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採訪室】美國Santa Cruz品牌制琴大師Richard Hoover獨家採訪!

2021-02-18 AcousticSoul原聲之魂

大師專訪系列回歸,大家都等急了吧?

註:所有內容均為Alex本人撰寫,如有轉載請告知並徵得同意。內容編輯時間倉促,如有紕漏,請廣大讀者不吝賜教。

在好友幫助下,本公眾號開啟了「北美6大制琴師採訪」系列的主題系列。我也會對這些制琴師進行針對性的提問,讓大家更為了解手工吉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並提出一些國內朋友都很關心的問題。

本期的嘉賓:Santa Cruz 吉他主創人Richard Hoover 


祝大家賞文愉快,收穫知識。

——Alex 敬上

(Richard Hoover)

美國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制琴師,當之無愧的制琴大師。在制琴之外,Richard更是用心在經營這這一個難以被取代的品牌。

【 採訪環節 】



Q1 

Alex:我們都知道,您在製作「好」的吉他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但我還是對你如何定義「好」吉他呢?一定要非常名貴的木材嗎?能否分享一些你對諸如巴西玫瑰木、十二雄破布木、月亮雲杉等珍稀木材的看法?

Richard:吉他的「好」應分為兩個方面:

 

①聲音的質量

之所以說是質量,是因為的確存在著能讓每個人都滿意的聲音。通常總是富有層次感且飽滿,泛音乾淨。當吉他的各部分共振充足且和諧的時候,就能得到讓人舒服、飽滿、甚至「多彩」的聲音。在傳統的小提琴製作家中,有個重要的「秘密」,那就是利用震動的頻率來控制最後成品的質量及音色。相比之下,工廠琴由於其標準化的生產模式,很多事情就沒那麼精細。但是許多產量極大的工廠琴裡也會偶爾出現聲音非常棒的琴,這也是不可否認的。而手工製作家,則是更有目的性的往好聲音的方向去靠。

 

②演奏者對聲音的個人偏好

音色、高音、中頻、低頻…….這些特點很大程度上的偏好取決於個人,但這和聲音的質量就無關了。個人偏好不能被冠以「好壞」,都是由定做要求和制琴師的調整來改變聲音的走向的。舉個例子,如果你選擇了桃花芯這樣背側來貼合你自己的偏好,那用這把琴的音色說事兒有什麼意義呢?(言下之意,選擇不同木頭就等於選擇不同的音色)

 

既然你說了巴西玫瑰木和月亮雲杉,我就來回答一下這兩種木材對聲音的貢獻。他們都會讓吉他的聲音聽起來更加明亮乾淨,但不會對音量或者說均衡、低音有什麼貢獻。三頻和均衡,這是由吉他的音梁結構和桶身決定的。相比之下,相同的琴用西提卡雲杉和人工種植的印度玫瑰木就會更加的溫暖。

 

綜上所述,木材並不能讓吉他變好或者變壞,更多只是對於訂造者個人偏好的貼合。不喜歡自然就是不好的。

Q2

Alex:我剛剛拿到了一下SCGC的琴弦,我發現用在我的馬丁上簡直完美!能簡單說說你們的琴弦有些什麼別的品牌沒有的特質嗎?

Richard:SCGC琴弦的設計製作過程都是獨一無二的,也無法被別的廠家生產。(真霸氣)小提琴演奏者會花費超過125美金在一套專業琴弦上,而吉他玩家到現在也沒有一個特別好的選擇。SCGC的琴弦是給最好的演奏者設計的,而不是為了低價而生產的。合理的壽命、絕對的高質量、優異的張力控制、音量的設計,使得任何品牌的吉他裝上後都能得到聲音的提升,當然用SCGC的琴是最合適不過了。

關於更多SCGC琴弦的內容戳這裡:《琴弦:粗細都是扯淡,張力才是王道》

Q3

Alex:據我所知,美國和加拿大的制琴師都相當團結,那你們會不會相互討論制琴技術呢?現在中國也有不少年輕人想成為制琴師,你對他們有什麼建議嗎?

