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七讀:《故事照亮未來》——俄羅斯官方控制伏特加酒三百五十年

2021-02-07 半畝書房

《故事照亮未來》一書中,作者楊照從千頭萬緒的故事和現實中提取出一百個關鍵概念,如協商、和解、法律、制度、身份、記憶、媒體……對於我們理解社會的本來面貌有著提綱挈領的引導作用。


楊照是臺灣民主轉型的參與者、見證者、反思者,或許也是最會講故事的評論人。他用100個故事做引子,為我們講述臺灣民主化轉型過程中的種種經驗和彎路,希望人們能在這個光明與黑暗相互交錯的時代,重新拾回對公共事務的責任心和參與感。

導讀: 1929 年,兩萬三千人被關在勞改營裡,然而經過1935 年史達林發動的大整肅,到1938 年,高達兩百萬人住在各地的古拉格群島裡。整肅從來沒有真正結束,1949 年到1953 年,最高峰時期,有將近百分之十五的蘇聯工業勞動人口住在勞改營裡,他們的工業生產佔蘇聯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十八。
那是個不折不扣的「勞改國家」,而古拉格群島分布最廣的地區,就是西伯利亞。換句話說,透過勞改營系統,蘇聯得以強迫大量人口移住西伯利亞,解決了西伯利亞人口荒的問題。

這只是暫時的解決。惡劣環境使得移住西伯利亞的人健康快速惡化,死亡率極高,不管如何拼命努力勞動,還是很難獲得溫飽。一批勞改營的人口死去,就再從各地聚攏送另一批「犯人」去填補他們的位子,靠這種方式維持西伯利亞的基本人口與基本活動。

也在這段時間中,蘇聯政府慢慢建立起輸送天然氣燃料的管線,提供過冬所需的熱量。並且多方進行採掘,尋找西伯利亞的天然資源,看看能否賺回在西伯利亞的大幅投資。

幾十年過去,蘇聯勉強將西伯利亞開發起來了。然而有些潛在的代價,是怎麼樣也估算不出來的。例如這些地區人民的平均壽命,低於蘇聯境內其他各地人民,更遠低於歐洲各國。又例如為了禦寒,也為了排解北國環境的憂鬱氣氛,西伯利亞人口中酗酒比例極高極高。還有西伯利亞地區遠離莫斯科,管理非常不容易,慢慢就成了蘇聯境內罪犯的避難所。

蘇聯瓦解後,中亞各國紛紛獨立,幸賴有西伯利亞,俄羅斯保住了「第一大國」的地位。然而維持與經營西伯利亞的問題愈來愈嚴重,沒有勞改營,沒有高壓管制,西伯利亞人口快速外流減少,本來就很困難維護的城市,常常一轉眼就成了廢墟。

少數幾個還能保有榮景的城市,往往靠的都是非法事業,尤其是販毒來支撐。注射海洛因的習慣連帶引發了針頭感染帶來的愛滋病蔓延。

整個俄羅斯人口平均壽命都在下降,西伯利亞尤其嚴重。俄羅斯新生兒的平均壽命期望值,竟然只有五十八歲,甚至低於許多未開發的非洲國家。照目前這種趨勢演變下去,到2050 年,俄羅斯人口會從目前的一億三千萬減少到只剩八千萬。

人那麼少,還怎樣分配去佔住西伯利亞呢?合理的選擇,是放棄西伯利亞,把剩下的人口撤走,才最符合俄羅斯的利益。然而相反的,俄羅斯卻還在做各種計劃,要將人口引向西伯利亞,還規劃分配大量預算,要想辦法「復活」西伯利亞。


廣大國土不是強國的標準

這種狀態下,廣大的國土不再是俄羅斯人生存、發展的空間,倒過來成了阻礙發展、縮短生存的壓力了!為了維持那麼大的空間,俄羅斯必須勉強支撐預算,還要將寶貴的人口分散到大不易的居住環境裡。

為什麼不能務實地看待、處理西伯利亞?正因為俄羅斯在沒落中,更不能接受進一步縮減國土的「屈辱」。長期以來,國土大小和國家地位被緊密拉在一起,讓俄羅斯人深信,國土多大就代表國家有多強。其他衡量強國的標準愈來愈難達到,俄羅斯就愈依賴國家國土的這項因素了。

為了滿足現在的強國幻想,勉強維持西伯利亞,俄羅斯其實從根本上傷害自己未來的國家元氣與能量,讓以後的俄羅斯更加薄弱。


過去、現在、未來,在這裡糾纏了。所有的政治決策,都有其過去、現在、未來互相作用的地方,因而我們理解政治,不能沒有時間縱深,不能不看過去如何牽制現在,更重要的是,要清醒冷靜地以未來的考慮調整現在的心態與價值。


