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幅畫作解鎖特殊藝術家陳元璞密碼

2020-12-28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緩緩的音樂聲中,走進玻璃盒子般的展廳內,地面和展廳中央的展牆上嚴絲合縫鋪滿了銀白色的鏡面,四面落地的牆上是阿璞歷年來圍繞蕭士塔高維奇、馬勒和華格納等古典音樂大師交響樂創作的近500張黑白畫,如同一個隱秘的編碼過程,阿璞透過繪畫向世界闡釋他對這些音樂作品和音樂家人生的解讀。

10月17日晚,為紀念陳元璞(阿璞)自強不息、弘揚大愛廣州精神,由團市委、市廣播電視臺、市文聯、市殘聯、市未保辦聯合指導,市少年宮主辦的「密碼——阿璞藝術展」暨《無音之樂》紀錄電影開機儀式在廣州市第二少年宮首層美術館正式拉開帷幕。

據不完全統計,阿璞一生完成了超過5000幅繪畫作品,兩個展廳內,作品結合鏡像、音樂、視頻等方式,攜帶著阿璞的故事緩緩走來,述說著阿璞一生最為簡單的堅持。5000幅繪畫作品,組成完整的「代碼系統」,是阿璞和世界的對話,也是認識了解阿璞的密碼。

跟著阿璞的畫作,

了解這一位不同尋常的藝術家

步入展廳內,迎面而來的巨幅手稿,是阿璞在高二時留下的作品。圍繞古典音樂創作的畫作名稱與記錄,大到音樂的名字,小到音樂的每一章、每一節。伴隨著耳畔邊緩緩響起的音樂聲,腦海裡浮現起了阿璞創作時的畫面。他低著頭,或思考或拿起筆快速地在紙上寫下了那一刻的想法。

本次展覽的主人公——阿璞,原市少年宮美術教師,從小體弱多病,6歲時被診斷為輕度智力障礙與神經發育不完全,21歲被診斷為「精神分裂」,32歲因「脊髓海綿狀血管瘤」破裂壓迫神經,下半身癱瘓,今年6月猝然離世。在短暫的一生中,阿璞憑藉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走出了屬於自己獨特的人生道路。

1號展廳以9部分內容構成,圍繞阿璞的藝術作品,譜寫人生篇章。記錄了阿璞一生的創作軌跡,隱喻著阿璞出生、成長和成熟的時代密碼。

展出作品包括阿璞繪畫的小動物、少年時期畫的連環畫、圍繞古典音樂創作的畫作,時間跨度從阿璞的童年到中年,繪畫風格從稚嫩青澀到成熟磅礴,類型包括黑白畫和油彩畫。除此之外,還展示了他自己寫下的關於童年路上求學、看病的各種小故事。

在正式開始展覽前,一組阿璞十年前的巨幅照片感染了每一位來賓,33歲的阿璞癱瘓臥床後,進行康復治療訓練的過程,他手扶助行器,一步一步緩慢向前行,堅毅的目光,看著前方。

阿璞媽媽手寫的阿璞成長史講述了阿璞的成長經歷,學習成績差,但酷愛繪畫。阿璞畫畫往往按照自己的想法畫,他不喜歡固定的模式和傳統的技巧。在少年宮老師的影響和幫助下,阿璞開始接觸古典音樂,並在聽音樂的過程中,通過繪畫的形式記錄下自己腦海中的印象。

阿璞媽媽保存的阿璞一生中所有的病歷,也成為了這次展覽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第一組作品《就這樣,輸在起跑線了嗎?》中展出了阿璞的童年照及早年的病歷。剛出生的阿璞只有2.4公斤,身高48釐米,不會睜開眼睛,不會吮吸,睡在保溫箱裡調理。從小體弱多病的阿璞,成為了兒科注射室的常客。即便如此,照片中,阿璞臉上洋溢的是發自內心的笑容,讓人忍不住跟著會心一笑。

