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在人類大腦中的某種東西,也許能幫助人們通過思維駕駛汽車
騰訊科技訊 7月22日消息,據外媒報導,不久前參加人工智慧(AI)自動駕駛汽車行業活動時,世界知名AI專家蘭斯·艾略特博士(Lance Eliot)被問及,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與特斯拉公司的努力與其腦機接口初創企業Neuralink之間是否存在某種聯繫,後者試圖利用先進技術將人類大腦與電腦連接起來。
這個問題源自Neuralink上周發布的白皮書,裡面展示了馬斯克和Neuralink科學家打算推出的產品和軟體,他們正在自己的神經技術實驗室中以極高的強度和專心致志的態度開發這些產品和軟體。關於特斯拉和Neuralink之間,表面上看起來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如果你願意擴展自己的想像力,走出大多數人的思維慣性,會發現Neuralink的技術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擁也有很大的應用潛力。
解鎖人腦
Neuralink是馬斯克2016年選擇啟動的隱形公司之一,2017年晚些時候公之於眾,並因為聘用了幾位世界上最頂尖的神經學家而名聲大噪。Neuralink的目標是能夠更好地治療腦部疾病,並且通過神經技術將設備植入腦部,克服或至少減輕神經障礙。
就像許多新生的「熱門」科技公司一樣,Neuralink也希望擁有更廣闊的遠景,遠遠超越當今世界的短期考驗和磨難。它們還表示,最終目標是提升人類能力,本質上是將跨世俗的願望帶到現實生活中。
對於初創公司來說,關鍵是要有個外在的抱負或目標,毫無疑問Neuralink也有,那就是將電極或等效物植入人腦。進一步假設是做到這一點而不傷害大腦,並且沒有任何明顯的跡象表明某人的大腦中有這些東西,如突出的天線或科學怪人式的傷疤等。
為了使用植入的電極,將有一種無線方式與它們通信。因此,你可以把這些嵌入的、類似計算機的元素放在腦袋裡,由於大腦與儀器融合,這可能會讓你變得更聰明,或者至少會更好。
這是個很難解決的問題,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基本問題:
——你怎麼能把東西放進某人的腦袋裡卻又不會殺了他們,或者以其他方式損害他們的大腦?
——即使你可以把電極送入大腦,如果你無法檢測到大腦內部正在發生的事情,那又有什麼好處呢?
——即使你可以植入某些東西,即使你也許可以檢測到這樣或那樣的信號,你如何解釋和理解這些信號,使其與人們的實際想法相關?
我們很多人會覺得,把電子產品放進別人腦袋裡的想法看起來很詭異。你可能已經看到了今天使用的各種方法和設備的圖片或視頻,它們主要由超大的物理侵入性電極組成,這些電極像豪豬刺那樣突出,只有在無菌的醫院病房或同等條件下才能有效使用。
有些工作涉及到「遠程」檢測大腦的神經信號,方法是在頭上戴上帽子或碗狀的帽子。然而,這些常常無法精確定位特定的神經元,也不得不處理信號退化和噪音等問題,因為顱骨會成為信號檢測的巨大屏障。馬斯克等人最初將這種設備戲稱為「巫師帽」。
馬斯克等人始終在研究微小的電極,這種電極可以通過使用微小的線程來插入,在特殊製造的機器人手的引導下,以微妙的精度完成這項工作。這還包括一個被稱為N1傳感器的電子晶片和一個看起來像小型助聽器的可穿戴設備,你可以把它夾在耳朵上。Neuralink稱之為Link,一種包括電池的可攜式藍牙設備。
Neuralink的白皮書描述了其所使用聰明方法的細節,包括描述所涉及的開創性設備的圖片和圖表。正如他們在白皮書中所述,他們一直在開發一種突破性的、可擴展的、高帶寬的大腦挖掘系統,包括靈活的聚合物探針、各種定製的低功耗電子產品,並且可以通過使用創新的機器人手來精確放置或插入植入物。
除了組裝完成這項工作的設備和基礎設施外,他們還在老鼠身上進行實驗。此外,他們已經開發了一款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你可以用它與大腦內部的設備進行交流。這不是為看那些沒完沒了的貓視頻,而是觀察大腦的工作,雖然它現在只是測量生物電的尖峰和信號。不過,弄清楚這些信號意味著什麼仍在研究中。
在你趕到當地商店購買這種神奇的電極之前,請記住,這是個早期的研究工作,在成為改變人類生活的有形東西之前,他們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許多批評人士還指出,他們的努力似乎還沒有涉及同行評審和相關實驗對照試驗,而且他們沒有尋求FDA的批准,也沒有其他監管審查和反饋。
在範圍方面,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大腦估計有1000億個神經元。對於每個神經元來說,有些生物突觸就像是延伸到其他神經元的分支,估計有100萬億個這樣的突觸。Neuralink團隊表示,他們可能會在大腦中插入多達1萬個電極,這是當今技術的一個巨大飛躍。然而,如果你將這種驚人的進步與大腦的浩瀚相比較,這仍然顯得微不足道。
馬斯克始終希望動作更快,取得令人瞠目結舌的快速進展。他在演講中表示,Neuralink可能會在2020年底之前對人類患者進行臨床試驗,但他沒有提及如何招募志願者。
