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青三代女人都被人討厭?這樣電視劇活該沒人看

2020-09-03 愛的事兒LoveMatters

作者Lai 簡介

​我們不希望在銀幕上看到千篇一律的、厭惡女性的角色!

夢魘般的「『女性』老中青三代人」,被描繪成介入他人情感關係的第三者、終結善者生命的惡魔……

最近,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的一個片段在社交網絡被瘋轉:劇中,念中學的女主發現自己來月經了,她決定在飯桌上向家人分享這份喜悅。

​月經這一再正常不過的女性生理現象,卻長久地作為禁忌或羞恥而存在。所以當看到月經以一種日常化的方式,在銀幕上被直白地呈現和談論時,我是驚喜的。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月經去羞恥化的文本。


帶著這份驚喜開始追劇的我,卻萬萬沒料到,這部為月經去汙名的劇,會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厭女大戲……


01.出走家庭的媽媽們


似乎是出於劇作的工整對仗,《以家人之名》中的三個主角都不約而同地「沒了媽」:重組家庭中,無血緣關係、相伴成長的三個孩子——大哥凌霄、「小哥」賀子秋、妹妹李尖尖,都經歷了母親缺席的童年。


大哥凌霄的母親陳婷一出場,就帶有「罪孽深重」的個人前史:她曾經為了打麻將,將兒女反鎖在家,小凌霄給妹妹餵核桃吃,卻導致妹妹意外噎死。無法走出喪女之痛的陳婷,將一切怪罪於兒子與丈夫,最終選擇走出家庭。

​陳婷也是劇中被觀眾攻擊得最多的角色,「餵你吃核桃」或許會是繼「帶你爬山」之後的又一網絡熱詞。


無獨有偶,「小哥」賀子秋的母親因經濟問題,將兒子拋給只見過幾面的相親男人,不辭而別,十幾年間音訊全無。

​如此簡單粗暴的劇作邏輯,讓人感嘆,那年出走的娜拉,可會想到今天的女性能夠覺醒得如此徹底,可以自如地擺脫家庭的束縛,甚至走出了六親不認的步伐?


到了妹妹李尖尖這裡,「沒媽」的原因就更加簡單了——她的媽媽直接病死了。


前兩位母親在價值上無疑是「惡」的,她們是令孩子的人生充滿原生家庭陰影的癥結所在。唯獨李尖尖的媽媽,這位沒犯什麼錯、「簡簡單單」因病而逝的母親,她的照片能夠被裝入丈夫的抽屜深處,作為「他」的摯愛時時被深情懷念。

​當女性離開其「與生俱來的」母職、妻職身份時,勢必有頂「惡」的帽子,穩穩地扣在她頭上,這種邏輯為影視作品中的「厭女」情緒找到了價值觀上的合理性。基於此,更多的厭女角色被成功而隱秘地塑造了出來。


接下來,沒了妻子的兩位男人——李尖尖的爸爸李海潮「李爸」、凌霄的爸爸凌和平「凌爸」,以一種極其自然合理的方式,一起過上了小日子。不得不說,在國產劇中看到這樣的畫面,還挺令人詫異的。

​兩位男人經營著「兩爸三娃」的五口之家:李爸心思細膩,負責主內,燒飯帶娃——「男媽媽」呼之欲出;凌爸高大威猛,負責主外,賺錢養家。兩位男人時有鬥嘴,而無論是演員的表演,還是劇本臺詞,都不難看出劇方在營造「腐點」方面的心思。

「夫夫」吵架現場。即使是打著「同志家庭」的擦邊球,二人之間的腐點仍然靠「傳統」的夫妻模式維繫。


李爸、凌爸「兩口子」毫不意外地被人磕出了CP——「潮平兩岸闊」。

​微博「潮平兩岸闊」超話


看到這裡,一個顯見的邏輯是,「以家人之名」的前提是「媽沒了」——兩位男人得以經營著小家,過上前所未有的幸福的生活;家庭因母親的「不在」而完整安寧。可以說,這甚至是一部根本不需要女性在場的劇。


​網友將本劇調侃為《媽媽去哪了》,多少內化了這種隱藏的厭女設定。


而當影視作品中出現「父親缺席」的情形時,場面似乎有了些許不同。例如,在2012年的影片《萬箭穿心》中,當家庭裡出軌的男人去世後,他的照片被立於飯桌上,他通過一種「缺席的在場」,賦予處於家庭核心地位的兒子行使父性權威的權力:兒子將家庭的破碎歸因於母親,並通過一次次對母親的冷暴力,發揮著屬於「男性聯盟」的宰制性力量。

