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文化和旅遊部在威海榮成市舉辦「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推進全域旅遊、大眾旅遊發展」培訓班,現場公布了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我省威海榮成市、臨沂沂南縣、煙臺蓬萊區、德州齊河縣、濟南章丘區5個縣(市、區)成功入列。這是自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評定以來,我省連續兩年獲得「大滿貫」,加上2019年首批被認定的濰坊青州市、青島嶗山區、濟寧曲阜市,目前,全省已有8個縣(市、區)成功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各地創建經驗一起來看↓↓↓
威海榮成市:全域旅遊驅動,全新動能轉換——打造全域旅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榮成樣本」
榮成天鵝湖
榮成市按照「生態引領、海陸統籌、城鄉一體、產城融合」發展戰略,以全域旅遊為引擎,突出旅遊賦能、生態加碼、產業升級的作用,探索出一條依託新舊動能轉換,創新發展濱海城市旅遊的「榮成樣本」,走出了一條破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創新之路,叫響了「冬賞天鵝·夏遊牧場」的北方全季型休閒度假城市品牌。
創建經驗
以全域旅遊為引擎,挖掘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力。以創建為工作抓手,推進精緻城市、美麗鄉村、海洋強市、賽事運動、研學旅行等多業態全面振興。
以漁業轉型為突破,彰顯新舊動能大轉換新氣魄。推動漁業養殖、近海捕撈等傳統漁業轉型升級,實現漁業退捕、漁民上岸,培植海洋觀光、環保科普新動能。
以主客共享為導向,樹立北方全季型旅遊新形象。實現了全域道路景觀化、城鄉設施旅遊化,提供最優質的全域遊覽環境,成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國人居範例城市。
以城鄉統籌為抓手,構建全時空活力榮成新格局。景城鄉一體,海陸空聯動,全域布局文旅經濟,構建十大板塊主題產品,形成立體式濱海旅遊產業開發模式。
臨沂沂南縣:鄉村振興,縣域崛起的「沂南經驗」
臨沂竹泉村
從「竹泉村」引爆到朱家林田園綜合體產業集群的形成,沂南擺脫資源限制,以發展鄉村旅遊、紅色旅遊,助力鄉村振興。
創建經驗
創新綜合管理體制。從2014年起成立由縣長任組長的文化旅遊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旅遊規劃、假日安全、市場秩序等工作;將旅遊工作高分值納入政府年度考核體系,推動全縣旅遊發展任務落實;依託人大和政協形成督辦機制,有效解決制約旅遊業發展的重大問題。
創新規劃引領。圍繞「一核五帶八大綜合體」旅遊空間格局和「宜業宜居宜遊沂南」發展目標,編制和調整上位規劃,形成「宜遊」定位下的「多規合一」。
創新旅遊投融資機制。設立旅遊產業引導基金,搭建沂蒙紅嫂旅遊開發公司等國有融資平臺,以政府國有資產為擔保,為景區及重點旅遊基礎設施申請低息貸款。
創新市場監管機制。「1+6+N」旅遊市場綜合監管機制,入選國家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典型案例。隨著機構調整,及時調整為「1+5+N」市場監管機制。
創新旅遊扶貧模式。探索出影視基地「一區帶四員」、 馬泉「一地生四金」、竹泉村「景村融合」、朱家林「共建共享」、新立村「村企共建」五種旅遊扶貧模式。
創新旅遊供地方式。馬泉休閒園、紅石寨旅遊區點狀供地,松山溫泉低丘緩坡,新立村土地入股,竹泉村村企合作等創新旅遊供地模式,實現對未利用土地的高效利用。
煙臺蓬萊區:「閣」外蓬萊,格外好玩的「蓬萊經驗」
蓬萊八仙過海景區
跳出蓬萊閣看蓬萊,依託濱海資源和丘山葡萄酒莊集群,海陸並進,城鄉互融,布局新業態,研發新產品,構建「濱海度假+山地休閒」的空間體驗格局,打造「丘山微醺」生活方式,樹立「閣外蓬萊」全域旅遊品牌新形象,實現老牌傳統旅遊城市向新型複合型精品旅遊目的地發展。
創建經驗
