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
位於北四環南側北京冬奧村施工現場,
金色和白色包裹的建築外簷
正式對外亮相,
工人們正在吊籃裡
對外觀進行最後的修整。
「
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城區場館建設處處長黃暉介紹,按照計劃,北京冬奧村將於今年底實現完工。外簷亮相標誌著冬奧村項目將全面進入室內精裝階段,以「居住者為核心」的健康建築理念也即將實現。
」
冬奧村連接運動員與北京人才
冬奧村運動員房間
「
負責北京冬奧村建設運營的北投集團總經理陳衛東介紹說,賽時,北京冬奧村可提供2338個床位,冬帕運會期間約1040個床位;賽後,北京冬奧村將很快轉換為北京市人才公租房,面向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人才配租,實現冬奧資產的「可利用、可經營、可持續」目標。
」
賽後,將轉換為北京市人才公租房
北京冬奧村總建築面積約33萬平方米,由20棟住宅組成。規劃設計理念來自於北京四合院的院落形式,20棟建築圍合成六個院落,體現出奧運文化和北京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通過圍合和開放的空間變化,形成了樓樓有園、戶戶有景的社區歸屬感。
冬奧村中心花園設計靈感來自於清代乾隆年間的中國傳統冰上體育活動圖卷《冰嬉圖》,景觀種植採用竹子、梅花等耐寒植物,營造踏雪尋梅的中國古典園林意境。入口大門和建築立面採用提煉於中國傳統建築的格柵和鬥拱紋樣,彰顯中國傳統文化特徵。
綠色體系打造「健康建築」
走進剛剛亮相的樣板間,220㎡的戶型通透舒適,進門處的面寬約1.4米,同時門廳的寬度可以停下一部輪椅。
戶內共有5個房間,每個房間的房門都設計成推拉式,方便殘疾運動員使用,同時廁所的過門石也設計成約1公分高的弧線造型,即方便殘疾人運動員輪椅進出,又兼具了淋浴時的擋水門檻作用,所有房間均設立了完備的殘疾人設施,過道、門廳等處都可以實現輪椅的自由旋轉,方便殘疾人運動員居住生活。
「
北京冬奧村項目負責人屈晨介紹,北京冬奧村首次大規模採用了「健康建築」系統,按照健康建築WELL金級認證標準建造,成為當前住宅建築領域的新標杆。
」
北京冬奧村健康建築通過10大體系,112項標準,打造冬奧健康家園。項目採用多級水質淨化裝置,過濾微生物及餘氯,高效去除水中微生物、農殘、重金屬等,為居住者提供乾淨的生活用水和直飲水。在建材的選用上,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選擇健康的建築材料以及裝修裝飾材料,打造安全健康的人居環境。同時,通過建立多維度的降噪系統,保持室內靜謐的居住環境。衛生間採用了同層排水系統,杜絕了多層排水所產生的噪聲,也防止病菌的傳播,保證賽時運動員能夠有良好的休憩環境,在比賽當中得到高水平發揮。
屋頂農場:城市農業新體驗
北京冬奧村金色建築的頂部安置了光伏發電設備,實現整個冬奧村的綠色電力供應,同時8棟白色住宅頂部打造共計4620平方米的屋頂農場,打造可食用蔬菜及花園空間,並提供園藝耕種的工具,讓居住者直接參與農場的種植,將農業生產、生態綠化和城市建築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同時,樓內的每個居室和公共空間都建立了獨立新風系統,採用高效除霾模塊和除臭氧模塊,新風量在一般國標的基礎上提升30%,房間即使在不開窗的情況下也能夠持續為室內提供新鮮空氣。
室外還建立了小型氣象站,對PM2.5、PM10、溫度及相對溼度等參數進行測量。每個房間內建立空氣品質監測系統,在每戶住宅主要功能區域及樓內公共區域安裝PM2.5、二氧化碳、甲醛等監測傳感器,新風系統可以根據監測數據自動調整新風量,保證室內空氣品質,運動員還可以可通過房間內部的液晶顯示器及手機APP查看室內外空氣品質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