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無師自通,身處異鄉從不識路,我想,他是真的痴迷琢玉……

2021-01-09 班墨空間

「藝術即是一種生命形式。」這是美國當代著名哲學家、美學家蘇珊·朗格的結論。相隔萬裡,蘇積昌卻與蘇珊·朗格的觀點不謀而合,那就是作品必須有意境、有故事,這是作品的生命。

蘇積昌,男,漢族,1981年生,廣西岑溪人,廣西工藝美術大師、廣西賞石名家、玉石雕刻藝術家、榮譽稱號:全國玉雕行業優秀人才。從小酷愛繪畫藝術,1998年畢業於廣西藝術學校美術專業。進修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文創工藝高級研修班。從事玉石雕刻多年,潛心傳統,大膽創新,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個人藝術風格。其作品因材施藝,意境深遠,深受業內外人士和廣大收藏家們的青睞與好評,作品曾多次參加專業展評並獲獎。

蘇積昌1995年考進廣西藝術學校,美術專業畢業後偶爾玩玩雕刻工藝。2009年,回到家鄉岑溪市後的他才正式開始玉雕生涯。

很多人學玉雕必須有師傅的言傳身教,然而,蘇積昌的玉雕,卻是無師自通。

沒有師承的蘇積昌,按照書本教程一步步摸索。從學會使用工具、逐步熟練掌握玉雕技藝,到2012年玉雕作品「鳳凰涅」榮獲中國玉雕天工獎優秀作品獎,這過程也才三年多。

從事玉石雕刻多年,他潛心傳統,大膽創新,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個人藝術風格。2014年,蘇積昌被南流江玉所吸引。他發現這種玉色彩豔麗、豐富,硬度足、水頭好,非常適合搞藝術創作,於是他就舉家遷移到博白縣,開始他南流江玉的藝術創作。在博白縣工作一年多,蘇積昌竟然不懂得博白縣城不多的幾條街道該如何走,可見他的心思全在雕刻上。

蘇積昌於玉雕之沉迷、之痴情,是其他80後身上所沒有的。他不會放肆地大笑,有的笑也是默默的笑、沉沉的笑,似乎連放肆一下的時間都沒有。因為,玉雕已是他的整個世界。 現如今,帶學徒四名,因材施教,從他們個人愛好類型傳授不同的技術如花鳥,山子和神獸等,他們每個人都能吃苦耐勞,用心學習,現在已經能夠自己完成中級水平的工藝作品,平時教學中蘇積昌要求學徒作品構思巧妙做工精細,整體構圖和諧風格上追求自然純樸、傳承和創新。

