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一個被寫小說耽誤的IT天才,他的情書至今仍在流傳

2021-01-17 趙趙的期待

「咱們應當在一起,否則太傷天害理啦。你要是願意,我就永遠愛你;你要是不願意,我就永遠相思。你是非常可愛的人,真應該遇到最好的人,我也真希望我就是。」

甜蜜動人的情話,讀來甚至有三分肉麻。它出自《愛你如愛生命》這本書名和內容一樣繾綣的書,記錄的全是王小波對妻子李銀河說過的情話。

「王小波」三個字,對於當下的人來說並不陌生。自二十世紀的尾聲起,他的名聲突然暴漲,一直到今天餘波未散。有人愛他的情話,有人欣賞他的才華,有人敬佩他的理性,也有人對他十分唾棄,把他的作品棄如敝履。

他曾經拿一日來比喻人的一生,而他的生命,永遠地停留在了精力最為充沛、但已經隱隱感到疲憊的正午。

一、「我喜歡蕭伯納」

1952年的春夏之交,王小波出生在北京。他的許多作品中主人公都名為「王二」,而上有一個長兄的王小波正是家中老二。除了這個哥哥王小平,他還有一雙姐妹和一個弟弟。

彼時首都正在進行著「反貪汙、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他那參加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農民運動的父親被錯劃為「階級異己分子」,家庭狀況突然發生了巨大的變故。父親去雲南兵團當兵,母親在延安當工人,王小波就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成長起來。

一出生就遇上「三反」運動,六歲時又經歷了「大躍進」,王小波十四歲時,「文化大革命」就揭開了序幕。少年被從學校拉進雲南兵團,他開始從事勞動,就和那個年代的無數同齡人一樣。

特殊的時代背景對王小波的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少年時的勞動經歷成了他的成名作《黃金時代》的寫作背景。他一邊勞動,一邊寫作。

就如他被迫中斷的學業一般,此後他很少能在一個地方享受長久的安穩。十九歲的時候,他從雲南兵團轉到山東牟平縣插隊做知青,後來又當了民辦教師。二十一歲那年,他回到北京,先去教學儀器廠做工人,之後又改在半導體廠打工。

十年的動蕩期間,王小波持續漂泊的狀態,頻繁換工作,直到文革結束。1978年,中國恢復高考的第二年,這名北京西城區半導體廠的青年工人,第一次走進了高考的考場。

高考恢復,勞動知識青年和應屆高中畢業生皆可報名。王小波之所以拖到第二年,不是他失去了讀書學習的興趣,正相反,他在勞動期間一直沒有停止寫作。他最大的憂慮,是父親尚未被平反。

這一年他二十六歲,距離他上一次走進教室捧起書本,已經過去了整整十二年。

他報考的第一所學校是中央戲劇學院文學系,並順利地通過了初試。在複試中,王小波被問到喜歡什麼戲劇家。在特殊的背景下,這道主觀題有著大家默認的客觀答案:總是在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之中選一個。而王小波明知如此,還果斷地表示對這四位不感興趣,自己最喜歡的戲劇家是蕭伯納。

結果不必思考,他毫無意外地落榜了。好在中央戲劇學院作為藝術類院校是提前招生,他還有一次報考大學的機會。這一次,王小波選擇了中國人民大學,並且謹遵父親定下的家訓:「不準學文科,一律去學理工!」

在中央戲劇學院的複試中,王小波已經瞭然,文革雖然過去,可是中國大學的文科還沒有掙脫文革遺風。他對這樣的文學專業不感興趣,從而選擇了貿易經濟系商品學專業,是當時人大唯二的理科專業之一。

闊別近二十年之久,兩月後,王小波拿著錄取通知書重新進入了中國人民大學的校門。這裡是他的童年樂園,他曾在這裡瘋跑、嬉鬧,甚至爬樹掏蜂窩。

而今,他脫下工裝,重新回到了這裡。

二、「你好哇李銀河」

「你好哇,李銀河。」

這句話出現在王小波的情書開頭,經常被後世的愛侶們改編引用。而這段著名的愛情故事開始的時候,兩人怎麼看都不相配——一個是剛剛從大學畢業的文學編輯,一個是每天守著生產線的半導體廠工人。

不僅是身份不相配,連兩人的樣貌都不會換來外人的一句「般配」。就連李銀河本人第一次見到王小波的時候,都被他的外貌嚇了一跳,久久沒有開口。王小波沒有因此退縮,他上前開口:「你有男朋友嗎?你看我怎麼樣?」

