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最高境界——不爭

2020-12-25 葉驚夢

文|葉驚夢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佛家認為,世間萬物皆因人的妄念牽動而起,喜怒哀樂不過是世人對塵世的不同感悟罷了。世界上很多東西本來沒有形狀,只是我們把自己的觀念強加給了它而已。

仔細想一想,人之所以被世俗牽絆,大多是因為放不下、想不開。回顧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我們似乎都活在焦慮之中,而焦慮的形成,完全離不開一個「爭」字。

是的,無論我們的人生處在哪一個階段,似乎都在有意無意地和人攀比。學生時期比成績,工作期間比業績,而這種無休止的攀比,讓我們一直鬱鬱寡歡,勞心傷神。

人生快樂的源泉,莫過於平安喜樂。而要達到這種境界,先要學會三個「不爭」。

1.不爭先恐後。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大一下學期,班上一個女生因為精神衰竭不得不辦理退學手續。當大家得知她患此病的原因後,都為她扼腕嘆息。

這個女孩智力平庸,但從小就是乖乖女,為了不辜負父母的重望,高中三年一直強迫自己努力學習。

終於,她成功考入了本科院校,卻因為精神過度耗損,開始出現了衰竭的現象,沒辦法,父母無奈之下只好給她辦理退學手續。

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我們從降臨人世後,就面臨各種條條框框的約束,活在別人打造的模型中。在我們孩提時代,那些成績優異多元發展的孩子就是我們的學習榜樣,為了不讓父母失望,我們只好按照那些人的軌跡來發展。

或許,成績好的人可以考入理想大學,將來進入更好的平臺工作,但成績差的人未必就會被淘汰出局。不同的平臺,都可以讓我們的生命變得絢麗多彩。每個人性格不同,喜好不同,智力水平不一樣,就應該按照自己的特徵來選擇要走的路。

不必爭先恐後,有多大能力就辦多大的事。也許,我們費盡心思爭取到的東西,並不是我們想要的。而我們將來會擁有什麼,在哪個領域發光發熱,其實早已註定好。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不必事事爭第一,退一步不代表失敗,或許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有機會發現新的契機,領略另一條路上的風景。

2.不爭強好勝。多一個朋友,好過多一個敵人。

當人與人之間發生爭吵時,總會激發內心的鬥志和爭強好勝的衝動。這個時候,總會暗暗告訴自己:絕不能輸給對方。

這種萬事不低頭,非要爭個「你輸我贏」的心理,帶來的後果可能是兩敗俱傷,頭破血流。

其實有時想一想,遇到爭執時雙方各退讓一步也沒什麼大不了。很多悲劇的釀成,都是因為一些小事發展而來的。如果抱著息事寧人的處事態度,包容別人的過錯,那些後果就不可能發生。

3.不爭名逐利。看庭前花開花落,享一世清歡。

看重名利的人,一世不得安寧,成敗結局縈繞在心頭,寢食難安,日復一日。

仔細想想,人空著一雙手來到這個世界,最終離去時,也是兩手空空。那些幾十年積累的財富,那些靠拼搏爭下的名聲,最終什麼也帶不走。

到了一定境界的人,反而淡泊名利,更注重精神層面的提高,修身養性。每天做自己喜歡的事,不被名利所累,活出理想的人生來。

淡泊名利,不是自甘墮落,也不是徹底不爭。只是會更注重過程帶來的愉悅,盡人事聽天命,努力拼搏就行,把結果看得並沒那麼重要。

今日話題:你認為人生快樂的秘訣是什麼?

