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劇興衰史:香港有個五臺山

2021-02-21 三嬸看電影


1、香港有個五臺山

藍潔瑛有個外號「靚絕五臺山」,其實在地理位置上,香港並沒有一座山五臺山,中國的五臺山是在山西省忻州市。

 而藍潔瑛外號中的「五臺山」,其實是指1970年代有3間電視臺(佳藝電視、麗的電視、無線電視)和2座廣播臺(香港電臺、商業電臺),因為同落在一條不足一公裡的廣播道上,所以廣播道又被稱為「五臺山」。

據說這也是當時港英政府顧忌到輿論傳播的威力,索性將當時最大的傳媒機構都集中在同一處,便於「管理」。

由於當時的政策原因,作為內地觀眾自然接觸不到2座廣播臺,但3間電視臺所製作的港劇,通過各種途徑,成為不少人的精神食糧。

第一部引進內地的港劇《大俠霍元甲》

2、三臺鼎立

在今天,我們很自然會把港劇和TVB(無線電視)畫上等於,但香港歷史上第一座電視臺並非無線電視,而是麗的映聲

說起麗的電視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不過它後來的名字亞洲電視(簡稱ATV或亞視),想必很多人就會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也看過不少這家電視臺的劇集。

1957年5月29日,港督葛洪亮按下開播按鈕,麗的映聲正式啟播,這是香港第一間電視臺,也是全球華人地區第一間電視臺

1957年-1973年期間,麗的映聲屬於收費電視。

看電視需要收錢在今天看來是很不可思議,而且麗的映聲不僅收費,還收得非常貴,一個月需要繳納45元港幣才能收看,當時港人月薪普遍在100元港幣,很多人連看電視這項娛樂都負擔不起。 

到了1973年,麗的映聲進行了一次大改革,正式改名為「麗的電視」,同時從收費電視變成免費電視,從有線變成無線,並增設中文臺和英文臺兩個頻道

麗的映聲從開臺以來的臺徽變化

促使麗的映聲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有一對紅顏知己殺了出來。

邵逸夫和方逸華這對紅顏知己當時在影壇還是呼風喚雨,最大的對手陸運濤空難去世,頭馬何冠昌還未出走,邵氏電影公司正如日中天。

 

雖然如日中天,但六叔(邵逸夫)看到日本幾大電影公司的衰落和電視臺的崛起,就想在電影之外給自己留下後路,於是在1967年11月19日搗鼓出香港第二家電視臺,無線電視(簡稱TVB)

11月19日這一天除了是無線電視成立的日子,還是六叔60大壽。非常有意思的是,在47年後外號「電視魔童」的王維基,也選擇11月19日這一天成立了香港電視(簡稱HKTV),最後卻死得很慘,不過這都是後話,我們後面再細講。

 

初期的無線電視還是黑白電視,直到1971年開始全面彩色製作電視節目,當時播放的《歡樂今宵》、《香港小姐選舉》等節目水準直逼麗的映聲,而且最致命的是無線電視免費就能看。

 

70年代香港快速增長,許多普通市民都買得起電視機,於是第三家免費電視臺——佳藝電視在1975年也正式成立,佳藝在港劇非常輝煌,也非常短暫。

3、電視大戰

當時在麗的電視擔任監製的蕭笙,曾經建議開拍金庸劇,蕭笙是後來被劉德華稱作「沒有蕭笙就沒有我」的一代武俠劇宗師,可惜當時麗的電視不識貨,認為小說改編電視劇不可行。

 

而佳藝電視在買下《射鵰英雄傳》的版權後,特地將蕭笙挖角過來,製作來第一部電視劇版本的《射鵰英雄傳》,劇集還去到了韓國取景拍攝。

1976年版郭靖的扮演者白彪,在1995年古天樂版的《神鵰俠侶》再度出演郭靖

1976年4月《射鵰英雄傳》播出後,成為香港首部超過百萬觀眾收看的電視劇,其中女主角米雪一夜間紅遍香港,所有的電視臺、電影公司都搶著找她拍戲。

黃蓉的飾演者米雪

為了迎擊佳藝的《射鵰英雄新傳》,無線電視派出了周梁淑怡

這個周梁淑怡可是位奇女子,無線電視的開臺功臣,縱橫過五臺山上的三家電視臺,後來更獲港督賞識,改行從政。

 