政府應該擔負什麼樣的責任

人類發明的飲料中,沒有比伏特加酒(Vodka )更無聊的;可是人類發明的飲料中,大概也沒有比伏特加酒更神奇的了。

先說無聊的那一面,伏特加只有兩種成分,水和酒精,伏特加的製程,就是將正確比例的水和酒精混合在一起,砰,好了,伏特加酒出現了。

列寧發明過一種特別的伏特加酒,叫裡柯夫卡(rykovka),在革命策略上大大有創意的列寧同志,在改造伏特加酒時顯然沒怎麼用心。裡柯夫卡和伏特加有什麼不同?裡柯夫卡是百分之三十五的酒精和百分之六十五的水對攙,比一般伏特加稍溫和些。


平常、正常的伏特加酒,酒精和水差不多就是一比一。一樣多的酒精遇上一樣多的水,砰,好了,那就是伏特加酒。

這麼單調的東西,竟然幾百年來(據考證應該有五百年歷史了!)沒有被淘汰;這麼單調到無聊地步的東西,在我們這個詳究複雜神經細胞的時代裡,竟然還能被包裝成派對上的流行事物,啊,這是伏特加創造的第一項神奇現象。

還有一項神奇現象,這麼簡單的東西,1894 年竟然還勞煩當時的沙皇亞歷山大三世下詔請出大化學家門德列夫(Dimitri Mendeleev ,是的,就是發現化學元素周期表的那個門德列夫),來研究改善伏特加的本質。更神奇地,門德列夫不只接受了這項任務,還有了重大發現。他發現五百毫升的酒精對上五百毫升的水,不會產生一公升的伏特加酒。中間經過特殊的化學作用吧,產生的伏特加酒,只會有九百四十一毫升,有五十九毫升的液體神奇損失了!


門德列夫得到的結論,製造伏特加不能用容量算比例,要改用重量,一千克的酒精加上一千克的水,才是最正確的調法,才調得出最好的伏特加酒。

奇怪?為什麼沙皇要管伏特加酒怎麼做,革命後列寧也要管伏特加酒怎麼做?這又是另外一個神奇事跡了,從羅曼諾夫王朝延續到今天,俄羅斯官方控制伏特加酒控制了三百五十年。

這要從1648 年講起。那一年,莫斯科爆發了「酒館暴動」,而且騷亂迅速蔓延到附近其他城鎮。情況蠻慘的。莫斯科周圍區域,三分之一的成年男性,都在酒館裡掛了數額驚人的欠帳。伏特加酒徵服了俄羅斯,日日爛醉的人哪有辦法起床下田耕作呢?人為的,或者應該說「酒為的」荒年歉收,打擊了俄羅斯農業經濟。農業經濟殘破,欠酒館的錢更還不出來了,酒館成了社會公敵,喝醉酒的衝動攻擊酒館,喝不到酒的更是憤恨打砸酒館,「酒館暴動」一發不可收拾……


伏特加改為公賣


這個情況非收拾不可,於是沙皇朝廷緊急決定將伏特加收管,改為公賣。只有政府官方才能製造、銷售伏特加。從那時開始,三百多年間,俄國政府先後六次解除過公賣禁令,讓伏特加自由生產自由買賣,但最後都不得不在一片混亂的災難中,重回公賣的老路。不得不公賣,理由頗豐富。例如說,劣幣驅逐良幣,劣酒也會驅逐良酒。穀物可以產生酒精,水果也可以,別忘了,連木頭都可以拿來當酒精原料。伏特加只要水和酒精即可生產,意味著酒精成本愈低,售價可以愈便宜,也有機會獲得更高利潤。公賣制度一解除,市場就充斥了劣質、廉價的伏特加,想喝稍好一點的酒,都沒有辦法了。

另外一個理由,俄羅斯邊境長年不平靜,戰爭頻仍,上了前線的軍隊,只能靠伏特加來穩定情緒、鼓舞士氣。19 世紀末的俄羅斯名醫佛洛維奇(Nikolai Volovich )曾經計算過:伏特加有刺激心血管系統活動、清除血液雜物的效果,如果每天喝一兩,可以達到最高程度。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為了抵抗入侵的德軍,史達林下令:前線蘇聯兵士每天會分到二兩的伏特加酒。喝了再上!