對於這位容貌欠佳卻熱情直白的青年告白,李銀河在多年之後坦白道:「被表白後,感到有些難以接受,他的長相……實在是種障礙,差一點就分手了。」

男性向來講究自尊心,尤其是在戀人面前。可是王小波看出李銀河對他外貌的介意後,只是笑著調侃道:「一想到你,我這張醜臉上就泛起微笑。」

有了這句俏皮的自嘲,就算是醜臉,也是張可愛的醜臉了。李銀河對王小波外貌的排斥漸漸減弱,並不斷發掘著這副皮囊之下深藏著的靈魂是多麼有趣。這個熱情的青年把她從失戀的悲痛中挽救出來,並化作一束光,照進了她的生活。

兩個人的感情漸入佳境,王小波毫不吝嗇地對李銀河輸出著情話。「你好哇李銀河,」他在信的開頭這樣寫,「我發誓,你不回來,我就再也不給你寫信了。」

可是還沒等到李銀河回信,第二封信就急慌慌地被郵差送到她手裡:「李銀河,你好!我自食其言,又來給你寫信。」

王小波喜歡李銀河這個人,他愛她,從她的名字到她的靈魂。他把情書寫在五線譜上,因為五線譜是他偶然中得來的,李銀河也是。「不過我給你的信值得寫在五線譜裡呢。但願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註定是有情人終成眷屬。或許有的女孩兒不喜歡這些纏綿的情話,而李銀河卻滿心歡喜,認為她得到了旁人窮其一生也很難得到的愛。1980年的冬天,兩人踏進了婚姻的殿堂。

王小波與李銀河結婚時,尚未完成在人大的學業。婚後幾個月,他發表了自己的處女作《地久天長》,行文風格初具雛形。

兩人結婚的第三年,李銀河前往美國留學,而王小波剛剛大學畢業,在母校的一所分校教書。夫妻兩地分居,邁入三十歲門檻的王小波正式動筆,開寫他的成名作《黃金時代》。

不知是不是對李銀河的思念太重,令人難以承受,1984年,王小波辭掉了教師的工作,前往李銀河就讀的匹茲堡大學,成為了東亞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生。

在美國的兩年裡,他不僅沒有中斷《黃金時代》的寫作,還和妻子一起驅車出行,遊歷美國各地,體察風土人情和西方文化。

1988年,中國成立了第一個文科博士後站,急需1988年畢業的社會學博士。表露出歸國意願的李銀河成為了受邀對象,夫妻二人一同回到國內。

回國之後,李銀河成了中國第一個文科博士站的第一個博士後,而王小波則去了北京大學任社會學講師。自此之後,這位出名作家的豐收季,開始了。

三、「我現在軟體寫得出神入化」

1988年,王小波回到國內。第二年,他出版了第一部小說集《唐人故事》;第三年,歷時十年創作的代表作《黃金時代》問世;第四年,《黃金時代》獲第13屆《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並在《聯合報》副刊連載,在臺灣也出版發行;第五年,與李銀河合著的《他們的世界——中國男同性戀群落透視》出版。

一年接著一年,王小波在文學界的名聲越來越響。1992年,他辭去了講師的工作,正式成為了一名自由撰稿人。此後的五年內,他創作了大量的重要著作: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同性題材的電影劇本《東宮·西宮》、中篇小說《未來世界》……

這樣的成就已經讓許多作家一生都難以望其項背,而在九十年代裡,王小波還經營著一項事業——編程。

當王小波第一次發表小說的時候,提供給編輯部的是他的手寫稿;而在美國匹茲堡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他接觸了Macintosh,玩過IBMPS/2。回國兩年之後,他在人大負責一個計算機室,這位學習理科出身的作家終於回歸本行,有了理科生的樣子。

計算機室剛剛起步,軟體嚴重不完整,所以王小波自己開始接觸編程。1990年,他自學了FORTRAN用於數據統計,同時在北大跨專業教授統計學。他發現國內的中文編輯器太過簡陋,於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王小波自學C語言,在嚴氏拼音的基礎上,獨立創造了用調整字模發生器方法輸出漢字的輸入法,實現了自定義拼音字庫。

不到兩年的時間,王小波的編程能力已經可以「變現」了。他創造的中文輸入法賣了不少錢。因為嚴氏拼音並不是他的智慧結晶,所以他戲稱自己這筆錢是「招搖撞騙」來的。

然而王小波並不滿足於此。有了中文輸入法還不夠,國內根本沒有合適的寫小說軟體。沒有,那就造一個!