黨建+研學:蓬萊文旅融合之路。落實習總書記視察蓬萊重要指示精神,打造戚繼光紀念館、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建立全國一流、獨具特色的膠東黨性教育基地,編演歷史京劇《戚繼光》,弘揚戚繼光民族精神。打造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1處、省級4處,開發「傳仙境神韻」「中國傳統船舶科學探究」十大精品研學課程。
品牌+資本:蓬萊文旅品牌輸出之路。運轉「蓬萊閣」「八仙過海」兩項「中國馳名商標」,對外品牌輸出10多項。蓬萊閣管理、人才雙輸出,先後為上海世博會金牌導遊團隊、黃鶴樓等十六大名樓進行培訓。本土民營企業蓬萊八仙過海旅遊集團累計投入100多億元,「八仙過海」「歐樂堡」兩個項目模式先後在德州、福州、泉州、徐州落地運營,將「人間仙境」品牌推向全國。
葡萄旅遊+三農:蓬萊文旅富民之路。依託世界七大葡萄海岸和中國葡萄酒名城兩個品牌,建成以十八公裡葡萄長廊、丘山山谷、南王山谷及平山河谷為代表的「一帶三谷」鄉村旅遊集聚區,建成24個旅遊酒莊,營造「丘山微醺」生活體驗,實現「田園變葡園、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民」,造福4個鎮街,致富10萬群眾,有效推動了鄉村振興建設。
龍頭景區+風景幹道:蓬萊海陸統籌之路。以蓬萊閣等重點景區為帶動,通過畫河景觀廊道、十八公裡葡萄長廊、艾山旅遊觀光通道,串聯海陸和城鄉,實現全域發展。
德州齊河縣:無中生有,集群突破的「齊河經驗」
齊河博物館群
一個黃河岸邊的資源睏乏型縣城,通過大企業投資拉動,建設歐樂堡、動物王國、極地海洋世界、齊河博物館集群等精品項目,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精」的創造性突破,成為山東黃河文化旅遊帶的重要驛站。
創建經驗
齊河在既無自然名勝、歷史古蹟,傳統旅遊資源稀缺的情況下,依託獨特的區位交通優勢,以生態為基礎,以文化為引領,以大項目集群開發為支撐,從零起步,通過持續性、突破性、顛覆式創新,構建起了全域旅遊目的地產業體系,實現了突破性、跨越式、超常規發展,在一片黃河荒灘上創新建立了「產城一體」的文旅新城,用全域旅遊發展實踐踐行了「兩山理論」。
在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過程中,齊河抓實、抓牢黨政主導體制機制創新這一源動力,通過招商、穩商、扶商、富商等系列政策的頂層設計,為大項目策劃、規劃、審批、建設、運營等提供全過程「保姆式」服務,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裡,聚力打造了千億級文化旅遊產業集群,形成了獨特的全域旅遊發展模式,對黃河流域和平原地區高質量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具有十分重要的示範意義。
濟南市章丘區:堅持文旅融合,打造文旅名城的「章丘經驗」
章丘李清照故居 圖|@cy四眼龍
章丘旅遊堅持文化鑄魂,講好章丘故事,著眼新區建設,融入濟南「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走出了一條文旅融合助力城市更新發展的全域旅遊之路。
創建經驗
堅持文旅融合,打造文旅名城。堅持文化為魂、旅遊為體,文旅共生共融理念,規劃建設明水古城,保護開發洛莊漢王陵遺址公園、龍山文化博物館、七星臺齊長城等歷史遺址和朱家峪、三澗溪、三德範等歷史文化名村,遍布全域的文化旅遊景區景點講述著章丘故事。
融入新區建設,打造現代化宜居新區。立足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休閒度假市場,把全域旅遊發展融入到新舊動能轉換戰略和濟南東部新區建設,打造靈秀胡山、明水古城、魅力繡源、水鄉白雲、智造新城五朵金花,建成濟南野生動物世界、香草園、五彩山村等一批休閒度假產品,開發了文化旅遊、工業旅遊、滑雪、民宿、婚紗攝影等新業態,章丘正在成為重要的休閒度假目的地和康養勝地。
政府主導凝聚合力,全民參與共建共享。黨政一把手掛帥全域旅遊創建領導機構,主要領導親自抓旅遊工作,親自負責旅遊大項目招商。健全完善旅遊綜合監管機制,統籌各部門資金支持全域旅遊建設。激發社會參與旅遊開發、管理積極性,旅遊發展市民遊客受益。全區上下齊心發力,有力推動全域旅遊發展。