周梁淑怡借鑑外國電視臺的方法來拍電視劇,她在看了美國小說《午夜情》後決定將其改編,並以美國式肥皂劇的方式來拍成電視劇,這部劇就是1976年11月播出的《狂潮》

《狂潮》可以說是無線電視在電視劇方面的成名之戰, 當年《狂潮》播出時,香港街道上幾乎見不到人,因為人人都趕回家去看邵華山(劇中周潤髮飾演的角色名)怎麼死。

所以《狂潮》當時有「食肆剋星」之稱,大概這就叫做萬人空巷吧。

後來周梁淑怡還監製過一部,香港史上第三多觀眾收看的《家變》,捧紅來後來的無線電視一姐汪明荃。

年輕時候的汪阿姐

當時無線與佳視,你一拳我一腳,加上麗的電視也很快要發力,這場電視大戰,香港觀眾看得可過癮了。

 

4、電視革命

不過周梁淑怡這位替無線電視立下不少汗馬功勞的猛將,在1978年初被高薪挖到佳藝電視,還帶著葉潔馨、劉天賜、盧國沾、林旭華和石少鳴5名無線電視高層一起跳槽,6人被稱為「佳視六君子」

 

雖說當時三臺鼎立,但無線電視一直都是一哥,麗的電視因轉型免費電視起步慢為三臺之末,夾在中間的佳視六君子也有想個當大哥的理想。

 

佳視六君子在1978年7月1日發動電視革命「七月攻勢」,希望以無線充電不敢用的方法去改革佳藝電視。多日於多份報紙登廣告,免費派錄音帶宣傳節目,最重要是猛砸錢拍劇,不僅投資比無線電視多,內容也要比無線電視更獵奇。

同月出版的著名雜誌《號外》預言,「它可能是香港電視近年最重要的轉變」

 

「七月攻勢」時期的佳藝電視,推出米雪主演的《名流情史》,徐克導演的《金刀情俠》等劇,收視都未達預期,加上前期投放的大量資金,迅速榨乾佳藝電視。

也就是說這場電視革命失敗了,最後佳視六君子也引咎辭職。到了1978年8月,佳藝電視突然宣布停播,五臺山從此變四臺山,只是不到4年的時間

 

當時佳藝電視倒閉真的非常突然,古龍小說改編的《風雷第一刀》都在拍攝中,並推出過預告片,還準備湊拍《天龍八部》,演員都定好了,最終這兩部劇集都因為倒閉也未完成拍攝。

除了收視不加和內部董事矛盾,最重要還是港英政府的幹預下,導致外界無法注資,「七月攻勢」後居然是「八月倒閉」

香港樂隊軟硬天師,以「香港五臺山」為題材寫的一首歌

後來有影評認為,當時佳藝電視所拍攝的電視劇,造型、構圖、蒙太奇剪輯等都高度講究,整體質量可比肩電影,或許因為太過於前衛,所以收視不如預期,實在可惜。

 

 

5、亞視發力

佳藝電視倒閉後,原本的電視人才分別流進無線電視和麗的電視。

原本的佳藝電視大廈還被無線電視收購了,無線電視還特地買下當年高收視的1976年版《射鵰英雄傳》的版權,並將其塵封,至今都沒有重播過,網上更是找不到這部電視劇的資源。

而1976年版《射鵰英雄傳》的監製蕭笙,則選擇加入麗的電視,此時三臺之末的麗的電視要開始發力了。

麗的大膽啟用剛從訓練班畢業的新人麥當雄、李兆熊和屠用雄,組成「麗的三雄」,製作出《鱷魚淚》、《變色龍》等震撼性節目,攔截下了無線電視的王牌節目《歡樂今宵》不少收視率。

當時還在無線電視的王晶,看了對手的《鱷魚淚》都肅然起敬,驚嘆這是部神劇,劇中還有哥哥張國榮在跑龍套

不過麗的電視對抗無線電視,最經典一戰當屬《天蠶變》。

「麗的三雄」中以麥當雄最為出色,麥當雄拋棄主流的金庸古龍小說哦,採用全新的原創劇本,加上監製蕭笙對武俠劇的資深經驗,創作出首播就創下麗的電視最高收視紀錄、日後亞洲電視重播次數最多的電視劇《天蠶變》

