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隱秘的角落》帶火的那首恐怖童謠,牽扯出了無數離奇殺人案....

2021-02-22 INSIGHT視界

文 | 愷哥
From  新周刊微信號:new-weekly刷完《隱秘的角落》,相信不少朋友都患上了小白船PTSD,在腦海裡把這首歌單曲循環一整天。在第6集的最後,三個小孩坐在漁船上望向天空。此時,一曲《小白船》緩緩響起,「飄啊,飄啊,飄向西天」——鏡頭一轉,一具屍體浮現在海面上。如此詭譎的轉場,再加上清冷的歌聲,這首「陰樂」讓人在大夏天心生一股寒意,也細思極恐:1924年,韓國作曲家尹克榮的姐夫去世,他以此為題材創作了《半月》(반달),既是為了記錄失去親人的寂寥,同時也抒發了當時痛失國土的痛苦。1950年,這首歌被翻譯成《小白船》傳入中國,歌詞大意沒有變化,但傳達出的意境卻不相同:在《小白船》中,桂花樹、白兔、晨星,無一不描繪了孩子們對天空的美好想像;而在《半月》中,晨星是一座燈塔,指引亡靈飄向西天,靜謐緩慢的旋律,也處處流露出安撫的氣息。如果這一首童謠就讓你不寒而慄,那接下來要介紹的這幾首童謠,恐怕會讓你夜不能寐。小白船算什麼,帶你看看推理界的恐怖遊輪。/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法官、教師、醫生、警察、偵探……8個素不相識的人受邀來到同一個海島上,卻一個個接連死亡。而兇手殺人的手法和順序,與別墅內的一首童謠息息相關:Ten little Indian boys went out to dine;One choked his little self and then there were nine.Nine little Indian boys sat up very late;and then there were eight.Eight little Indian boys travelling in Devon;and then there were seven.Seven little Indian boys chopping up sticks;One chopped himself in halves Six little Indian boys playing with a hive;and then there were five.Five little Indian boys going in for law;and then there were four.Four little Indian boys going out to sea;A red herring swallowed one and then there were three.Three little Indian boys walking in the Zoo;Two little Indian boys sitting in the sun;One little Indian boy left all alone;He went and hanged himself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十個小人,一個不剩。/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以上場景,出自推理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的《無人生還》(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小說引用了一首知名的英國童謠,巧妙的劇情構思,也使它成為童謠殺人題材小說的代表作。事實上,這本書的原名就是《十個小黑人》(Ten Little Niggers)。後來因為書名涉嫌種族歧視,幾經更改,變成了現在大家看到的《無人生還》。這首童謠再版的時候,最後一個小人上吊自殺的結局,也改成了結婚生子。除了經典的《無人生還》,阿加莎還有一本《黑麥奇案》(A Pocket Full of Rye),也使用了童謠殺人的手法。