相關焦點

  • 張良:不爭,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漢朝初建,各路將領們在爭搶軍功時,一定想不到,那個推卻巨額封賞的張良,會成為笑到最後的人生贏家。 老子曾經說過:「唯其不爭,天下莫能之爭!」 不爭,是蓄勢待發的積累,更是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智慧! 就在他沉浸於安樂窩時,也迎來了人生的最大危機,項羽設下「鴻門宴」對他虎視眈眈,眼看前半生的努力功虧一簣,他慌得急忙求助張良。 張良問他:「以你的實力,能打得過項羽嗎?」 「不能!」 「那就別爭輸贏,示弱是唯一的生路!」張良給出了計策。
  • 不爭,是人生的一種境界,不與人爭又如何?
    不爭,是人生至境。這個世界之所以有嫌怨、鈎心鬥角、爾處我詐,都是爭的結果。明裡爭,暗地爭,大利益爭,小便宜爭,昨天爭,今天爭,你也爭,我也爭。權錢爭到了,幸福不見了,名聲爭到了,快樂沒有了。爭到最後,只能容得下一顆自私的心。
  • 南懷瑾談人生的最高境界,句句經典,字字精闢,不愧是國學大師!
    人生最高境界是什麼呢?是多少人一生都在追求的,多少人真正追求到了呢?因為每個人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都不一樣,都會有一些偏差,但都是人的生活一種美好的嚮往和追求。所以人生最高境界,沒有人是嚮往差的,都是嚮往好的。如果問大家人生最高的境界是什麼?大家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呢?
  • 人生三不爭:不爭對錯,不爭輸贏,不爭得失
    不爭,則天下人與之不爭。」與其事事爭個明白,不如以不爭的姿態過一生。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爭這三樣。不爭對錯古語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很多事情沒有對錯之分,有的只是個人的生活觀念不同。懂愛的人,都懂得適時讓步;不爭的人,才更容易被生活厚待。不爭輸贏是一種豁達,更是一種智慧。不爭輸贏,才能真正贏到最後。不爭得失
  •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一個字……
    禪是佛教的魂,也可以說是各行各業最高境界的魂。實際上中國的玄學、易經八卦,也是禪的思想、禪的境界。有人把中國的儒釋道文化用一副精煉的對聯概括了:諸子生百家,三教衍九流。百家,是從孔子、孟子、荀子,老子、莊子等諸子衍生而來,講的都是宇宙人生之理。九流,是從三教中衍生而來,三教又是諸子的根源,無論哪一「子」,都通達三教。
  • 《道德經》: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就是「無知」!
    因為水「利萬物而不爭」,由此,得出了「上善若水」的結論。不僅如此,老子也談到了一個人應當如何處世。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認為「柔弱勝剛強」,就已經很厲害了,甚至「知其雄,守其雌」,也能讓自己的一生,無所缺失。也就是說,《道德經》中講述了許多的人生智慧。
  • 王陽明:不爭,才是人生大智慧,男人慾成大器,要謹記「三不爭」
    人生太短,歲月太長。生活是公平的,要活出精彩,需要一顆奮進的心。以勤為本,以韌為基,儘自己的全力,求最好的結果,行動成就夢想,奮鬥成就人生。縱觀王陽明的一生,從天堂墮入地獄,起落無數,磨難不斷。但王陽明卻始終沒有自暴自棄,最終悟出警醒後人的王陽明心學。
  • 心靈契合乃是人生最高境界 !
    【編者按】《心靈契合乃是人生最高境界》這是心靈契合十年前出版的文章,今天配合楊宗緯的歌和心靈契合的新作5首一起重新編發,分享給喜歡心靈契合文字的朋友
  • 餘生,靜而不爭
    更是生了遁世的念頭,逃離這喧鬧世界,闢得一處安寧之地,靜而不爭。
  • 陳道明: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獨處!
    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獨處,享受一個人的清歡,就算是恬靜,也是萬物的本色。人這一生,守住自己的本心,朋友不在多,而在於真心,圈子不在於大,而在於合適,人生,懂得清理自己的朋友圈,學會獨處,才是最重要的修行。
  • 「儒釋道」的最高境界
