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 科學超人 尼古拉·特斯拉全集
「終有一天,人類將有能力,
從宇宙的能量場中,
直接攝取能量維生。」
造物之神特斯拉
推動著我們進入一個更有意識的未來
也為我們帶來更多神聖的智慧與轉變
《我是未來——尼古拉·特斯拉傳》
提到電能,人們會想起愛迪生;提到無線電,人們會想起馬可尼。但在他們身後卻隱藏著一位已被公眾遺忘、夢想著為全世界提供無限能源輸送的電力學天才。他的名字是——尼古拉·特斯拉。
是尼古拉·特斯拉的交流電系統,使人們最終徵服了難以駕馭的尼亞加拉大瀑布,並使電能被方便地傳輸到全美以及世界各地;是他最早獲得了無線電通信的專利技術,正是這項技術使我們擁有了廣播電視。他的專利,遍布在諸多領域:遙控技術、霓虹燈、X射線、飛彈,甚至「星球大戰計劃」。
然而,這位不容忽視的天才,卻被歷史有意地遺忘了。特斯拉出生於塞爾維亞,後來他懷揣著夢想,隻身移民美國。他的一生,與當時最有影響力的人,糾纏在一起。託馬斯·愛迪生,仇視和排斥他的發明;伽利爾摩·馬可尼,因盜用了他的專利而名噪一時;喬治·威斯汀豪斯,因為他的專利成就了著名的西屋電氣公司;J.P.摩根,曾支持他但最終還是拋棄了他。
在他人生的頂峰時期,特斯拉是一個聞名世界的人物。他的發明,幫助美國成長為一個強盛的工業帝國;他的創新,成就了世界商業社會千億美元資產的巨大財富。最終,其他人都受益於他的發明而積累了無數財富,但他自己卻一貧如洗。他的全部發明,幾乎都被既得利益者巧取豪奪。
1933—1943年,特斯拉一直住在紐約客旅館(New Yorker Hotel)3327號房間。晚年的他,深居簡出,孤獨地工作和生活,甚至一度靠牛奶和餅乾充飢。
1937年,一個冬夜,特斯拉走出小旅館,到附近的布萊恩公園餵鴿子。途中,他被一輛計程車撞倒在地,三根肋骨骨折。這一年,他81歲。在臥床不起的日子裡,他僱人去公園,代他餵鴿子。
1938年春天,可以下床後,特斯拉繼續每天去布萊恩公園餵千餘只鴿子。公園裡,人們常常看見一位高個清癯的老人,帶著一包鳥食,面帶笑容,把鳥食撒向鴿群。
他經常把生病或受傷的鴿子帶回旅館,僱護士照看它們,幫助鴿子恢復健康。他特別喜愛其中一隻受傷的鴿子,花了2000多美元為她治療。
「我愛這隻鴿子,如同一個男人愛一個女人,我知道鴿子也愛我。我只有和她在一起,才能感覺生命的意義。」
1942年12月,特斯拉已連續幾天沒有去公園,他僱旅館的清潔人員阿麗絲·莫娜罕代他去餵鴿子。
1943年1月8日,一個寒冷的早晨,阿麗絲·莫娜罕如往常一樣來幫特斯拉收拾房間。幾天前,她離開的時候,特斯拉叮囑她在門口掛上「請勿打擾」的小牌子,謝絕會見客人,而且告訴她不必再來收拾房間了。
「請勿打擾」的小牌子掛到第三天還未取下,阿麗絲·莫娜罕疑惑地打開門進到房間,發現特斯拉已經死在床上。他兩頰凹陷,面容安詳。
助理法醫H.W.溫伯萊驗過屍體,判斷死亡時間是1943年1月7日晚10點30分,「因心臟衰竭,在安睡中死去」。
尼古拉·特斯拉逝世,享年87歲。
1943年1月10日,紐約市長在電臺中播發特斯拉的訃告:
尼古拉·特斯拉,一位87歲的老人,一位特斯拉線圈、感應電動機以及上百項電氣裝置的發明者,昨晚,在我們的紐約市,在紐約客小旅館,在簡陋的旅館房間裡去世。
他去世時一貧如洗,但他是這個世界上為人類造福最多的人之一。如果將他的發明從我們的生活中抽走,工廠車間將停止運轉,電車和汽車將停止轉動,我們的城市將陷入黑暗。其實,特斯拉並沒有離開我們,他的生命,已經深刻地融入進我們的現代文明、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目前為戰爭所做的一切努力。
特斯拉的遺體,被安葬在哈德遜河邊的費恩克裡弗公墓。1957年,他的骨灰被運回故鄉——南斯拉夫的貝爾格勒,安葬於塞爾維亞貝爾格勒的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館。
特斯拉去世後八個月,美國最高法院宣布一項裁定,也就是特斯拉本人一直相信最終會到來的判決,裁定他是無線電的發明人。
他留下了這樣的遺言:
「我看待錢的方式,和其他人不一樣。我所有的錢,都是繼續投資發明創造,以此來改善人類的生活。」
「我的一生,致力於為人類提供永不枯竭的能源。我們需要發展,從永不枯竭的資源中獲取能量。現在我向你們一步步展示的,就是我,如何最終實現我夢想的過程。」
特斯拉去世前,仍然在做超能粒子武器的研究。他提出的「光束武器」被認為是粒子束武器。