在這個案子裡,百萬富翁被毒死在自己的辦公室,口袋裡裝著黑麥;她的妻子被發現死在客廳裡,身邊有一塊吃到一半的麵包;死去的女僕鼻子上夾著一個夾子,她們的死法與童謠中描繪的一模一樣:Four and twenty blackbirds,The king was in his counting houseThe queen was in the parlorThe maid was in the garden,There came a little blackbird黑麥奇案/ A Pocket Full of Rye雖然都是講童謠殺人,阿加莎卻沒有重複前作的套路——在《黑麥奇案》中,兇手反而是想利用童謠,幹擾大家的思維,誤導警方和偵探的調查方向。除此之外,阿加莎還有一部著名的舞臺劇《捕鼠器》(The Mousetrap),在世界各地上映了近60年,經久不衰。同樣一場暴風雪山莊殺人案件,也引用了一首童謠:Three blind mice! See how they run!They all ran after the farmer's wife,Who cut off their tails with a carving knife.Did you ever see such a thing in your life你可能想不到,這些童謠,都出自同一本書——《鵝媽媽童謠》。這本書最早在1791年出版,收錄了52篇童謠,如今這一數量已經達到了800多篇。作為民間文學的一種形式,《鵝媽媽童謠》反映了不同時代、不同地域和不同階級的價值觀,當中收錄了不少幽默故事、遊戲歌曲和催眠曲,但也有很多看似詭異、暴力、血腥的童謠。比如說有一首《倫敦鐵橋垮下來》(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整首童謠都透露出一股「不把倫敦大橋唱垮,誓不罷休」的味道。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關於童謠,有一種說法是,歌詞在描述之前的的某次倒塌或軍事攻陷;也有一種說法,認為歌詞最後的「My fair Lady」,是在向民俗學家高姆(Alice Bertha Gomme)致敬——這位學者堅稱陰謀論,她認為倫敦橋在早期修建的時候,因為封建迷信,把一些小孩活埋在橋基之下,讓他們的靈魂守護這座橋。另一首《莉琪·波登拿起了斧頭》(Lizzie Borden took an axe),故事原型是駭人聽聞的1892年美國加州殺人案件。Lizzie Borden took an axe,and gave her mother forty whacks.When she saw what she had done,she gave her father forty-one.1892年,銀行家安德魯·波登(Andrew Borden)和他的第二任妻子被人用斧頭砍死在家裡。而當時在家的33歲女兒莉琪·波登(Lizzie Borden)因為涉嫌重大而被逮捕:她與繼母平日素有嫌隙、事發當天試圖支開僕人、證詞自相矛盾等等。然而,歷經一年多的偵訊與審判,莉琪·波登被無罪釋放,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爭議。不論是童謠、小說還是影視作品,都直指莉琪·波登就是兇手,反映出當時的輿論。事實上,兩名被害者一共被砍了29下,與童謠中的描述也稍有出入。這起案件,主要被改編成恐怖片。/Lizzie Borden Took an Axe還有一首《扭曲的男人》(There was a crooked man),整首童謠讀下來,都充滿了扭曲的氣息:and he walked a crooked mile,He found a crooked sixpencewhich caught a crooked mouse,And they all lived together in a little crooked house.有學者認為,這位「扭曲的男人」指的是當時被譽為「蘇格蘭將軍」的亞歷山大·萊斯利爵士。他籤署了一份保障蘇格蘭政治經濟自由的盟約,而「扭曲的臺階」是指蘇格蘭和英格蘭之間的邊界,儘管雙方互有敵意,但由於共享一個邊界,不得不生活在一起。也有人認為,這首童謠純粹就是在描繪工業革命後,由於貧富差距過大,社會壓抑陰鬱的氛圍:《招魂》系列電影,引用了這首童謠。/The Conjuring 2下面這首《轉個玫瑰圈》(Ring-a-Ring o' Roses),歌詞風格與上面幾首截然不同,聽起來很天真爛漫,但背後也暗藏玄機。這首童謠影射的是從1347年持續至1353年,被稱為「黑死病」的鼠疫。