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驚夢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佛家認為,世間萬物皆因人的妄念牽動而起,喜怒哀樂不過是世人對塵世的不同感悟罷了。世界上很多東西本來沒有形狀,只是我們把自己的觀念強加給了它而已。
仔細想一想,人之所以被世俗牽絆,大多是因為放不下、想不開。回顧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我們似乎都活在焦慮之中,而焦慮的形成,完全離不開一個「爭」字。
是的,無論我們的人生處在哪一個階段,似乎都在有意無意地和人攀比。學生時期比成績,工作期間比業績,而這種無休止的攀比,讓我們一直鬱鬱寡歡,勞心傷神。
人生快樂的源泉,莫過於平安喜樂。而要達到這種境界,先要學會三個「不爭」。
1.不爭先恐後。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大一下學期,班上一個女生因為精神衰竭不得不辦理退學手續。當大家得知她患此病的原因後,都為她扼腕嘆息。
這個女孩智力平庸,但從小就是乖乖女,為了不辜負父母的重望,高中三年一直強迫自己努力學習。
終於,她成功考入了本科院校,卻因為精神過度耗損,開始出現了衰竭的現象,沒辦法,父母無奈之下只好給她辦理退學手續。
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我們從降臨人世後,就面臨各種條條框框的約束,活在別人打造的模型中。在我們孩提時代,那些成績優異多元發展的孩子就是我們的學習榜樣,為了不讓父母失望,我們只好按照那些人的軌跡來發展。
或許,成績好的人可以考入理想大學,將來進入更好的平臺工作,但成績差的人未必就會被淘汰出局。不同的平臺,都可以讓我們的生命變得絢麗多彩。每個人性格不同,喜好不同,智力水平不一樣,就應該按照自己的特徵來選擇要走的路。
不必爭先恐後,有多大能力就辦多大的事。也許,我們費盡心思爭取到的東西,並不是我們想要的。而我們將來會擁有什麼,在哪個領域發光發熱,其實早已註定好。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不必事事爭第一,退一步不代表失敗,或許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有機會發現新的契機,領略另一條路上的風景。
2.不爭強好勝。多一個朋友,好過多一個敵人。
當人與人之間發生爭吵時,總會激發內心的鬥志和爭強好勝的衝動。這個時候,總會暗暗告訴自己:絕不能輸給對方。
這種萬事不低頭,非要爭個「你輸我贏」的心理,帶來的後果可能是兩敗俱傷,頭破血流。
其實有時想一想,遇到爭執時雙方各退讓一步也沒什麼大不了。很多悲劇的釀成,都是因為一些小事發展而來的。如果抱著息事寧人的處事態度,包容別人的過錯,那些後果就不可能發生。
3.不爭名逐利。看庭前花開花落,享一世清歡。
看重名利的人,一世不得安寧,成敗結局縈繞在心頭,寢食難安,日復一日。
仔細想想,人空著一雙手來到這個世界,最終離去時,也是兩手空空。那些幾十年積累的財富,那些靠拼搏爭下的名聲,最終什麼也帶不走。
到了一定境界的人,反而淡泊名利,更注重精神層面的提高,修身養性。每天做自己喜歡的事,不被名利所累,活出理想的人生來。
淡泊名利,不是自甘墮落,也不是徹底不爭。只是會更注重過程帶來的愉悅,盡人事聽天命,努力拼搏就行,把結果看得並沒那麼重要。
今日話題:你認為人生快樂的秘訣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