8歲時,阿璞求學之路處處碰壁,最終市少年宮破格收下這個身有缺陷卻有著非凡繪畫天分的特殊學員,也開啟了阿璞不一樣的人生旅程。

在第二組作品《不考試,可以這樣長大嗎?》中,展出了阿璞少年時期的動物繪畫作品,有阿璞6歲時候畫的小動物,14歲時畫的《形狀古怪的老黃瓜》《形狀古怪的馬鈴薯和番茄》兩幅作品及《聖桑》系列畫作……

轉眼長成少年的阿璞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拒絕枯燥古板的線條、方塊,少年宮的教師們給予他極大的寬容,讓他畫其所想。也正因為如此,才成就了阿璞。

在第三部分《畫得好,有標準嗎?》作品中,展出了阿璞的動物畫作。工作人員介紹,阿璞酷愛畫動物,對於他而言,動物陪他玩耍、陪他長大。作品包括《物種進化》系列動物畫、恐龍的故事、動物連環畫等,繁複而不雜亂的線條相互交錯,無數天馬行空的幻想,構成一幅幅細膩又充滿樂趣的畫作。

在這個展區中還通過文字、圖片等形式記錄了阿璞在少年宮的學習、繪畫,以及開始接觸古典音樂的故事。

對於認識阿璞的人來說,這或許也是一次重新認識阿璞的機會,參觀過程中,耳畔邊不時聽到參觀者們細聲討論,「原來還畫過這個呀?」「原來阿璞畫了這麼多作品……」

與古典音樂相伴的日子

黑白畫是鋼琴譜,油彩畫是命運交響樂

在少年宮學習的日子裡,古典音樂成為了阿璞一生最重要的陪伴。廣州市少年宮常務副主任關小蕾回憶,1984年時,她在少年宮遇到了阿璞,和阿璞一起成長。「阿璞最初在常規美術班裡面學習,上著課可能就會流鼻血,他的背後總是墊著一塊毛巾吸汗。在繪畫上,他能夠把一些空間、結構的東西表達出來,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能夠表達得非常好。」

關小蕾介紹,阿璞8歲進入少年宮後,一直學習到了高中畢業,「初中階段,有一次老師上課時不經意播放了一些古典音樂,阿璞就喜歡上了,把古典音樂變成了他的畫作。」

在古典音樂的薰陶下,阿璞開始進行音樂繪畫。第四部分作品《沒有痛苦,還會有藝術家嗎?》,展示了阿璞的油畫自畫像及其早期的音樂繪畫。在他早期的音樂畫作中,動物依舊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阿璞習慣用古典音樂來標識自己的情緒,在古典音樂中自我救贖。在阿璞的一生中,通過「聽著音樂繪畫」的獨特方式創作了3500多幅繪畫,包括黑白畫和油彩畫。

第五部分《沒有光,黑暗是一條路嗎?》作品中,色彩與圖形的組合,為參觀者們帶來一場小型視覺盛宴。對阿璞來說,黑白畫是他的鋼琴譜,黑白交錯,是他譜的曲;油彩畫則是他的命運交響樂。

在一幅幅畫作背後,跳動著阿璞的脈搏,是阿璞對這個世界的喜愛與想像。每部分作品內容環環相扣,讓人進一步了解阿璞的一生。

在第六部分作品《畫音樂,可以是我和世界的關係嗎?》精選了阿璞的事跡,通過視頻方式,帶觀眾回顧阿璞生前的故事。第七部分作品《西華路,城市需要記住他嗎?》則設立CD展示架,展示了阿璞窄小房間內的所有CD,藉此全面加深參觀者對阿璞的認識與了解,帶領參展者走進阿璞的情感世界,再現他的藝術人生。第八部分作品《是廣州有阿璞,還是阿璞有廣州?》展示了阿璞近十年展覽活動的照片及他所喜愛的四位古典音樂家油畫肖像。四幅油畫肖像與阿璞的油畫自畫像繪畫風格如出一轍,阿璞不識譜,卻猶如一位真正的音樂家,編制了「沒有聲音的音樂」代碼,帶領觀者探索領略古典音樂之美。

