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

2020-12-28 圓圓說道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是一生的債。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父母就不得不為孩子作打算。

出生的小孩不會說話,你怕他冷了,怕他熱了,怕他餓了,更怕他病了,時刻關注他,寸步不離;

到他稍微大一點需要上幼兒園、小學,你不得不針對教育資源,師資力量為他選擇合適的院校,希望他贏在起跑線;

再大一點到了初中,高中,他迎來了叛逆期,你害怕他早戀處理不好感情耽誤學習,考不上好的高中、大學,找不到好工作,更害怕他同社會不良人士來往,變成小混混;

再大一點到了大學,你鬆口氣的同時又常常牽掛他現在怎麼樣了?有沒有好好吃飯?時常打電話關心,怎奈面對的都是他因嘮叨而嫌煩的話語?

一晃到了他工作,耍朋友,結婚的年紀,你不得不開始操心他的工作情況,戀愛情況,更要提早開始為他的婚房、彩禮/陪嫁做準備;

有了孫子,你又開始圍著孫子打轉……

仔細想一想,你是否好久都沒有關心過自己了?捨不得買衣服,一件衣服顏色洗白了都捨不得扔;捨不得買護膚品,平時都是大寶相伴;捨不得外出旅遊,網上搜搜照片想像自己去過了;捨不得在外下一頓館子,一日三餐都自己做,還要安慰自己這樣很健康。

作為父母,要教會兒女自立自強,不要做「啃老一族」,俗話說「慈母多敗兒」,一味的溺愛不止害了孩子,更苦了自己。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圖片來自於網絡

