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應當在一起,否則太傷天害理啦。你要是願意,我就永遠愛你;你要是不願意,我就永遠相思。你是非常可愛的人,真應該遇到最好的人,我也真希望我就是。」
甜蜜動人的情話,讀來甚至有三分肉麻。它出自《愛你如愛生命》這本書名和內容一樣繾綣的書,記錄的全是王小波對妻子李銀河說過的情話。
「王小波」三個字,對於當下的人來說並不陌生。自二十世紀的尾聲起,他的名聲突然暴漲,一直到今天餘波未散。有人愛他的情話,有人欣賞他的才華,有人敬佩他的理性,也有人對他十分唾棄,把他的作品棄如敝履。
他曾經拿一日來比喻人的一生,而他的生命,永遠地停留在了精力最為充沛、但已經隱隱感到疲憊的正午。
一、「我喜歡蕭伯納」
1952年的春夏之交,王小波出生在北京。他的許多作品中主人公都名為「王二」,而上有一個長兄的王小波正是家中老二。除了這個哥哥王小平,他還有一雙姐妹和一個弟弟。
彼時首都正在進行著「反貪汙、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他那參加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農民運動的父親被錯劃為「階級異己分子」,家庭狀況突然發生了巨大的變故。父親去雲南兵團當兵,母親在延安當工人,王小波就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成長起來。
一出生就遇上「三反」運動,六歲時又經歷了「大躍進」,王小波十四歲時,「文化大革命」就揭開了序幕。少年被從學校拉進雲南兵團,他開始從事勞動,就和那個年代的無數同齡人一樣。
特殊的時代背景對王小波的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少年時的勞動經歷成了他的成名作《黃金時代》的寫作背景。他一邊勞動,一邊寫作。
就如他被迫中斷的學業一般,此後他很少能在一個地方享受長久的安穩。十九歲的時候,他從雲南兵團轉到山東牟平縣插隊做知青,後來又當了民辦教師。二十一歲那年,他回到北京,先去教學儀器廠做工人,之後又改在半導體廠打工。
十年的動蕩期間,王小波持續漂泊的狀態,頻繁換工作,直到文革結束。1978年,中國恢復高考的第二年,這名北京西城區半導體廠的青年工人,第一次走進了高考的考場。
高考恢復,勞動知識青年和應屆高中畢業生皆可報名。王小波之所以拖到第二年,不是他失去了讀書學習的興趣,正相反,他在勞動期間一直沒有停止寫作。他最大的憂慮,是父親尚未被平反。
這一年他二十六歲,距離他上一次走進教室捧起書本,已經過去了整整十二年。
他報考的第一所學校是中央戲劇學院文學系,並順利地通過了初試。在複試中,王小波被問到喜歡什麼戲劇家。在特殊的背景下,這道主觀題有著大家默認的客觀答案:總是在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之中選一個。而王小波明知如此,還果斷地表示對這四位不感興趣,自己最喜歡的戲劇家是蕭伯納。
結果不必思考,他毫無意外地落榜了。好在中央戲劇學院作為藝術類院校是提前招生,他還有一次報考大學的機會。這一次,王小波選擇了中國人民大學,並且謹遵父親定下的家訓:「不準學文科,一律去學理工!」
在中央戲劇學院的複試中,王小波已經瞭然,文革雖然過去,可是中國大學的文科還沒有掙脫文革遺風。他對這樣的文學專業不感興趣,從而選擇了貿易經濟系商品學專業,是當時人大唯二的理科專業之一。
闊別近二十年之久,兩月後,王小波拿著錄取通知書重新進入了中國人民大學的校門。這裡是他的童年樂園,他曾在這裡瘋跑、嬉鬧,甚至爬樹掏蜂窩。
而今,他脫下工裝,重新回到了這裡。
二、「你好哇李銀河」
「你好哇,李銀河。」
這句話出現在王小波的情書開頭,經常被後世的愛侶們改編引用。而這段著名的愛情故事開始的時候,兩人怎麼看都不相配——一個是剛剛從大學畢業的文學編輯,一個是每天守著生產線的半導體廠工人。
不僅是身份不相配,連兩人的樣貌都不會換來外人的一句「般配」。就連李銀河本人第一次見到王小波的時候,都被他的外貌嚇了一跳,久久沒有開口。王小波沒有因此退縮,他上前開口:「你有男朋友嗎?你看我怎麼樣?」
