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生,靜而不爭

2021-02-27 慈懷讀書會

作者:格姐

朗誦:祝捷

來源:有格(ID:HiYouGe)

編輯:慈懷讀書會(ID:cihuai_dushuhui)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祝捷朗誦

老子的《道德經》裡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無尤。」

意思是,善良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而人只有不爭不搶,才能真正無憂無慮。

不爭才能無憂的道理好像很久後才懂得,不得不說,越長大越沉默,到了一定的年紀後,心態也有了變化,開始喜靜,隨遇而安。

更是生了遁世的念頭,逃離這喧鬧世界,闢得一處安寧之地,靜而不爭。

爭是不爭,不爭是爭

人生在世,爭時總是不自知,話不投機,嗆聲回應是爭,爭的是心情,表達的是不服氣。

 

三兩同事,探討方案,點到要處,據理力爭。爭的是理,是主意,是極強的表達和徵服欲。

 

爭的原因太多,因為遇見的人發生的事多,在乎和想要的東西多,不滿看不慣的事情也多。

 

得不到的想要,要爭;握在手的怕丟,要守;每每都有訴之不盡的話,想要被關注,想要做那個特別的人,想獲得最好的。

 

後來才發現爭的太多都是自己的執念,想獲得的多是為填補內心猖獗的欲望,為之追逐努力的也多是無意義的虛假愉悅,空洞無趣,爭不如不爭。

看過一個短的寓言故事,講的是一個媽媽在廚房時,她3歲的小孩自己玩耍不慎將手卡在了茶几的花樽裡。

花樽是上窄下闊的一款,所以,他的手伸了進去,但拿不出來。

母親用了不同的辦法,想把卡著了的手拿出來,但都沒有成功。

無計可施的媽媽,想了一個下策,就是想把花樽打碎。

可是她又有些許猶豫,因為這個花樽不是普通的花樽,而是一件價值連城的古董。

砸與不砸,孩子哭鬧不停,媽媽狠心毀了古董,可是兒子的手拿出來時,他的拳頭仍是緊握無法張開。


媽媽琢磨是不是抽筋呢?


媽媽又再驚惶失措……幾經挫折後,她才發現,孩子的手不是抽筋,他的拳頭張不開,是因為他緊捉著一個一元硬幣。

他是為了取到這一枚硬幣,所以令手卡在花樽的口內。

小孩子的手伸不出來,其實,不是因為花樽口太窄,而是因為他不肯放手。

 

最後一元是拿到了,古董花瓶卻碎了,不如不要。

 

楊絳說:「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不爭卻是爭,專注內心,不執迷瑣碎的豁達,恰恰是你苦苦爭求而不得的內在收穫。

有些人爭不來,有些事不必爭

爭的另一面是在乎,爭時是辯解,是獲得,是渴望。而爭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和親近的人怎麼爭都是錯,和旁人爭,多是沒必要和徒勞。

和親人爭,贏了也是輸了,親情疏遠,得不償失。

和愛人爭,生活瑣碎爭不盡,感情變淡,內在能量也在不斷消耗。

和朋友爭,意氣灑脫不再,多了嫌隙,少了敢言。

有些人你爭不來,也爭不得,Ta們出現在你生命裡,就是無需與之爭的人,靜默守候,相伴一生。

而有些事你爭不過,也不必爭。

和命爭,佛說業就是天命,世道有輪迴,每一件你此生發生的事都不是偶然,宿命之理,你爭不過。

 

和時間爭,俗話說流逝的不是時間,是我們。時間是沙漏,你握得越緊,它走的越快,而你能做的只是安於當下,珍惜此刻。

 

欲為大樹,莫與草爭。

 