特斯拉去世後,戰爭部聯繫了FBI,然後他的研究被宣布為最高機密。根據總統顧問的意見,他的所有個人物品都被查封;由於特斯拉的發明及專利的性質特殊,他的所有研究都被列為絕密。有一份文件記載:「(他)有80個分布在不同地方的手提箱,裡面有他的研究手稿以及試驗計劃……」
FBI將他的設計圖紙與實驗作品全部沒收,並將其列入高級機密,美國軍方對他的論文研究至今也沒有停止。
科學界公認的曠世奇才,只有兩個,一個是達·文西,另一個就是尼古拉·特斯拉。他是世界最偉大的天才,被視為「創造20世紀的人」。
尼古拉·特斯拉是電氣化領域的先驅,是他發明和創造了交流電系統,發明了電機和高壓變壓器,創造了第一臺無線電遙控的機器、機器人工程學原理和太陽能驅動的發動機、X光設備、電能儀表、汽車速度儀表、冷光燈、電子鐘、電子治療儀……
他在科學和工程學領域取得了1000多項發明專利。當今世界的科學發明體系,仍然建立在特斯拉留下的遺產之上。特斯拉率先提出的概念有電子顯微鏡、雷射、電視、行動電話、網際網路和許多其他與我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事物。事實上,現今我們能夠認知和採用的發明,只是他40歲以前的發明。而他在40歲以後的發明,一律已被封鎖。他離世以後,所有關於他的資料,不論是在報紙、雜誌還是書籍上,都被人有組織地刪除和修改,致使這位偉大的發明家仿佛從未存在於世上一般,無人傳頌他在科學上的貢獻,無人追問交流電究竟是誰發明的。
這一切,源自特斯拉在1889年發明的特斯拉線圈。這是他一生中最受爭議的發明,但也是他對人類貢獻最大的發明,因為特斯拉線圈是一項能夠無限量免費供電的能源科技。早在100多年前,人類原本就可以享有無限的免費電力。很可惜的是,他的發明侵犯了商人的利益。於是,這項偉大的發明,遭到財團的抵制,特斯拉也因此被逼到破產的邊緣。
尼古拉·特斯拉的夢想,就是給世界提供用之不竭的能源。他是一個絕世天才,但是很遺憾,沒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他。
尼古拉·特斯拉是一位滿懷創造力的人,就像一道劃破宇宙的閃電,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他開創了20世紀高科技領域的最巔峰:家用交流電、無線電系統、原子彈、中子彈、磁炸彈、隱形飛機、雷達系統、太空梭通信系統、洲際飛彈導航系統、人造衛星系統、宇航機器人、深海機器人、登陸月球系統、登陸火星系統、引力門系統(釣飛碟系統)。
尼古拉·特斯拉,被公認為是交流電、無線電、免費能源、現代物理學、雷達、電腦、無線網絡、X光攝影、太陽能、死光、飛碟、人造衛星、火星探測、太空旅行、人造閃電、人造地震、人造氣象、意念控制、意識顯影、空間傳送、粒子牆、引力牆、人造星球等的首位創造者。
同時,尼古拉·特斯拉也是詩人、哲學家、音樂鑑賞家、語言學家、養鴿專家、吠陀專家。他精通8種以上的語言,至少能閱讀11種文字:英語、法語、德語、梵語、拉丁語、捷克語、匈牙利語、義大利語、塞爾維亞語……
20世紀,大浪淘沙,時間能證明其偉大。
一個人足夠天才,才能承受長久的埋沒。近百年的發明創造,讓他始終走在世界科技的最前沿。
相比於自己,特斯拉更關心的是全人類,他深感自己是宇宙這一有機體的組成部分。特斯拉總是反覆說:
「哪怕是最微小的有機體,也能夠顯示出整個宇宙的根本法則。終有一天,人類將有能力從宇宙的能量場中直接攝取能量維生。」
對於自己在人類發展中所肩負的使命,特斯拉說:
「我可以把這個世界劈開,但我永遠不會這麼做。我只是想讓世界變得更好。我的主要目標是傳播新的設想,並努力讓它們變成現實。我非常希望,它們能成為未來研究者的一個起點。」
1983年,尼古拉·特斯拉去世40年後,在南非普利托利亞市,12歲的伊隆·馬斯克在飽讀了愛因斯坦、牛頓、莎士比亞、邱吉爾和班傑明·富蘭克林這些大名鼎鼎的歷史人物的傳記後,在落滿塵土的書架上,發現了尼古拉·特斯拉。當時,特斯拉這個名字,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都是很陌生的。伊隆讀了尼古拉·特斯拉的自傳,淚流滿面。
伊隆想:尼古拉·特斯拉,是世上最生不逢時的天才,全世界的人,都欠他一個致敬。
伊隆想:如果有一天我有一個改變世界的發明,我一定用特斯拉的名字命名。
尼古拉·特斯拉,是伊隆·馬斯克的精神偶像,是他不斷創新的原動力。
2004年2月,伊隆·馬斯克用尼古拉·特斯拉的名字,命名「特斯拉電動汽車公司」,以此紀念他眼中偉大的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創造20世紀的人」。
特斯拉的顛覆性意義隱藏在「特斯拉」這個名字裡,他是伊隆·馬斯克的終極夢想。