對於這位容貌欠佳卻熱情直白的青年告白,李銀河在多年之後坦白道:「被表白後,感到有些難以接受,他的長相……實在是種障礙,差一點就分手了。」
男性向來講究自尊心,尤其是在戀人面前。可是王小波看出李銀河對他外貌的介意後,只是笑著調侃道:「一想到你,我這張醜臉上就泛起微笑。」
有了這句俏皮的自嘲,就算是醜臉,也是張可愛的醜臉了。李銀河對王小波外貌的排斥漸漸減弱,並不斷發掘著這副皮囊之下深藏著的靈魂是多麼有趣。這個熱情的青年把她從失戀的悲痛中挽救出來,並化作一束光,照進了她的生活。
兩個人的感情漸入佳境,王小波毫不吝嗇地對李銀河輸出著情話。「你好哇李銀河,」他在信的開頭這樣寫,「我發誓,你不回來,我就再也不給你寫信了。」
可是還沒等到李銀河回信,第二封信就急慌慌地被郵差送到她手裡:「李銀河,你好!我自食其言,又來給你寫信。」
王小波喜歡李銀河這個人,他愛她,從她的名字到她的靈魂。他把情書寫在五線譜上,因為五線譜是他偶然中得來的,李銀河也是。「不過我給你的信值得寫在五線譜裡呢。但願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註定是有情人終成眷屬。或許有的女孩兒不喜歡這些纏綿的情話,而李銀河卻滿心歡喜,認為她得到了旁人窮其一生也很難得到的愛。1980年的冬天,兩人踏進了婚姻的殿堂。
王小波與李銀河結婚時,尚未完成在人大的學業。婚後幾個月,他發表了自己的處女作《地久天長》,行文風格初具雛形。
兩人結婚的第三年,李銀河前往美國留學,而王小波剛剛大學畢業,在母校的一所分校教書。夫妻兩地分居,邁入三十歲門檻的王小波正式動筆,開寫他的成名作《黃金時代》。
不知是不是對李銀河的思念太重,令人難以承受,1984年,王小波辭掉了教師的工作,前往李銀河就讀的匹茲堡大學,成為了東亞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生。
在美國的兩年裡,他不僅沒有中斷《黃金時代》的寫作,還和妻子一起驅車出行,遊歷美國各地,體察風土人情和西方文化。
1988年,中國成立了第一個文科博士後站,急需1988年畢業的社會學博士。表露出歸國意願的李銀河成為了受邀對象,夫妻二人一同回到國內。
回國之後,李銀河成了中國第一個文科博士站的第一個博士後,而王小波則去了北京大學任社會學講師。自此之後,這位出名作家的豐收季,開始了。
三、「我現在軟體寫得出神入化」
1988年,王小波回到國內。第二年,他出版了第一部小說集《唐人故事》;第三年,歷時十年創作的代表作《黃金時代》問世;第四年,《黃金時代》獲第13屆《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並在《聯合報》副刊連載,在臺灣也出版發行;第五年,與李銀河合著的《他們的世界——中國男同性戀群落透視》出版。
一年接著一年,王小波在文學界的名聲越來越響。1992年,他辭去了講師的工作,正式成為了一名自由撰稿人。此後的五年內,他創作了大量的重要著作: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同性題材的電影劇本《東宮·西宮》、中篇小說《未來世界》……
這樣的成就已經讓許多作家一生都難以望其項背,而在九十年代裡,王小波還經營著一項事業——編程。
當王小波第一次發表小說的時候,提供給編輯部的是他的手寫稿;而在美國匹茲堡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他接觸了Macintosh,玩過IBMPS/2。回國兩年之後,他在人大負責一個計算機室,這位學習理科出身的作家終於回歸本行,有了理科生的樣子。
計算機室剛剛起步,軟體嚴重不完整,所以王小波自己開始接觸編程。1990年,他自學了FORTRAN用於數據統計,同時在北大跨專業教授統計學。他發現國內的中文編輯器太過簡陋,於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王小波自學C語言,在嚴氏拼音的基礎上,獨立創造了用調整字模發生器方法輸出漢字的輸入法,實現了自定義拼音字庫。
不到兩年的時間,王小波的編程能力已經可以「變現」了。他創造的中文輸入法賣了不少錢。因為嚴氏拼音並不是他的智慧結晶,所以他戲稱自己這筆錢是「招搖撞騙」來的。
然而王小波並不滿足於此。有了中文輸入法還不夠,國內根本沒有合適的寫小說軟體。沒有,那就造一個!