還有一個更正當、更不能被推翻的理由:俄羅斯政府,不管他的頭頭叫沙皇還是總書記,都需要從伏特加專賣得到的龐大利益。數字會說話,俄國人的酒品消耗量冠於全球,每人每年平均要消耗掉高達四加侖(差不多十六升)的純酒精。吞進肚裡的這些酒精,至少有一半來自伏特加酒。那麼大量的伏特加,要花多少錢來買?只要從中間抽取一小部分,政府不就有錢了嗎?蘇聯時代,從伏特加銷售獲得的收入,可以佔國家總歲收的五分之一!

歷史學家發現了一串可悲的連鎖反應。二次大戰的經驗,使得許多俄國人在戰場染上了酗酒的毛病。這些人在戰後大量消耗伏特加,增加了政府收入。政府開支愈來愈依賴伏特加,也就愈來愈不可能處理國民集體酗酒的問題。伏特加愈制愈多,俄羅斯就愈來愈醉。愈來愈醉的俄羅斯生產力下降,於是政府就更迫切需要賣酒換來的錢……


愈來愈醉的俄羅斯

代價是:到20 世紀末,每年有高達三萬俄國人死於酒精中毒。比較一下:蘇聯入侵、佔領阿富汗,十年苦戰,也只不過犧牲了一萬四千名戰士!

歷史學家還發現了另一串更可悲的連鎖反應。伏特加從來不是好喝的酒。它不像紅酒白酒威士忌白蘭地,有豐富多層次的口味。其他國家的人,喝伏特加酒要調上一大堆有的沒有的,俄羅斯人卻從來都是「單喝」。威士忌還能加水加冰塊,伏特加本來就一半是水,還加什麼水?俄羅斯人喝伏特加,不是為了過程,而是為了快速的結果。酒精進入身體,立刻生出熱度與暈眩感覺來。前者讓俄國人得以抵禦北國的氣候,後者讓俄國人遺忘生活的艱苦。


喝得愈多、遺忘得愈多,生活也就愈能忍受了。可是,伏特加進入身體,也會讓人忘記了應該要檢討、進而改變那不完美的生活環境。更糟的是,喝了伏特加,人往往只會在貧困掙扎中,把自己的生活弄得更艱難。更艱難的情況下,人還能怎麼辦?只好再喝更多的伏特加吧!

伏特加最神奇的地方,是這樣簡單得近乎無聊的東西,悄悄地主宰了一個龐大國家的命運,低調卻又尖銳地點出了政治學的永恆議題——政府,到底應該對人民負擔怎樣的責任?讓人民沉醉在伏特加裡,以便收取公賣利益,再拿這些收入來做公共開銷,這樣的舉措,合不合理?有沒有道理?算是負責的做法嗎?

(節選自《故事照亮未來》)