在第一個展廳的最後一部分中,《一個人,一機構,一城市》以廣州市少年宮特殊藝術工作室藝術學習多年的韋一哲、倪卓君的多幅畫作結束。廣州市少年宮是全國首家關注特殊兒童藝術教育校外機構,致力於向社會普及融合教育理念,以藝術教育提升特殊兒童生活尊嚴。阿璞是少年宮第一位特殊學員,但不會是最後一個。

在藝術展開幕當天,由市民政局、團市委、市殘聯、廣州廣播電視臺、廣州市少年宮等單位共同發起並啟動廣州關愛特殊青少年融合教育發展計劃,通過多措並舉的方式,為特殊青少年提供多維度支持。

據了解,廣州關愛特殊青少年融合教育發展計劃主要分為:「璞育計劃」主要面向特殊青少年,用於支持特殊青少年藝術家的培養;「種子教師計劃」主要面向特殊教育工作者,依託特殊教育相關專業機構和組織,培育特殊教育教師;「互助計劃」主要面向特殊青少年的家庭等。

據主辦方介紹,目前「璞育計劃」和「種子教師計劃」已緊鑼密鼓地推進中。在廣州市少年宮特殊藝術工作室藝術學習多年的韋一哲、倪卓君是獲得「璞育計劃」支持的首批特殊藝術家,「種子教師計劃」則通過師資培訓、特殊未成年人藝術培訓、成果展示、教師研討會等方式,讓更多的特殊需要未成年人可以享受更優質的藝術教育培訓。

鏡廳對話

解鎖阿璞「密碼」

本次展覽除了將展出阿璞大量的原作之外,主辦方還設計了一個由阿璞的黑白畫作和無數鏡子構成的「鏡廳」。出席開幕式的近百位嘉賓在鏡廳內,在現場的鋼琴伴唱聲中嘗試去探索阿璞創造的密碼世界,並現場即興畫下自己對音樂、對阿璞,或者對阿璞人生故事的解讀,這些即興生成的繪畫作品將會留在現場,成為展覽的一部分。

在鏡廳內,地面和展廳中央的展牆上嚴絲合縫鋪滿了銀白色的鏡面,四面落地的牆上是阿璞歷年來圍繞蕭士塔高維奇、馬勒和華格納等古典音樂大師交響樂創作的近500張黑白畫,如同一個隱秘的編碼過程,阿璞透過繪畫向世界闡釋他對這些音樂作品和音樂家人生的解讀。白牆和黑白線條畫在鏡子形成層疊交錯的鏡影,觀展的人走在鏡面上,如同在漂浮著無數畫面的晶瑩湖面上行走,亦真亦幻,亦虛亦實,肅穆空靈中,觀者仿佛走過了阿璞和音樂大師對話的一生。

廣州大學副教授、著名策展人周鮚也是此次展覽的策展人,周鮚介紹,展覽從阿璞去世時開始籌備,近三個月的時間一直在整理阿璞的作品,包括他未完成的作品。「整理的過程我們也非常吃驚,他人生留下了5000多張作品。」

周鮚表示,本次展覽展出的作品均是通過重重篩選後的精品。每個畫作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包含了阿璞對世界的探索與熱愛。

周鮚在本次藝術展的前言裡寫道,「阿璞用43年的時間,編制了一套屬於自己的密碼。超過5000張繪畫作品組成了完整的『代碼系統』,這是阿璞和世界的對話和藝術的態度,也是我們可以開放、自由、平等討論藝術與人關係的空間。阿璞用30年的時間,為所有人克服了時代的局限。我們依稀看見這些密碼實驗,成為人類精神世界的索引與隱喻。」

在周鮚看來,通過這個展覽,讓廣州人從另一個角度去認識阿璞,也希望讓阿璞廣州這個溫暖的藝術符號更加清晰。「很多人問,要怎麼支持和阿璞一樣的孩子?我們需要的是寬容,成長需要寬容。也正是因為少年宮的這一份寬容,一個身體孱弱的孩子成為偉大的阿璞。」

