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我們印象中,古代的猛將都應該有著魁梧的身材,異於常人的體質,像是斯巴達勇士一樣,身上的肌肉線條猶如雕刻一般,一股猛霸之氣撲面而來。就像是好萊塢電影裡的史泰龍、強森等這種肌肉硬漢才是勇猛戰力的代表,然而事實往往出人意料,古代歷朝歷代的畫師對猛將的描繪出人意料,這些猛將看起來都有些大肚便便。那為什麼古代的名將都是挺著大肚子,而沒有鮮明的肌肉呢?
審美觀點不同,服裝禮儀
這種肌肉線條猶如黃金分割一樣的審美是近代西方流傳過來的,而肌肉型男自身所帶的堅毅、果敢的性格也更容易符合人們的審美。隨後隨著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以及對健身文化的追求,這種肌肉線條才流行開來。
首先說的是就算這些猛將有著完美的肌肉,畫師也不可能畫下來,這涉及到古代服裝的傳統禮儀,猛將也不可能光著膀子讓畫師們去畫,各朝各代都有自己服裝禮儀規矩,但是有著相同點的就是衣冠要正,袒胸露乳與服裝禮儀背道而馳,因此畫師在給將軍畫像的時候,將軍都是身穿衣服或盔甲的。
其實早在古代,根據當時的社會生活環境,人們有著自己獨特的審美。民以食為天並不只是一句空話,在古代吃得好喝的好,能夠擁有挺起的肚子這本來就是一種自身實力的象徵,古代生產力低下,在主食單調,肉食稀少的情況下,大肚便便一看就是生活條件好的富貴之人,人們更嚮往這樣的生活,所以有這樣的審美觀很正常。
體現威嚴,中年發福
其實在古代的將軍畫像中,地位越高,名聲越響,同樣的肚子也就會大,假如是身材瘦小的將軍穿上這種威嚴的盔甲,不免顯得有些「沐猴而冠」,而身材發胖的將軍更容易體現出威嚴。根據人到中年發福這一現象來說,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舉個例子,就像是現在的專業運動員,在退役之後,身體都會發胖,原因就是參加運動的時候,食物的攝入跟能量的消耗差不多,能夠保持原來的體型,當退役以後,運動量減少,能量消耗減少,但是食物的攝入依舊與以前差不多,因此很容易發胖,同樣的將軍也是這個道理,打仗的時候體能加劇消耗,為了保持體能,只能加大食物的攝入,等著打完仗了,簡單的說就是胃口撐開了,運動減少了,自然而然的就胖了。
耐力更為持久,戰力更強
據《後漢書》中記載:「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裡侯相也。」,這是描寫漢代班超的一段話,意思就是班超脖子粗得像老虎,暗指身材膀大腰圓。「膀大腰圓」「虎背熊腰」這樣的詞語也多用於對古代猛將的描寫。
能夠讓將軍大展身手的地方就是戰場,古代的武將因為長期騎馬,不僅需要足夠的腰腹力量承受鎧甲以及武器的重量,還需要有一定的脂肪儲備來應對長途行軍的消耗,像渾身肌肉線條明顯這種情況需要嚴格控制飲食才能達到,古代打仗的時候需要大量的熱量儲備,肯定是能吃就多吃了,而且脂肪多了還有個好處是抗擊打能力較強,更容易在戰場上存活下來。
對於這些將軍而言,從耐力持久度上看,訓練出那種完美的肌肉線條遠遠不如提高自己的體重,自身重量大了,拿起的武器相對而言就越重,短兵相接之時,在自身重量的輔助下一記劈砍,敵方根本承受不住。就是在當時的社會風氣上看,古代也缺少這種肌肉線條的審美文化。因此古代畫師畫筆下的將軍多數都是大肚便便。
感謝廣大讀者閱讀,歡迎評論、關注、留言。
參考文獻《後漢書》《中國古代飲食》《近代男性形體審美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