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緩的音樂聲中,走進玻璃盒子般的展廳內,地面和展廳中央的展牆上嚴絲合縫鋪滿了銀白色的鏡面,四面落地的牆上是阿璞歷年來圍繞蕭士塔高維奇、馬勒和華格納等古典音樂大師交響樂創作的近500張黑白畫,如同一個隱秘的編碼過程,阿璞透過繪畫向世界闡釋他對這些音樂作品和音樂家人生的解讀。
10月17日晚,為紀念陳元璞(阿璞)自強不息、弘揚大愛廣州精神,由團市委、市廣播電視臺、市文聯、市殘聯、市未保辦聯合指導,市少年宮主辦的「密碼——阿璞藝術展」暨《無音之樂》紀錄電影開機儀式在廣州市第二少年宮首層美術館正式拉開帷幕。
據不完全統計,阿璞一生完成了超過5000幅繪畫作品,兩個展廳內,作品結合鏡像、音樂、視頻等方式,攜帶著阿璞的故事緩緩走來,述說著阿璞一生最為簡單的堅持。5000幅繪畫作品,組成完整的「代碼系統」,是阿璞和世界的對話,也是認識了解阿璞的密碼。
跟著阿璞的畫作,
了解這一位不同尋常的藝術家
步入展廳內,迎面而來的巨幅手稿,是阿璞在高二時留下的作品。圍繞古典音樂創作的畫作名稱與記錄,大到音樂的名字,小到音樂的每一章、每一節。伴隨著耳畔邊緩緩響起的音樂聲,腦海裡浮現起了阿璞創作時的畫面。他低著頭,或思考或拿起筆快速地在紙上寫下了那一刻的想法。
本次展覽的主人公——阿璞,原市少年宮美術教師,從小體弱多病,6歲時被診斷為輕度智力障礙與神經發育不完全,21歲被診斷為「精神分裂」,32歲因「脊髓海綿狀血管瘤」破裂壓迫神經,下半身癱瘓,今年6月猝然離世。在短暫的一生中,阿璞憑藉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走出了屬於自己獨特的人生道路。
1號展廳以9部分內容構成,圍繞阿璞的藝術作品,譜寫人生篇章。記錄了阿璞一生的創作軌跡,隱喻著阿璞出生、成長和成熟的時代密碼。
展出作品包括阿璞繪畫的小動物、少年時期畫的連環畫、圍繞古典音樂創作的畫作,時間跨度從阿璞的童年到中年,繪畫風格從稚嫩青澀到成熟磅礴,類型包括黑白畫和油彩畫。除此之外,還展示了他自己寫下的關於童年路上求學、看病的各種小故事。
在正式開始展覽前,一組阿璞十年前的巨幅照片感染了每一位來賓,33歲的阿璞癱瘓臥床後,進行康復治療訓練的過程,他手扶助行器,一步一步緩慢向前行,堅毅的目光,看著前方。
阿璞媽媽手寫的阿璞成長史講述了阿璞的成長經歷,學習成績差,但酷愛繪畫。阿璞畫畫往往按照自己的想法畫,他不喜歡固定的模式和傳統的技巧。在少年宮老師的影響和幫助下,阿璞開始接觸古典音樂,並在聽音樂的過程中,通過繪畫的形式記錄下自己腦海中的印象。
阿璞媽媽保存的阿璞一生中所有的病歷,也成為了這次展覽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第一組作品《就這樣,輸在起跑線了嗎?》中展出了阿璞的童年照及早年的病歷。剛出生的阿璞只有2.4公斤,身高48釐米,不會睜開眼睛,不會吮吸,睡在保溫箱裡調理。從小體弱多病的阿璞,成為了兒科注射室的常客。即便如此,照片中,阿璞臉上洋溢的是發自內心的笑容,讓人忍不住跟著會心一笑。
8歲時,阿璞求學之路處處碰壁,最終市少年宮破格收下這個身有缺陷卻有著非凡繪畫天分的特殊學員,也開啟了阿璞不一樣的人生旅程。
在第二組作品《不考試,可以這樣長大嗎?》中,展出了阿璞少年時期的動物繪畫作品,有阿璞6歲時候畫的小動物,14歲時畫的《形狀古怪的老黃瓜》《形狀古怪的馬鈴薯和番茄》兩幅作品及《聖桑》系列畫作……
轉眼長成少年的阿璞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拒絕枯燥古板的線條、方塊,少年宮的教師們給予他極大的寬容,讓他畫其所想。也正因為如此,才成就了阿璞。