圖源:《萬箭穿心》


《萬箭穿心》用一種「唱反調」的方式,將女性謹慎地構建成災難的化身和男性創傷挫敗的來源,從這個角度看,它不失為一部優秀的女性主義作品。


02.女性配角們——即用即拋的厭女工具人


雖然主要的女性角色缺席,《以家人之名》的女性配角並不算少。不出所料,她們是——八卦嘴碎的居委會大媽、年幼卻「心機」的同母異父妹妹、倚老賣老的外婆……
本劇最常見的場景之一,就是居委會大媽、街坊鄰居們坐在麵館裡,嚼人舌根。

​不得不感嘆,早些年,我們塑造「負面」的女性角色時,是需要花些功夫的:她們要麼陰森森地從電視機裡,掛著一臉頭髮爬出來,要麼在求生遊戲中盡心盡力地扮演著豬隊友……而如今,女人們只需圍桌一坐,麻將一搓,是非一扯,厭女群像立馬立起來了!


這般三言兩語,將人物迅速塞進厭女敘事結構裡的手法,也不失為國產家庭劇的一大特色了。


這樣的情節令人不由聯想到著名的「貝克德爾測試」(Bechdel test),它致力於暴露影視作品中性別不平等的現象。根據貝克德爾測試,一部性別友好的影片,至少需要有兩個有名字的女性角色,她們交談過,並且交談的內容與男性無關。

​看了《以家人之名》後,我甚至想要建議,這類測試或許還要加上一個標準:女性們的談話內容與另一位女性的八卦或悲慘人生無關。


除居委會大媽外,這類即用即拋的工具角色,在劇中處處可見。例如,多年後,凌霄的媽媽陳婷捲土重來,她帶著與現任丈夫所生的女兒回歸,希望修復母子關係,順便培養兄妹感情,凌霄的外婆也常來打擾五口之家。


凌霄的外婆、媽媽、妹妹三人,一時間成為被觀眾痛罵的「女性三代」,即使是同為女性的女主李尖尖,也要咬牙切齒斥責道:「我討厭你外婆家女性三代!整整三代!」(當年蘇家大強也沒被人指著鼻子罵三代吧?)

​ 的話題詞迅速登上微博熱搜。

​「『女性』三代」作為被觀眾點名的「茶藝師」一號、二號、三號(即便是最小的妹妹,也逃不了被鑑定為「綠茶」),成為了「爸爸們」的對立面,激起觀眾真情實感的共情與痛罵。這場面太過熟悉,很難不令人想起不久前剛下線的、同為扁平化工具角色的「林有有」。

​在最新的劇情中,媽媽出車禍重傷,外婆去世,一集之內,凌霄家的女性整整齊齊地下了線——就算是工具人也要講劇作法吧?

彈幕表示:真是出了一口氣,雙喜臨門!


在母親缺席的家庭中,三個孩子一路健健康康、順風順水地成長;反之,母親在場的家庭中,媽媽無一不是控制欲極強的「虎媽」(比如劇中齊明月和唐燦的媽媽)。媽媽們要麼拋夫棄子徹底消失,要麼是令孩子喘不過氣的push狂。
以「家人」之名實施拋棄、控制、傷害、壓榨……其主語都是「母親」。

​此外,在劇方發布的「獨創成語」中,出現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基於性別的梗。例如,「愛如潮水」被解釋為李海潮對孩子們潮水般的父愛,「月式女孩」則被生硬地解讀為朝三暮四的追星女孩。

追星女孩:有事嗎?


03.電視劇而已,需要「上綱上線」嗎?


當然需要。


我們不妨盤點一下,本劇中,除女主李尖尖之外,「正常」的女性角色少之又少。從消失的母親,到憤怒情緒的載體「女性三代人」,我幾乎很難找到如此標準的厭女文本了(也希望不會再有)。
我們一直被告知文藝作品取材於生活,而當觀眾全情地陷入銀幕內的厭女狂歡時,我不禁思考它的指向:生活中的女性是否也承受著如此清一色的惡意?
就如同此前熱播的《三十而已》裡,飾演「渣男」許幻山的演員李澤鋒,與「小三」林有有的扮演者張月,在戲外面對著截然不同的輿論。