參天大樹,一朝一夕怎可長成,青青碧草,亦非弱者,四季輪迴,生生不息,瞻望回首時,再看,爭得的到底是得還是失,哪一個選擇,哪一次的涅槃不要循序漸進,遵從內心。

我們太愛較真,認死理,不爭必定不得,爭了才有希望。對愛的人,還是對在乎的事,哪怕是對自己,我們常耿耿於懷,反覆思量,直到精疲力盡。

最後得失枉然,難得清淨,不如回歸自我,埋頭前行。

做淡淡的女子,靜而不爭

人生在世,有些人爭不來,有些事不必爭。

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我們計較,不是所有的事都值得我們勞神。

汲汲營營反而會本末倒置,失去自我。餘生,靜而不爭順其自然,才能自在許多。

人這一輩子完美難求,求不過內心安之若素。

而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田。

真正的不爭,不是外表無動於衷,而是內心的謙讓平和。

靜,是一種氣質,也是一種修養。

 

諸葛亮曾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人只有恬淡寡慾方可有明確的志向,須寂寞清靜才能達到深遠的境界。

 

靜,不是一味地孤寂,不聞世事。

 

宋儒說:「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世間的萬事萬物,你只要靜下心來用心觀察,都會有所收穫並得到樂趣。

藍德的《生與死》裡寫道:「我愛大自然, 其次就是藝術; 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 火熄了, 我也準備走了。」

人生苦短,不過數十載光陰,世界喧鬧,我們去不了森林,只能在內心種籬,然後一路告別,一路遠行。

和稚嫩的自己告別,和成長的苦行之路告別,收穫屬於自己內心的寧靜。

最後成為一個不炫耀、不爭吵,博學的女子;一個不空洞、不浮躁、豐盈的女子。

即便生命枯竭,亦在優雅中變老,在餘生裡靜而不爭,安而不亂。


(1)人生的境界在於豐富的安靜。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無論是繁華還是蒼涼,我們都要學會修得一顆平常心,不爭不搶做自己,寵辱不驚,閒庭看花。

(2)人啊,要學會修一顆強大的心,看得清形勢,分得清輕重,知進退,在混沌複雜的局勢也能遊刃有餘,所以爭或不爭都是一樣的,千錘百鍊之後心已經強大到無所畏懼,餘生的路也必然坦蕩光明。

*註:配圖來自網絡

*作者:格姐,轉載自公眾號有格(ID:HiYouGe),每晚21:05用走心治癒的文字,陪你度過一段屬於你自己的時光,歡迎關注有格。 格姐微信號:Youge1666

*朗誦:祝捷,河南省太康縣電視臺播音員,喜歡讀書、音樂、旅遊、酷愛朗誦。喜歡將喜愛的文字用聲音表達出來,以自己的聲音,深情演繹您的故事與心情。微信號:zhujie2866