在第三部分《畫得好,有標準嗎?》作品中,展出了阿璞的動物畫作。工作人員介紹,阿璞酷愛畫動物,對於他而言,動物陪他玩耍、陪他長大。作品包括《物種進化》系列動物畫、恐龍的故事、動物連環畫等,繁複而不雜亂的線條相互交錯,無數天馬行空的幻想,構成一幅幅細膩又充滿樂趣的畫作。
在這個展區中還通過文字、圖片等形式記錄了阿璞在少年宮的學習、繪畫,以及開始接觸古典音樂的故事。
對於認識阿璞的人來說,這或許也是一次重新認識阿璞的機會,參觀過程中,耳畔邊不時聽到參觀者們細聲討論,「原來還畫過這個呀?」「原來阿璞畫了這麼多作品……」
與古典音樂相伴的日子
黑白畫是鋼琴譜,油彩畫是命運交響樂
在少年宮學習的日子裡,古典音樂成為了阿璞一生最重要的陪伴。廣州市少年宮常務副主任關小蕾回憶,1984年時,她在少年宮遇到了阿璞,和阿璞一起成長。「阿璞最初在常規美術班裡面學習,上著課可能就會流鼻血,他的背後總是墊著一塊毛巾吸汗。在繪畫上,他能夠把一些空間、結構的東西表達出來,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能夠表達得非常好。」
關小蕾介紹,阿璞8歲進入少年宮後,一直學習到了高中畢業,「初中階段,有一次老師上課時不經意播放了一些古典音樂,阿璞就喜歡上了,把古典音樂變成了他的畫作。」
在古典音樂的薰陶下,阿璞開始進行音樂繪畫。第四部分作品《沒有痛苦,還會有藝術家嗎?》,展示了阿璞的油畫自畫像及其早期的音樂繪畫。在他早期的音樂畫作中,動物依舊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阿璞習慣用古典音樂來標識自己的情緒,在古典音樂中自我救贖。在阿璞的一生中,通過「聽著音樂繪畫」的獨特方式創作了3500多幅繪畫,包括黑白畫和油彩畫。
第五部分《沒有光,黑暗是一條路嗎?》作品中,色彩與圖形的組合,為參觀者們帶來一場小型視覺盛宴。對阿璞來說,黑白畫是他的鋼琴譜,黑白交錯,是他譜的曲;油彩畫則是他的命運交響樂。
在一幅幅畫作背後,跳動著阿璞的脈搏,是阿璞對這個世界的喜愛與想像。每部分作品內容環環相扣,讓人進一步了解阿璞的一生。
在第六部分作品《畫音樂,可以是我和世界的關係嗎?》精選了阿璞的事跡,通過視頻方式,帶觀眾回顧阿璞生前的故事。第七部分作品《西華路,城市需要記住他嗎?》則設立CD展示架,展示了阿璞窄小房間內的所有CD,藉此全面加深參觀者對阿璞的認識與了解,帶領參展者走進阿璞的情感世界,再現他的藝術人生。第八部分作品《是廣州有阿璞,還是阿璞有廣州?》展示了阿璞近十年展覽活動的照片及他所喜愛的四位古典音樂家油畫肖像。四幅油畫肖像與阿璞的油畫自畫像繪畫風格如出一轍,阿璞不識譜,卻猶如一位真正的音樂家,編制了「沒有聲音的音樂」代碼,帶領觀者探索領略古典音樂之美。
在第一個展廳的最後一部分中,《一個人,一機構,一城市》以廣州市少年宮特殊藝術工作室藝術學習多年的韋一哲、倪卓君的多幅畫作結束。廣州市少年宮是全國首家關注特殊兒童藝術教育校外機構,致力於向社會普及融合教育理念,以藝術教育提升特殊兒童生活尊嚴。阿璞是少年宮第一位特殊學員,但不會是最後一個。
在藝術展開幕當天,由市民政局、團市委、市殘聯、廣州廣播電視臺、廣州市少年宮等單位共同發起並啟動廣州關愛特殊青少年融合教育發展計劃,通過多措並舉的方式,為特殊青少年提供多維度支持。
據了解,廣州關愛特殊青少年融合教育發展計劃主要分為:「璞育計劃」主要面向特殊青少年,用於支持特殊青少年藝術家的培養;「種子教師計劃」主要面向特殊教育工作者,依託特殊教育相關專業機構和組織,培育特殊教育教師;「互助計劃」主要面向特殊青少年的家庭等。
