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孫自有兒孫福」有沒有道理?但下一句才是精髓,你知道嗎?

2020-12-23 山九野夫

老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但是其實還有下一句,而這下一句才是這一整句俗語的精髓所在。中華民族傳承幾千年,老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經典的智慧。在民間有一些經久流傳的俗語,至今仍然在影響著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說我們前面剛剛提到的這一句,兒孫自有兒孫福。今天我們就將這句俗語的完整版本,解讀給大家聽一聽。

第一,兒孫自有兒孫福

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很好理解,當把子女養大成人之後,他們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就不要過多的去幹涉和操心他們的生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子女成家立業,他們未來的路該怎麼走,自然有他們的造化和福分。如果時時刻刻管著子女,永遠不放手,他們就不可能真正長大,不可能獨自生活。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現在有很多的媽寶爸寶,到了三四十歲,還是沒有任何主見,凡是聽爹媽的。不是說這樣不行但是總歸得有自己的想法,父母不可能照顧一輩子,總該有自己的生活。而作為他們的父母,也應該有這樣的覺悟。把他們養大成人該盡的責任盡到了,就要放開手,讓他們勇敢地去奔跑。幼鷹不可能永遠待在窩裡,終歸它是要飛上天的。

第二,莫為兒孫做馬牛

俗話說,兒生一百歲,母憂九十九!做父母的心情我們都能理解,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活得更好活得更幸福,希望把自己所能給到子女的全部奉獻給他們。正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是,作為父母有沒有想過,子女如果一直被你護在懷裡,不去經歷風雨,不去面對世事人情,他們怎麼可能真正長大。

父母管不了兒女一輩子,如果到了第3代子孫一輩,更是沒有辦法去管。現代社會發展很快,不像過去那樣的封建大家長封建家族,作為父母或者是爺爺奶奶,再也不可能一言九鼎。現在年輕人的想法變化越來越多,信息社會發展越來越快,很多老一輩人的傳統思想在他們身上根本起不了作用,他們也不會聽你的嘮叨。有時候,父母想盡一切辦法為子女創造的環境,他們可能不但不領情,反而還會產生怨恨,認為你在控制他們。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過太多這樣的案例。父母把子女的人生之路規劃得好好的,並且為這條道路付出了一生的心血。本想著子女能夠沿著這條道路幸福的前進結果卻事與願違,子女不但不聽他們的安排,反而會去做一些激怒他們的事情,導致關係破裂,甚至老死不相往來。父母一輩子的心血付之東流,不僅得不到一分回報,結果自己的晚年生活還相當悽慘,孤獨無依無人安慰。

所以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該放下的一定要放下,子女有他們的生活,他們的路得他們自己走。這樣的話對雙方都有好處。您對此是怎麼理解的?歡迎在下面留言說說您的觀點,感謝閱讀。