與傳統汽車公司一般以創始人名字命名的慣例不同,伊隆為了紀念這位電力先驅,使用了特斯拉這個名字。
伊隆說:「將公司命名為『特斯拉』,是為了向偉大的科學家和工程師致敬,這比『馬斯克汽車』的名字酷多了。」
特斯拉電動汽車公司向世界宣布,其並非一般的汽車企業,而是技術驅動的高科技公司。
特斯拉的銅像,矗立在矽谷;特斯拉的名言,被刻在銅像下面:「當下是他們的,而我致力於研究的未來,是我的。」
特斯拉,是矽谷的精神之父。
特斯拉,是一個精神符號,他劃時代的創新精神,代表著他對人類的大愛情懷。這種精神,點燃了伊隆·馬斯克,點燃了矽谷,成為新一代創業家百折不撓的精神核動力。
而我,從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汲取到尼古拉·特斯拉無比恢宏的奉獻精神,還有他對人類大愛的慷慨之情。從那一刻起,我就期盼著為他的創造、創新和他的傳奇人生寫一本書,以將他推薦給中國讀者。今天,我總算是可以了卻自己的這個心願了。
謹以此書,獻給尼古拉·特斯拉,並向其致以遲來的、最深的敬意。
史迪夫·勞
2017年2月27日
於美國洛杉磯
在科學史上,只有達·文西和愛因斯坦可以與特斯拉並列。
特斯拉被視為「創造20世紀的人」。
交流電、多相電動機、可逆磁場、無線通信、遙控自動學……特斯拉的發明專利奠定了20世紀力能學的基礎。
特斯拉孤獨奮鬥60載,他研究宇宙形成的過程,希望在他的實際發明中完成對物質和精神的結合。
特斯拉堅信外星人的存在,因此設計了星際通信裝置、星際能量傳輸裝置、星際宇宙飛船、垂直起落飛行器,他還成功製造了電光火球UFO……他是世界UFO科學的奠基人。
特斯拉一生取得了約1000項發明專利,沒有他,許多影響人類生活的工具可能就不會出現,至少是會延遲出現,如交流電系統、無線電系統、無線電能傳輸、水電站、球狀閃電、渦輪機、放大發射機、粒子束武器、太陽能發動機、X光設備、電能儀表、無線制導飛彈、遙感技術、飛行器、宇宙射線、雷達系統、機器人……
世界上還沒有第二個科學家可以同時涉及這麼多的研究領域,而且還能在這些領域取得超越時代百年的成就。
特斯拉開創了一個世紀,他是電氣時代的真正先知。但是,他的生活經歷和歷史成就已很大程度上為世人所淡忘。
我們的時代,需要特斯拉的創新精神。因為只有創新、創造才可以跟上世界科技急速發展的步伐。
查閱特斯拉的研究手稿,會發現很多熟悉的內容,比如無線傳輸電力技術、無線遙控技術等,殊不知這些現代科學界正在大力研發的新技術,在百年前特斯拉就已經在研究了。
早在1891年,特斯拉就證實了無線能量傳輸技術,1899年他成功製造出人造閃電。他拍攝了世界第一張X光照片,他發明了無線遙控技術,製作了第一臺無線電發射器……近1000項我們現今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技術其實都源於百年前他的發明。
尼亞加拉水電站,這項科學史上的奇蹟,是特斯拉30多歲時的一項設計,當中共運用了他9項發明專利,包括特斯拉所發明的交流發電機和交流電輸電技術。每日所生產的電力足以供應美國紐約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總需求的四分之一。至今,這項建成已超百年的電力建設仍然運作如常,從未間斷地產出天然能源。
特斯拉去世後,美國政府把他的所有研究資料列為最高機密,FBI沒收了他的所有設計圖紙與實驗作品,並交由指定的軍事部門加以研究。美國軍方至今也沒有停止對他的論文研究。
從那時起,特斯拉正式從美國歷史文獻上消失,被人為抹去了。
美國政府,不惜一切地銷毀特斯拉的專利資料,甚至將他的發明移至他人名下。
直至1990年7月,特斯拉逝世半個世紀以後,美國國會十幾位議員才首次公開為他平反,將他譽為超越愛迪生的偉大科學家。從此以後,關於他的貢獻和資料才開始流傳開來。
特斯拉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科學事業,他一直把自己每天的睡眠時間限制在2個小時以內。特斯拉的近1000項專利是他個人獨自構思和撰寫的,他是名副其實的專利發明人。
我已經筋疲力盡,但就是停不下來,我的試驗是那麼重要、那麼奇妙,我真捨不得拿出時間去吃飯。我的大腦不停地在思考,哪怕躺著也是如此,這會持續到我生命的盡頭。
為了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特斯拉終身未娶。
特斯拉一生都在進行科學研究和發明,他沒有特別服務於哪個國家,他關心的是全人類,這也是他為何會撕毀自己交流電專利,讓它成為永久免費資源的原因。
