真正的商用其實還有不短的路要走,畢竟這種人體植入手術要取得聯邦政府的批准是極為困難的,另一方面,要說服大眾在自己腦袋裡面安裝東西,其實挑戰也是很大,不過如果是現有腦損傷的患者,應該會很願意嘗試。
而馬斯克也提到,隨著可以連接到大腦的高帶寬接口,我們可以把AI融入到大腦計算能力之內。當然,有人質疑,這樣的手術可能會很昂貴,到時可能只有少數人可以負擔得起。但馬斯克表示,這樣的手術費用其實不高,而且也不需要後續的維護。至於手術費用,當你有了與AI結合的超智能,還用得著擔心賺不到錢來償付貸款嗎?
在其發表會中,也簡單介紹了怎麼達成腦機接口。Neuralink已經開發出使用類似使用縫紉機,並通過連接到嵌入頭骨晶片微小的絕緣「線」(Thread)在大腦中植入電極的新方法。
這些線被設計成既堅固,足以穿過腦組織和經受降解,根據公司的說明,這種柔性線在大腦在顱骨內有位移時,還能確保足夠靈活不損傷到腦組織。這個方法可能表現出遠較現有針狀電極更進步的連接特性,可以提供更低風險的植入,且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降低性能,甚至需要再次開腦進行置換。
柔性線是利用縫紉的方式直接植入大腦中
Neuralink表示,這個柔性線是極細的(直徑僅僅只有4至6微米,比人的頭髮更小)。而在一份還沒有經過審查的相關生物醫療論文的摘要中提到,該系統可以支持「每個陣列橫跨96條柔性線,並可分布多達3,072個電極。」
Neuralink研究員Philip Sabes對媒體表示「因為這些植入物是如此之薄與靈活的,因此能夠與腦組織同步移動,而不會傷害到腦組織」。
電極會連接到外部的接口設備,並通過一個外部設備進行連接,內置電池
在演示文稿中,Neuralink描述該技術未來將可能以無線方式與嵌入式晶片進行通信,並連接到應用程式,儘管它目前依賴實體連線來進行外部連接(USB-C)外部接收器的計劃。
通過與耳後的設備進行無線連接,你可以把你的大腦和手機進行配對
目前活體實驗中還是使用實體連線的方式
而為了更好的進行植入工作,Neuralink也提出一種外科手術機器人,該機器人配備了先進的光學傳感系統,可以用極高精確度來編織、連接到整個腦組織的柔性線,同時也不會損傷到血管。該研究報告指出,該手術機器人每分鐘可以植入六條柔性線(192個電極),而根據Neuralink指出,目前使用該機器人的19次動物實驗中,有高達87%的成功機率。不過他們也指出,目前該機器仍需要腦外科醫生來進行操作,還無法自動操作。
大腦縫紉機與縫紉頭的分解
馬斯克的最終目標是讓這種腦手術像眼睛的近視手術一樣簡單,不過他也承認,這是長期目標,目前使用這種手術必須進行全身麻醉,並通過顱骨的鑽孔等侵入式操作,而未來他們希望通過雷射來進行手術,並且只需要局部麻醉即可。
目前手術仍需要全身麻醉,但未來可能通過雷射穿孔縫線,傷口小,回復快,只需要局部麻醉即可
目前他們仍努力要取得聯邦政府的許可。不過部份科學家們指出,這種手術操作風險極高,動物實驗的成功結果未必能夠負製造人類身上,另一方面,Neuralink仍需要證明這些柔性線具備其宣稱的高環境耐受力,而不會被腦內液體降解。
另一方面,Neuralink核心技術論文尚未經過同行評審,且內容也缺乏針對長期使用該植入技術之後,是否會導致大腦發炎等問題進行探討與實驗數據,Neuralink則是表示,他們已經在進行相關實驗,但尚未準備好公開數據。
馬斯克對於AI的未來其實相當悲觀,他一直認為,如果人類本身沒有進化,那麼AI將來勢必會取代人類,而他創立的Neuralink正是為了避免這種最壞的狀況。如果人類大腦本身就擁有足夠的額外算力,可以控制包含自己身體的外加部份,或者是外部的計算機,以後思想可能就不是限定於自己的身體裡面,而是像過去的科幻著作一樣是可以到處轉移,那麼未來,對於」人類」也可能需要重新定義,而AI就不是威脅人類的存在,而是幫助人類進化的最佳工具。
除了計算以外,該技術也或許將來可以直接在腦內成像,不需要外部的AR/VR就可以直接在眼睛視覺中疊加虛擬圖像,甚至失去視覺的人可以通過這樣的技術重獲視覺。
這種AI與人類大腦結合的概念在過去很多的科幻著作、影片中已經很常見。而或許在我們有生之年,就可以看到這樣的技術實現,並實際應用。
這麼看來,攻殼機動隊或CyberPunk 2077的世界離我們已經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