玫瑰圈指的是人們手臂上的圓形紅疹;口袋裡的花,指的是當時人們用花遮蓋氣味的習俗;打噴嚏,是流感的症狀;最後一句,不言而喻。說到國內的恐怖童謠,很多朋友可能會想起綜藝節目《明星大偵探》裡的《恐怖童謠》:不用說,童謠中天真稚嫩的童聲,與詭異的歌詞結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種巨大的反差感,營造出恐怖的氛圍。日本推理作家橫溝正史的《惡魔的拍球歌》裡,童謠中描述的死亡場景,得到了精確的再現:「女孩外貌嬌好,酒量也大,整日用漏鬥喝,沉浸在杯酒之中」,變成了一具喉嚨上插著漏鬥的屍體,讓人起渾身的雞皮疙瘩。其次,如果你看過大部分童謠殺人的作品,你就會發現,雖然大家都在寫童謠,但撞梗的情況並不常見:比如說前面提到的《無人生還》和《黑麥奇案》,一部是講兇手按照童謠的方式殺人,一部則是講兇手利用童謠反套路警察;美國推理之父範達因的《主教殺人事件》,將童謠的內容作為殺人的手法;而在東野圭吾的《白馬山莊殺人事件》中,每個房間都掛著一首不同的童謠,童謠是解開謎題的一個工具。所以說,童謠只是小說的一層外殼,如何填充好內核,使故事引人入勝,還要靠各個作家自己發揮。而對讀者和觀眾來說,聽著熟悉的童謠,打碎童年的濾鏡,真的是太上頭了!其實除了《小白船》,我們還有不少潛力十足的「恐怖童謠」。這首童謠有一種《德州電鋸殺人狂》的感覺,殺人犯追殺兩個受害者,最後一個被挖掉了眼睛,一個被砍掉了耳朵。一個剛黑化的小孩,陰惻惻地坐在房間裡,燈也不開,床上擺滿了詭異的泥娃娃,這畫面還挺瘮人的。[1] 隱喻敘事與恐怖藝術——文化人類學視角下的鵝媽媽童謠︱趙躍[2] 4 fun facts about Mother Goose︱Blanche Fisher Wright[3] Was there a real Mother Goose? ︱LAURA SCHUMM

本文系授權發布,《新周刊》微信公眾號(ID:new-weekly)。《新周刊》創刊於1996年8月18日,以「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周刊」為定位,20多年來用新銳態度測量時代體溫。從雜誌到新媒體,《新周刊》繼續尋找你我共同的痛點、淚點與笑點。關注新周刊微信公眾號,與你一起有態度地生活。官方微博@新周刊。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本期推薦閱讀:

後臺回復關鍵詞【教育】,閱讀文章《這部豆瓣9.1、全球5億人看過的恐怖片,拆穿了中國教育的騙局》

相關焦點

  • 《隱秘的角落》小白船成恐怖童謠 隱秘的角落在哪拍的徐靜扮演者...
    《隱秘的角落》小白船成恐怖童謠 隱秘的角落在哪拍的徐靜扮演者個人資料起底時間:2020-06-22 13:23   來源:唯美村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隱秘的角落》小白船成恐怖童謠 隱秘的角落在哪拍的徐靜扮演者個人資料起底 《隱秘的角落》這部劇最近很火!
  • 從小唱到大的恐怖童謠,《隱秘的角落》告訴你什麼是改變三觀的童謠....
    《隱秘的角落》大火之後,配樂《小白船》在洗腦之餘,也被染上驚悚色彩,堪稱「 2020 年度恐怖童謠」。主演秦昊還在微博上收到了自家媳婦伊能靜的公然警告,已將此曲列入兒歌禁曲,秦米粒的睡前時間大家不必擔心了。
  • 8.9分的《隱秘的角落》,如何讓經典的「小白船」變身恐怖童謠
    「帶你去爬山」,「我還有機會嗎」最近成為網絡熱梗,而這些都來源於豆瓣8.9分,自開播以來就熱度和口碑炸裂的《隱秘的角落》。它被網友稱為難得一見的國產良心劇。 《隱秘的角落》裡很多配樂都被人稱之為「陰樂」,每次當人性的暗黑被激發出來的時候總能聽到這種陰森恐怖的配樂
  • 《隱秘的角落》裡的兒歌火了:原來童謠背後,都有細思極恐的故事
    這首聽著像「陰樂」般的童謠,最初真的就是一首安魂曲。1、《小白船》的誕生:一半是喪親之痛,一半是家國之愁陪伴了無數中國人童年記憶的《小白船》,原名《半月》,是一首朝鮮童謠。尹克榮見此情景,便創作了安魂曲《半月》,一方面希望能給姐姐帶去溫柔的安慰,另一方面也飽含了痛失國土的傷痛。在《半月》的結尾,有這樣一段歌詞:「走過那彩雲國,再向哪兒去?在那遙遠的地方,閃著金光,晨星是燈塔,尋路吧。」「晨星」暗含著希望,既是個體對未來生活的希望,也是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期待。