特斯拉的發明所獲得的收益,幾乎全部用在各種研究項目上。晚年的特斯拉一貧如洗,負債纍纍。商業利益至上的資本世界扼殺了特斯拉為人類創新發明的創造力。但是,他偉大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引領著世界走向更文明的發展。
具有遠見的特斯拉確信:「終有一天,人類將有能力,從宇宙的能量場中,直接攝取能量維生。」
這位曠世天才,一生像火焰一樣燃燒,把光和能,無償地送給人類,直到自己燒成灰燼。
我能夠完成此書絕非易事,尼古拉·特斯拉的故事鮮為人知,很多有關他的真實情況都被人為地刪除或更改,在整理和寫作過程中,既要收集關於他的資料,又要去偽存真加以辨別,工作難度和強度可想而知。但是,越是深入地了解和認識這位偉大的發明家,越是感覺有責任把他最真實的一生告訴讀者。
本書參閱了大量的文獻和史料,書中所用引文,主要來自《特斯拉自傳》《尼古拉·特斯拉日記》及大量期刊、報紙、廣播、電視節目媒體報導。在此特作說明。
在整理和寫作《我是未來——尼古拉·特斯拉傳》一書期間,我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和幫助,在此誠表謝忱:Cathy Brehm、Mia Yu、Williams Tseng、Mark Cuker、James C.Lu、Kenny Zhang、Tom Jin、Daniel Mohler、Thomas Liu、Mike Teng、趙德明、劉有曄、沈海寧、張劍鋒、谷衛彬、丁海濱、張光明、陳全勝、程裕富、張衛國、楊茂銀、耿運強、焦明、李吉水、陳愛英、劉一冰等。
初稿完成之後,我開始在中國尋找合適的出版社,巧遇楊凌女士並在她的引薦下,與浙江人民出版社社長葉國斌相識。葉社長立即安排編輯進行了出版前的對接和溝通,方使本書得以順利出版發行。在此,獻上我最深的敬意和謝意。
再次表示我由衷的感謝!謝謝!
史迪夫·勞
2017年10月
目錄
序
身無分文的「美國夢」
追上飛去的太陽
與愛迪生面對面
美國人的幽默
不被接受的交流電
擁有屬於自己的實驗室
與愛迪生交火
愛迪生電氣公司被吞併
點亮哥倫比亞世界博覽會
尼亞加拉大瀑布
撕毀交流電專利合同
崇山峻岭間的「雷電之行」
一顆不同尋常的腦袋呵!
特斯拉線圈
特斯拉與無線電發射機
半生心血付諸東流
與哲學家辨喜的相識
一隻振蕩器引發的「地震」
新發明:遙控的潛艇
拿自己試驗X射線
一份獻給世界的免費禮物
造出最猛烈的閃電
永遠不會忘懷的日子
陽光一樣普照四方的光
來自外太空的信號
在科羅拉多斯普林斯的日子
返回紐約
一個藏而不露的女人
安妮的愛
特斯拉的世界系統
沃登克裡弗塔
普羅米修斯矗立在塔上
最後一線希望
沃登克裡弗塔的倒塌
無線電專利權之戰
50歲的新發明
「我是宇宙介質中的嵌齒輪」
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
雷達發明被打入天牢
不可或缺的雷達發明
垂直起落戰機
與愛迪生和解
一生的摯愛
在地球中任何地點獲取能量
最後的光和能
八十個皮箱
靈魂,自有命運
後記
附錄一:尼古拉·特斯拉十大發明回顧
附錄二:尼古拉·特斯拉生平大事記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現代普羅米修斯
第二章 賭徒
第三章 高等僑民
第四章 投靠愛迪生
笫五章 電流之戰
第六章 神通廣大的魔術師
第七章 無線電
第八章 上層社會
第九章 風雲莫測
第十章 判斷錯誤
第十一章 飛向火星
第十二章 機器人
第十三章 投擲雷電的勇士
第十四章 科羅拉多斯普林斯的燈火熄滅了
第十五章 壯志何日酬
翦十六章 嘲諷,非難和打擊
第十七章 無線電大爭論
第十八章 險象叢生
第十九章 諾貝爾獎金事件
第二十章「飛爐」
第二十一章 雷達
第二十二章 受獎人
第二十三章 鴿子
第二十四章 轉折
第二十五章 祝壽
第二十六章 水浮子
第二十七章 宇宙通信
第二十八章 逝世
第二十九章 下落不明的文件材料
第三十章 遺產
後記 文件的下落
《尼古拉·特斯拉傳》
裡蘭·安德森
序 言
尼古拉·特斯拉在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領域裡,曾有過他雄踞一方的鼎盛時期。當年他蜚聲遐邇,風雲一時,常常成為萬眾矚目的顯赫人物。但是儘管如此,他卻過著十分孤單的生活。他孑然一身,終生不娶,單槍匹馬地獨自工作,既不參加公司社團,也不結交朋友,外界對他的私人生活知道得很少。世界科學和工程技術界之佼佼者,一生遁世隱居,不免使為他立傳的作家們遇到分析研究上的極大困難。不過在1943年特斯拉逝世(享年八十七歲)之後不久,《紐約先驅論壇報》科學專欄編輯J.J.奧尼爾(J.J.O'Neill)就出版了他寫的《慷慨的天才》-書。長年以來,這一直是有關特斯拉的唯一傳記著作,因為別人要想為特斯拉立傳,再很難發掘出有關這位發明家的任何重要情況了。
