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南之遞:來自大洋洲的當代影像藝術」登陸上海

2021-02-08 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遠南之遞

來自大洋洲的當代影像藝術


參展藝術家:麗莎·蕾哈娜、佳思敏·多戈—布裡斯比、克裡斯蒂安·湯普森、克里斯多福·烏魯圖普、羅伯特·喬治、安吉拉·緹亞緹亞、露西·奧卡福勞

支持單位: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紐西蘭駐上海總領事館地點: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上海市虹口區多倫路27號)




2020年11月20日,在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的特別支持下,由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主辦,策展人張婷和魏浩奇策劃的「遠南之遞:來自大洋洲的當代影像藝術」展將在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拉開帷幕。


羅伯特·喬治,夜之擁抱/睡夢,數字影像、音響,6分30秒,2013年 ©作品版權歸藝術家本人所有


展覽試圖通過建立一組微型的民族動態影像檔案,引發在中國現場的交流和討論,從而關注全球語境下各國民族志的有機發展。它並不同於傳統中國民眾基本認知下的南太平洋原住民傳統文化,而是第一次向我們展現來自那片遙遠水域的影像藝術實踐。通過直觀的影像和數字藝術去認識當代的南太社會敘事。我們可以探測到來自非主流版圖圈內的原住民藝術家如何深耕本土文化,並持續推動本民族藝術的現代發展進程。

 

安吉拉·緹亞緹亞,舔舐,16:9單頻高清影像、彩色、音響,6分33秒,2015年 ©作品版權歸藝術家本人所有

 

大洋洲是一個地理區域,包括澳大拉西亞,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玻里尼西亞等地區,由來自今天的澳大利亞、紐幾內亞和其他大型島嶼的一批技術嫻熟的航海家和探險者們所開拓。他們跨越如今被界定為東亞和東南亞的區域,並最終四散開去,定居在構成南太平洋這片遼闊水域的無數島嶼之上。遙遠的距離,使得大洋洲的眾多島國民族在漫長的歲月裡逐漸形成了各自獨特的語言、信仰、習俗和文化傳統。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他們逐漸脫離遠古的大陸起源,並最終與亞洲失去了聯繫。


克裡斯蒂安·湯普森,默舌,數字影像、音響,3分40秒,2015年 ©作品版權歸藝術家本人所有

跨越東西方半球的地理位置,使得這一地區的戰略利益被認為是早期歐洲殖民者一再向其發起探索的根本原因。那些相互隔絕的眾多島國和社區們受到來自於殖民主義的迅速佔領和不斷掠奪。直至20世紀,它們依然處於持續爆發的工業和經濟震蕩,以及全球化所引發的氣候危機的無限壓力之下。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動蕩的殖民主義和全球化勢力,再次將這一片位於遙遠南部的大洋洲島嶼和亞洲重新建立起聯繫。


克里斯多福·烏魯圖普,投懷送抱殖民者,數字影像、音響,16分22秒,2016年 ©作品版權歸藝術家本人所有


從原住民文化傳統的保護,到南太平洋奴隸貿易的歷史遺留問題,再到海平面持續上升的緊迫現實等問題,展覽「遠南之遞:大洋洲當代影像藝術展」通過海洋主題的影像創作和實踐的多元媒介和形式,將來自擁有中國、澳大利亞、紐西蘭 、薩摩亞、庫克群島、湯加、紐埃等國血統背景的南太平洋地區原住民藝術家們集結起來,探討亞太地區所共同面臨的境遇和挑戰。

 

麗莎·蕾哈娜,Tai Whētuki - 靈之遞,超高清影像,14分鐘,2015年 ©作品版權歸藝術家本人所有

佳思敏·多戈--布裡斯比,白海盜,數字影像、音響,3分14秒,2015年 ©作品版權歸藝術家本人所有


展覽探討藝術家們如何通過充滿熱帶氣息的視覺語言與空間、想像和傳統敘事相融合,如何將個人思想和觀念與藝術表達方式相融合,如何看待民族的歷史和今天。這是一個關於優秀傳統如何持續生長並不斷發展的故事集群,也是一個讓中國觀眾觀測技術時代下全新的社會關係,感知藝術創作並與創作者的故事發生情感聯繫的現場。