武林中有一種神奇武功「天蠶訣」,該種武功的秘訣在於「變」,倘若學者不精,束繭自縛,反連本身的武功也喪失,若能領悟其中奧秘,曉得如何變化,則可使武功臻至化境,成為武林中地位最高的盟主。

 

《天蠶變》的高收視率嚇到了無線電視,無線電視趕緊把當時還在拍電影的鄭少秋拉回來開拍《楚留香》,才在收視上收復部分失地。

非常有意思的是,當時《天蠶變》的主角徐少強拍到一半人卻消失了,當時傳言就是無線電視在背後幹的好事。

徐少強在劇中飾演雲飛揚

正當所有人等著看麗的電視笑話時,麥當雄再度出奇制勝,先是找人戴著面具演雲飛揚,然後再設置練天蠶神功後會令人容貌變化的情節,讓顧冠忠來繼續飾演雲飛揚。

不僅觀眾被創意折服,戲外也成了一場轟動的宣傳。

變形後由顧冠忠飾演雲飛揚

當年17歲的周星馳看了《天蠶變》後也大為震驚,後來更特地邀請徐少強合作電影《武狀元蘇乞兒》。

去年香港遊行鬧得最厲害的時候,警隊一哥還唱了《天蠶變》主題曲來為警員打氣。這部劇在香港人的心目中,一直有著非凡意義。

《天蠶變》後,麗的電視很快又在1980年9月憑藉《大地恩情》,再次把無線電視打得落花流水。

 

無線電視在1980年8月播放的《輪流傳》陣容十分豪華,臺前是鄭少秋、李司琪、鄭裕玲等當紅炸子雞,幕後更是了不得,有王家衛、杜琪峯、甘國亮、戚其義等日後的大導演。

《輪流傳》從五位女性從年輕到老年的角度講述,1960年代香港貧富懸殊的一面、1970年代的經濟起飛,以及1980年代面對移民潮及前景未明的擔憂。

 

這樣一部被無線電視寄予厚望的跨時代大製作,收視率居然被麗的電視的鄉土劇《大地恩情》給超過。

《大地恩情》以清末民初廣東省的農村作為背景,年輕一代受五四運動的衝擊而引出的遭遇,楊家在民初時期南遷澳門,楊九斤被賣豬仔到金山的故事,是一部描寫中國近代南方農民生活的歷史劇。

 

當慣電視臺一哥的無線電視,把心一橫直接把《輪流傳》給腰斬了(播到一半不播),這也是港劇史上第一部被腰斬的劇集

 其實當年《輪流傳》與《大地恩情》,基本上是五五開,並沒有超出太多。不過由於TVB在前一年向廣告客戶提出大幅加價,所以收視率一定要有所保證。

而《輪流傳》採取的也是邊拍邊播的形式,所以即使腰斬,精明的無線電視也沒有損失太多。

腰斬《輪流傳》之後,無線電視又急召王天林和杜琪峯兩師徒,推出謝賢和汪明荃主演的《千王之王》來反擊《大地恩情》。

80年初,無線與麗的就鬥得如此難解難分,由於篇幅有限,好戲還在後頭,未來待續。。

 