相關焦點

  •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下一句才是經典!可惜很少人知道
    以前經常聽見農村的老人們說:「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基本上人人都知道,那個時候也不理解到底有多少福分,但現在年過半百才知道,這句話說的沒錯!人人都知道這一句兒孫自有兒孫福,但是下一句卻很少人知道,並且這下一句才是整個句子的精華和智慧所在!
  • 兒孫自有兒孫福
    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我從小是聽著「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長大的。不過,當我自己做了媽媽,帶孩子的時候,還是會有很多執著,有時候對孩子未來的成長也有些緊張。 但這次三寶出生,就特別讓我看到了一個事實:孩子們真會帶著自己的福氣。過去有種說法,說兒女是債,討債還債,無債不來。我發現真的是這樣。
  •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下一句更為經典,你知道是什麼嗎?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下一句更為經典,你知道是什麼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五千多年的歷史中,留下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在歲月的磨礪下,變得更發的璀璨。俗語的種類也有很多,有描寫人情世故的,有感慨歲月苦短的,有感嘆世事無常的,等等。「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俗語相信很多朋友們都聽說過,你知道它的下一句是什麼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兒孫自有兒孫福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句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從字面上來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祖輩們不要太過於關心兒孫後代的生活。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不理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
    出生的小孩不會說話,你怕他冷了,怕他熱了,怕他餓了,更怕他病了,時刻關注他,寸步不離;到他稍微大一點需要上幼兒園、小學,你不得不針對教育資源,師資力量為他選擇合適的院校,希望他贏在起跑線;再大一點到了初中,高中,他迎來了叛逆期,你害怕他早戀處理不好感情耽誤學習,考不上好的高中、大學
  • 《智囊全集》:「兒孫自有兒孫福」學會擇良師益友,成為了經典!
    當代的老年人常常提起子女的時候通常會把一句話放在嘴邊,那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這話的意思是兒子已有他們自己的福氣,老年人無須過度憂慮,也無須為他們太多勞碌。這話俗語《增廣賢文》裡記述過,它的出處是元代關漢卿寫的《包待制三勘蝴蝶夢》,提起這句話,很多人只了解上句,卻不清楚這話還有個下句,這個下句才算是這個句子的精華部分,可惜非常少有人了解。
  • 老祖宗:「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真正精華,是什麼?
    事實上,關於父母這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要輸在起跑線的想法,不能說他們有多大的錯誤,但總的來說,這種急切功利的行為並不是非常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事實上,我們現在走的路,經歷過的痛苦古人也曾有過,而且古人還根據類似的情況總結出了這麼一句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
  • 據說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是這個故事流傳下來的!
    明朝宣德年間,江西省永豐縣有一個秀才名叫羅善平,因為家境貧寒以及科場失意,只得遠離家鄉親人到外地當私塾先生,羅秀才家有妻子和一個兒子,妻子是當地有名的大家閨秀,知書識禮,十分的賢惠。這個時候,羅倫已經36歲了,有一次羅狀元衣錦還鄉,拜祖並為母親過生日,這消息就傳開了,離家二十八載的盧善婷喜出望外,迅速返家探訪。這個時候看門的人也不認識他呀,於是就跑入了內宅,說有一個和尚來化緣,羅倫的母親便慷慨的吩咐拿1000錢捐給他。誰知道那和尚一直搖手,口中念叨,呃,善哉,善哉,阿彌陀佛!
  • 古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可惜少有人知
    01老人提到兒女的時候,通常會把一句話放在嘴邊,那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的意思是兒子自有他們自己的福氣,老人不必過於擔憂,也不必為他們過多操勞。提到這句話,很多人只知道上句,卻不知道這句話還有個下句。這個下句才是這個句子的精華部分,可惜很少有人知道。02提到這句話,就不得不講一個典故。