露西·奧卡福勞,無形領土,數字影像、音響,8分55秒。2013年 ©作品版權歸藝術家本人所有Now Showing: Video artists of Oceania at the Doland Museum of Modern Art,  Shanghai.Opening at Shanghai Duolun Museum of Modern Art on 20 November, Southern Transmissions: Contemporary Video Art From Oceania invites viewers to discover the depth and talent of contemporary video artists from across Oceania.「Oceania is a vast geographic region that encompasses Australiasia, Melanesia, Micronesia, and Polynesia, the countries and islands of which were populated in successive waves of skilled navigators and wanderers from what is Asia today, over thousands of years. With such vast distances between them, the various peoples of Oceania developed their unique cultural traditions, languages, beliefs and practices, separate from the continent. Spanning both East and West, it is a region that was recognised as being of strategic interest from the earliest days of European colonisation, and the island communities that had thrived were soon feeling the various pressures of colonialism and settlement, and later economic precarity, globalis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The exhibition is by no means a 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 of these issues, but serves as an introduction of the many issues facing the Pacific region, as expressed by an extraordinary group of artists working in the video medium.」Visitors to the exhibition will see works by seven artists from the last decade, including Lisa Reihana’s (Ngā Puhi, Ngāti Hine, Ngāi Tū) stunning Tai Whetuki - House of Death (2015), a rich exploration of the journey to the underworld filmed on Auckland’s west coast, and Christian Thompson’s (Kunja Nation, Australia) Dead tongue (2014), featuring Thompson singing a song composed in Bidjara, the complex multi-syllabic language of his community, a language classified as endangered.Curator Hutch Wilco said, 「Ironically, it is the tumultuous forces of colonialism and globalisation that have once again enabled the diverse communities of Oceania to reforge connections with Asia. Southern Transmissions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connect with artists from across Oceania who explore issues that have challenged their region through the format of video, from anxieties about the preservation of customary knowledge, or the legacy of the South Pacific slave trade, to contemporary concerns about rising sea levels enveloping communities, the exhibition serves as an introduction both to Oceanic video practices and the diversity of Oceanic preoccupations.」Southern Transmissions: Contemporary Video Art From Oceania will feature work by Lucy Aukafolau, Jasmine Togo-Brisby, Robert George, Lisa Reihana, Angela Tiatia, Christian Thompson, and Christopher Ulutupu.Southern Transmissions: Contemporary Video Art From OceaniaShanghai Duolun Museum Of Modern Art, 3 Fexi Ta Street, 27 Duolun Road, Hongkou District, Shanghai




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由上海市虹口區文化和旅遊局於2003年創建,是一個按現代多功能目標規劃建設的、為中國當代藝術發展和服務的非營利文化藝術機構,是一個當代藝術國際化交流的平臺。它以 " 原創性、學術性、國際性 " 為辦館理念,具有展覽、研究、教育、收藏、交流五大功能。

溫馨提示:參觀須提前預約,來現場的觀眾須出示本人身份證、當日有效的參觀預約碼、本人實時綠色「隨申碼」,入館前須接受體溫測量,參觀過程中皆需全程佩戴口罩,排隊和觀展時請保持1.5米以上距離。

Tips

美術館開放時間

Opening hours

周二至周日

Tuesday to Sunday

10:00-18:00(17:30 停止入場)

