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讀書為知更為不知

2020-12-27 巴渝圈

陳鈺鈴

說起讀書,合川區政協常委、社法委主任陳東能說上三天三夜不帶重複的。對他而言,讀書是和吃飯一樣重要的事。「不吃飯則飢,不讀書則愚。讀好書,讀思結合,就是給大腦補給養,給心靈煲雞湯。」

「小時候看書沒有章法,對什麼感興趣就看什麼。」年幼時,陳東看了不少由名著改編的連環畫,對三國、西遊、梁山好漢、嶽家軍、楊家將如數家珍。進入中學,陳東慢慢接觸了瓊瑤、岑凱倫的言情小說,也讀了不少梁羽生、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對青春懵懂的少年而言,無論是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還是仗劍天涯的江湖豪情,都令他為之神往。「年紀再大一些,我又更親睞純文學性的著作,並開始嘗試著自己撰寫詩歌、散文、小說。」

在大量的閱讀中,陳東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收穫了新的感悟與體會,但他仍始終堅持在閱讀中保持求知的謙虛,以一種包羅萬象的心態不斷接受各種思想和文化的衝擊。

「只有這樣才不會錯過任何一本好書。」這是陳東閱讀《日本第一》這本書時的真實感受。初次看到《日本第一》這一書名時,他還以為這是哪個日本民粹主義者在鼓吹日本神話,頗有些驚詫和不屑。再仔細一看,作者傅高義還是一個美國人。經過查閱資料,陳東發現傅高義是繼費正清之後的第二任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和東亞研究委員會主席,還出版了廣為國人所知的《鄧小平時代》。這不禁讓他有些好奇,一位融合了三國視角的學者是以怎樣的角度寫出「日本第一」。正是這樣的好奇,讓他放下了一開始的偏見,認真地讀完了這本書。「其實作者稱讚的是日本在二戰後的崛起模式。不可否認,二戰後日本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成功,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寫這本書的本意也正是基於日本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模式對美國的啟示。」深受儒家文化體系影響的日本在二戰後尋求自身發展中所進行的一些改革與取捨,讓陳東深有感觸。敢於學習他國社會發展的先進經驗,是陳東從作者身上學到的可貴精神;敢於取下「有色眼鏡」包容每一本書,無論你是否接受與認可它的觀點,這是陳東在閱讀中收穫的寶貴經驗。

也正是這樣一份平和的求知之心,讓陳東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蘇格拉底的智慧。「『我知道我不知道』是他的名言,讀書越多感覺自己的知識越少,也許這就是讀書的樂趣和意義。」在陳東看來,讀書是為了求知,更是為了求不知,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與不足,是一種無尚的勇氣和幸福。「閱讀一本本未知的新書正是擴展知與不知邊界的最佳途徑。」

如今的陳東,無論是經濟、社會、歷史、哲學、管理類的書籍,亦或是神話、推理小說,通通來者不拒。「2009年以來,我開始統計自己的讀書篇目,到目前為止,已讀了300多本,今年已經讀了60本。」

除自己閱讀,在區委組織部工作期間,陳東還牽頭制定了研究室工作「十二條」,第一條即談讀書。「當時給研究室幹部規定,每年讀十本書。第一年大家都沒做到,我便談心談話加督促逼迫,軟硬兼施,第二年大家就都做到了。如今他們也都養成了讀書習慣,平日裡大家一起分享書單,一起交流讀書感悟,一起在知與不知的海洋中盡情暢遊。」