第二次世界大覘結束後,特斯拉有數以噸計的藏書和文稿材料被運回他出生的故土——南斯拉夫貝爾格勒(特斯拉巳加入美國籍)。後來在貝爾格勒建立了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國立博物館。將他的遺產移交給南斯拉夫一事的前後情況,是十分耐人尋味的,這裡不擬贅述。不過應當指出,美國的傳記作家和這樣一座博物館相距太遙遠了,而且即使研究人員不遠千裡來到博物館,他們想要接觸其間檔案材料也會受到產格的限制。
1959年,有兩本篇幅較短的特斯拉傳記問世。一本是H.沃爾特(H.Walter)博士專門為青年人編寫的,但是很奇怪,卷首和書中的插圖同特斯拉的外貌都不相象。另一本是M.斯託姆(M.Storm)編寫的,由她自己出版,用綠墨油印刷。這本書貫穿一個思想:特斯拉是從金星飛來的超級生物的化身! 1961年又出版了另一本為青年人寫的短篇傳記,作者是A.貝克哈德(A.Beckhard)。可是,印在包書皮上的特斯拉名字被拼寫錯了(有一次特斯拉在給友人的信中說,要是有哪位批評家把他的姓名拼錯了,他定將實驗室中的所有叉形閃電統統引到他們的頭上),而且這本書實質上把特斯拉1900年(當時四十四歲)以後的全部生活經歷都遺漏了。所有這三位作者,無一不大量抄襲奧尼爾所寫的傳記,這是有言為證的,因為當中有一些錯誤的傳說,後來經過研究都被推翻了,而選三位作者還是一一照搬,以訛傳訛。他們沒有一人能跳出奧尼爾的框框。
1964年,在奧尼爾所寫傳記出版二十年之後,《他手心中的閃電:尼·特斯拉的生活故事》一書問世。作者I.亨特(Inez Hunt)和W.德拉帕(Wanetta Draper),是科羅拉多斯普林斯一帶的人。科羅拉多斯普林斯是特斯拉1899年建立試驗站的地方,他在這裡進行的電氣試驗,直到今日仍然使全世界科學家驚奇不已。
奧尼爾沒有到過科羅拉多新普林斯,因此,當地人所提供的他們與特斯拉相互交往的一些情況,那是奧尼爾聞所未聞的。在亨特和德拉帕編著的傳記裡,特斯拉的形象有所充實,而且書中附有大量照片。這本傳記用相當篇幅,著重描寫了特斯拉在斯普林斯的半年生活 - 作者的最初意圖也在於此。
既然有了奧尼爾的《慷慨的天才》,為什麼還有人想另外寫一部傳記呢?《慷慨的天才》 --直被視為迄今最有杖威的傳記.而且在當時來說,大概也算是任何人都無法企及的蓋世之作了。
堪稱例外的只有K.斯維西(Kenneth SwezeV):他是一位科學作家,在特斯拉一生的最後二十多年時間裡,一直是與這位發明家過從甚密的摯友。可是隨著時光流逝,我們現今再回過頭來看看奧尼爾所寫的傳記,就不難看出其中對特斯拉這個人物的分析十分無力,對特斯拉與同事和朋友之間交往的描寫也很少。就算奧尼爾和特斯拉關係不錯,但特斯拉對奧尼爾始終是頗為疏遠的;奧尼爾要花很大功夫才能打聽到特斯拉的一些情況,從中擠出一星半點材料。對於一個傳記作家來說,這當然並非良策。
自從奧尼爾所著傳記出版以來,又批露了大量材料,大家對特斯拉的了解是大大加深了。研究特斯拉生平事跡的人提出的許多問題,已經得到回答;可是隨著問題的深入,又出現了另外許多難解之謎。據「情報自由法案」透露,聯邦政府對特斯拉的文件材料深為關注。這有什麼奇怪的呢?正當第二次世界大戰戰事正酣之際,每逢參加記者招待會,特斯拉都要大談發展能燒毀飛機的死光武器,大談遙控地球動力學以及別的先進主張,使得滿座震驚。不知是實情還是推測,聯邦政府並非因此貪圖僥倖。聯邦機構在這方面進行的研究情況如何,其中是大有文章的。
我自己對特斯拉的發明感興趣始於中學時代。使特斯拉名揚四海的那些高頻、高壓研究工作,從那時起就把我深深迷住了,可是我很苦惱,因為要想找到特斯拉技術著作的複製件,或者要考證一下他人論述特斯拉研究工作的著作涉及的參考文獻,簡直比登天還難。我不得已花費多年功夫編出了一份齊全的文獻目錄(1979年作為正式文獻目錄出版,我是編者之一),把特斯拉本人的著作、他人編寫的有關特斯拉及其研究工作的著作全部納入其中。
我由於從事電氣工程研究,並且繼續探討特斯拉的高額高壓著作,不斷尋根問底,最終找到了曾與特斯拉一道共事進的許多人,其中有他的秘書D.斯凱麗特(D. Skerritt)和M.阿布絲(M Arbus),以及實驗室技術人員如W.威廉姆(w.Wilhelm)等人。漸漸地,特斯拉的私人朋友,其他與特斯拉有過個人交往的人,一個個都牽帶出來了。