Richard:我希望所有對制琴感興趣的年輕人去找一個製作人學習,這是學習的最佳途徑。當然世界上也有不少制琴學校以及公開講座,不過他們只會講技術,卻給不了你經驗。SCGC很高興能在制琴屆廣結良緣,同時我們也是「開源」的,很樂意幫助別人來舉辦制琴課程,我們會將我們40年的制琴經驗教給大家。付出總有回報,所以你和別人分享,別人也會和你分享他們的經驗。

Q4

Alex:由於玫瑰木政策的變動,玫瑰木(尤其是高端玫瑰木)變得更難獲得了,你覺得這會改變吉他行業嗎?或者我們有什麼木材可以取代玫瑰木的優異聲學性能呢?

Richard:正如我之前所說,聲音沒什麼好壞(老爺子真是堅持啊!),只是不同。除了玫瑰木還有很多傳統木材可以選擇並做出好聲音。這也是為什麼Santa Cruz一直控制著產量,避免求量降質,同時我們這裡的珍貴木材證照齊全,比如巴西玫瑰木和陳年阿迪朗達克雲杉。

Q5: 

Alex:中國現在看起來是高端琴非常有潛力的一個市場,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和需要什麼樣的聲音,挑選吉他也是盲目的。你對這些高端琴愛好者有什麼建議嗎?

Richard:當然!我對選擇方面最拿手。請先閱讀我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既我對「好」吉他的定義。由於工廠琴的隨機性很大,最好是先自己彈一下。當然,消費者買了手工製作家的吉他諸如Santa Cruz的吉他,對於聲音的風險是很低的,多數難題都給了製作者。(無處不在的廣告啊哈哈)最重要的還是選定自己喜歡的聲音、三頻、已經琴頸形狀以及外觀裝飾等等。

Q6: 

Alex:能否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對現代馬丁吉他的看法?由於很多「手工琴」開始進軍中國,大家都開始覺得馬丁地位不保。那和Santa Cruz吉他比起來怎麼樣呢?

(猜猜我為什麼用他)

Richard:1833年到1990年,C.F.馬丁只做了50萬把吉他。接下來1990-2004年,他們又做了50萬把,到達了100萬把。(這時候有了D100)而到了2015年,11年間他們又做了100萬把吉他,到達了200萬把!(D200誕生了!)過去的12年,馬丁做的琴比之前170年都要多!而在Santa Cruz的40年歷史中,總歸也就做了2萬把吉他。我認為這兩個牌子沒有可比性。(果然,手工製作家都是很傲嬌的!)

Q7: 

Alex:我曾看過一個故事:20年前有個小男孩買了一把二手的Santa Cruz但是壞了,你們最後免費幫他修好了!而Tommy Emmanuel在巡演時損壞的Maton吉他,你們也幫忙修好了。你們看起來相當的樂善好施,那麼為什麼你們會不求回報的做這些呢?這是否是你們的品牌精神?


Richard:Richard Hoover和SCGC是一體的,這是個有心的品牌。我們的付出總能收到回報,當你付出善意時不可能不收到回報。

Q8: 

Alex:我們都知道不少的制琴師在嘗試新的制琴流水線,比如自己做Tapping,定音,然後給工廠做別的部分的工作。你覺得這是個好方法嗎?會不會對質量有所損失呢?在製作一把吉他的過程中,你覺得哪一步最重要?


Richard: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開始,但制琴師沒有參與的部分,可能就沒有原先制琴師參與的時候那麼優秀了。當然,關于吉他好壞方面,還請看第一個問題。

Q9: 

Alex:最後一問你對中國印象怎麼樣?有沒有可能來中國開個workshop呢?

Richard:我對中國的印象和美國一樣,許多不同的人做著許多不同的事。但無論哪裡的吉他玩家都十分寬容友善,並且富有創造力。如果能在中國做workshop,我也會覺得非常榮幸!

後記:

採訪過幾個制琴大師之後,逐漸會發現這些制琴大師身上總有共通之處。無論是淵博的制琴知識,數十年的經驗,還是在長年累月的積累中形成對於木材以及聲音成熟的看法,都是值得所有的制琴者乃至愛好者學習的。每一次採訪過後,都會深深的感到自己懂得實在不夠多啊!