他一邊在軟體領域探索,一邊寫著日記式的科技博客。

「我現在軟體寫得出神入化,並做出了各種寫小說的工具,別人的軟體已不用了。」

「不過現在我對微機已無興趣,因為發現寫小說也可賺到錢。」

「從今年初開始寫長篇,首先做了寫長篇的專用軟體,現在基本調通,開始寫了。」

在編程天賦嶄露頭角、讓諸多中關村老闆起了挖人心思的同時,王小波卻撒手不幹了。

在同一時間點,雷軍剛剛進入金山集團不久,馬化騰的創業還無風無浪。而當時在這條路上走得比他們都要遠的王小波發現,文學才是他真正熱愛的,他更願意以一個自由撰稿人,而不是資深程式設計師的身份生活著。

唯一能見到他程式設計師身份影子的,或許就是在他那部《未來世界》的小說中的主角身上。主角王二是個工程師,總是想著和同事一起研製永動機。

也許命運這東西就是在冥冥中的註定。1997年,王小波去世的這一年,是中國網際網路元年。

四、「你必須按所想去生活」

王小波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也是個自由灑脫的人。好似他這一生,是想什麼就去做了什麼,並且每一樣都能做出一番成績。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為突發心臟病去世。他的生命在這一天畫上了休止符,然而他人對他的評價議論從他的生前到死後,從未停止。

他本人對這些評述是毫不在意的。他認為,人活在世上,是為了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什麼是成功的一生?如願的一生就算是成功的一生。

「為此也要去論是非,否則道理不給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讓你遇到。」

王小波這一生,被迫輟過學,下鄉當過知青,考大學時落榜過也被錄取過;他出過國門,學過經濟貿易,研究過軟體編程,做過講師也做過程式設計師;他愛寫情詩,創作了不少小說,在英年早逝之前還完成了自己的編劇夢想。

有人說他崇洋媚外,也有人說他全心愛國;有人說他是個披著「文化人」皮的流氓,也有人贊他擁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有人說他是個徹頭徹尾的瘋子,也有人說他身上有純粹的理性精神。

而王小波自己怎麼看呢?

「假如有樣東西,人人都說它好,那它必定不好,這是一定之理。」

對於王小波的文字,很多名家都給了極高的評價。就連懟天懟地的王朔也對王小波表示肯定:

王小波是好樣的,我也是好樣的,我們不存在誰蓋了誰的問題,王小波要是活著,我覺得他會更牛。

要看王小波,時代三部曲不得不看!

尤其是《黃金時代》!王小波說,《黃金時代》是他的寵兒。

短短三萬多字,打磨了二十年。機密精巧,又渾然天成。這很像《三體》中的「水滴」。

它對於正80年代的小說,是完全的顛覆性挑戰。

有人評價說:當你讀完《黃金時代》,笑了,說明你不懂「人性」;當你讀完《黃金時代》,哭了,說明你不懂「性愛」;當你讀完哭笑不得,說明這本書,你會愛不釋手。

我身邊有一個朋友曾忍不住把《黃金時代》讀過20遍以上,它告訴我:

等有一天我死了,一定要去找王小波問一問:「當年在雲南插隊的時候,那個叫陳清揚的妹子是哪一個?你指給我看看,到底有沒有你寫的那麼完美!」

它非常非常好讀。非常非常有趣。

你在地鐵上、班車上、等人的時候、等上菜的時候,任何時候,隨時隨地都可以抓起來讀。

一套三冊,《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黑鐵時代》。

一頓飯錢,就可以走進王小波的精神樂園,對話小波, 探尋一代又一代人的「黃金時代」。

就能讓你與這個最有趣的靈魂相遇!何樂而不為?