激勵夢想

阿璞紀錄片《無音之樂》開機

在啟動儀式現場,為阿璞拍攝的紀錄片《無音之樂》開機儀式也同期舉行。

《無音之樂》公益紀錄片由團市委、廣州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由知名導演向一民策劃導演,由阿璞家屬、老師以及在他求學求知路上對他給予幫助指導的成長引路人傾力參與,以陳元璞勵志圓夢為故事線索,通過多視角、多人物走訪和紀錄追蹤人生軌跡的方式,講述阿璞「傳奇」的人生經歷,是一部具有廣州特色、富有國際品位、濃厚文藝色彩的精品。

據了解,本次「密碼」:陳元璞藝術展於10月17日—12月6日(逢周五、周六、周日上午9:00—下午3:00)在廣州市第二少年宮開展,屆時市民朋友均可到場觀展。

採寫:南都記者 鄭雨楠

  廣州市少年宮陳元璞藝術展系列活動

活動一:「密碼」:阿璞藝術展

時間:2020年10月17日(周六)—12月6日

活動二:阿璞藝術展公共教育系列活動

時間:2020年10月17日—12月初

活動三:「璞育」藝術家成長計劃教師培訓

時間:2020年11月26日—28日

活動四:阿璞藝術展閉幕研討活動

時間:2020年11月底

相關焦點

  • 特殊畫家陳元璞藝術展開展,近千幅作品揭秘其成長「密碼」
    10月17日晚,「密碼——阿璞藝術展」暨《無音之樂》紀錄電影開機儀式在廣州市第二少年宮拉開帷幕,展出特殊畫家陳元璞近千幅作品。 生前創作5000多幅畫作 本次展覽的主人公陳元璞原是廣州市少年宮美術教師,熟悉他的人都親切地叫他「阿璞」。他從小就體弱多病,6歲時被診斷為輕度智力障礙與神經發育不完全,21歲被診斷為精神分裂,32歲因脊髓海綿狀血管瘤破裂壓迫神經導致下半身癱瘓,今年6月因中風發作離世。
  • 弘揚大愛廣州精神 解密「天才」畫家陳元璞
    10月17日晚,為紀念陳元璞(阿璞)自強不息、弘揚大愛廣州精神,由團市委、市廣播電視臺、市文聯、市殘聯、市未保辦聯合指導,市少年宮主辦的「密碼——阿璞藝術展」暨《無音之樂》紀錄電影開機儀式在廣州市第二少年宮首層美術館拉開帷幕。據悉,本次展覽展期為10月17日—12月6日。
  • 阿璞藝術展解密特殊畫家的非凡人生
    ,市少年宮主辦的「密碼——阿璞藝術展」暨《無音之樂》紀錄電影開機儀式在廣州市第二少年宮首層美術館正式拉開帷幕。活動現場,陳元璞的親人、老師、學生及朋友深情回顧他的「傳奇人生」,指導單位、主辦單位、協辦單位有關領導,以及受阿璞精神鼓舞慕名而來的市民和各界代表觀展。據悉,該藝術展將持續至12月6日(逢周五、周六、周日上午9:00—下午17:00開放)。
  • 藝起來粵精彩 特殊孩子齊聚廣州展風採
    「希望通過這個專業舞臺,給予特殊孩子專業演出的體驗的同時,讓特殊孩子的藝術能力和價值能獲得社會認可。」主辦方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一場特殊成人禮,11位特殊青年成年啦在文藝匯演上,一場特殊的成人禮格外引人注目。從2012年起,年滿18歲的特殊青年就已參加由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舉辦的廣州市成人宣誓儀式,讓特殊青年有機會與同齡人一起喊出青春誓言。
  • 2020「瑕之美」特殊孩子藝術節圓滿落幕
    兩個首次 讓更多特殊孩子登上專業舞臺據了解,「瑕之美」特殊孩子藝術節作為一個為特殊孩子造夢的舞臺,23年來逐步從廣州拓展到珠三角,再到大灣區。「希望通過這個專業舞臺,給予特殊孩子專業演出體驗的同時,讓特殊孩子的藝術能力和價值能獲得社會認可。」主辦方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一場美術大賽 20幅特等獎作品展風採除了文藝匯演,今年的「瑕之美」系列活動的美術大賽面向廣東省特殊孩子徵集美術畫作。「今年共收到近400幅畫作,整體水平較高,當中不乏充滿趣味和創意的作品。」