他一邊在軟體領域探索,一邊寫著日記式的科技博客。
「我現在軟體寫得出神入化,並做出了各種寫小說的工具,別人的軟體已不用了。」
「不過現在我對微機已無興趣,因為發現寫小說也可賺到錢。」
「從今年初開始寫長篇,首先做了寫長篇的專用軟體,現在基本調通,開始寫了。」
在編程天賦嶄露頭角、讓諸多中關村老闆起了挖人心思的同時,王小波卻撒手不幹了。
在同一時間點,雷軍剛剛進入金山集團不久,馬化騰的創業還無風無浪。而當時在這條路上走得比他們都要遠的王小波發現,文學才是他真正熱愛的,他更願意以一個自由撰稿人,而不是資深程式設計師的身份生活著。
唯一能見到他程式設計師身份影子的,或許就是在他那部《未來世界》的小說中的主角身上。主角王二是個工程師,總是想著和同事一起研製永動機。
也許命運這東西就是在冥冥中的註定。1997年,王小波去世的這一年,是中國網際網路元年。
四、「你必須按所想去生活」
王小波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也是個自由灑脫的人。好似他這一生,是想什麼就去做了什麼,並且每一樣都能做出一番成績。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為突發心臟病去世。他的生命在這一天畫上了休止符,然而他人對他的評價議論從他的生前到死後,從未停止。
他本人對這些評述是毫不在意的。他認為,人活在世上,是為了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什麼是成功的一生?如願的一生就算是成功的一生。
「為此也要去論是非,否則道理不給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讓你遇到。」
王小波這一生,被迫輟過學,下鄉當過知青,考大學時落榜過也被錄取過;他出過國門,學過經濟貿易,研究過軟體編程,做過講師也做過程式設計師;他愛寫情詩,創作了不少小說,在英年早逝之前還完成了自己的編劇夢想。
有人說他崇洋媚外,也有人說他全心愛國;有人說他是個披著「文化人」皮的流氓,也有人贊他擁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有人說他是個徹頭徹尾的瘋子,也有人說他身上有純粹的理性精神。
而王小波自己怎麼看呢?
「假如有樣東西,人人都說它好,那它必定不好,這是一定之理。」
對於王小波的文字,很多名家都給了極高的評價。就連懟天懟地的王朔也對王小波表示肯定:
王小波是好樣的,我也是好樣的,我們不存在誰蓋了誰的問題,王小波要是活著,我覺得他會更牛。
要看王小波,時代三部曲不得不看!
尤其是《黃金時代》!王小波說,《黃金時代》是他的寵兒。
短短三萬多字,打磨了二十年。機密精巧,又渾然天成。這很像《三體》中的「水滴」。
它對於正80年代的小說,是完全的顛覆性挑戰。
有人評價說:當你讀完《黃金時代》,笑了,說明你不懂「人性」;當你讀完《黃金時代》,哭了,說明你不懂「性愛」;當你讀完哭笑不得,說明這本書,你會愛不釋手。
我身邊有一個朋友曾忍不住把《黃金時代》讀過20遍以上,它告訴我:
等有一天我死了,一定要去找王小波問一問:「當年在雲南插隊的時候,那個叫陳清揚的妹子是哪一個?你指給我看看,到底有沒有你寫的那麼完美!」
它非常非常好讀。非常非常有趣。
你在地鐵上、班車上、等人的時候、等上菜的時候,任何時候,隨時隨地都可以抓起來讀。
一套三冊,《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黑鐵時代》。
一頓飯錢,就可以走進王小波的精神樂園,對話小波, 探尋一代又一代人的「黃金時代」。
就能讓你與這個最有趣的靈魂相遇!何樂而不為?
一本僅需要89塊錢,王小波愛人李銀河授權正版,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