一本僅需要89塊錢,王小波愛人李銀河授權正版,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王小波逝世二十年:從反叛天才到「撩妹高手」
    死後,「話語圈子」對他的紀念卻沸騰了整整十年,且牽引了穿越二十年的王小波暢銷史。王小波的「身後之名」,是在歸類貼標式的接納、認同明晰的追捧、及其後數不勝數的致敬之作中迎來的——這多少淹沒了王小波作品本身的獨特與複雜性。第一個十年裡,人們先是驚呼一位過早隕落的天才,又忙不迭地為之附上「崇尚理性」、「自由主義分子」、小魯迅」等近乎蓋棺的封貼。
  • 王小波逝世23周年:他勇敢、坦蕩,更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這是王小波著名的時代三部曲之一《黃金時代》中被廣為流傳的一段經典語錄。人們對王小波的認識,大多始於這本「青春期啟蒙之作」《黃金時代》,以及他寫給妻子李銀河被廣為流傳的情書。70年代,王小波剛開始自己的創作生涯,寫出了《綠毛水怪》《地久天長》《這是真的》等著作,當時還沒有發表,全都寫在一個大筆記本上,只在王小波的朋友間流傳。後來他的小說《綠毛水怪》被朋友胡貝帶了出去,又輾轉到了李銀河手裡,李銀河看到後覺得文筆雖然略顯稚嫩,但好像被什麼東西深深波動了心弦。從此她記住了王小波這個名字。
  • 王小波寫了大半輩子「黃色小說」,有趣的靈魂把欲望寫得淋漓盡致
    ——王小波《黃金時代》中國人「談性色變」,他卻把性寫在了前端一談到性,大多數中國人都避猶不及。中國人骨子裡的刻板和封建,不允許把這個詞彙拿出來在大庭廣眾之下談論。有的時候關起來說也不行。都說有趣的靈魂太少,王小波用他的文字證明了自己。但誰又想到,在他生前的日子裡,他寫的書一本都未曾出版,這成為他一生的遺憾。
  • 愛情真美——王小波情書 【情書】
  • 王小波到底有多會寫情書?筆下10句情話,每一句都肉麻到骨子裡!
    當年,王小波還是不出名的寫手,不僅長得面黃肌瘦,還不修邊幅,連家人都喊他「傻波子」。後來機緣巧合之下,他認識了氣質出眾的光明日報編輯李銀河,並愛得不可自拔。可李銀河嫌棄王小波長得奇醜無比,直接就給拒絕了。但是王小波依然狂追不舍,用盡畢生的才華,來給李銀河寫情書。
  • 王小波:不想當程式設計師的「黃色小說」作家,不是一位好的撩妹高手
    除了他的「黃金三部曲」,其中最著名的恐怕是他的情詩。被當成靈魂愛情的範本流傳,他的妻子稱他是「世間一本最美好、最有趣、最好看的書。」王小波有趣的靈魂王小波長在北京一個高知家庭,剛出生那會,父親就被錯劃為「階級異己分子」。童年時經歷大躍進和大饑荒,少年時目睹了大煉鋼鐵和人民公社,青年又經歷知青下鄉。
  • 王小波:寫了20年「有色」小說,45歲痛苦病亡,葬禮無一同行送行
    這時候的王小波還不是個大作家,他只是一個在工廠裡,做流水線工作的工人罷了。高攀上了上層人士李銀河後,二人的感情就變得很奇怪,總是要躲著別人搞地下情,在這段時間裡李銀河還經常嫌棄王小波長得不好看想要分手。對此,王小波更是回懟她:「你也長得不好看啊。」
  • 性描寫太直白,小說沒人敢出版,45歲英年身亡的王小波意外火了
    二、為情所困王小波很醜,但他的思維和性格卻很前衛,這一點淋漓盡致的體現在他和妻子李銀河的交往歷程中。1977年,王小波是一名工人,平時除了在車間工作,就是寫寫小說,由於天生底子好,王小波的手稿和文章在朋友間小有名氣。那一年,時任《光明日報》編輯的李銀河機緣巧合下看到了王小波寫的《綠毛水怪》,深深地被文章吸引,於是就想見見這個「幕後作者」。
  • 只會寫「桃色小說」的王小波,憑什麼能夠獲得珍貴的愛情與自由
    只會寫"桃色小說"的王小波,憑什麼能夠獲得珍貴的愛情與自由高曉松說:以我有限的閱讀量,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樣的存在。王小波在雜文、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影響深遠。除此以外,他的代表作品還有中篇小說《黃金時代》、長篇小說《萬壽寺》《紅拂夜奔》等。王小波以高級的幽默感、智識上的理性主義和奔放的想像力著稱。
  • 寫了29年「黃色」小說的王小波撞牆身亡,葬禮無同行肯送
    一首《同桌的你》至今亦讓眾人回味。當年這首歌,不知道打動了多少學子,更是成為一個時代無數歌迷深藏心底的經典。在樂壇上高曉松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更是被網友評為現代四大才子之一。王小波,出生於1952年的北京,自幼在一個革命知識分子家庭中長大。從小他便接受到父母良好的家庭教育,這也為他之後的文學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還在很小的時候王小波便展現出了自己在文學上得天獨厚的天賦,5年級時他寫的一篇作文還直接被選作了範文在校園中廣播。