  • 8.9分的《隱秘的角落》,如何讓經典的「小白船」變身恐怖童謠
    「帶你去爬山」,「我還有機會嗎」最近成為網絡熱梗,而這些都來源於豆瓣8.9分,自開播以來就熱度和口碑炸裂的《隱秘的角落》。它被網友稱為難得一見的國產良心劇。《隱秘的角落》裡很多配樂都被人稱之為「陰樂」,每次當人性的暗黑被激發出來的時候總能聽到這種陰森恐怖的配樂。
  • 隱秘的角落:小白船為何成為恐怖童謠,這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隨著熱播劇《隱秘的角落》收官,其配樂《小白船》也新晉成了全新恐怖童謠。有網友表示,這麼溫馨的童謠為什麼每次都和劇中陰森恐怖的殺人場景配合在一起?其實,《小白船》這首童謠翻唱自韓國童謠《半月》,這是一首安魂曲,誕生要從日本侵佔朝鮮半島說起。
  • 《隱秘的角落》只有劇情音樂驚悚?你怕是忽略了童謠、漫畫和寓言
    要說最近口碑最好、熱度最高的電視劇,那無疑是《隱秘的角落》了。自古懸疑驚悚不分家,作為迷霧劇場中的一部,懸疑劇《隱秘的角落》中的殺人兇手雖然一開始就告訴大家了,後面的劇情走向卻讓人猜不到。《魔方大廈》《隱秘的角落》片頭與《魔方大廈》一樣,依靠扭曲的人物造型和詭異的音樂營造出一種恐怖的氣氛。
  • 「隱秘」的兒歌火了:從小唱到大的童謠,背後故事細思極恐
    尹克榮見此情景,便創作了安魂曲《半月》,一方面希望能給姐姐帶去溫柔的安慰,另一方面也飽含了痛失國土的傷痛。在《半月》的結尾,有這樣一段歌詞:「走過那彩雲國,再向哪兒去?在那遙遠的地方,閃著金光,晨星是燈塔,尋路吧。」「晨星」暗含著希望,既是個體對未來生活的希望,也是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期待。相信總有光亮在前方,總有希望在拐角。
  • 《隱秘的角落》裡的小白船為什麼是恐怖童謠 結局真是大團圓嗎
    《隱秘的角落》裡的歌謠《小白船》為什麼是恐怖童謠,我從我自己對歌詞來分析,我們先來看歌詞藍藍的天空銀河裡,有隻小白船,船上有棵桂花樹,白兔在遊玩,槳兒槳兒看不見,船上也沒帆,飄呀飄呀飄向西天,渡過那條銀河水,走向雲彩國,走過那個雲彩國,再向哪兒去,在那遙遠的地方,閃著金光,晨星是燈塔
  • 《隱秘的角落》插曲《小白船》是恐怖童謠嗎 《小白船》歌詞
    近日,看過電視劇《隱秘的角落》的網友相信都被劇中的插曲嚇到了,歌曲《小白船》是恐怖歌謠嗎?歌曲《小白船》的完整版歌詞介紹,一起來看一下。  1、隱秘的角落插曲小白船是恐怖歌謠嗎  《隱秘的角落》這部劇是由韓三平監製,辛爽執導的國內首部家庭懸疑劇集,這部劇是由秦昊、王景春領銜主演榮梓杉、史彭元、王聖迪、張頌文、劉琳等主演,主要講述的是沿海小城的三個孩子在景區遊玩的時候無意之間拍攝到一場謀殺案並開始冒險的故事。
  • 近10天播放量增長14倍,童謠《小白船》突然火了
    《隱秘的角落》大火後,劇中歌曲《小白船》也受到大家關注,由於《小白船》總伴隨著殺人事件響起,因此這首歌也被觀眾們戲稱為「恐怖童謠」。 對此,這版《小白船》的演唱者、著名民謠組合「小娟&山谷裡的居民」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專訪時,也大呼意外。
  • 隱秘的角落:《小白船》
    隱秘的角落:《小白船》隱秘的角落火了。短短的十二集體量,差異極大的單集時長,配合著每一集獨特的故事,給我們串聯成一個家庭懸疑劇。通過多次刷劇,看到其中不乏經典之處,尤其是《小白船》這首歌曲的每次出現,讓人細思極恐。具體細節如下:一、在片頭動畫中,小白船出現了兩次。
  • 恐怖童謠的「驅魔指南」
    電視劇《隱秘的角落》開播一周,看過的人都不用眼神確認,哼句兒歌就知道對方是不是一起追劇的小夥伴兒。 於是《小白船》憑藉著《隱秘的角落》,一不小心就成了首公認的恐怖童謠。 其實《小白船》才不是恐怖童謠,它是貨真價實的,安魂曲。
  • 《隱秘的角落》裡本應溫馨卻滲人無比的童謠《小白船》
    要說最近抖音、豆瓣或者微博上討論最多、人氣最火的一部劇是哪個?《隱秘的角落》一定佔的上名號。許多人被它的預告片嚇出一身冷汗的同時,也一下子被吸引了注意力。無論是精彩的預告片,還是層層疊進、步步緊扣、引人入勝的正劇,都讓觀眾感到一種夾雜在燒腦與解謎之間的暢快感。
  • 《隱秘的角落》到底是怎麼火的?