10位復旦教授,從《論語》到《道德經》

講述中國名士心中的儒家與道家,

領略中國文化的傳世智慧

從《詩經》到《紅樓夢》

深入淺出娓娓道來,

與千年前的祖先心靈相通。

↓↓↓↓↓

楊絳先生說,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不與人爭是一種大度,更是一種智慧。


關注慈懷國學公眾號——慈懷書院

體悟文人雅士的心境,

品讀悠久的傳統文化。

結廬雖在人境,願心無車馬之喧。


相關焦點

  • 餘生,尋一杯茶,靜而不爭
    餘生有茶,更要有茶「靜而不爭」的態度,不驚不擾,從容且共。餘生的一切,只分為兩種:與自己有關,與自己無關。和相處不累的人,度過一段舒服的時光,才是餘生最想要的生活。有些事,努力一把才知道成績,奮鬥一下才知道自己的潛能。花淡故雅,水淡故真,人淡故純。做人需淡,淡而久香。不爭、不諂、不豔、不俗。 淡中真滋味,淡中有真香。心若無恙,奈我何其;人若不戀,奈你何傷。痛苦緣於比較,煩惱緣於心。 淡定,故不傷;淡然,故不惱。
  • 不驚不擾,靜而不爭的女人,很強大
    而當下無助迷茫的你,只是被現實生活的艱難引發了慌亂,才會讓你絕望的認為幸福離你非常遙遠,而實際上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你只需要不驚不擾,做個靜而不爭的女人,那麼自然會找尋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儘管身為女人,在力量上與男人有著巨大的懸殊,但並不代表女人沒有自我強大的能力。
  • 人生三不爭:不爭對錯,不爭輸贏,不爭得失
    不爭,則天下人與之不爭。」與其事事爭個明白,不如以不爭的姿態過一生。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爭這三樣。不爭對錯古語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很多事情沒有對錯之分,有的只是個人的生活觀念不同。小事讓一步,大事退一步,不爭對錯,才能和睦相處,彼此舒服。不爭輸贏
  • 餘生很貴,靜而不爭(深度好文!)
    餘生有茶,更要有茶「靜而不爭」的態度,不驚不擾,從容且共。一生很長,形形色色的人來來往往,沒有明確規定我們必須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但「三觀不合」的人,沒必要請進餘生。你說這茶好喝,他說這茶還沒飲料有味道;你說這杯子真精緻,他卻說都是裝水的,賣那麼貴沒意思。
  • 至父親,願您餘生歲月靜好
    餘生歲月靜好!今天,值此父親節佳日我遙望故鄉,默默地祝福——父親,節日快樂!一位父親牽著牛準備出田
  • 餘生三願:家人安康、歲月靜好、初心不忘
    餘生三願:家人安康、歲月靜好、初心不忘從今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1一願,家人安康。人生不必大富大貴,一家人,和和睦睦,健健康康,就是最大的幸福。願餘生,多享受這樣的時光,兒女環繞,父母安康。有家,才有歸處,有家,才不孤單。當流星划過夜空,在心中許下一個最美好的願望:願家人一生安康!
  • 不爭,不理,不解釋
    作者:吳桐《道德經》裡曾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 餘生不多,靜而不悲,安而不怒,樂在其中
    餘生不多,不想讓喧囂擾心,讓自己活得太累,還沒有好好珍惜當下,時光悄然滑過眉頭,留下一絲褶皺,歲月留下痕跡從來不會客氣。餘生很貴,為別人而活而落得碌碌無為,沒有贏得世界的讚許,只留下一身的疲憊,這種痛無人能懂,只有夜深人靜時才會獨舔那份無力與痛楚。
  • 《餘生》最新「路透」曝光,網友:靜等騰訊
    比如熱門小說改編的《餘生》近一周是書粉,劇迷討論的重點,能不能「空降」,顧醫生會不會準時晉升為「八月男友」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餘生》上映路艱難,說白了是資本媒體大號,職黑的攻擊,他們處處找毛病,從細節挑釁。
  • 餘生三願:家人平安,歲月靜好,你在身邊
    02 歲月靜好歲月靜好,這個詞出自於胡蘭成的筆下。胡蘭成曾在與張愛玲的婚書上寫道:胡蘭成張愛玲籤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所以,哪怕張愛玲發現胡蘭成的不忠之後,也不過是心頭一陣酸楚,畢竟,眼前這個男人是說過要使歲月靜好,與她現世安穩的。但如今,歲月靜好,卻成了很多人期待的那種日子。那麼,歲月靜好,到底是什麼樣子呢?
  • 楊絳:我和誰都不爭,誰和我爭我都不屑