為何觀眾會對著一個厭女角色的飾演者,釋放全部的觀影壞情緒?而當同樣的情況發生在男演員身上時,觀眾卻忽地拎得清藝術與現實的明確分界了?(當然,也本應如此。)


在最近的抗疫題材電影《最美逆行》中,有這樣一段情節:一名醫護人員正在照料感染的女孩,調皮的小女孩突然摘掉了醫護人員的口罩,這位年輕的護士最終因為感染新冠肺炎去世。

​影片播出後,觀眾紛紛譴責女孩為不可饒恕的惡魔。

​然而,在真實事件中,小女孩的原型是一位患有癲癇的小男孩:男孩因犯病,不受控制地扯下了護士的防護面屏。

​在這樣一部取材於現實的影片中,為何編劇要將男孩出於無意、無法控制的意外,改編成了女孩惡意胡鬧,最終釀成大錯呢?我不知如此轉換性別、顛倒緣由的再現,是基於哪一種現實?
其實,電影、電視劇以它無可比擬的敘事及視聽表現力,貫穿著人們共通的情感,使觀眾能夠全情投入。事實上,在很多時候,我們甚至很難將劇與現實完全剝離:我們會很長時間走不出一部電影的情緒,會與善良與愛共情……這亦是藝術的魅力。


然而,正因如此,當大小銀幕上充斥著基於性別偏見的角色時,我們更需要保持謹慎,拒絕囫圇吞下這盤厭女快餐。在這樣一部取材於現實的影片中,為何編劇要將男孩出於無意、無法控制的意外,改編成了女孩惡意胡鬧,最終釀成大錯呢?我不知如此轉換性別、顛倒緣由的再現,是基於哪一種現實?


其實,電影、電視劇以它無可比擬的敘事及視聽表現力,貫穿著人們共通的情感,使觀眾能夠全情投入。事實上,在很多時候,我們甚至很難將劇與現實完全剝離:我們會很長時間走不出一部電影的情緒,會與善良與愛共情……這亦是藝術的魅力。
然而,正因如此,當大小銀幕上充斥著基於性別偏見的角色時,我們更需要保持謹慎,拒絕囫圇吞下這盤厭女快餐。

我不希望在銀幕上看到千篇一律的厭女角色——夢魘般的「女性三代人」、介入他人情感關係的第三者、終結善者生命的惡魔……正如我不希望看到如此這般的男性角色。


比起戲劇性,我更想看到真實的女性。


這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上綱上線」,需要打破方方面面的偏見。這種偏見正如亞倫·強森在《性別打結》中所論述的:
「(它)注入我們的細胞中,並變成我們的一部分,因為等到我們充分了解到要去拒絕它的時候,已經太晚了......若以為任何一人能全身而退,不過是一廂情願的想法,而且也使自己喪失了力量。」 [1]


參考文獻:

[1]亞倫·強森:《性別打結》,群學出版社,2008年,第75頁。

文 | LAI
圖 | 網絡、《以家人之名》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相關焦點

  • 這部滿是歌舞的國產電影,展示出老中青三代職場人的掙扎
    老中青三代演員演技在線既然說《華麗上班族》展示出老中青三代職場人的掙扎,那麼演員肯定也都有老中青三代。的確,這部電影由周潤發、張艾嘉、陳奕迅、湯唯、朗月婷、王紫逸等主演,毫無疑問,他們都是同年齡段演員中的翹楚。電影講述的故事很簡單,周潤髮飾演的何仲平是公司董事長,張艾嘉飾演的張威是公司總經理,兩人明面上是上下級關係,可背地裡是情人關係。
  • 早報超有料丨老中青三代電影人同遊博物館 《魯冰花》作者鍾肇政去世
    早報超有料丨老中青三代電影人同遊博物館 《魯冰花》作者鍾肇政去世 時間:2020.05.1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有料妹
  • 老中青三代紀錄片人回望「光影記憶」
    論壇匯聚了老中青三代紀錄片人,他們用自己的創作經驗和獨到的光影記憶,講述我國農業、農村、農民在過去半個世紀,從脫貧到小康的歷史蛻變與發展,共同探討新時代「三農」題材紀錄片的作為與時代呈現。紀錄片如何更加精準、精細地記錄脫貧奔小康這一時代發展的主題,更加詳細實地講述歷史進程中的經典故事?持續豐富國家相冊是紀錄片人追索、探求的目標。
  • 《什剎海》集齊老中青三代實力派演員,北京妞兒關曉彤本色演出
    別著急,由劉佩琦、連奕名、曹翠芬、張齡心、關曉彤、張晞臨、劉敏、龍飛領銜主演,吳磊、牛莉友情出演,以北京什剎海胡同裡莊為天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工作與學習為主線,講述一家人現代瑣碎而又充滿煙火氣息生活日常的京味電視劇
  • 錦繡南歌,這個女人說話聲音最好聽,人卻最讓人討厭
    錦繡南歌,讓觀眾最討厭的角色不是沈樂清,而是看似最好的她錦繡南歌,這個女人說話聲音最好聽,人卻最讓人討厭看了電視劇《錦繡南歌》的觀眾,應該都被李沁飾演的女主沈驪歌圈粉了,又颯又A又聰明,應該是繼《三十而已》中童瑤飾演的顧佳之後的又一完美女主人設。
  • 臺灣員林家商書畫篆刻聯展 老中青三代同場較勁
    華夏經緯網4月23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彰化員林家商書畫篆刻聯展,由退休文書組長張懷仁,現職國文老師李蕙岑與該校三年級學生顏婕羽,老中青3代同場較勁,展出超過80件的書、畫、篆、刻作品,將從今起一連展至5月15日,員林家商校長陳定宏說,因為疫情暫緩校慶活動,改舉辦小型具有傳承意義的聯展
  • 新劇上線| 《熱血危情》登陸上海電視劇頻道 老中青三代戲骨齊匯聚 「小人物」講述「大時代」
    吳軍用「小人物」講述「大時代」傾心打造「歷史精品系列」終篇章年代劇《熱血危情》由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徐貴祥總策劃,吳軍、陳珂執導,李玉磊、高昀、梁志明編劇,匯集了劉向京、黃維德、潘泰名、程愫、楊紫彤、鮑國安、奚美娟、李成儒等老中青三代實力演員,將於3月21日登陸上海電視劇頻道黃金劇場
  • 陳數等老中青三代實力出演,首部抗疫劇《最美逆行者》央視將播
    作為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的首部抗疫題材電視系列劇,《最美逆行者》以「小切口、小人物、大情懷、大主題」為創作思路,用電視劇的藝術形式生動詮釋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務會議成員、該劇出品人薛繼軍介紹,《最美逆行者》從策劃、籌備、拍攝到製作完成並與全國觀眾見面,前後歷時不到半年,刷新了電視劇創作拍攝的一項紀錄
  • 10位來自山東的女明星,老中青三代,她們個個都是高顏值!
    10位來自山東的女明星,老中青三代,她們個個都是高顏值!于慧于慧(1965年12月1日),出生於山東青島,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中國內地女演員。她曾參演電視劇作品《圍城》《金達萊》《最強男神》等,電影作品《喜蓮》《巧鳳》等,曾獲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女演員、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等獎項。孫耀琦孫耀琦,1987年3月29日出生於山東省,畢業於湖南大學表演系,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主持人。詹小楠詹小楠,1975年2月12日出生於山東省青島市,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中國內地女演員。
  • 《宮本武藏》以木村拓哉為頭牌的老中青三代男色專輯
    最近幾年民放臺的臺慶劇普遍收視慘澹,無論是富士50周年出動三谷幸喜編劇的《我家的歷史》,還是TBS 60周年坐擁木村拓哉和堺雅人的《南極大陸》,全都反響平平。    南都特約撰稿:汪小宛      木村拓哉(飾 武藏)