隨堂作業  

各位同學們~

如果喜歡這篇採訪,

請在留言中分享你的看法,

更加要和你的朋友分享哦!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啦~

我們下期見!


↓💰聽說打賞我的買琴都打折💰↓


相關焦點

  • Santa Cruz吉他丨李校長淘氣16問.
    我們一般認為古典吉他似乎更加嚴謹,需要在音樂上有更強的專業性,在能在制琴技術上更有體會。但他不是從這個角度去提高自己制琴的造詣,而是以一種近乎於純技術化的、科研式的角度把琴做好。他研究過許多非常著名的古典吉他,但他複製的不是具體尺寸,而是實際的效果。他的出發點是根據每一個部件的功能性來理解它的製作。所以他也和Santa Cruz的理念一樣。
  • 制琴藝術在美國
    也許是因為這樣的環境,紐英倫地區才在後來出現了比其他大城市更多的制琴人才以及不同的制琴方法。戰後,經過本地人才的努力,越來越多質量很好的樂器被製造出來。以此為起點,在紐英倫各地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制琴作坊,並逐漸地散播到了全美國。
  • Santa Cruz OM Eagle 私人訂製吉他評測
    作為獨立製作者,Richard的目標就是將制琴的技術和製作的感覺傳授給一個優越的技師團隊,使他們成為各自領域的行家。理察讓他的技師們見己之所見,這一風格促進了Santa Cruz吉他公司的發展,使其走在了現代吉他製作行業的最前沿。
  • 葉知​正式成為Santa Cruz吉他中國區品牌形象大使
    在指彈吉他方面,深受Tommy Emmanuel,Andy Mckee,押尾桑,Pierre Bensusan,中川砂仁,Martin Tayor等大師的影響。在現場方面把指彈和唱結合在一起,做到樂隊的效果。
  • 《中國有嘻哈》獨家採訪-即將上線
    【Rap說唱樂】採訪預告
  • 北京衛視獨家採訪王楚森 解讀中國小童星創始初心
    北京衛視獨家採訪王楚森第五屆中國小童星「驕傲少年」大型少兒藝術音樂盛典於9月30日在北京工人體育館完美收官。中國小童星品牌創始人兼總策劃王楚森先生現場接受了北京衛視的邀約採訪,首次向公眾解讀中國小童星品牌創始初心,解開中國小童星版圖和影響力拓展的神秘答案。
  • 展會採訪聚焦 | CCTV「發現品牌」欄目組採訪A家家居
    A家家居作為行業內的優秀品牌,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和信任,此次展會以多展館、多系列、多風格、多角度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A家產品的豐富性和優越性。今年A家家居攜8大新品亮相展會,以最好的姿態迎接世界的目光,吸引了大批客戶前來洽談合作。A家展會現場人流不斷,業務人員忙碌迎接貴賓。
  • 獨家採訪:走進丁真家!
    今天頭條君獨家爆料——丁真的村子!▲四川甘孜理塘縣毛埡片區格聶鎮然日卡村 洛澤仁 攝頭條君還獨家採訪到了丁真的舅舅。
  • 斯諾登採訪片段:911事發前美國已獲情報
    【美國NBC未播斯諾登採訪片段:「911」事發前美國已獲情報!】5月31日,俄媒網站登出了美國NBC專訪斯諾登時的未播片段。 新聞加點料  受訪放話|斯諾登NBC專訪:自稱愛國者 期待能回國 曾是美國情報間諜 將向俄申請延長避難  「稜鏡門」曝光者愛德華·斯諾登日前接受了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的獨家採訪。
  • 面對面獨家採訪Steve Aoki 跟他聊一些只有我們知道的事