第一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濰坊青州市:古城帶動、文旅融合的「青州經驗」
青州古城 圖|@濰坊文旅
以青州古城修復、重建,歷史文化活化、重現為龍頭帶動產生價值外溢,創造性地構建「山水花城」聯動的業態格局,並「以點牽線連面」構築起「山秀、水美、花香、城古」的全域旅遊格局。
創建經驗
黨政統籌是實現文旅深度融合的基礎。建立綜合監管機制,成立書畫行業黨工委、旅遊產業黨委、文學藝術屆黨委,實現文化和旅遊發展模式由文化旅遊部門行為向黨政統籌推進的轉換,凝聚了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強大合力。
政策支持是實現文旅深度融合的保障。先後出臺《中共青州市委關於加快建設文化強市的實施意見》、《青州市金融支持文化產業大繁榮大發展指導意見》等多項文化旅遊發展保障和獎勵政策,在年度用地計劃和指標中優先支持文化旅遊項目,保證了文化和旅遊項目的落地實施。
龍頭項目是實現文旅深度融合的引擎。為解決青州旅遊「有群山無高峰」問題同時,建設黃花溪小鎮、中晨文化藝術小鎮等一批拉動力強的重點項目,發揮了「極核帶動」效應,極大增強了青州市文化和旅遊市場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多元投入是實現文旅深度融合的動力。創新實施「文化旅遊+」金融信貸模式,鼓勵村民以承包土地和宅基地使用權入股參與鄉村旅遊開發,這種資本引進、普惠共創的發展戰略,激發了文旅融合發展的活力,中晨集團、合展集團、藍城集團等民營資本企業紛紛進入青州文化旅遊市場。
青島嶗山區:突破空間局限和保護制約,實現山海聯動的「嶗山經驗」
嶗山
創建經驗
依託嶗山風景名勝區和石老人國家旅遊度假區,以旅遊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為引領,通過對旅遊市場進行綜合整治、對相關資源進行全面整合,不斷推動旅遊業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從高速增長向優質發展轉變、從觀光旅遊向休閒度假轉變,開創了以山海度假旅遊為特色的全域旅遊發展模式。
突破旅遊度假區地域限制,突破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省級自然保護區、水源地等多重保護和制約,在城鄉可用建設用地極度緊缺下實現集約化、高效發展的積極嘗試和探索。嶗山經驗可複製、可推廣,對國內其它旅遊度假區創新管理體制、突破發展瓶頸、發展全域旅遊具有借鑑示範意義。
濟寧曲阜市:場景再造,文化活化的「曲阜經驗」
尼山聖境
跳出「三孔」文保單位空間及保護法規所限,以建設尼山聖境、孔子博物館、孔子研究院等精品項目為抓手,實現場景再造,探索文化存量變增量,以重點培育研學旅遊為路徑,曲阜成為兼顧經濟、文化、社會效應的創新發展典範。
創建經驗
全面實施百姓儒學工程。著力推出「背《論語》免費遊『三孔』」、中華成人禮、開筆禮等系列「文化活化」項目,塑造了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載體,成功開闢出「讓文物活起來」的文化傳承之路。
「文化主導」下的業態創新。圍繞文化抓項目,高境界打造「新三孔」(尼山聖境、孔子博物館、孔子研究院),與「老三孔」完美呼應。舉辦孔子研學旅遊節,成立曲阜研學旅遊聯盟,出臺標準規範,培育研學旅行基地,成功榮膺中國研學旅遊目的地,實現了文旅融合的業態創新。
「以文為媒」的營銷創新。圍繞儒家文化的傳播,常態化舉辦春季旅遊推介會、春季祭孔、孔子研學旅遊節等專題推介和節慶活動,先後榮獲多項大獎,成為旅遊文化營銷的典範。
「文化+」的模式創新。開闢了「文化+網際網路」的創業就業模式,成功打造了傳統手工藝旅遊紀念品基地+網際網路銷售模式,「中國淘寶村」林前村成為旅遊就業富民的典型;依託儒家文化、國家級森林公園、特色民俗村等建成中國大陸第三家國際慢城、第一個文化國際慢城。
「禮待四方 德傳天下」的文明創新。突出「誠信」建設,積極打造「禮待四方 德傳天下」文明旅遊服務品牌;創新推出「六個100」工程,樹起行業文明新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