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2年冬奧會腳步的臨近,各冬奧場館建設和預熱活動備受關注。北青-北京頭條記者1月11日從朝陽區「兩會」獲悉,朝陽區內共有13處冬奧場館及設施,作為2022年冬奧會開閉幕式及三個競賽場館和十個非競賽場館所在地,朝陽區作為屬地單位,協助相關部門持續推進冬奧場館建設及氛圍營造等各項工作。截至目前,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已正式完工,國家體育館、國家遊泳中心也完成改造。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已實現「水冰轉換」,其他場館也在有條不紊推進中。北京冬奧村預計2021年6月竣工。此外,「十四五」期間,朝陽區將推進「雙奧園區」品牌建設。
朝陽13處冬奧場館持續推進冰絲帶、水立方、國家體育館冬奧工程陸續完工
冬日陽光下,國家速滑館顯得格外亮麗。這座場館由22條晶瑩的「絲帶」狀曲面玻璃幕牆環繞,因此又被形象地稱為「冰絲帶」。目前,國家速滑館已正式完工,「冰絲帶」與雄渾的鋼結構「鳥巢」、靈動的膜結構「水立方」相得益彰,共同組成北京這座世界首個「雙奧之城」的標誌性建築群。
據了解,國家速滑館主場館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高度33米,能容納約12000名觀眾。走進國家速滑館,藍色的牆面和深藍、淺藍色交替的座位相呼應,國家速滑館採用了全冰面設計,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冰面,它還是全世界最大的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冷系統的冰面。場館平時可接待超過2000名市民同時開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壺等所有冰上運動,賽後實現可持續利用。
國家速滑館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智慧化場館。據介紹,基於5G網絡建設,場館引入了「室內外一體化定位導航系統」等技術,就像給場館配備了一顆「大腦」。擁有了「智慧大腦」的國家速滑館,未來將為觀眾、賽事組織和參與者提供優質的觀賽體驗和完備的服務保障。
位於「冰絲帶」的東南方,一座以「水」著稱的體育場館——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於日前完成了「水冰轉換」,實現「水立方」到「冰立方」的華麗轉身。
據介紹,國家遊泳中心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期間,將作為冰壺、輪椅冰壺比賽場館。目前改造工程已經完工,並於12月21日順利完成第二次「水冰轉換」。國家遊泳中心還利用南廣場地下空間建立了2塊冰面,一塊為標準冰場、另一塊為冰壺場地。屆時,將作為奧林匹克中心區冰壺項目體驗基地,為大眾提供開放的平臺。
國家體育館已完成改造,增加製冰功能和除溼系統,並在其北側新建冰球館作為訓練館,同步增設更衣室等設施,改建後場館總面積約9.8萬平方米,配置兩塊符合奧運賽事標準的冰球冰面,冬奧會時一塊用於正式比賽,一塊用於賽前訓練熱身。
北京冬奧村預計2021年6月竣工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冬奧會主媒體運行中心)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主要承擔主新聞中心和國際廣播中心的功能,工程將於2021年年底前階段性竣工,滿足冬奧會需求。
據介紹,北京冬奧村預計2021年6月竣工,該地在冬奧會和冬帕運會期間將作為居住區,為各國運動員及隨隊官員提供居住服務,賽後則作為北京市人才公租房,面向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在京無房人才進行配租。
此外,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公共區正在深化公共區運行設計和運行計劃的編制。國家體育場(鳥巢)、北京頒獎廣場、奧林匹克接待中心、奧林匹克大家庭酒店(含北京奧北辰洲際酒店、五洲皇冠國際酒店和五洲大酒店)、帕運大家庭酒店、北京冬奧會興奮劑檢測中心等各冬奧場館建設、改造也正在同步推進中。
「十四五」期間,朝陽區還將不斷推進雙奧園區品牌建設,以冬奧會籌辦為契機,朝陽區將深度把握奧園作為世界首個「雙奧」園區的獨特優勢,持續強化夏、冬兩屆奧運遺產的綜合保護和開發利用,提升場館智慧化水平,推進場館利用改造冬夏兩用、錯季復用。
朝陽冰雪運動氛圍正「熱」 年參與冰雪活動群眾超百萬人次
在朝陽,冬奧「硬體」「軟體」同步建設中。自冬奧會進入「北京時間」以來,朝陽區每年投入專項資金,專門用於冰雪運動的開展,通過宣傳、體驗、賽事三大板塊,持續推廣冰雪運動在朝陽的影響力,每年朝陽群眾直接參與冰雪活動達101.5萬人次,接受冰雪運動知識宣傳教育培訓群眾達19萬人次。
在冰雪運動體驗和賽事方面,近年來,依託區內豐富的冰雪場館場地資源,朝陽區體育局每年組織開展百餘場社區冬奧會和全民上冰場活動。朝陽區還在社會層面每年舉辦各級各類冰雪活動600餘次,鳥巢歡樂冰雪季活動舉辦了11年,「冰立方」冰壺場地已啟動「全民冬奧體驗項目」,舉辦了「2020奧園杯中國輪滑廣場系列賽事活動」,加快推動「輪轉冰」戰略實施。一系列冬奧項目及活動已經累計吸引了數百萬名群眾體驗冰雪運動,未來奧園還將積極打造京津冀冰雪產業旅遊文化帶,助推更多的冰雪產業項目落地。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