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晚,為紀念陳元璞(阿璞)自強不息、弘揚大愛廣州精神,由團市委、市廣播電視臺、市文聯、市殘聯、市未保辦聯合指導,市少年宮主辦的「密碼——阿璞藝術展」暨《無音之樂》紀錄電影開機儀式在廣州市第二少年宮首層美術館拉開帷幕。據悉,本次展覽展期為10月17日—12月6日。
據介紹,本次展覽的主人公——阿璞,原市少年宮美術教師,從小就體弱多病,6歲的時被診斷為輕度智力障礙與神經發育不完全,21歲被診斷為「精神分裂」,32歲因「脊髓海綿狀血管瘤」破裂壓迫神經,下半身癱瘓,今年6月因中風發作猝然離世。在短暫的一生中,阿璞憑藉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走出了屬於自己的獨特的人生道路。
8歲時,阿璞求學之路處處碰壁,但市少年宮破格收下這個智力不足卻有著非凡繪畫天份的特殊學員。經過市少年宮教師一路呵護和指導,20歲時,阿璞出版了獨具藝術風格的個人黑白畫作《無音之樂》,將柴可夫斯基、施特勞斯、華格納、馬勒等音樂家的幾十部古典音樂作品令人驚奇地呈現在畫布上。著名畫家劉仁毅點評道:「阿璞有靈耳,妙筆傳大聲」。音樂評論家曹光平先生則評價道:「陳元璞用畫筆以一種意境或一種構圖體現這些深奧的音樂巨作的偉大精神,實在是不易的,也是相當成功的」。
據不完全統計,阿璞以超越常人的毅力,完成了5000多幅畫作,先後獲得首屆廣東省和全國少兒美術教師美術作品「優秀獎」、「廣東省自強模範」、「廣州亞殘運會志願者愛心大使」等稱號,其成長經歷和愛心激勵了特殊孩子及他們的家長。
本次藝術展以全息影像與音樂、真人互動結合的方式,共展出阿璞生前創作的5000多幅畫作中的近千幅作品,以及他自己寫下的、童年路上掙扎、努力、求學、看病的各種小故事。展出作品包括阿璞繪畫的小動物、少年時期畫的連環畫、圍繞古典音樂創作的畫作,時間跨度從阿璞的童年到中年,繪畫風格從稚嫩青澀到成熟磅礴,類型包括黑白畫和油彩畫,記錄了阿璞一生的創作軌跡,隱喻著阿璞出生、成長和成熟的時代密碼。
活動現場,由市民政局、團市委、市殘聯、廣州廣播電視臺、廣州市少年宮等單位共同發起並啟動廣州關愛特殊青少年融合教育發展計劃,通過多措並舉的方式,為特殊青少年提供多維度支持。
據了解,廣州關愛特殊青少年融合教育發展計劃主要分為:「璞育計劃」主要面向特殊青少年,用於支持特殊青少年藝術家的培養;「種子教師計劃」主要面向特殊教育工作者,依託特殊教育相關專業機構和組織,培育特殊教育教師;「互助計劃」主要面向特殊青少年的家庭,依託「廣州市未成年人保護大講堂」,開展講座、培訓、分享等;支持合作夥伴計劃,面向專門的特殊教育機構、普通教育機構、專業醫療機構、媒體機構等,強化師資培訓、能力建設、宣傳推廣。
現場,為阿璞拍攝的紀錄片《無音之樂》開機儀式也同期舉行。《無音之樂》公益紀錄片由團市委、廣州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由知名導演向一民策劃導演,由阿璞家屬、老師以及在他求學求知路上對他給予幫助指導的成長引路人傾力參與,以陳元璞勵志圓夢為故事線索,通過多視角、多人物走訪和紀錄追蹤人生軌跡的方式,講述阿璞「傳奇」的人生經歷,是一部具有廣州特色、富有國際品味、濃厚文藝色彩的精品。(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雷愛俠)
[ 責編:王麗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