  • 在感動無數廣州人的阿璞藝術展上,他們畫了一幅畫
    藝術展的主人公陳元璞,6歲被診斷為輕度智力障礙與神經發育不完全,21歲被診斷為「精神分裂」,32歲因「脊髓海綿狀血管瘤」破裂壓迫神經,下半身癱瘓。但在廣州,他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自由空間。8歲,阿璞被廣州市少年宮破格收下,一路受到呵護和指導,完成了5000多幅畫作,成為市少年宮首位智力殘疾教師。今年6月,他因中風發作猝然離世。
  • 日本藝術家把掃地機器人改造成了「畫畫機器人」,幾小時即可完成一幅畫作
    山口真人給 Mr.山口真人在改造 Mr. Head 遇到了很多困難:技術和設備的更新讓 Mr.Head 在 2014 年打造了自己的第一幅作品「春のワームホール」,並在 2015 年推出了第二幅作品「銀河衝突の春」,每幅作品都需要花費好幾個小時。「春のワームホール」
  • 《消失的波洛克》:一本波洛克畫作引發的懸疑小說
    擅長西方現當代藝術史、視覺藝術符號學、藝術市場消費行為和文化研究的他,當時在美國擔任藝術顧問,被一位佛羅裡達的藏家邀請到家裡鑑定六幅波洛克的畫作。看到畫作後,經驗告訴他,這裡面有問題,不僅僅是作品的真偽問題,還牽涉到金融詐騙。此事雖然未有結果,但一直懸在黃文叡的心中。他覺得是很好的小說虛構素材。如今,十多年過去了,這個念頭終於得以完成。
  • 20幅偶然得來的美麗「畫作」,它們的創作過程,不費吹灰之力
    藝術品的創作往往需要花費藝術家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從這些藝術品我們可以獲得美的視覺享受,感受到藝術的魅力,不過,並不是所有藝術品都是藝術家創作而成。 時間和大自然,是自然形成的最好的藝術品, 它沒有受到人類的影響,只等人們將它們發現。
  • 一幅畫,輕鬆坐收100萬,圈粉90萬,三位藝術家厲害了!
    ,輕鬆坐收100萬,圈粉90萬,三位藝術家厲害了!今天,我們介紹一位國外超寫實藝術家,每次看到這樣的作品,都會驚豔到自己,哇,這是畫的啊,好厲害,我們先來看看這幅作品沉默之聲可以看出,大森浩平對細節的追求,已經達到了狂熱的程度。
  • 《蒙娜麗莎》畫中隱藏一段情感秘密?難道這就是神秘的達文西密碼
    《蒙娜麗莎》若要研究一幅畫首先得深入了解這幅畫的作者,一幅精美的畫裡總會掩藏著一個不朽的靈魂!眾所周知,《蒙娜麗莎》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李奧納多·達·文西創作的油畫,該畫作主要表現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靜的典型形象
  • 「引爆」蘇富比的畫作背後,到底隱藏著哪些「小心機」?
    圖片來源於網絡這位神秘藝術家有一幅非常有名的作品叫做《氣球女孩》,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幅讓他享譽世界的名作。班克斯《氣球女孩》2006 圖片來源於網絡讓我們先來康康這幅畫都畫了些啥.看到這,各位對這幅畫作的內容多少有些了解,可是大家知道這件作品火到什麼程度嗎?說出來你肯定不信。
  • 蒙娜麗莎重疊外星人,達文西多幅畫中看出外星人?
    蒙娜麗莎被人解讀出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東西來,有人說蒙娜麗莎重疊外星人,這幅畫就是為了隱藏這個外星秘密,甚至有人猜測連達文西都是外星人,這是真的嗎?下面探秘志小編就為大家來揭秘一下吧!蒙娜麗莎重疊外星人文章導航:1、畫中的外星祭祀2、達文西是外星人3、鏡像法發現畫中外星人畫中的外星祭祀許多神學家都認為《蒙娜麗莎》這幅畫裡面有著非常多的密碼,有個超自然網站也說《蒙娜麗莎》的肖像中有著外星生物。