周一閉館

Closed on Mondays


美術館沒有停車區域

No parking space available


Address

上海市虹口區多倫路27號

No.27 Duolun Road,Hongkou District,Shanghai


相關焦點

  • 展訊 | 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
    2019年3月,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於攜手 MODERN EYE 啟動了全新的曝光獎 (Exposure Award)。在來自全球的遞交參選作品中,古達爾的作品因其大膽理念以及優雅的視覺脫穎而出。博覽會從各個層面鼓勵關於攝影藝術的新技術和新實踐,體現對時代和社會生活的即時響應,為觀眾帶來與時俱進的全新體驗。值得關注的是,許多作品遠非傳統概念中的靜止圖像,移動影像,錄像藝術,數字藝術、裝置、雕塑,甚至表演藝術和諸多難以定義的獨特作品,均將本屆匯聚一堂,為觀眾奉上一席屬於多元化資訊時代的饕餮大宴。
  • 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亞洲七城預熱圓滿結束
    深圳藏家之夜系列晚宴主辦方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深圳e當代美術館館長與部分賓客合影6月29日:武漢,剩餘空間2017年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將於9月8日至10日回歸上海展覽中心,繼續為觀眾提供一個真正國際化的平臺,以欣賞和收藏東西方藝術影像界最為優秀的作品 。第四屆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有兩大畫廊展區:核心(Main)版塊:呈現頂尖畫廊所帶來的現當代藝術攝影作品;以及平臺(Platform)版塊:聚焦從未亮相中國大陸的國際畫廊。
  • 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 | 活動合作夥伴:色影無忌 XITEK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XITEK第六屆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將於2019年9月20-22日回歸上海展覽中心。本屆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由世界攝影組織和保時捷聯合呈現。感謝活動合作夥伴色影無忌 XITEK 對於博覽會的支持。
  • 2019 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盛大啟幕
    備受矚目的 2019 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PHOTOFAIRS | Shanghai)於 2019 年 9 月 19 日在上海展覽中心正式拉開帷幕,將持續至 9 月 22 日。作為亞太地區影響力卓著的影像藝術平臺、中國大陸最為國際化的的藝術博覽會,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今年正式邁入第六年,成為亞太地區收藏家和觀眾探索和收藏影像藝術首屈一指的門戶。
  • 2015 上海藝術影像展 Photo Shanghai
  • 上海影像周來了!
    此舉旨在通過集中展示影像藝術的最新創作與成果,助力上海及亞太地區影像市場的復甦,並嘗試開創畫廊、藝術家、公眾之間互動的新方式。9月11-13日,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影像藝術展覽與活動將在上海等地輪番上演。(下滑即可獲知此次影像周的全部內容!
  • 上海當代音樂周十周年:為當代音樂的大河續流
    如果用金字塔形容音樂,受眾最廣的流行音樂,可以說身處最底端;古典音樂在中間;20世紀下半葉至今,當代作曲家所寫的偏學術性的當代音樂,則在塔尖。9月19日,上海音樂學院主辦的「當代音樂周」將迎來第十個年頭。從第一屆只有兩千多位觀眾,到如今維持在八千名觀眾的參與量,當代音樂周正在打開觀眾的耳朵,在上海有了越來越廣泛的市場。
  • Newsstand127 | 我們送你去2019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
    第六屆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將於2019年9 月 20-22 日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自亞洲、歐洲、北美的全球28座城市50餘家國內外一流畫廊近200位攝影師和影像藝術家近1000幅攝影作品濟濟一堂,從教科書級大師的經典作品,到活躍在國際攝影和移動影像前沿的藝術新星
  • 影像藝術史上影像作品最多的一次展覽,但卻只有「一分鐘」
    以「十二載的光陰 只為一分光影」為主題的本次巡展,是今年「一分鐘影像大賽」頒獎典禮後又一重頭戲。來自世界各地藝術家的1000部優秀作品,在海門「謇公湖科創中心會議展示中心」展示,這也是影像藝術史上影像作品最多的一次展覽。展覽由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華東師範大學設計學院和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聯合主辦。
  • 【校友福利】2018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中秋洋氣指數 MAX 攝影藝術環球之旅
    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 ( PHOTOFAIRS | Shanghai )專注於影像的國際藝術博覽會。世界攝影組織 (World Photography Organisation) 2014年9月在上海設立了其第一個專注於影像的藝術博覽會。