特斯拉誕辰一百周年(1956)快到了,但是看情形,美國沒有一家稍有地位的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組織準備舉辦紀念活動。這樣一來,我只好找斯凱麗特、威廉姆阻及其他不少有心人,一道協助建立了「特斯拉協會」,其任務就是要推動和協調特斯拉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活動。一百周年紀念活動結束了,特斯拉協會跟著也就撤銷了。
但是,人們在特斯拉身後將他淡忘了很長一段時間,現在終於再次認識到了他對社會影響之深。特斯拉有過許多發現,他對這些發現都作過宣布和示範表演,只是由於有關學科存在著技術上的差距(例如材料科學),這些發現的發展受到了阻礙。而現在,人們又重新喚起了對這些發現的興趣。
特斯拉一直給人以鼓舞——當他在世時,他曾經鼓舞過其他奮發努力的發明家,而到了今天,他的事業仍然繼續激勵著各方面的技術專家。在慶祝特斯拉七十五歲誕辰時(1931年),他的同代人曾撰文談到他的報告仍象四十年前剛剛發表時一樣,既富於想像力,又充滿了激發創造發明的鼓舞力;
「無論電力工程還是無線電技術,只要向前邁進一步,我們都可以從中追溯到特斯拉的思想火花。的確,很少有人能夠在他們有生之年親自看到如此縱橫馳騁的想像付諸實現。」[E.F.W.阿歷山德遜(E.F.W.Alexanderson)]
「在閱讀特斯拉著作的時候,我們不斷被他的許多建議所打動。他的這些建議,已經超越了後來在無線電技術方面的發展。」[L.柯恩(Louis Kohen)]
「您是一位多產的發明家,您解決了當時電氣工程技術中的最重大問題,給世界創造了多相電機和配電系統,給電力技術帶來革命,並為後來的非凡發展打下了基礎。在哥倫比亞大學具有歷史意義的高頻問題報告會上以及在後來一段時間裡,我曾當過您的助手,與您有過接觸,這在我腦海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並給我以畢生受益的極大鼓舞。"[G.鄧恩(Gano Dunn)]
「潛藏在我心中的對於氣態傳導的興趣,因您的煽動而發展成為永不熄滅之火。1894年初,我曾經對我們倆都認識的一位朋友說,您那本……收錄了您早期報告材料的書,再過一百年仍不失為一部經典之作:我至今仍不改口。」[D.M.莫爾(D.MoFarlan Moore)]
「我依然清楚地記得,在四十多年以前,我是何等貪婪和狂熱地閱讀您關於高壓試驗的論著。這些論著極有創見,富有勇氣,它們為探索新的思想和實驗途徑開拓了天地。」[W.H.布萊格(W.H.Bragg)]
「特斯拉的著作有三個方面特別值得我們欽佩:從實際意義上看,這些成就本身極其重要;從觀點的論證、新結果的推導來看,邏輯清楚,思路分明,對未來高瞻遠矚,很有眼力,充滿靈感,甚至可以說充滿勇氣,要為人類開闢出新的陽關大道。」[I.C.M.布連達諾(I.C.M.Brentano)]
直到今天我們依然覺得,特斯拉的著作對讀者的鼓舞力量絲毫沒有減弱。特斯拉的確是「超越時代」,而這部傳記克服了不同尋常的研究上的困難,將特斯拉的卓越一生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同樣不愧是一項出色的成就。
裡蘭·安德森
於科羅拉多
丹佛
附錄二:尼古拉·特斯拉生平大事記1856年7月9日
特斯拉出生於利卡省斯米灣的一個塞爾維亞家庭。
1875年
特斯拉在格拉茨理工大學學習物理學、數學和機械學。
1877—1880年
特斯拉在奧地利布拉格大學的查爾斯—費迪南德大學分校學習。
1881年
特斯拉進入匈牙利政府的中央電報局工作。
1882年
特斯拉在布達佩斯街心公園散步時發現了旋轉磁場。
秋天,特斯拉到愛迪生電話公司巴黎分公司任職。
1883年
特斯拉在斯特拉斯堡受僱於愛迪生歐洲大陸公司,製造了第一臺感應電機。
1884年
特斯拉前往美國,開始在愛迪生實驗室工作。
1885年
特斯拉離開愛迪生。
1887年4月
特斯拉電燈與電氣製造公司成立。
1888年5月16日
特斯拉在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上做了題為《交流電機和變壓器的新系統》的報告。
1890年
特斯拉公布了高頻電可以點亮無電極真空管,並提出了透熱療法。
1891年7月31日
特斯拉成為美國公民。
1892年
特斯拉做了題為《極高頻率交流電實驗及其在人造無線發光中的應用》《高壓高頻下的交流電實驗》的報告。
1893年
特斯拉利用圓錐形線圈製造出了100萬伏的高電壓。5月,特斯拉在哥倫比亞博覽會上展示了交流電照明,成為「電流之戰」的最終贏家。