據主辦方介紹,目前「璞育計劃」和「種子教師計劃」已緊鑼密鼓地推進中。在廣州市少年宮特殊藝術工作室藝術學習多年的韋一哲、倪卓君是獲得「璞育計劃」支持的首批特殊藝術家,「種子教師計劃」則通過師資培訓、特殊未成年人藝術培訓、成果展示、教師研討會等方式,讓更多的特殊需要未成年人可以享受更優質的藝術教育培訓。
鏡廳對話
解鎖阿璞「密碼」
本次展覽除了將展出阿璞大量的原作之外,主辦方還設計了一個由阿璞的黑白畫作和無數鏡子構成的「鏡廳」。出席開幕式的近百位嘉賓在鏡廳內,在現場的鋼琴伴唱聲中嘗試去探索阿璞創造的密碼世界,並現場即興畫下自己對音樂、對阿璞,或者對阿璞人生故事的解讀,這些即興生成的繪畫作品將會留在現場,成為展覽的一部分。
在鏡廳內,地面和展廳中央的展牆上嚴絲合縫鋪滿了銀白色的鏡面,四面落地的牆上是阿璞歷年來圍繞蕭士塔高維奇、馬勒和華格納等古典音樂大師交響樂創作的近500張黑白畫,如同一個隱秘的編碼過程,阿璞透過繪畫向世界闡釋他對這些音樂作品和音樂家人生的解讀。白牆和黑白線條畫在鏡子形成層疊交錯的鏡影,觀展的人走在鏡面上,如同在漂浮著無數畫面的晶瑩湖面上行走,亦真亦幻,亦虛亦實,肅穆空靈中,觀者仿佛走過了阿璞和音樂大師對話的一生。
廣州大學副教授、著名策展人周鮚也是此次展覽的策展人,周鮚介紹,展覽從阿璞去世時開始籌備,近三個月的時間一直在整理阿璞的作品,包括他未完成的作品。「整理的過程我們也非常吃驚,他人生留下了5000多張作品。」
周鮚表示,本次展覽展出的作品均是通過重重篩選後的精品。每個畫作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包含了阿璞對世界的探索與熱愛。
周鮚在本次藝術展的前言裡寫道,「阿璞用43年的時間,編制了一套屬於自己的密碼。超過5000張繪畫作品組成了完整的『代碼系統』,這是阿璞和世界的對話和藝術的態度,也是我們可以開放、自由、平等討論藝術與人關係的空間。阿璞用30年的時間,為所有人克服了時代的局限。我們依稀看見這些密碼實驗,成為人類精神世界的索引與隱喻。」
在周鮚看來,通過這個展覽,讓廣州人從另一個角度去認識阿璞,也希望讓阿璞廣州這個溫暖的藝術符號更加清晰。「很多人問,要怎麼支持和阿璞一樣的孩子?我們需要的是寬容,成長需要寬容。也正是因為少年宮的這一份寬容,一個身體孱弱的孩子成為偉大的阿璞。」
激勵夢想
阿璞紀錄片《無音之樂》開機
在啟動儀式現場,為阿璞拍攝的紀錄片《無音之樂》開機儀式也同期舉行。
《無音之樂》公益紀錄片由團市委、廣州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由知名導演向一民策劃導演,由阿璞家屬、老師以及在他求學求知路上對他給予幫助指導的成長引路人傾力參與,以陳元璞勵志圓夢為故事線索,通過多視角、多人物走訪和紀錄追蹤人生軌跡的方式,講述阿璞「傳奇」的人生經歷,是一部具有廣州特色、富有國際品位、濃厚文藝色彩的精品。
據了解,本次「密碼」:陳元璞藝術展於10月17日—12月6日(逢周五、周六、周日上午9:00—下午3:00)在廣州市第二少年宮開展,屆時市民朋友均可到場觀展。
採寫:南都記者 鄭雨楠
廣州市少年宮陳元璞藝術展系列活動
活動一:「密碼」:阿璞藝術展
時間:2020年10月17日(周六)—12月6日
活動二:阿璞藝術展公共教育系列活動
時間:2020年10月17日—12月初
活動三:「璞育」藝術家成長計劃教師培訓
時間:2020年11月26日—28日
活動四:阿璞藝術展閉幕研討活動
時間:2020年11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