相關焦點

  • 不知為知之 知之為不知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而我要說的是另外兩種人,只好用這麼個蹩腳的題目。不知為知之,就是不懂裝懂,這樣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難見到。如果是小白丁倒也罷了,滿不過是他們好為人師,把自己打扮成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萬事通,說說大話,吹吹牛皮而已,時間長了,人們也就不拿他當回事了,對事業尚不會有多大損失。遺憾的是某些身居高位、大權在握的人物也有此病,而且還最容易犯此病。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可不知為什麼,我脫口而說,25元。小老闆臉上掠過一絲狡黠,但還用為難的口氣說,25元就25元吧。我心中掠過一絲疑惑並伴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回來後,我左思右想,儘管我知道那塊電池的價格要貴些,但實際上我確實忘了它的價格。或許25元是錶帶的價格。因為一般的電池現在漲價了也就二、三元,我的電池也不至於25元啊。再者,即使說價格,也該是老闆要價,而非我呀。
  • 1.15 早讀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knowledge  [ˈnɑːlɪdʒ] n.知識,學問extent  [ɪkˈstent] n.他的哲學思想提倡「仁義」,「禮樂」,「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為體」,儒學思想滲入中國人的生活,文化領域中,同時也影響了世界上其它地區的大部分人近兩千年。
  • 《天道》知之為不知,不知更非知
    《道德經》中對於道和術關係的推演和延伸,體是本質,用是表現形式,是術,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知更非知,就意思是不知道「用」「本來」皆不知。丁元英告訴芮小丹,靈魂拷問,你知道你,這個你是你以為的那個「你」,我知道的這個「我」是主觀上的我,而不是客觀的「我」,既然我「客觀」存在,那麼我在那裡,是意識,是本我,還是我執。
  • 讀書感悟與心得:少年不知愁滋味
    讀書讀到「少年不知愁滋味」這一句,很有些感慨,如今的少年已有愁了,愁作業多,愁能不能考上好的高中;本君倒是覺得那些已考上大學,也就是18~22歲的佼佼者們,是不知愁滋味的美好時光,他們學知識、練本領,交學友丶玩遊戲等,是真的離愁比較遠。
  • 專訪上海世博會上海館館長陳東 - 中國臺灣網-要聞播報
    上海世博會上海館館長、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東7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露出欣慰的表情。  25年前,29歲的陳東作為中日青年大聯歡的回訪代表赴日本考察,有幸參觀了筑波世博會,至今她仍忘不了在那一屆世博會上看到的可視門鈴、智慧機器人、人造衛星等。她說:「當時看後很激動,回來寫下很多感想。其實25年前的那段經歷,就是一次展望未來的旅程,它的效果一直可以影響到今天。」
  • 陳東有:《金瓶梅》的平民文化內涵
    三、從宗教意義上看,小說生動而又十分豐富地展示了民間宗教的活動場 景與信仰狀態明代社會的宗教現象比前代更為複雜多樣。一方面,佛、道二教中人多主張與儒學名教融合。另一方面,民間宗教更為活躍,特別是產生於南宋紹興年間的白蓮教,雖然在明初時遭禁,到明中葉時,又分化出數十種派系,如嘉靖時興起的無為教、龍天教、大乘教,此後又有弘陽教、黃天教、八卦教、在理教等等。
  • 39期後陳東緣終牽手!只要堅持你也能等到真愛
    《非誠勿擾》中在臺上連站了整整39期的女嘉賓陳東緣一定給小夥伴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不知也無妨》結局告訴我們,不知為妙,知也無用。
    (不得不說日語聽起來比韓語美妙多了)開始看《不知為妙》。 豆瓣上的翻譯是《不知道就好的事》(しらないくていいコト),直譯的話是「不知道也很好的事情」,我更喜歡無意間看到的一個譯名——「不知為妙」,簡潔而又明了。
  • 白冰原名陳東,被稱「小金喜善」,成為單親媽媽後迎來事業第二春
    2006年參加選秀的時候,白冰是一名西北政法大學國際法專業的大二學生,那會兒名字還叫陳東,最終獲得了全國八強的名次。白冰在素人時期就很美,在那個還沒有「人人皆化妝師」,不流行修圖的年代,白冰是真的美。可以看到當時新聞報導上的白冰的名字還是陳東。
  • 陳東同志檢查元旦期間交通安全整治及社會面治安防控工作
    陳東同志檢查元旦期間交通安全整治及社會面治安防控工作 2020-12-26 15: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年少不知李宗盛,長大才知林憶蓮