相關焦點

  • 港劇興衰史:香港有個五臺山
    1、香港有個五臺山藍潔瑛有個外號「靚絕五臺山」,其實在地理位置上,香港並沒有一座山五臺山,中國的五臺山是在山西省忻州市。 而藍潔瑛外號中的「五臺山」,其實是指1970年代有3間電視臺(佳藝電視、麗的電視、無線電視)和2座廣播臺(香港電臺、商業電臺),因為同落在一條不足一公裡的廣播道上,所以廣播道又被稱為「五臺山」。
  • 從巔峰到沒落,香港古裝神話劇的興衰變遷史
    2008年,香港古裝神話劇《搜神傳》播出之後。有人說,很難再有那麼豐富的故事線發展的電視劇了。香港神話劇,走下滑坡之趨。到如今,已是「沒落」的狀態。在2015年,古裝神話劇《無雙譜》曾被群嘲「特效五毛」、「畫風老舊」。現如今,時裝頻道的警匪、職業劇大行其道下,TVB神話劇走向沒落的地步。
  • 從香港雙料視後佘詩曼看港劇的興衰歷史
    她香港第一位雙料視後,港劇中最變化多端的女主角,以及觀眾好感度最高、cp最多的港星。只要有她在,似乎就能回到港劇最後那段輝煌和星光。 1、 選美比賽不必拿冠軍1997年4月,一年一度的香港小姐比賽開始招募。
  • 五臺山瑰寶-佛光寺的興衰歷程
    五臺瑰寶_佛光寺的興衰歷程(原創)佛光寺位於山西省五臺縣豆村鎮北十裡有餘的佛光村南側,距五臺縣城32公裡,離臺懷鎮47公裡。屬豆村鎮轄區,從豆村沿繁五公路往北走8華裡到閆家寨村口往東走2華裡許就能到達佛光寺。此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世界聞名的佛教古建築悠久的寺廟瑰寶之一。
  • 近二十年港劇史 | 沸騰
    2000年的情況也差不多,《創世紀2天地有情》也為如今的港劇迷津津樂道,可它同樣未能進入收視率前十。那年的收視冠軍是《十月初五的月光》,創下平均收視36點、結局篇40點、最高46點的神級戰績。《男親女愛》則排名2000年收視率第三,並引起全城熱議,黃子華和鄭裕玲的組合使此劇儼然脫口秀,金句迭出。
  • 近二十年港劇史_新聞頻道_中華網
    那年的收視率冠軍是有著濃鬱南粵色彩的《狀王宋世傑Ⅱ》,排名第二的《全院滿座》則以70年代香港為背景。此外收視甚佳的幾部劇集則多是20集到30集之間的時裝劇,如《寵物情緣》。 2000年的情況也差不多,《創世紀2天地有情》也為如今的港劇迷津津樂道,可它同樣未能進入收視率前十。那年的收視冠軍是《十月初五的月光》,創下平均收視36點、結局篇40點、最高46點的神級戰績。
  • 跟隨港劇,尋找香港 | 理想國*35
    被稱為港劇航母的《創世紀》描述葉榮添,許文彪,馬志強三個人白手起家的奮鬥史,深度分析了「資本家」在資本世界的利益鬥爭下人性的轉變,描寫出現代商戰版的「春秋戰國」,而商戰戲中難得的情感環節大部分都會選用香港標誌浪漫景點——皇后碼頭,進行拍攝。
  • 「最苦命香港女星」藍潔瑛去世:靚絕五臺山,飲恨兩惡狼
    靚絕五臺山,飲恨兩惡狼。紅顏多薄命,最苦藍精靈。——11月3日凌晨,香港影星藍潔瑛(別名藍精靈)被發現在寓所內去世,年僅55歲。生前曾被稱為「最苦命的香港女星」。網友哀嘆。[作為上世紀80年代最受力捧的無線新人,藍潔瑛形象美麗,素有「靚絕五臺山」的稱號,曾與林青霞、張曼玉等齊名,先後擔任多部劇集的女主,尤其以《大時代》中的「玲姐」最為著名。之後,轉戰電影圈,出演《大話西遊》中的春十三娘/蜘蛛精,成為她又一銀幕經典。而在90年代後期,演藝事業急速下滑,更一度因為精神失常被香港小報冠以「瘋婆子」的稱號。
  • 「打女」惠英紅:我的起伏人生就是香港武打電影的興衰簡史
    在香港娛樂圈,有這樣一位靠「打戲」成名的女演員,憑一已之力扭轉了當時「動作片是男人天下」的局面,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以「打女」身份贏得影后的女演員。她,就是惠英紅。她見證了香港武打電影最輝煌的時刻,也經歷了它的衰敗與沒落,可以說,她的起伏人生,就是一部香港武打電影的興衰簡史。01出生於1960年的惠英紅,祖籍山東,父親是秀才,也算是書香之家。1949年全家遷居香港後,父親被騙導致家道中落。
  • 「打女」惠英紅:我的起伏人生就是香港武打電影的興衰簡史
    她見證了香港武打電影最輝煌的時刻,也經歷了它的衰敗與沒落,可以說,她的起伏人生,就是一部香港武打電影的興衰簡史。1949年全家遷居香港後,父親被騙導致家道中落。家中8個孩子,年紀稍大一點的兄姐都被賣去學京戲,排行老五、只有3歲的她則開始跟著母親沿街賣口香糖。也是因為家庭經濟原因,惠英紅沒有讀過幾天書。12歲那年,她看到電影院門口的明星海報,想著當了明星就是人上人,可能賺大錢,便考到常有星探出沒的美麗華夜總會做中國舞藝員。