    《隱秘的角落》是怎麼火起來的?《隱秘的角落》的故事梗概想必你已經大致了解。這部改編自小說《壞孩子》的作品,講述了三名少年在景區遊玩時無意間拍攝記錄了一場謀殺之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從百度指數來看,從6月16日正式上線開始,《隱秘的角落》熱度就一直處於上升狀態。DT君注意到,《隱秘的角落》熱度曲線在6月17日、20日和23日這幾天都明顯地上了個臺階。也就是說,這三個時間點是助推該劇出圈的關鍵時刻。結合微博熱搜話題,我們大概可以模擬出一條《隱秘的角落》出圈之路。
  • 恐怖童謠,遠不止一首《小白船》!刷完《隱秘的角落》,有人拒絕爬山,躲避老師,不唱兒歌!
    ,童謠中天真稚嫩的童聲,與詭異的歌詞結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種巨大的反差感,營造出恐怖的氛圍。刷刷完《隱秘的角落》,相信不少朋友都患上了小白船PTSD,在腦海裡把這首歌單曲循環一整天。在第6集的最後,三個小孩坐在漁船上望向天空。此時,一曲《小白船》緩緩響起,「飄啊,飄啊,飄向西天」——鏡頭一轉,一具屍體浮現在海面上。
  • 為啥童謠也會越聽越恐怖?
    槳兒槳兒看不見,船上也沒帆,飄呀飄呀飄向西天……」看到《小白船》的歌詞,在你腦子裡迴響的不僅是旋律,是不是還有《隱秘的角落》裡那些毛骨悚然的殺人畫面?前幾天,大熱網劇《隱秘的角落》迎來了大結局,但貫穿全片的「恐怖童謠」熱度卻一路攀升。據騰訊音樂公布的數據,過去10天時間裡,《小白船》的播放量增加了14倍。
  • 網易雲音樂上線《隱秘的角落》配樂專輯秦昊、王聖迪演繹搖滾童謠...
    6月24日,網易雲音樂正式上線熱播劇《隱秘的角落》片尾曲《白船》,這首歌曲由導演辛爽創作,在劇中飾演」張東升「的秦昊與「普普」扮演者王聖迪演唱,同時網易雲音樂也上線了音樂人丁可為《隱秘的角落》創作的配樂專輯。
  • 隱秘的角落演員再唱小白船,朱朝陽身高超嚴良,普普不見蹤影
    《傳聞中的陳芊芊》的粉絲曾在網絡誇下海口,2020年上扮演最火的影視劇就是《陳芊芊》。然而誰會想到6月底,電視劇《隱秘的角落》橫空而出,成為了2020年上半年真正的爆紅劇。這次東方衛視算是滿足的觀眾的需求,在&34;晚會上,節目組就邀請到了張東升(秦昊)、朱朝陽(榮梓杉)、嚴良(史彭元)隱秘三人組再次同臺了,三人還為觀眾們帶來了著名的童謠《小白船》。
  • 《隱秘的角落》童謠響起時,我卻想起了另一部神作
    自認閱片無數、百毒不侵的觀眾們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是在《小白船》緩緩響起的時候,還是沒忍住從內心深處發出吶喊:兒歌,按照我們一貫的印象,應該是純摯童真的。不過創作兒歌的成年人在其中有所影射,也就使得這些歡快的旋律帶上點細思極恐的味道。古今中外,兒歌逐漸黑化成恐怖童謠的例子其實並不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