相關焦點

  •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下一句才是經典!可惜很少人知道
    以前經常聽見農村的老人們說:「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基本上人人都知道,那個時候也不理解到底有多少福分,但現在年過半百才知道,這句話說的沒錯!人人都知道這一句兒孫自有兒孫福,但是下一句卻很少人知道,並且這下一句才是整個句子的精華和智慧所在!
  • 「兒孫自有兒孫福」有沒有道理?但下一句才是精髓,你知道嗎?
    老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但是其實還有下一句,而這下一句才是這一整句俗語的精髓所在。中華民族傳承幾千年,老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經典的智慧。在民間有一些經久流傳的俗語,至今仍然在影響著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說我們前面剛剛提到的這一句,兒孫自有兒孫福。
  • 老祖宗:「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真正精華,是什麼?
    事實上,我們現在走的路,經歷過的痛苦古人也曾有過,而且古人還根據類似的情況總結出了這麼一句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兒孫自有兒孫福說起「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俗語,大家應該是比較熟悉的,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兒孫有自己的路要走,有自己的福氣,所有的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做父母的人生大智慧
    精明能幹的父母,常常會犯一個錯誤,他們習慣於包攬兒女的一切,也有能力為兒女去「負重前行」,但結果卻通常難遂人願。原本是想為兒女打好基礎,卻把孩子養成了無用之人。過度為兒女「負重前行」,兒女最終會扛不起他們的命運。以前曾聽老人們說:十分精神莫用足,留下三分給兒孫。當時不明白什麼意思,看過了程廠長家這樣的情形,也就明白了俗語中的苦心。
  • 兒孫自有兒孫福
    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我從小是聽著「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長大的。不過,當我自己做了媽媽,帶孩子的時候,還是會有很多執著,有時候對孩子未來的成長也有些緊張。 但這次三寶出生,就特別讓我看到了一個事實:孩子們真會帶著自己的福氣。過去有種說法,說兒女是債,討債還債,無債不來。我發現真的是這樣。
  •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下一句更為經典,你知道是什麼嗎?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下一句更為經典,你知道是什麼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五千多年的歷史中,留下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在歲月的磨礪下,變得更發的璀璨。「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俗語相信很多朋友們都聽說過,你知道它的下一句是什麼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兒孫自有兒孫福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句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從字面上來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祖輩們不要太過於關心兒孫後代的生活。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不理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這裡,並不是說不關心兒孫,而是要有一個度,不要太過於關心。
  •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是什麼意思,可惜鮮為人知!
    其中也有的不少的俗語是用來告誡人們面對一件事情或者是做一件事情,應該怎麼去做去面對。而有的俗語是在教育父母,應該怎樣面對孩子。小編今天就給大家說一說「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吧!相信大家都聽過「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吧,這與話來源於二十四史通俗演義的第四回《堯讓舜舜讓禹總為斯民》,這句話是這篇文章的開頭詩詞。經過時間的流逝,現在這句話已經成為了一句日常通用俗語。
  • 《智囊全集》:「兒孫自有兒孫福」學會擇良師益友,成為了經典!
    當代的老年人常常提起子女的時候通常會把一句話放在嘴邊,那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這話的意思是兒子已有他們自己的福氣,老年人無須過度憂慮,也無須為他們太多勞碌。這話俗語《增廣賢文》裡記述過,它的出處是元代關漢卿寫的《包待制三勘蝴蝶夢》,提起這句話,很多人只了解上句,卻不清楚這話還有個下句,這個下句才算是這個句子的精華部分,可惜非常少有人了解。
  • 據說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是這個故事流傳下來的!
    這個時候,羅倫已經36歲了,有一次羅狀元衣錦還鄉,拜祖並為母親過生日,這消息就傳開了,離家二十八載的盧善婷喜出望外,迅速返家探訪。這個時候看門的人也不認識他呀,於是就跑入了內宅,說有一個和尚來化緣,羅倫的母親便慷慨的吩咐拿1000錢捐給他。誰知道那和尚一直搖手,口中念叨,呃,善哉,善哉,阿彌陀佛!
  • 古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可惜少有人知
    01老人提到兒女的時候,通常會把一句話放在嘴邊,那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的意思是兒子自有他們自己的福氣,老人不必過於擔憂,也不必為他們過多操勞。後來又積攢錢財為自己兒子請名師,在這樣的教導下。兒子進步飛快,後來一舉高中,成了狀元。03為了感激自己的母親,兒子中了狀元後就為母親過壽。出家的羅秀才聽了,非常高興,急忙趕回家探訪。
  • 民間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少有人知
    也正是由於這種愛,讓他們總是在為我們擔心。擔心我們冷了、餓了,或者是出了差錯而受苦。於是便想要讓我們按照他們設計好的路走下去,什麼事情都要擅自為我們做決定。但有句民間俗語說的好:「兒孫自有兒孫福」。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子女將來的路很長,父母又怎麼可能謀劃好子女的一生呢?
  • 民間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後半句才是重點,值得一看
    我們的老祖宗也給我們留下了一些關於如何理性對待子女的俗語,就比如這句「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遠憂」楊少英書法《定風波》作品選自:聚藝上品這句話意思是:兒孫自有他們的福分,長輩只需要正確引導,不必過多操勞﹑擔憂。如果兒孫有福,不必繼承先人遺產,也能撐起自己的一片天。
  • 古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可惜鮮有人知
    現代的老人經常提到兒女的時候通常會把一句話放在嘴邊,那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時光如水匆匆逝,又到年終歲末時。驀然回首,心中充滿無限的感慨。一個年這句話的意思是兒女自有他們自己的福氣,老人們不必過於擔憂,也不必為他們過多操勞。這句俗語《增廣賢文》裡記載過,它的出處是元代關漢卿寫的《包待制三勘蝴蝶夢》。提到這句話,很多人只知道上句,卻不知道這句話還有個下句,這個下句才是這個句子的精華部分,可惜很少有人知道。..時光如水匆匆逝,又到年終歲末時。驀然回首,心中充滿無限的感慨。
  • 指望兒孫養老?靠兒孫良心和能力,還不如自我抱團來得溫暖
    既擔心因為自己而拖累兒孫,又最怕去養老院面對陌生的一切自己難受,又擔心保姆高額的費用讓兒孫壓力倍增?最近近,一篇5個50歲單身閨蜜買房抱團養老的文章上了熱搜榜,讓很多人眼前一亮,原來我們還可以這麼養老。中華民族的傳統——養兒防老。然而,指望兒孫養老,真的是老來最好的歸宿嗎?我們含辛茹苦的把孩子養育成人,只是為了把他們拴住,為我們養老送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