特斯拉在芝加哥世界展覽會上吸引了公眾的注意。他讓高頻電流通過自己身體並演示了可逆磁場模型,即所謂的「特斯拉的旋轉鐵蛋」。
1893年
特斯拉在密蘇裡州的聖路易斯全國電燈聯合會做報告,展示了世上第一臺高頻振蕩器——無線電發射機。同年夏天,特斯拉在弗蘭克林學院全國電燈聯合會發表演講,詳細闡述無線電發送和接收方面的六項基本要求。7月,特斯拉向美國專利局申請了「共振傳送器的振蕩器」的專利。1897年9月2日,特斯拉提交了專利申請。專利於1900年3月20日獲得批准。1943年6月21日,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了承認馬可尼發明權的原判,裁定:無線電專利發明人是尼古拉·特斯拉。
1894年
特斯拉用克魯克斯管(陰極射線管)拍下了馬克·吐溫的顱骨圖像,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發現X射線的人。同時獲取耶魯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1895年
3月13日,特斯拉位於紐約第五大道的實驗室被毀於火災。
特斯拉獲得由黑山王子授予的雄鷹勳章和由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授予的艾利略特·克森勳章。
1897年
特斯拉在無線電工程技術領域註冊了20項發明專利。
尼亞加拉水電站建成。
1898年
特斯拉註冊了無線控制技術。
特斯拉利用一臺小型機電振蕩器製造了一次小型地震。
冬天,特斯拉展出機器人自動船。
1899—1900年
特斯拉在科羅拉多斯普林斯進行實驗,並成功製造出球狀閃電。
1899年6月3日,特斯拉發現了駐波。
1900年6月,特斯拉在《世紀》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全面提出了雷達的總概念。
特斯拉在全球範圍內首次達成人造閃電效應。
1901—1905年
特斯拉在紐約附近的長島建造沃登克裡弗塔。
1906年
沃登克裡弗塔停工。
特斯拉發明無葉渦輪機。
1909—1922年
特斯拉註冊了機械方面的專利(泵、流速計、無葉渦輪)。
1915年
諾貝爾獎基金會承認特斯拉和愛迪生曾是19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首選人物。
1917年
沃登克裡弗塔倒塌。
特斯拉獲得由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授予的愛迪生獎章。
特斯拉向美國軍方提供了雷達模型和設計。
1927年
特斯拉申請垂直起落戰機專利,並於1928年1月3日最終得到批准。
1928年
特斯拉的空中運輸裝置的專利申請獲批。
特斯拉登上《時代》封面。
1931年
75歲的特斯拉提出兩項從自然界汲取能量的計劃:地熱蒸汽利用和海水發電。
1934年
特斯拉獲得約翰·斯科特獎章。
1935年
特斯拉宣布,他發明的「死光」不是死亡射線,而是帶電粒子束。
1936年
特斯拉完成《引力的動態理論》。
1937年
特斯拉獲得南斯拉夫最高榮譽——白鷹大獎章,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白獅大獎章和布拉格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
特斯拉獲得193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提名。
1942年7月8日
特斯拉在紐約客旅館受到南斯拉夫國王彼得二世的拜訪。
1943年
1月7日,特斯拉在紐約客旅館因心臟衰竭逝世,享年87歲。
1月12日,特斯拉的葬禮在紐約曼哈頓的聖約翰大教堂舉行。
9月,萬噸商船「尼古拉·特斯拉」號自由輪下水。
1957年
特斯拉的骨灰被運回家鄉貝爾格勒。
1960年
慕尼黑國際電工委員會確定「特斯拉」為磁感應強度的國際科學單位。
1975年
特斯拉被正式引入美國國家發明家名人堂。
王育琨頻道 商務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延伸閱讀
2020 打磨深度思考力
2020:向正在發生的未來學習
任正非:我心中的英雄
田濤:華為需要一個特斯拉
老子對話貝佐斯:且愚蠢,且徘徊
王健:改變從認知開始
貝佐斯的「徘徊」哲學
任正非:力出一孔
任正非:造物—改命—無我
桑塔格:文字的良心
李斌的三次懸崖勒馬
施一公:灰度呀,灰度!