  • 光影盛世 2016 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 360° 回顧
    第三屆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PHOTOFAIRS | Shanghai)於 9 月 11 日完美閉幕。
  • 小文福利社 | 9月好去處,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來了!
    作為亞太地區影響力非凡的影像藝術平臺、中國大陸國際化程度顯著的藝博會,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在過去幾年中,對亞洲藝術影像市場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亦建立起關於藝術影像媒介權威和活躍的交流平臺。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保持開拓精神,聚焦國際前沿,以博物館品質提供諸多版塊的全新內容,為亞太藏家、觀眾和專業人士提供欣賞和發現影像藝術的上佳體驗。
  • 上海展訊 | 用80場展覽為你的2020年畫上句號!|藝術家|美術館|當代...
    此次展覽將首次匯集來自日本、韓國和中國,開創了錄像藝術實驗之先河的重量級藝術家,旨在重新審視藝術家在東亞錄像藝術興起之時對於這一媒介的處理方式,並以期為跨國性當代藝術媒介的錄像藝術在全球範圍內的歷史梳理做出貢獻。
  • ...展覽館|art021|上海|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愛德華·蒙克|博覽會
    11月,正值上海藝術季和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蓬皮杜合作項目「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摩耶精舍:張大千的園林」等分別在徐匯濱江的主要藝術場館開幕,見證了「全球藝場.上海時間」的主題。同時,上海展覽中心的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和世貿商城的青年藝博會則開啟了另一片藝術市場。
  • 第188期 | 上海藝術展覽預告
    >費用:免費  本周結束作為展覽的「重蹈現實」,首次集中展示當代藝術收藏家王兵先生所關注的「後奧運時代」中國新一代影像藝術的重要收藏,並將之視為一個契機,在歷史的斷裂(節點)之處,嘗試尋找一個新的敘事框架,既能以此說明中國在全球化時代所展現出矛盾性與複雜性,同時又能實現中國話語所強調的中國經驗內部
  • Ran Dian 市場 | 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銷售疲軟,但反響不錯
    文 / 林白麗譯 / 王丹藝為人熟知的上海藝術影像展(Photo Shanghai)於今年更名為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PHOTOFAIRS | Shanghai)。雖然有埋怨銷售不佳的聲音,但是人們能在此感受到一種強烈的共識,即影像藝術博覽會為提升此種媒材的聲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王滿,「房間 73201系列」,噴墨列印,2016,鳴謝那特畫廊「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正致力於創造和建構與攝影市場相關的基礎設施,並與藝術體系建立聯繫。」
  • 評展|唐招提寺珍寶展的古樸內質,上海雙年展的影像回應
    本屆上海雙年展是影像「狂飆」的一屆,作品不僅回應了當代世界的藝術展示趨勢;北京金杜藝術中心的蕾切爾·麥克萊恩則通過與中國商場的結合,提出批判和引導觀眾的思考;本欄目歡迎投稿,投稿郵箱:dfzbyspl@126.com,郵件標題請註明「評展」。
  • 【活動】中秋福利,2019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邀您去現場啦
    9月20日至22日,第六屆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將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作為亞太地區影響力卓著的影像藝術平臺,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以持續推動和拓展攝影媒介的邊界而著稱。今年,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在中英兩國團隊和全球範圍的業內專家的共同努力下,將為觀眾帶來與時俱進的全新體驗。© ERNST HAAS, Surtsey Vocano, 1981. Courtesy of Ostlicht.
  • 影像藝術史上影像作品最多的展覽!1000部作品亮相「一分鐘影像國際...
    本次巡展以「十二載的光陰 只為一分光影」為主題,是今年「一分鐘影像大賽」頒獎典禮後又一重頭戲。來自世界各地藝術家的1000部優秀作品在海門「謇公湖科創中心會議展示中心」展示,據說這也是影像藝術史上影像作品最多的展覽。
  • 【活動預告】公共藝術課堂第92課·漫遊七十年——上海當代藝術館MoCA校園行
    同時以「跨界+」理念為核心與不同行業、機構展開深度合作,皆在推進藝術館與學生、學校的關係,讓更多的年輕一代認識藝術、走近藝術。這次,復旦公共藝術課堂邀請到了上海當代藝術館的執行館長孫文倩(Miriam Sun)與詩人及藝術家韓博來到經世書局,與大家分享關於Snoopy展覽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