    電子音樂資訊甚至發起了面對面獨家採訪,快來聽聽看對於這些鮮為人知的問題,Steve Aoki會說什麼(很多人說Steve Aoki不會再來中國 這次我們不僅成功闢謠而且還打算跟他聊聊天)。我記得有一次我和Zedd聊天的時候他說過,他一開始在德國根本接不到演出,但一旦他的歌曲在美國得到了認可,他在美國爆紅之後,德國人才開始說「Zedd快來吧,我們需要你」,可是在一開始,他們根本不知道他是誰,也不要他。是啊,這樣的事情就是會發生。
  • 韓流人氣男團SEVENTEEN,接受美國公告牌採訪,內容成為熱門話題!
    韓流人氣男團SEVENTEEN,接受美國Billboard獨家採訪,「沒有界限的組合」! 當地時間20日,美國Billboard集中介紹了SEVENTEEN特別專輯《; [Semicolon]》,並公開了從專輯介紹到組合音樂的相關故事,以及包含豐富內容的獨家採訪,
  • CNN採訪香港大師預測美國大選:用五行預測有8成把握(圖)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月8日報導,最近一位中國香港的預測大師接受了他們的採訪,對今年美國總統大選的參選人給出了運勢預測,據說準確率在80%。向來很關注中國話題的CNN還把總統參選人的運勢與中國的猴年聯繫在一起。
  • 訪談·小林良輔丨師出名門的「黑馬」制琴師和他迷人的制琴哲學
    而今天,我們為您介紹的是小林良輔,一位有著與他的師傅完全不同的制琴思維和概念的新秀制琴師。在正式向大家介紹他之前,我們不妨一起聽聽他的吉他。不久前,Wood Road的海外特邀記者Tojiro Kataya對小林先生進行了長達兩個小時的採訪。
  • 日本時尚界大師級人物川久保玲新冠期間罕見接受採訪,面對新冠她竟然這樣說...
    日本時裝界首屈一指的大師級人物,CDG設計師川久保玲可謂神龍見首不見尾,她很少出席各種公開活動,甚至以不接受採訪出名,即便是一年四次的走秀結尾川久保玲也不會出現在 T 臺上。  不過就在最近,川久保玲卻一反常態的接受了日本媒體的採訪,對此外界戲稱:看來大師也熬不過新冠,只能放下身段.
  • 獨家採訪!拉夏貝爾實控人為何要罷免親自「扶上位」的董事長?
    12月22日午間,《國際金融報》記者獨家採訪到了邢加興。他向記者解釋擬罷免段學鋒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之一便是,他提請段學鋒任董事長是希望後者提升公司管理能力以及協調落實政府招商引資,但目前均無推進。「我勸他離開,但是他不想離開,所以才提出了罷免,就是這麼簡單」。
  • 新到現貨︱義大利Cremona制琴大師Federico Fiora最新作品展示
    在他的提琴作坊裡,許多制琴學校的專業學生在I.P.I.A.L.L制琴學校畢業後願意到他的作坊裡進行實習。他經常在他的作坊裡給實習生上課,向他們講述歷史和傳統的克雷蒙納制琴方法,收集了很多獨特的做法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 視頻/Fender因為一條朋友圈把制琴大師開除了!/大牌吉他6.18折!
    Fender著名的制琴大師John Cruz前不久被解僱了,Fender方面也證實了這一點,Fender Customshop官網上制琴師介紹"Meet the builders"的頁面中已經將他的名字去掉。
  • 秦紅柏:為制琴而準備的人生
    琴板薄了還是厚了、弧度是否順暢,他手一掂,眼一看,就知道哪裡有問題。尤其是聽覺特別靈敏,對琴聲的音準、方向格外敏感。幾十年的實踐經驗,化成一套對於提琴藝術的認知體系,行雲流水般鐫刻在他製作上的每一個細節中。  秦紅柏對制琴有他獨到的見解,「要根據木頭的狀態和手工上的細微差別來調整琴板的薄厚、音梁、音柱的位置,絕不能千遍一律,按圖索驥。」
  • 奧德堡音樂節專題 | 男高音馬克·帕德摩爾獨家採訪
    繼昨天刊發了《奧德堡音樂節專題 | 作曲家託馬斯·拉徹爾獨家採訪》一文,今天繼續來自英國奧德堡音樂節的獨家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