  • 王小波:你好哇李銀河,6個字寫盡愛情的模樣
    這句話出自王小波給李銀河的情書,在眾所周知的那本《愛你就像愛生命》這本書裡同樣可以找到。讀本書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在王小波寫給李銀河的一封封的情書裡,在開篇總是以這樣的一句話開始的-----你好哇,李銀河。有人說,這六個字太美了。我也這樣認為,簡簡單單的六個字,仿佛已經寫盡了愛情的模樣。
  • 李銀河初見王小波:怎麼能這麼醜?王小波一句話,讓她淪陷了餘生
    他給李銀河寫情書,超級浪漫熱情的那種「我想你做夢也想不到我會把信寫在五線譜上吧。五線譜是偶然來到的,你也是偶然來的。不過我給你的信值得寫在五線譜裡呢。但願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王小波的大哥王小平對李銀河說:「小波靠寫小說沒法維生啊。」她回答得很堅定:「我堅持小波必須寫小說,因為他的文學才能荒廢太可惜了。生計所需的那點兒物質太容易滿足,實在不行,我一個人工作也夠用了。
  • 王小波的這三句話你肯定都聽過,但你知道嗎?有一句並非出自他口
    自己作為一個喜愛讀書的人,這樣的人和這樣的話,毫無疑問存在很多。不可否認,很多作家的某些話對自己來說都很有啟發,影響也很大,比如說餘秋雨。但今天自己要說的,卻是另一位已故的作家,他便是風趣幽默勝過自我長相的王小波!
  • 11年後,喻恩泰姚晨再度聯手解讀王小波:一個敢明目張胆寫性的人
    二人在節目中合作的《王小波寫給李銀河的情書》,把喻恩泰和姚晨,又送上了熱搜他的細節描寫,也不在浪費文墨去凝造特殊氣氛或是津津樂道於某個鏡頭。眾所周知,他描寫男歡女愛,實質是描寫權力對創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壓制和扭曲,是對歷史荒誕性的深刻揭示人活在世界上,快樂和痛苦本來就分不清。所以我只求它貨真價實。
  • 王小波:寫了29年「黃色小說」!生前無人問津,死後卻被「追捧」
    今天說這個人是王小波一個沒有嘴角開始向下的男人,用他的的這本書:《黃金髮展時代》,說盡中國人性的肉慾、人性的追求,看過後讓人「欲罷不能」。王小波以他獨特的黑色幽默,希望可以讓你在讀這本書是真實的,實際的荒誕。
  • 王小波與李銀河的20年:你要是願意,我就永遠愛你
    一天,她在朋友處讀到了王小波的手抄本小說《綠毛水怪》,裡面描述了一對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的戀情,其中的「真」深深打動了她。小說作者的名字自然而然地刻在了她的心裡。她暗自思忖,是怎樣的人才能寫出這樣充滿詩意的小說啊!不久之後,他去光明日報社給銀河還書。他問她,「你有男朋友嗎?」銀河搖頭。「你看我怎麼樣?
  • 李銀河初見王小波:沒想到這麼醜,王小波一句話,讓她淪陷了一生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臟病離開了這個世界,當時很多人並不了解王小波,因此他的死就像滴進大海的一滴水,沒有翻起任何浪花,直到幾年後他的作品重新進入人們視線,人們這才意識到1997年去世的王小波有多有才、多有趣。
  • 王小波:有趣的靈魂只能獨行
    今天滾君決定給大家分享一篇有關王小波的文章,本文轉載授權自公眾號:聽明明吹牛皮(ID:niupimingming)作者:牛皮明明 「中國寫小說的,也就紅樓夢能及格。」14年前,老炮兒王朔復出,逮誰咬誰,曾扔出這樣狠話。有一天,別人跟他說,在你沉寂的這幾年裡,出來一個叫王小波的,人家都說把王朔給蓋了。
  • 被奉為白話文第一的王小波,寫了29年「黃色小說」,生前無人問津
    ——王小波王小波,「中國版梵谷」!他的作品在生前連出版都做不到,但在他去世後不久,卻又在極短的時間內「封神」,這一切只是因為他的作品被誤解為「黃色小說」!他的書位列借閱榜眼2010年,北大圖書館根據年度紀錄,搞了個「讀者借閱次數排行榜」,結果令很多人大跌眼鏡。
  • 王小波艱辛的成名
    她說:「我去王小波家,告訴他們,我已經準備出這本書,但王小波當時並沒有太激動,他說稿子已經流轉過很多出版社,答應要出的也很快沒了消息。」趙潔平立刻就開始寫「選題報告」,「我寫了很多冠冕堂皇的話,諸如一個知青的反思之類,後來黃集偉他們老說我做了一個像『天安門放紅光』似的封面。」趙潔平笑著說,「我一直沒敢給領導交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