大腦植入和自動駕駛汽車
在艾略特博士近兩年前發布的AI專欄中,他曾猜測我們將在大腦挖掘領域或更恰當地稱為腦機接口領域看到進展。你可能會通過它的俚語或俗名來了解這一點,所謂的「大腦劫持」(brainjacking)是更常見的說法。
不過,「腦機接口或挖掘大腦技術可以被用於自動駕駛汽車」,這可能依然是個令人感到困惑的猜測。馬斯克曾表示,與大腦連接的終極目標將是與AI共生。他表示,這將是大腦和AI能夠一起工作的「順風車」,一種虛擬的融合,即將AI系統帶來的東西與人類大腦帶來的東西結合起來。
Neuralink目前的方法集中在能夠檢測人類大腦中的神經信號,然後允許人類對此做些事情。例如,你可能會瞥一眼你的智慧型手機,看到它正在顯示與抑鬱有關的神經元尖峰,這可以給你更方便的視覺指示器,告訴你正處於潛在深度抑鬱周期的邊緣。通過讓這種檢測更容易地顯示出來,你可能會重新集中注意力,全力阻止抑鬱發展的軌跡,以提前消除禍根。
提高賭注。如果你的智慧型手機上有更複雜的AI應用程式,它也許能夠像你一樣解釋這些神經信號,而且速度可能會更快,或許還會提醒你抑鬱周期正在惡化。或者,AI可能會選擇向你大腦中的電極發送信號,試圖抑制抑鬱。AI可以直接做到這一點,而不必警告你正在出現的問題,這就像你在使用一款應用程式來防止你忘記把車鑰匙放在哪裡或者忘記刷牙一樣。
有人可能會說,我們已經從只讀版的大腦挖掘,冒險進入寫進大腦的變異,對於那些懷疑這種方法效用的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場噩夢。
這就是為何當你允許腦機接口引起大腦中神經元信號的變化時,使用「大腦劫持」這個詞是合適的。我們認為,如果腦機接口僅僅是從大腦中讀取信息的話,那麼「大腦劫持」可能不是正確的措辭。不過,一旦系統被允許通過改變神經元中的信號來改變大腦,你就進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遊戲,基本上可以超越或「劫持大腦」,至少理論上是這樣。
現在,讓我們把自動駕駛汽車帶入進來。目前,你駕駛汽車的方法是操縱方向盤,並將雙腳在油門踏板和剎車踏板上來回移動,這是長期以來傳統的操縱駕駛控制的方法。不過有些人認為,隨著Siri和Alexa的出現,也許人類只需坐在車內就可以利用口頭命令來駕駛車輛。比如命令駕駛系統加速到每小時60公裡,或要求其減速到每小時50公裡等。
不太切合實際
但是下達這些指令所需的時間往往比移動你的手臂或腿要長得多,因此會有太多的延遲。你的指令可能是錯誤的,特別是當面臨可怕的緊急情況時。你也可能說錯了話,比如你想告訴車裡的朋友踩剎車的時間,語音系統卻錯誤地理解為突然剎車,因為它認為你已經給了它這樣的命令。
什麼東西比聲音快得多,甚至比使用你的手臂和腿更快?那就是人的思維。假設你的腦袋裡有個腦機接口設備,它可以無線連接到你的汽車,就像你的智慧型手機現在可以無線連接到你的汽車上一樣。當你坐進車裡,可以在心裡告訴車子啟動,然後以每小時5公裡的速度前進。
在你對這個看似瘋狂的想法咆哮之前,我們承認通過腦機接口控制車輛的方法存在很多問題。即使你能夠掌握自己的心理過程,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駕駛汽車上,並以腦機接口可以檢測到的方式這樣做,你無疑也會對此產生懷疑,因為汽車可能突然因為沒有收到任何指令而陷入手足無措的茫然狀態。或者,也許人類的「司機」喝醉了,他們的思想很狂野,導致汽車在高速公路上狂奔。
如果這輛車配有AI,它將與你共同分享駕駛,並且大概可以應付你的大腦走神或者你處於醉酒狀態的情況,就像有個清醒的朋友來幫忙開車。通常,在這樣討論的這個關頭,有人會說,你可能會讓AI來做所有的駕駛工作,而不是人類司機。有些人會爭辯說,如果你不需要這麼做,為什麼還要處理腦機接口方面的問題呢?
這就是問題所在。我們還不知道我們是否可以讓AI達到5級自動化程度,即能夠讓其完全自動駕駛汽車。許多人對此毫不懷疑,而其他人則對此持懷疑態度,認為我們還要很長時間,甚至可能永遠也無法實現這個目標。
因此,如果你相信人類仍然需要參與駕駛任務,並且AI無法足夠好地完成「最後一英裡」任務,我們可能會用人腦來增強AI,使用腦機接口。例如,現在很明顯,我們不會很快破解人類常識推理的代碼,因此你可能允許沒有常識推理的AI獲得確實有常識推理的人的幫助。
結論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討論,我們可能會將腦機接口技術與AI結合起來,然後再將那些與汽車結合起來,引導我們走向更好的半自動駕駛或完全自動駕駛。不過顯然,如果AI依賴於人類思維的幫助,這並不符合真正實現完全自動的精神。
這裡有個關於假設你的大腦能夠在潛意識的基礎上與自動駕駛汽車的AI進行交互的觀點。因此,你本身並不是真的在放鬆自己的大腦,就好像你只是在一起乘車,同時你的大腦被用來幫助解決問題一樣。
當你甚至沒有意識到你的大腦被如此利用的時候,這是否構成了完全的自主?大多數人會說,如果頭腦被用在這種最小的細微之處,AI並不是真正自主的。為此,這一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你可以暫時讓你的思想在這個問題上得到放鬆。 (騰訊科技審校/金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