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說要尊重個人的隱私,尤其是夫妻、情侶之間,更是需要一份私人的空間,這是對自己以及他人的尊重。
沒錯,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私密的空間,以此來承載那些不願與人分享的美好、失落、幸福或者傷痛。
但是,這個隱私是不是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規範」?
《來電狂響》是一部由佟大為、馬麗、田雨、喬杉、霍思燕、代樂樂、奚夢瑤七位主演的喜劇,實際上整部電影的人物也大概就是這七個人。
人物雖然簡單,但故事卻一點也不簡單。
話說這一天,七個好友在文伯與戴戴這對夫妻家裡聚餐,而剩下的五個人裡,吳小江和李楠是夫妻,賈迪與白雪嬌是情侶,韓笑是一位單身女強人。
而這七個人的背景也很有意思,文伯是教師,戴戴精通心理學。一般精通心理學的人物一出場,那就意味著要出點什麼意料之外的事情,這是電影當中慣用的伎倆。
戴戴這個角色和很多心理學研究者一樣,擅於窺破別人的秘密,同時也擅長掩飾脆弱的內心。
吳小江和李楠的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全靠吳小江在外打拼,李楠操持家務,隨著雙方的溝通減少,矛盾也日益增多,這是這種家庭的常態。
而賈迪是一位小編劇,他的情侶白雪嬌卻是一位富家女。這一對組合一出現,必然也伴隨著諸多矛盾。
韓笑作為一個人們眼中的女強人,內心的秘密自然越藏越深,以至於性格逐漸內斂,變得更為沉默。外表強大,內心脆弱,這樣的人設一眼就能讓人看到底。
如果不說劇情,看到這樣的人物關係估計很多人都能看出問題,這些夫妻、情侶、朋友之間因為缺少溝通,信任也在逐漸減少。
他們將矛頭放在了一個日常用品中,那就是「手機」,似乎人人都在擺弄這件電子設備,從而變得越來越封閉。
與此同時,「手機」也承載了使用者太多的不願與人分享的秘密。
既然大家發現了問題,於是小編劇賈迪提議玩一個遊戲,今天晚上所有人都把手機放在一處,任何打來的電話、簡訊等訊息都公之於眾。
似乎他在告訴大家,分享了彼此的秘密,那麼相互之間的關係就會越來越親密。
但戴戴作為心理學研究者首先窺破了賈迪的小心思,他是在懷疑其女友白雪嬌有什麼背著自己的秘密,而這樣的內心同為男人的吳小江、文伯也迅速知曉。
但問題就在於,認為自己沒什麼問題的李楠、白雪嬌迅速同意,她們也想知道各自丈夫、男友是否有背著自己的秘密。這就使得其他人不能反對。因為誰反對就是誰心裡有鬼,就更能激起別人窺探的欲望。
於是,所有人都被迫進行了這場遊戲。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人害怕暴露而度日如年,有人期待「驗證」自己的懷疑,同樣度日如年。
這場遊戲還有贏家嗎?對所有人都是一場折磨而已,而這都是希望窺破別人的秘密開始。
果不其然,隨著電話、簡訊一個個進入各自的手機,所有人心底那些不想別人知曉的秘密也以半隱半現的方式展露出來。
而正是這樣「模稜兩可」的隻字片語,使得本來清白的秘密逐漸變成了更深的誤解,雙方的信任蕩然無存,並且所有人都無法再掌控事情的走向。
這件事其實告訴了人們一個很淺顯的道理:
當你要傷害別人的時候,也難免會傷害到自己,尤其是基於一些莫名的懷疑的時候。
但是,這些暴露的問題還有一個更深的層次值得思考,那就是這些暴露出來的問題,能算作「隱私」嗎?
什麼是「隱私」呢?
「隱私」的首要前提就是與公共利益和群體利益無關,即只涉及到自己不願意讓別人知道的私事。
但是,《來電狂響》中所揭露的秘密還能屬於「隱私」嗎?
吳小江在外打拼,李楠操持家務,兩者的溝通逐漸減少,所以二人都開始找心靈的寄託。
吳小江私下裡「打賞」年輕女主播,以換取每晚九點私下裡發送的特定照片;而妻子李楠卻與陌生男子開始了一場遊戲,雙方雖然從不見面、從不通話,但聊天的內容卻非常曖昧。
這樣的行為真的屬於「隱私」嗎?
當然不,它已經突破了社會道德的底線,在絕大多數的文化認知裡屬於「出軌」的行為,精神上的背叛也違背了「忠貞」的底線,妻子對丈夫如此,丈夫對妻子同樣如此。
這就值得深思了,我們保護的隱私是不是應該明確一個範圍,而不是只提出一個口號。
每個人都有被尊重的權力,但同樣也有尊重別人的義務,在「隱私」一事上同樣如此,真正的隱私需要保護,但打著隱私的名義做違背社會道德的事情,同樣應該遭到譴責。
很有意思的是,其實很多人在以「隱私」為名來做一些有違社會道德的事情的時候,內心是知道這種行為的錯誤性的。
就像《來電狂響》中七個人的手機都在同一個盤子裡,每次電話鈴聲響起的時候,像吳小江、賈迪這樣心裡有鬼的人表現出來的就不是「隱私」遭到暴露的尷尬與羞惱,而是擔心「壞事」暴露的慌亂。
既然所行之事是如此「齷齪」,那麼又何談尊重呢?
這就像當今網絡時代裡的一些曝光一般,人們不能容忍的往往並不是將這些醜聞公之於眾的爆料者,而是譴責那些行「齷齪事」的當事人。
《來電狂響》的真正寓意並不是對於「隱私」的窺探,甚至賈迪在最初的提議就不在探求別人的隱私,而是想要借這樣一場遊戲來檢驗其女友白雪嬌的忠貞程度。
雖然這樣的行為是可鄙的,人性經不起試探,並因此而出現了不可收拾的局面。但問題暴露出來之後的現實,還能比齷齪事實隱藏在掩飾之下更壞嗎?
所以,真正的問題不在試探本身,而在於行為人自身,正所謂: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真正的隱私在於潔身自好,即使不願將自己的小歡喜分享給別人,但最起碼也不應該給別人帶來困擾和傷痛。
所幸的是,在片尾曲結束之後,原來所有的場景都是虛幻的,不過是賈迪對一部即將問世的劇本所進行的構思而已。
但即使這樣,如釋重負之餘,帶來的反思更為沉重,千萬不要打著「隱私」的名義,做那個突破道德文化底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