郭臺銘:未來世界會有中美兩套系統
孫宏斌的至暗時刻
國禮百雀羚給戰疫中最可愛的人
儲德群戰疫記
不抱怨,生命需自救
方方:病毒在搶救中醫
德國人為什麼愛中醫
波克特:中國人該覺醒了
李寧先|戰疫 學中醫自救
甲哥,你不該當逃兵!
中國商業史上永遠的痛
任正非:活下去的倔強
任正非在至暗時刻微笑
王育琨:母親的精神力
母親最偉大的禮物
比爾·蓋茨:還沒有任何系統應對病毒爆發
除夕夜男子漢心在流血
鄧小平:向真實低頭的勇氣
武漢醫生的432小時
任正非的2019
走過2019,我才理解了人生
任正非:美國激發了我們
賈伯斯:蘋果的利器
貝佐斯的「徘徊」哲學
直覺是創造的過程
任正非:美國幫了華為
任正非:華為本色是灰色
任正非:美國想要消滅華為
251真相與華為公關失誤
陳黎芳:華為沒有以勢壓人
任正非給我開了天眼
任正非:華為在健康發展
任正非:開放·合作·包容
地頭力:頭拱地,出絕活
任正非之艱苦奮鬥意念
王育琨:華為的大美絕活·視頻
善於傾聽是一種智慧與自信
任正非:華為歷史上的五個機會窗與未來
楊謙:華為的公私觀
王育琨:大成就者是如何煉成的
母親如何塑造了稻盛和夫(視頻)
稻盛和夫:張瑞敏的答案是錯的!
稻盛和夫極致的活法(視頻)
任正非:今天危機僅有千禧年危機1/10的壓力
米開朗基羅傳世經典(全集)
科特勒:營銷的未來?
任正非:封閉會付出代價的!
任正非《北國之春》的故事
任正非:學衡水中學 走自己的路
他的幻想翱越了整個人類
柯林斯:企業家是造鐘師
任正非:在自我批判中成長
劉鶴:我感到了真正危機
大國精神力:鄧公的遺產
世界首富的教子真經
亞馬遜轉動飛輪成數字巨人
彼得·彼得森:一生7堂課
與任正非咖啡:創新、規則與信任
河田信:地頭力是東方崛起、西方勢微的根本
任正非:華為的過去和未來
任正非:推倒數字柏林圍牆
柯林斯:6000年以來成功之謎
叔本華:痛苦,生命救贖之路
郝葉力:升級三視角理論,數字世界的新思維
向日本中小微企業學什麼?
造物者李書福的元動力
任正非:美國這回錯了!
課堂上的生命覺醒
華為全球化歷程還原
稻盛和夫極致的活法(視頻)
王育琨:中美博弈 任正非的大智慧(視頻)
稻盛和夫告別演講
任正非:我的故事、世界觀和情感
京瓷基因:創造真善美絕活
法國《觀點》:他就是新世界
稻盛和夫:轉變意念,改變命運
華為舵手任正非
華為經營之道:自修自得
任正非:我的優點與缺點
任玉嶺:大家都來學習任正非
任正非:華為不是G20中美元首談資
任正非:激勵什麼?誰來激勵?
任正非自畫像
三大思想家:尋求精神的終極實體
至暗時刻,任正非原力覺醒
華為啟示:凡牆皆是門!
任正非:美國為什麼這麼恐懼?
任正非:堅定的硬漢
任正非:一個為了觀念而戰的硬漢!《時代》訪談紀要
任正非:川普逼中國進步
任正非:向日本學習,讓大家不得不買
任正非:華為進入最佳創造狀態
任正非:與美國在山頂擁抱
任正非:至暗時刻,向世界第一前進!
任正非:向前進!
任正非:受的五重智慧
任正非:壓強!火中生蓮,苦難英雄!
任正非:造物—改命—無我
2019全新奉獻,線上線下全上市
地頭力=喜愛(目標)× 專注(死磕)× 做好(絕活)
喜馬拉雅有聲《地頭力》
潛能量表:自性爆發,拿出絕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