  • 為什麼《大時代》是港劇之王?
    翻一眼豆瓣口碑榜,你會發現,在浩瀚的香港影視裡,評分最高的港劇是《大時代》,排行第一的港片是《大話西遊》。《明報》評論:如果沒有《大時代》,鄭少秋永遠都是公子哥;如果沒有《大時代》,劉青雲也只會跑龍套,去演一些呆傻的角色;如果沒有《大時代》,周慧敏就是一個花瓶;如果沒有《大時代》,郭藹明也不可能走紅。我想說,沒有大時代,藍潔瑛也不會這麼叫人惋惜。
  • 港劇巔峰之作是《大時代》還是《創世紀》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大時代》和《創世紀》出現了,這兩部劇在香港電視劇行業內非常具有代表性,可是說是TVB劇裡最拿得出手的兩部劇。兩部劇都非常經典,但在兩部劇中的哪一部應該放在經典港劇榜單的榜首問題上,港劇迷們產生了分歧。一部分港劇迷們認為《大時代》應該被稱為港劇最經典。
  • 港劇帶我遊香港
    港劇帶我遊香港 說起香港,基本上都是受到小時候看港片的影響而對一些地方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畢業剛來深圳時,就趁著周末去了大澳、大嶼山、中環、旺角.對我來說印象最深的港劇就是《創世紀》了,大概看了三遍,還因為葉榮添的角色超喜歡羅嘉良、古天樂等等,裡面幾乎集合了現在所有香港的一線明星,劇情豐富、演員豐富,感覺至今都沒有超越這劇的港片了。
  • 「靚絕五臺山」卻一生跌宕,香港藝人藍潔瑛在家去世!
    來源:新聞晨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真的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 港劇也能上9分?你們對港劇的看法完全過時了
    文|獨孤島主TVB的9分新劇《香港愛情故事》一上來就讓我不適應:為什麼主要演員我一個都不認識?現在的港劇都這麼講究畫面構圖的麼?為什麼這部劇,非但跟我從前看過的所有致力於灑狗血的港產劇集不同,甚至與過去的香港電影觀看經驗也不太一樣?
  • TVB港劇翻身了?《香港愛情故事》香港版《蝸居》,有煙火氣
    TVB港劇近幾年都是產出不高,可能是由於演員的流失,劇本本身的不足,倒是收視率一直不溫不火...... 但是不得不承認,TVB劇和瓊瑤阿姨的電視劇都是百看不厭,令人嘆服......
  • 快來看,大聖五臺山古文殊寺奠基盛典,全程直播了!
    五臺山古稱清涼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境內,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法國漢學家伯希和所著的《敦煌石窟筆記》一書中,刊載了兩幅展現佛教聖地五臺山全景的唐代壁畫,其中一幅詳細描繪了五臺山寺廟與山川的分布,並對寺廟的名稱一一標註。在這幅山翠疊嶂、古寺連綿的風華長卷中,堂皇宏偉的大福聖寺赫立捲軸中央。經過縝密考證,大福聖寺的方位就是古文殊寺的舊址,坐落於五臺山麓,如今位於中國山西省五臺縣豆村鎮伏勝村。
  • 港劇迷談香港「佔中」之我見
    香港在我的心裡是經典和前沿的代名詞,用一句歌詞形容的話,應該說:「香港啊,香港,你為什麼這麼香?」 現在我對香港的理解理性了很多,雖然一直沒有機會踏上這一片神奇的土地,但是我會在每一部港劇裡品讀普通香港人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尋找香港讓大陸同胞魂牽夢繞的原因。
  • 港劇家族戲盤點:香港豪門鬥法五花八門
    萬梓良主演的又一部經典港劇,講了香港兩大家庭間的恩怨情仇,商業鬥爭和手段的表現都有下重筆描寫。不過重頭戲還是在情感上,多角戀不能更精彩,算是另一種面貌的言情劇。劉德華演唱的主題曲《你震撼我的心靈》好聽好聽好聽。
  • 港劇巔峰的90年代,再也回不去了!
    ~港劇巔峰的90年代,真的是一去不復返了!1992年,一部《大時代》橫空出世,這在港劇的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豆瓣評分:9.2在那個信息還不發達的年代,《大時代》的到來可以說是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劇情牽扯到香港社會30年的變遷,而這一變遷正是香港風雲際變的大時代,尤其是在金融股票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