撰稿:匠人百科-聞藝

運營人員:墨小班

相關焦點

  • 琢玉大師陸子岡,最早的落款來自他的才藝和膽量
    應召來北京行藝的工匠中,有個蘇州名匠,姓陸名子岡,擅長琢玉,也會吟詩作畫。相傳,陸子岡為人剛直不阿、稟性倔強。 他有個怪脾氣,凡是他製作的器物,他都統統署名,把「子岡」 二 字落款在犄裡旮旯不顯眼的地方,除非下功夫找,不然很難辨認 出來。署名這樣的事,放到今天來說,本是理所當然光明正大的事 情。
  • 揭秘古代"琢玉聖手",一代玉神的傳奇故事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陸子岡和他的宮廷玉雕故事。  嘉靖、萬曆年間,有一位玉雕藝人名叫陸子岡。《蘇州府志》記載,他雕的玉水仙簪,玲瓏奇巧,細如髮絲而不斷。  日子一天天過去,陸子岡從玉販那兒看見「高古玉器」,年輕的他自喜撿了一個漏,高價收購,最後打了眼。陸子岡順藤摸瓜,尾隨賣玉人,認識了當時玉界的仿造高手——它山師傅。
  • 張克釗:初心是條狗——黑白獨山玉俏色人物雕刻的藝術之旅
    張克釗,國家級玉雕大師,「中國獨玉黑白人物雕刻第一人」,宛派玉雕代表人物之一,是他開啟了獨玉黑白料「變廢為寶」的歷史先河。一個鄉野村夫,如何成為名震一方的大師?隨筆者的視角,一同去探視他成功的軌跡,一同品讀他傳奇的藝術人生。  初心是條狗,時常走丟,時常得找回。從事玉雕到現在,樹立初心,感覺它就像我養的一條狗,外面的狗一叫,它就偷偷跑了。我只好去找。
  • 一刀一琢見匠心|高陂瓷雕匠人50載坎坷雕刻路
    大埔縣是著名的青花瓷之鄉,其燒制和手繪技藝在全國是數一數二,但能在瓷器上進行雕刻的工匠屈指可數。「我非常喜歡瓷雕,就想一輩子做這個。」陳國新說,瓷雕是他一生所愛,人生中剩下的旅途也希望與瓷雕一起。目前,大埔高陂瓷雕傳統手工技藝是第五批縣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名錄。「我會一直將瓷雕這門手藝好好地傳承下去。」陳國新說。
  • 賞新品玉 | 玉字旁薦
    - END -  ▽玉字旁賞玉  丨 談玉 丨 琢玉  丨 藝術品 崔哲豪個人簡介微信帳號:yuzipang1玉字旁品牌創始人國家玉石雕刻大師中國海派玉雕大師作品【百年好合 | 佳偶天成】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永久收藏
  • "巧匠琢玉,大美天成",玉雕大師王朝陽的翡翠人生
    ▲瑞麗玉石市場王朝陽出生於美術世家,父親是一位中學美術老師,受到父親的薰陶,他從小就迷戀繪畫、雕刻。上小學時,他就喜歡到河邊撿石頭拿來刻,刻不動,他就在石頭上彩繪,父親的朋友都誇他繪得好。1987年,王朝陽初中畢業,父親把他送到家鄉石佛寺學習玉雕。
  • 文章千古事,美玉萬年傳:寫文和琢玉從來都是一件事
    ▲玉雕名家 李俊昌 作品《清影搖風》五千年,中華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翩躚,除了有字詞詩文的涓涓流動,還有獨特玉文化的熠熠生輝。中國自古就有「玉石之國」的美譽,古人佩玉不只是簡單的裝飾自我,更是表現內在精神世界和自我修養的方式,古之君子必佩玉,因此玉在華夏文明中同樣也像文字一樣承擔著傳承優秀文化的使命。故古人琢玉如寫文,將其視為千古大事,以千古之重做萬世美玉。▲玉雕名家 作品《悟道》當然,千古文章不易的,需反覆「推敲」才能成就,美玉也一樣。
  • 每一個身處異鄉的人,都會從這部電影看到自己
    每一個身處異鄉的人,或許都會在某一個瞬間,找到和自己相似的影子。而艾利絲也僅僅是眾多愛爾蘭移民群體的一個投射。還有工作時的不善言辭、不知所措。我想,這也是導演想要設置給大家的一個問題。
  • 一代「治玉聖手」陸子岡,不愛美人愛美玉!
    陸子岡,明代嘉靖、萬曆間雕刻家、琢玉工藝家。生於16世紀上半葉,原籍是江蘇太倉縣,後來遷居到琢玉中心蘇州(今屬江蘇)。高超絕倫、巧奪天工的琢玉技藝,使得陸子岡被文人雅士視為上賓,他的玉雕作品在當時也極受追捧和喜愛。與唐伯虎聯手補救貢品的「治玉奇才」
  • 喜玉成痴,玩物尚志,能如此貫徹愛玉之道的恐怕只有他了