  •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是什麼意思,可惜鮮為人知!
    相信大家都聽過俗語吧,而且其實有很多的俗語是非常有意的,但是也有的俗語也有著很深刻意義。這些俗語有的是在說天氣,有的再說生活,還有的則是說一切啟示的。其中也有的不少的俗語是用來告誡人們面對一件事情或者是做一件事情,應該怎麼去做去面對。而有的俗語是在教育父母,應該怎樣面對孩子。
  • 民間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少有人知
    但有句民間俗語說的好:「兒孫自有兒孫福」。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子女將來的路很長,父母又怎麼可能謀劃好子女的一生呢?更何況父母設計的路也許子女根本就不想走,他們想走他們自己的路,想要擁有自己的人生。此時的父母應該大膽地放手,讓子女們自己去闖,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做父母的人生大智慧
    程廠長有一雙兒女,兒子陳千裡,女兒程開顏。兩個孩子的資質都很普通。程廠長在求女婿宋運輝照應兒子的時候,是這樣說的:「你大哥呢,腦子沒你聰明,社會上那些為人處世的事,他也不懂。」可見,不聰明不懂事,不僅僅是程開顏的專利,也是她哥哥陳千裡的特點。如果不聰明還可以歸為基因,那兩個人同時具備的性格特點——不懂事,就只能說是後天教養的結果了。
  • 民間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後半句才是重點,值得一看
    我們的老祖宗也給我們留下了一些關於如何理性對待子女的俗語,就比如這句「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遠憂」楊少英書法《定風波》作品選自:聚藝上品這句話意思是:兒孫自有他們的福分,長輩只需要正確引導,不必過多操勞﹑擔憂。如果兒孫有福,不必繼承先人遺產,也能撐起自己的一片天。
  • 古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可惜鮮有人知
    現代的老人經常提到兒女的時候通常會把一句話放在嘴邊,那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時光如水匆匆逝,又到年終歲末時。驀然回首,心中充滿無限的感慨。撫心自問,我需要嗎?即使有那不是已經過去了嗎?執著了難道可以讓堅持。的芬芳。遠處,梵音嫋嫋。是誰敲響了沉睡千年的晨鐘?清風拂窗,萍蹤無影,誰在撐篙前行。是你嗎?著一襲白衣勝雪,只留下一嘆,轉身漸遠。我時光的畫軸上,你就這樣打馬而過。倉促間,似乎遺落了些什麼,又似乎什麼都不曾留下。鮮衣怒馬,就這樣去了遙遠的江湖。從此,我喜歡上。其實,一直在,從未走遠。你婉約的淸詞上,每一次都有我輕輕留下的印記。
  • 人到五十知天命,首先要明白的幾個道理!(深度好文)
    原創 ┃ 萬紅雲不論你年輕時候的人生願望是否達到,歲月一晃就是過得快,眨眼之間已是五十知天命的年齡。歲月匆匆啊,從來就是這麼不停留,而我們的人生卻要放緩了腳步,細細明白下面的幾個道理。一、少年夫妻進入老來伴,老兩口子再不要為錢多錢少而爭吵了。
  • 農村俗話「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句話俗話叫「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倘若十分都用盡,後輩兒孫不如人」。很多人冷不丁看到這句話時,常常會產生誤解。因為大多數人會向玄奇迷信上理解走。比如說我們村以前有個人叫「王學道」,他會一些東西,就是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一輩子為別人看病,看邪氣啥的。
  • 你知道「一輩管一輩,一輩不管二輩事」是什麼意思?與你息息相關
    管好晚輩也是一種責任,也就是說管好自己的兒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懂得做人的道理,懂得人生的價值,把他們撫養成人,健康成長,直接結婚生子。"一代人不管兩代人的事",也就是說,孫子是另一代人的人,該管的管,不該管的也要管。要知道自己已經進入了衰老,不是年輕時的自己,是再也不能東奔西跑,到處打拼的自己,現在的自己是無法擁有自己,是不能跟上時代步伐的自己!
  • 家有一兒一女,財產你會平均分配嗎?聽聽過來人的答案
    家有一兒一女,財產你會平均分配嗎?一起來聽聽過來人的答案。李阿姨:"財產分給兒子,兒子才是家庭的頂梁柱"李阿姨家有一兒一女,兒子和女兒都非常孝順,工作之後都會將絕大部分的工資寄回家,而女兒天性會比兒子貼心,所以每個星期電話、視頻不斷。
  • 養老有三寶,有了晚年好
    該享清福的時候,就要學會放手,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漫畫界的泰鬥方成老先生,退休後每天仍舊讀書、畫畫、練太極,沒事時騎自行車到處逛悠,他一直保持一個好心情。九旬高齡還能爬山登頂、參加第16屆亞運火炬的傳遞,活到100歲才與世長辭。
  • 在未來,有2個兒子的農村家庭將面臨這3個問題,你準備好了嗎?
    可以這樣說,不出意外的話,我國很可能會開放三胎,還有網友說以後可能都不會限制生育幾胎了,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年輕人生育二胎的意願都不是很大,其實我個人覺得開放幾胎不是重點,想要年輕人願意生,還得出臺相應的鼓勵生育政策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