  • 央視中秋晚會收視奪冠,老中青三代合體帶熱度,李宇春終於不壓軸
    首先,晚會整體製作精良,舞美設計科技感與時尚感兼備,給廣大電視觀眾提供全新的觀賞視角;其次,晚會嘉賓陣容強大,老中青三代同臺獻唱02 星光璀璨,老中青三代同臺貢獻精彩節目與其他晚會大肆撲流量明星不同,央視中秋晚會在傳承中有創新,趨於「年輕態」打造,在嘉賓陣容上邀請了老中青三代明星同臺,滿足各個年齡階段受眾的喜好。
  • 《什剎海》:老中青3代演繹,譜寫「酸甜苦辣」京味兒生活
    劇中大多數都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兒。劇中人物設定很清晰,老中青三代。老中青三代坐鎮,全是獨特京味兒生活。老二覺得自己點兒背,找風水大師看風水,最終風水大師讓其在店鋪門口種樹。老二覺得頗有道理,連夜種樹,不料,種樹挖土刨斷了軍區大院的電話線。
  • 最受歡迎的五大臺灣男歌手,「段黃爺」橫跨老中青三代!
    第五,費玉清,其端正的形象數十年如一日,費玉清繞梁三日的清亮歌聲,費玉清的歌聲給人一種聽覺上的強烈震撼,把我們帶進那個充滿新鮮空氣的純真年代。他的歌迷橫跨老中青三代,即使有很多年輕人沒聽過他的歌,但因為他的黃段子,人氣依然不減!
  • 羅大佑馬來西亞演唱會的觀眾橫跨三代,老中青歌迷通殺!
    【陽網在線訊】 出道近40年的音樂職人羅大佑,歌曲陪伴著許多馬來西亞粉絲成長,演唱會的觀眾橫跨三代,老中青歌迷通殺!   據馬媒報導,羅大佑開場就用搖滾精神飆唱了《你的樣子》、《鹿港小鎮》等曲快半小時,全場都嗨到透不過氣,他稍息時才對大家問好,直說 「終於來到吉隆坡唱歌給大家聽。」 六年前羅大佑也來過雲頂開唱,他感嘆「縱貫線」來也已經是十年前的事了。
  • 東藝四場音樂會聚焦貝多芬,老中青三代指揮家掛帥
    澎湃新聞記者 廖陽分布在長三角地區的四支交響樂團:蘇州交響樂團、杭州愛樂樂團、寧波交響樂團、上海城市交響樂團,都很年輕,在國內外樂壇也十分活躍。今年適逢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貝多芬是繞不過的一個主題。
  • 裝臺、做工的人、藍領的血和淚
    最近看了兩部表現社會底層藍領階級生活的電視劇,一部是《裝臺》,一部是《做工的人》。兩部作品的豆瓣評分都頗高,但表達出的態度卻截然不同。
  • 《逆流而上的你》原班人馬+老中青三代戲骨,《好好說話》爆款已定?
    不僅在網絡上,在生活中如何與人有效地溝通仍然是困擾著很多人的難題。10月21日,國內首部以調解溝通為主題的電視劇《好好說話》正式開機,該劇以一檔名為《好好說話》的調解類節目為故事主線,直擊當下社會痛點,傳遞現實溫度。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知名導演、製片人組成的主創團隊,還是該劇的演員陣容都可圈可點,顯示出現實主義劇作難得的爆款品相。
  • 誰家要娶了這樣的好女人,何止能富三代啊!
    俗話說:一個女人影響一家三代人,好女人富三代,不好的女人則窮三代。一個聰慧的媳婦,一個溫柔善良的媽媽,一個有現代意識的婆婆,是一個家庭不三代不可缺少的角色。這種女人會讓這個家族幸福美滿好幾輩。這樣的女人,一生中會感染給另一半,教育他的下一代,去關愛她的孫子和孫女,交給他們為人處事,言行舉止。01、為你同甘共苦,禁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好女人願意和你一起同甘共苦一起打拼,安危與共,你贏我願陪你君臨天下,你輸我願陪你東山再起,不計較你貧窮,也不在乎你是否富有。和你在一起能享用山珍海味,還能一路喝涼白開吃饅頭。
  • 愛而不得的精英面孔,老中青三代的霸總專業戶,誰是你的心頭愛?
    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娛樂圈更是這樣。有些人你不得不感嘆,那是老天爺賞飯吃。老中青三代裡,各花入各眼,誰能拔得頭籌,終究還是得看各位看官們的喜好。他既沒海外居住經歷,也沒海外留學經歷。但,只要他出現,就沒有人會覺得突兀,反而有一種別樣的貼合。滕華濤曾經說過:「王耀慶是為數不多穿大衣、抽雪茄、品紅酒且不會讓人感覺到「裝X」的男人。」不油膩,理性又克制,是很多人對他的評價。
  • 老中青三代藝人PK帶貨,你會pick誰?
    節目邀請25位各行各業、各型各款的藝人轉型直播帶貨,老中青三代藝人同臺,想想都很刺激!首先是黃奕,名下關聯13家公司不說上來就給其他24位播姐沒人送了箱燕窩,看這架勢不像是來賣貨,而像是來籤約藝人的,畢竟她自己也是家MCN公司的老闆!或者說叫板劉一刀劉濤籤約淘寶,開拓事業第二春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雖說她之前直播帶貨的經歷不算多,但唯一一次直播就是因為和聶遠的世紀同框而登上熱搜,等"播姐"上線之後,誰知道黃奕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劉一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