    溫潤璞玉總能讓人傾心痴迷,古往今來,無論是王侯將相、文人騷客亦或是白丁俗客皆是愛玉之人,皆以玉自喻,展現如玉一般溫潤儒雅的君子風採。龍鳳呈祥·和田玉籽料掛件然而單以和田玉來說,其玉石品類之多,雕工之講究,內涵之豐富反而讓不少人喜玉卻不知如何愛玉。那麼我們不妨學學喜玉至痴狂,有「玉痴」之稱的乾隆皇帝的愛玉之道。
  • 和田玉玉器是如何琢字的?不看這篇文章還真不知道
    由於成礦條件的不同,和田玉與其他玉石相比,因其顏色通透、結構細膩,使和田玉獲得了「軟玉之王」的稱號,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和田玉來收藏,以彰顯自身的品味,所以今天我就跟大家簡單說說玉器是如何琢字的
  • 【戈壁】我是這樣挑選阿拉善玉雕刻材料的
    阿拉善黃碧玉雕刻作品1、質地阿拉善玉按成因、產狀、顏色、礦物成分和結構構造特徵分為:瑪瑙(玉髓)類、碧玉類、彩玉豆類、奇石類和水晶類等。阿拉善俏色雕刻作品2、形狀太小和不規則的料石往往會加大設計和雕刻的難度,形狀規則、體積較大且飽滿的料石可給予雕刻師更為廣闊的設計空間,也就是說,
  • 清穿寵文:她穿成嬰兒,3歲抱住粉琢玉雕的四爺,被嬌寵一世!
    清穿寵文:她穿成嬰兒,3歲抱住粉琢玉雕的四爺,被嬌寵一世!《三生清緣》作者:木落梅影【簡介】為了他,她穿越百年回到陌生的朝代,卻屢屢與他擦肩而過,等到終於能做他新娘的時候,他卻早已擁有了多房妻妾,無端的陷害,姐妹的背叛,更讓他們的愛情舉步維艱。
  • 夏代人崇龍,商代人崇鳳,所以才用玉雕刻龍鳳佩戴身上代表信仰
    而龍鳳則是夏商代的新創,工匠們以高超的琢玉技巧,傳達出各種動物的不同神態,玉雕刻的龍鳳是最有代表性作品之一,是夏,殷商人崇拜的對象。商代婦好墓出土的玉鳳,恰似婦好她優美的丰姿,定格在歷史的風景線上。促夠證明夏商時期崇拜龍鳳的信仰。
  • 翡翠的高級感,可能就藏在「琢」與「不琢」裡!
    時光如梭,歷經千年積澱的玉文化穿越時空,與現代人的生活緊密交融!翡翠,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一直以來都影響和滋養著國人對於玉石的收藏投資價值。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可玉石行業又強調「良玉不琢」。
  • 投我以木瓜 · 報之以瓊琚
    玉鳳翅膀用陽線琢出羽翎紋,鳳尾部上方琢一圓孔,孔為單面鑽,孔裡填實,孔旁外有一凸榫。器身一面較平,一面微隆起,兩面紋飾相同。《說文》云:「鳳,神鳥也。」《山海經》釋鳳:「丹穴山鳥,狀如鶴,五採而文。」鳳是古人創造出的瑞鳥,也為圖騰。鳳在古代歷來被看作是神鳥。擁有它的人是有權勢者或為顯貴,也可能是負有通神職責的巫覡,佩帶它來與神靈溝通。
  • 李元松:愛玉懂玉,才會堅守匠心
    2005年,李元松拜入玉雕大師趙崇貴門下學習玉雕,同時又在學習雕塑和繪畫,在多重藝術的薰陶下,李元松對玉雕行業的愛也是越來越濃厚,如今已和玉文化徹底割捨不開,他愛玉雕,就像愛自己的孩子。(文章轉載自百家名匠網)
  • 【保利拍賣十五周年】太璞如琢:崔如琢作品專場
    預展 預展現場照片 「 畫以心為境,畫路即心路;畫以思為界,想不到故畫不到 他寫荷,枝條凝重,夾雜些篆書手法。寫花用行書筆意,松秀流妍。忌工藝製作,免得把花的活潑生命寫僵。畫葉則潑墨,興盡方休。墨法在於濃處透光,淡處發亮。
  • 商代羽人玉佩飾:最早的玉「羽人」
    新華社南昌12月7日電題:商代羽人玉佩飾:最早的玉「羽人」新華社記者袁慧晶1989年被發現的江西新幹大洋洲遺存,被中外青銅專家譽為「中國長江中下遊青銅王國」。人們對大洋洲出土的雙面神人青銅頭像、伏鳥雙尾青銅虎、立鹿耳四足青銅甗或許耳熟能詳,卻不知道這裡其實還有玉——出土了迄今發現最早的玉「羽人」。館藏於江西省博物館的商代活環曲蹲羽人玉佩飾,通高11.5釐米、身高8.7釐米、背脊厚1.4釐米。葉臘石類質,色呈棗紅。羽人造型,作側身屈臂蹲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