    楊絳先生的人生哲理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其中最偉大的是他的「不爭哲學」。他說: 我和誰都不爭,誰和我爭我都不屑!這句話貫穿了她的一生。經歷了那麼多的風雨,楊絳先生對於愛情的態度、對文學的態度、亦或對於社會的態度都始終如一。帶著不爭的哲學,他平靜從容地活到了105歲高齡。
  • 早讀:不爭、不理、不解釋
    不爭,是一種格局,是我們胸襟寬廣的體現,是為人的大境界。人活著,不爭,才是最正好的活法。 人活在世上,理什麼呢 ?你去理不值得的人,就會擾亂心神,給自己徒增煩惱,氣急敗壞,人家不在乎,你氣壞身子,苦的是你自己。人活著,不理會太多,才能活得舒服! 人活於世,解釋什麼呢 ?因為能誤解你的人,一定是不懂你的人,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 「四不爭」的男人,才真正有出息,值得女人深交
    01導語對於女人來說,找一個有出息的男人相伴走完餘生,生活會更加安穩。可什麼樣的男人才真正有出息?這又讓女人犯了難。林語堂曾說過:「不爭,乃大爭;不爭,則天下人與之不爭。」不爭不代表無欲無求,「四不爭」的男人,才是真正有出息的男人。剛認識丁哲宇的時候,並沒有在他身上看到什麼亮點,他不愛說話,工作上也不和人搶功,總是一個人默默地付出,默默地奮鬥。
  • 雲淡風輕,歲月靜好,在快樂與安逸中度過餘生
    別把面子當回事兒,那都是虛幻的;別把錢財當回事兒,那都是身外的;別把工作當回事兒,那只是謀生的手段;別把別人的評價當回事兒,自己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別把愛人的呵斥放心上,別把兒女的成績看得太重要……雲淡風輕,歲月靜好,在快樂與安逸中度過餘生。
  • 往後餘生開機,「靜婉」和「四少」甜蜜同框引回憶殺,你期待嗎?
    鍾漢良、李小冉主演的電視劇《往後餘生》正式開機,十年前是慕容灃和尹靜婉,十年後聶宇晟和談靜。爺青回!合照曝光,鍾漢良李小冉同框!這是兩人繼《來不及說我愛你》後再度合作,新劇《往後餘生》是由匪我思存小說《愛你是最好的時光》改編。
  • 餘生歲月靜好到底是什麼?
    不同的事物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判斷,我們通常以為的歲月靜好,是寧靜、恬淡的人生態度,也是對每一刻細微中美的專注,又是經歷種種痛楚後的幡然醒悟。而後遠離利慾爭鬥、用善良的心來面對每個人生經歷的每次遇見和經歷,原諒每次的失落和委屈,和自己的心交流,不悲不喜,不怒不嗔。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四不爭」,別等到中年才知道
    正所謂「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不爭」,明代「陽明心學」創始人,心學大師王陽明認為,人生有「四不爭」,真正的聰明人才懂得。一、不爭口舌真正聰明的人,不會在與人爭口舌上浪費時間,畢竟是非成敗轉頭空,公道自在人心。這個世界上有人喜歡你,就有人討厭你。為什麼要和不喜歡你的人浪費時間爭論他們誹謗你的話呢?
  • 好好活著,不必生氣,忍一忍,靜一靜,換個角度想一想,人生不易
    忍一忍,靜一靜,換個角度想一想,人生不易。好好活著,不必生氣。不生氣的人生就是快樂的人生,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歲月滄老,開心永遠年輕。不生氣,是自己的修為;不生氣,才能讓人生更有意義。心靜則人靜,一切都會靜下來,做到了坦然自若,冷靜處理,你就是最後的贏家。人生不易,不生氣,生活就會充滿陽光,做人做事才會感覺不累。別人生氣,自己做到冷靜對待,別跟氣急敗壞的人一般見識和斤斤計較。
  •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這四個字來自《道德經》,全句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比喻高尚品行的人像水,滋潤萬物而不求回報。微信如其人,與他接觸過的人,都能聞到一股修禪修佛的味道,感受一種與普世不同的價值觀:柔而不爭。正因為如此,即使身處在爾虞我詐的商海,他獨樹一幟。前面的獎項只是榮譽其中一項,還有很多當之無愧的大獎,比如「五一勞動模範」、「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在職研究生業界導師」等等。
  • 不爭(深度好文)
    不爭,是楊絳一輩子的主題詞。她藉由一首英國的詩,譯出自己的所想:「我和誰都不爭, 和誰爭我都不屑。」紅塵多事,諸多困擾,唯有不爭,自在人間。人們疑惑:「不爭,豈不是消極的生活態度?」唐朝的布袋和尚,觀察了農夫插秧後,寫了一首詩:「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