    最近抖音很火一句話「年少不知李宗盛,長大才知林憶蓮」年少不知李宗盛,長大才知林憶蓮,傷心才懂陳奕迅,失戀方知薛之謙,初識不懂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李宗盛的歌裡有百味人生,有生活中的酸甜苦澀,沒有經歷過的少年,怎知生活的不易
  • 世人只知既生瑜,何生亮 卻不知後一句更為經典?
    談及周瑜,也是享得天下美譽之人,被尊為江東四英傑之首,只是可惜的是,天妒英才,命不長。氣不過諸葛亮比他有才華,最後毒傷發作而亡。劉備早期劉備雖然是皇室後裔,但是家道中落,到劉備這一代的時候已經和普通人家一般了。不過當時正值東漢末年,群雄紛爭,劉備也有一顆救萬民於水火之中的遠大抱負。在和關羽張飛二人桃園三結義之後便開始招兵買馬,想要同天下諸侯爭一爭這天下。
  • 閻崇年:讀書的四種境界 悅讀
    康熙帝讀書,有一種欣然的境界。玄燁小時候即以讀書為樂。史書記載:「皇上衝齡讀書時,奉聖夫人(康熙帝保姆孫氏)愛護聖躬,恐勤誦過苦,乃匿所讀書,冀得暫輟,皇上必索讀之不少休。」(《康熙起居註冊》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七日)良心要實,學心要虛。讀書學習,必要虛心。他說:「人心虛則所學進,盈則所學退。
  • 不敢妄為些子事,只因曾讀書行數
    世人只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卻不知讀書之真諦,古語云「夫道成於學而藏於書」。讀書的最高境界便是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從而學會做人。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古人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第一步「修身」的根本便在於讀書,可見古人之先見之明。放之現代,讀書依然是重中之重。現代教育強調未成才,先成人。
  • 玲瓏骰子安紅豆, 入骨相思知不知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勝麴塵:一作「蒙麴塵」合歡桃核:是夫婦好合恩愛的象徵物。桃核,桃為心形,核同合音,可以像喻兩心永遠相合。深燭:音諧深囑,此處用的是諧音雙關的修辭手法,寫女子「深囑」情郎。長行:長行局,古代的一種博戲,盛行於唐。這裡用此博戲的名稱雙關長途旅行。
  • 全國「最無名」大學,坐落在最知名城市,學生卻只知城市不知大學
    全國「最無名」大學,坐落在最知名城市,學生卻只知城市不知大學城市和大學一般是互相影響的,如果一所大學坐落在著名城市,這所大學的名氣也會隨之提高,比如坐落在北上廣的普通大學,名氣也比一般的城市高很多,而如果大學坐落在的城市不是那麼受歡迎,那大學的知名度也就相應的不是那麼高了
  • 五年級第八單元《古人談讀書》《憶讀書》《我的「長生果」》匯總
    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譯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解析:此處五個「知」字,前四個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後一個同「智」,是「智慧」的意思。這是孔子教育大家對學習應該持有誠實的態度。4、默而識(zhì)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譯文】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裡,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厭倦。
  • 【易國學9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聖人當然是知者、智者,因此他們是知者不言、智者不言,而且行不言之教。這就是不發號施令,而是以行動說話,因勢利導,潛移默化。「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中的知」同於「智」,即表示智者,也即得道者。那麼整體意思就是明智的人不隨便說話,而亂發議論的人是不明智的。還有一層意思是,智者(聖人)不任意發號施令,發號施令的人不是智者。這裡的知者和言者構成了對立:不言的知者是知的,而不知的言者則是無知的。
  •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 南歌子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譯文】其一:一襲深紅色的長裙日子久了便蒙上了淡黃色,自古以來舊的東西就比不得新的東西討人喜歡。你我原本應該像合歡核桃一樣堅貞不移,哪裡想到你的心裡原來已經有了別人,讓我對你終究有了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