相關焦點

  • 俄羅斯伏特加的歷史起源
    俄羅斯伏特加因為伏特加在莫斯科出現的時間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俄羅斯人使用酒精卻是在距今【10世紀】以前,當時的俄羅斯人用蜂蜜發酵,形成了啤酒和其他類別的酒精飲料,所以俄羅斯人認識酒精可能不少於1386年。
  • 硬核俄羅斯——伏特加與菸草
    在中國人隊俄羅斯的印象中,有幾個符號是不可消弭的:前蘇聯鋼鐵洪流、伏特加、漂亮姑娘、熊,從這些符號可以看出,能讓人類記憶深刻的,只有死亡和世俗。鋼鐵洪流威脅了整個歐亞大陸50年,令老年人心有餘悸而年輕人心馳神往,伏特加、姑娘、熊則是我們日常調侃毛熊的段子。
  • 俄羅斯生命之水和伏特加有什麼魅力?
    不久前,一個短視頻用戶模仿俄羅斯人喝伏特加在網際網路上流行起來。喝酒「小鳥伏特加」,誇大俄羅斯的飲酒習慣,你永遠猜不出他下一步會吃哪道菜。你在看樂呵時知道伏特加?伏特加的歷史說到伏特加,我們都會想到俄羅斯,這是俄羅斯的專長。
  • 伏特加酒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譽,成為俄羅斯男人離不開的精神支柱
    俄羅斯伏特加酒的發展歷史俄羅斯伏特加的產生,迄今為止有500多年的歷史,幾乎與俄羅斯民族同步。正式出現是在1478年伊凡三世執政的時候;1533年俄國歷史上第一個沙皇伊凡雷帝在莫斯科開設伏特加酒館,隨後伏特加開始在俄國大範圍的流傳。那時並不叫伏特加,有趣的是也叫「谷酒」,與現在中國農村自釀白酒名稱一樣。18世紀初彼得大帝對伏特加酒實行國家專營制,成為俄國最主要稅收財源。
  • 俄羅斯的血液,伏特加的那些事兒
    醉酒的危害,伏特加是魔鬼的禮物從俄羅斯往歐盟走私自從2004年愛沙尼亞加入歐盟後,靠近俄羅斯邊境的Narva就成了俄羅斯廉價伏特加的走私重災區。一瓶在俄羅斯賣20多塊錢的廉價烈酒,到了愛沙尼亞就可以翻上十倍的價格。因為歐盟對酒類的管制以及徵稅,使得整體的酒類零售價格大幅上漲。對於那些喜歡並負擔得起優質白酒的人來說,加入歐盟對他們的影響並不大,他們反而能更好的享受到歐美的好酒了。比如那些在首都塔林的人們,他們就完全不會想到去碰走私廉價伏特加,所以走私酒的市場在這種大城市並不好。
  • 俄羅斯美女組隊試酒:二鍋頭PK伏特加,哪個更好喝?
    俄羅斯姑娘喀秋莎收到了朋友送的中國白酒,因為從來沒喝過,帶著幾分好奇,她呼朋引伴來了場中國白酒VS俄羅斯伏特加的PK賽。 對於戰鬥民族的年輕姑娘和小夥子們,哪個口感會更好?讓我們拭目以待!
  • 伏特加當水喝的俄羅斯人,最喜歡濃度高的酒,為何不喝中國白酒?
    在我們中華文化當中,除了飲食最令人值得讚頌之外,酒文化,同樣是滲透了我們中國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中的,我們國家有不少著名的酒宴,其中以鴻門宴為首,不僅勾勒出了一番勾心鬥角,更是讓後人為之稱讚,即便在今天,酒依然是不少人的心頭愛。
  • 太子伯郎攜純正俄羅斯風情伏特加首次進軍2020進博會
    太子伯郎酒業集團於1997年在俄羅斯聯邦韃靼斯坦共和國正式成立,是俄羅斯久負盛名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的第一個釀造基地在1883年就已落成,目前已擁有七大歷史悠長的釀造基地。伏爾加河畔中遊地段得天獨厚的氣候和豐饒的沃土孕育出小麥、黑麥等優質穀物,太子伯郎甄選這些優質穀物為原料,傳承古老而獨特的釀製工藝,取源俄羅斯苔原地帶蘊含豐富礦物質、微量元素及大量營養成分的「聖杯」泉水,經過多次蒸餾,方才釀造出純正的俄式阿爾法級伏特加。太子伯郎精釀的阿爾法級伏特加作為俄羅斯殿堂級的伏特加,極具代表性,適合佐餐純飲。
  • 俄羅斯人早就不是只喝伏特加了,起泡酒已然成為全民新寵
    寒冷+伏特加=俄羅斯?你還對俄羅斯有這種刻板印象嗎?別再被誤導了,俄羅斯對酒的熱愛可不只是伏特加。說到熱愛喝酒的國家,絕對繞不過俄羅斯。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像俄羅斯這樣,因對酒精的喜愛而對整了個國家造成深遠影響,在世界歷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太子伯郎加快媒體深度融合,破局創新,傾情獻上純正俄羅斯伏特加