    對此蒙牛老總牛根生說得很精彩,他說: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開」;儒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這三句話九個字;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開。中國歷史上還曾有過其他一些「人生境界」說,其中三個最著名的,正好可以與儒釋道這三大最高境界對照參悟。
  • 佛教:隨緣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無憂。苦樂隨緣,得失隨緣,以「入世」的態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態度去收穫,這便是隨緣人生的最高境界。
  • 簡談人生|做個若水的人——上善若水,境界自生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水是生命之源,它無色、無味、無形。水沒有生命,卻又能孕育生命,有水的地方,就是生命的所在之地。早在古時候,人們臨水而居,擇水而憩。風氣上講,水需是活水、清水,流水代表了生氣之象,居住在流動的水附近,會給人帶來財運。
  • 張學友:不爭,是人生至高境界
    那時候的他自然不懂什麼是「黑幕」,只是覺得亞軍也不錯,畢竟是來練膽的,不爭名頭。那時候也開始知道,原來音樂可以如此動人。爭當大俠舞刀弄槍,可能有血的代價,但當個歌者,卻能像水一樣柔軟人心。- 2 - / 一鳴驚人 /一切冥冥中自有註定。
  • 忍,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有時候,忍一忍、讓一讓,不僅能穩定自己的情緒,化解生活中的許多紛爭,更能收穫人生的成功。01.不糾纏於爛事,不計較一時過錯,人生才會海闊天空。03.有些苦,忍忍就過去了人生之旅,常常充滿了坎坷,想要活得精彩、活得快樂,吃苦忍耐,是必不可少的。忍受不住生活錘鍊的人,只會最終被生活淘汰出局。
  • 相愛的人,不爭輸贏
    文字/聲音:三三人生是一場修行,修的是寬容他人的度量,修的是懂得取捨的境界。 修的是純粹乾淨的靈魂,修的是不急不躁的心靈。 越是厲害的人,越是不爭對錯 越長大越明白,人生最簡單的活法就是不爭。 人活一生,不與他人爭,是一種很高的境界。一個人的內心越強大,為人處事就越平和。 「看破不說破」是他們的教養,低調謙遜是他們的處事風格。
  • 名人坊丨歌神張學友:學佛、吃素、不爭,活出人生至高境界
    張學友的人生境界由淺入深,專研佛法2000年,張學友與臺灣的聖嚴法師坐到了一起,暢談人生哲學▲ 四大天王不爭名利1993年,一曲《吻別》紅遍海內外,憑藉136萬張創下臺灣史上最高銷量唱片,全球狂銷400萬而成為樂壇之最,人們開始稱他為「歌神」。他也回到了夢寐以求的舞臺,在香港紅磡,在全世界巡演,唱那些為人熟知的情歌。
  • 《道德經》:「忍辱不辯」是一種人生智慧,「寡言不爭」是一種人生境界【老子微言】
    蘇秦在外面受盡了侮辱,回到了老家又受到了老鄉的恥笑,心中羞愧之下,選擇更加刻苦讀書,有時候讀到瞌睡時候,甚至還用錐子扎自己,用來提神。在如此「頭懸梁錐刺股」近乎自虐的努力下,蘇秦參透當時六國的政治局勢,甚至足不出戶就能知道天下的態勢。由於蘇秦經過沉澱以後,確實對於天下大勢的掌握的及其精準,於是憑自己的一張嘴說服六國的君主,統帥六國的軍隊聯合抗秦。
  • 《莊子》:人生最高的境界是「心齋」
    常言道「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信仰和虔誠不只是表面的作為,應當能經得起考驗,在搖擺不定的塵世中形體淪陷,但心卻依舊堅定,任何外物的誘惑都無法改變內心的信仰和堅持,面對繁雜依然能夠保持心無雜念,如止水般平靜才是真正的信仰,也是心齋的境界。
  • 儒家的人生四種境界和禪宗的人生三種境界,哪一種打動你的心?
    人生境界是個很玄乎的東西,很難說清楚。但是好在在歷史上,已經有著名哲學家、評論家等,都對人生境界進行過闡述,非常經典,對提升我們的人生境界很有教益。一、儒家學說的人生境界。著名哲學史家馮友蘭先生,對中國哲學特別是儒家學說有很深的研究。馮友蘭先生認為,中國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他的主要任務就是提升人生境界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