  • 電影《情慾克林姆》,藝術家一幅畫賣了1.3億美金.
    今天分享會將為大家帶來兩部與這幅名作有關的電影!《阿黛爾·布洛赫-鮑爾夫人畫像 I 》1918年克裡姆特死於中風和肺炎,阿黛爾在1923年留下遺書:願丈夫在她死後,將克裡姆特的畫作獻給奧地利國家美術館直到2004年,他們轉而申請獨立仲裁,三位奧地利專家終於做出:五幅畫作應悉數歸還的裁決。2006年,洛杉磯迎來了這五幅無價珍品。數月後,瑪瑞亞拍賣了其中三幅,總額近3億美元,而瑪瑞亞·奧特曼於2011年離世,享年94歲。
  • 到底有多少幅《蒙娜麗莎》?
    這幅作品不僅代表著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方向,她也用自己的魅力讓世人不懈地追逐著畫家達·文西的畫筆密碼。《麗莎·格拉迪尼肖像》2004年,法國藝術分析專家Pascal Cotte應羅浮宮邀請,用機器高度掃描蒙娜麗莎。他的工作就是像剝洋蔥一般,一層層地將蒙娜麗莎的各個油畫層剝開。就這樣,隱藏在《蒙娜麗莎》背後的畫像《麗莎·格拉迪尼肖像》問世了。
  • 他用粉筆畫風景畫,一幅畫耗時10小時,看起來比油畫還真實
    他用粉筆畫風景畫,一幅畫耗時10小時,看起來比油畫還真實大自然是藝術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它能給藝術家提供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藝術家都會有固定的「採風」活動。不過,相比於藝術家的作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往往更讓人驚嘆,而藝術家們的工作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為了留住大自然的這份美。那些熱愛自然的藝術家們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創作風景畫,把自然之美的瞬間定格在了他們的畫布上。本期推文,小編要介紹的是藝術家艾倫·舒爾(Aaron Schuerr),他用粉筆畫的風景畫,看起來竟比油畫還真實,真的有這麼厲害嗎?一起來看看他的作品吧。
  • 「167歲」的凡高,在生日當天丟了一幅畫
    據英國《獨立報》報導,盜竊者於當日凌晨3點左右,強行從博物館的玻璃門進入,偷走了這幅作品。據荷蘭媒體報導,自當地時間3月30日清晨開始,警方就介入了事件的調查,直到下午才揭露被盜藝術品是凡高畫作,但價值尚不清楚。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也在下午召開了事件的發布會,並在社交網絡上進行了直播。
  • 發現了梵谷最後一幅畫的地點,驚訝的是,畫裡最大的樹樁還在那裡
    他最後的一幅畫是畫什麼?在哪裡畫?人們一直好奇。現在,梵谷在死前幾個小時最後繪畫的確切地點已經被找到了。油畫《樹根》是他生前的最後一幅作品。現在,一張早期的明信片使人們能夠精確定位地點。梵谷的兄弟西奧的曾孫威廉·梵谷和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館長埃米莉·戈登克將在巴黎以北的奧弗斯-蘇爾-奧伊西村正式揭幕這位藝術家於1890年7月29日去世的牌匾。家人和博物館都認為,最後一幅畫的遺址終於找到了,這是非常有意義的。這一發現可以為梵谷的悲慘死亡提供新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