    太子伯郎酒業集團(以下簡稱「太子伯郎」)旗下伏特加產品以高品質、口感純正為人所熟知。太子伯郎位於伏爾加河畔的喀山,得天獨厚的氣候和沃土孕育出了特級黃金小麥和黑麥,是伏特加酒釀製的天然糧倉。作為俄羅斯殿堂級伏特加的代表品牌,太子伯郎不僅掌握傳承百年的釀酒技藝,也注重創新。太子伯郎以其ALPHA級伏特加享譽全俄,可謂俄羅斯國民品牌。
  • 都是酒,俄羅斯的「伏特加」和白酒有啥區別?外國人為啥喝不慣
    中國人愛喝白酒,外國人愛喝伏特加,對於咱們來說,應該已經慣例了。但是,這種兩種有啥區別你知道嗎?都是酒,俄羅斯的「伏特加」和白酒有啥區別?外國人為啥喝不慣?都是酒,愛喝「伏特加」的外國人,第一次喝白酒是種怎樣的體驗?其實,這也是外國人和咱們的區別。從味道上來說,伏特加是所有酒類裡味道最純粹的,而白酒是味道最複雜的;白酒喝過後全身都是味兒,而伏特加喝過後嘴裡都沒味兒。
  • 俄羅斯頂級伏特加 Imperia 推出水晶限量款
    俄羅斯沙皇御用的頂級伏特加 Imperia Vodka(緋紅伏特加)推出限量款施華洛世奇水晶冠威士忌,於2011 年8月全球限量發行20,000瓶,銷售地點針對機場免稅店、高級飯店、夜店、酒吧和精品酒類專賣店
  • 俄羅斯質量體系評出最佳伏特加
    俄羅斯政府牽頭設立的自主非商業機構「俄羅斯質量體系(Роскачество)」研究了來自14個製造商的23個不同價格的伏特加酒樣品,評選出了最佳伏特加品牌
  • 俄羅斯的國飲,你只認識「生性兇猛」的伏特加?
    2019年六月份,我有幸前往俄羅斯,特地選了半自由行,以便深入了解這個戰鬥民族的文化。十個小時的航行,我一直想著到了俄羅斯我能吃到什麼,畢竟食物是我們了解其他民族文化的最好途徑。至於飲料,在我的潛意識裡,伏特加就是俄羅斯人的日常飲品,也是俄羅斯的國飲,沒有一款飲料可以取代它的地位。但是,當我走過集市逛過市場後,這種想法就被完全改變:在俄羅斯人的心目中,茶甚至比酒的地位還要高!的確,俄羅斯人的嗜酒形象讓我們印象深刻。甚至有人調侃,在俄羅斯是不會有高度數的酒精賣的,因為同樣度數的伏特加,價格遠比酒精貴,所以俄羅斯人就會選擇購買酒精了。
  • 俄羅斯太子伯郎伏特加成功打入中國市場,汗思卡亞博取更多「印象分...
    在中國酒類消費市場中,伏特加其實並不是一個特別「大眾化」的細分領域。雖然隨著全球貿易的愈發深入,分工體系的愈發成熟,社會之中湧現出了越來越多的伏特加愛好者。他們鍾愛伏特加飽滿純粹的口感,同時為伏特加背後的悠久釀酒文化而沉醉不已。但伏特加每年在中國市場的銷售份額,與其它洋酒相比,似乎並沒有佔據太大的優勢。不得不說,這的確是一種遺憾。
  • 酒中「渣男」伏特加
    俄羅斯伏特加名氣之大,曾讓我一度以為俄羅斯的伏特加就是世界上最烈的酒了,有機會一定要嘗試一次戰鬥民族的烈酒。我在第一次踏上俄羅斯這片神奇的土地之後,終於如願以償。
  • 俄羅斯太子伯郎伏特加揭曉正確答案
    其一,伏特加代表了一種獨特的異域文化,擁有悠久的釀製歷史, 容易激發出人們的好奇心理;其二,伏特加口味獨特,在全球都擁有一定的知名度,是聚會時佐餐純飲的「不二選擇」。作為伏特加領域的行業代表,源自俄羅斯的太子伯郎酒業集團JSC TATSPIRTPROM(以下簡稱「太子伯郎」),是當前深受國人追捧的伏特加品牌。
  • 俄媒:世界最貴俄羅斯伏特加在丹麥被盜
    俄媒1月4日消息,哥本哈根伏特加收藏家布裡安·英格伯格被盜走一瓶世界上最貴的俄羅斯伏特加Russo-Baltique。 報導稱,這瓶價值130萬美元的伏特加從英格伯格的酒吧Café 33中被盜走。英格伯格稱,小偷進酒吧的時間不超過三分鐘,因為他目標明確——就是酒吧主收藏的這件6千克的藏品。 這瓶名貴的酒曾在美劇《紙牌屋》中出現。
  • 俄羅斯人抗疫:伏特加、藝術與小木屋
    如何打發這漫長的「假期」,成了俄羅斯人最關心的事。在非常時期,每個民族的所做所思都折射了自己最根本的特質,俄羅斯人的疫情假期生活,就充分體現了他們對伏特加、對藝術、對小木屋的熱愛。2月初,從武漢撤回來的144人是最先體驗隔離的俄羅斯人。他們在秋明的西伯利亞森林中的一個療養院,被隔離了14天。一位叫薩維採娜的姑娘通過視頻給外界展示了他們的隔離生活。
  • 世界上最貴伏特加被盜:瓶身已找回 酒沒了
    2018年1月7日訊,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日前,世界上最貴的一瓶伏特加在丹麥被盜。警方稱,找到了酒瓶的瓶身,並未遭到損壞,但酒瓶在發現的時候已經空了。這瓶酒之所以如此昂貴,是因為酒瓶用了3公斤黃金和3公斤白銀鑄成。此外,瓶身採用了1912年參加蒙特卡洛拉力賽的魯索-巴爾特汽車的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