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2019:這不是至暗時刻 這是關鍵時刻

2021-01-10 索比光伏網

中國的儲能產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艱難時刻。與2018年的爆發式增長相比,2019年儲能市場的急轉直下令所有從業者始料未及。畢竟年初之際,江蘇二期電網側儲能項目順利啟動,浙江、湖南等省的規劃、招標也進行得轟轟烈烈。

然而,正當儲能人準備趁著這大好開端,擼起袖子加油幹的時候,卻發現儲能產業像坐著過山車一樣,從春天直接跳到了冬天。

不過也有人調侃:這個行業有過春天嗎?過去兩年所謂的產業爆發都是基於個別公司的大規模帶動,並不具有代表性。正所謂「一花獨放不是春」,如果過濾掉電網公司和南都電源兩個重要的新增點,其實儲能的春天從未來過。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從業者表達了對當下產業的擔憂:市場形勢糟糕,從業人員士氣低落,供應鏈哀鴻遍野。與蓬勃向上的國外市場相比,中國的儲能產業,在商業化前夜的關鍵時刻,會不會喪失了先發優勢。

而這種擔憂也並不是毫無根據的杞人憂天。

眾所周知,國內做儲能投資的企業生存狀況十分惡劣。由於缺乏頂層設計,得不到銀行和金融的授信與支持,純粹靠自有資金勉力維持,制約了產業鏈上下遊技術的進一步創新與發展。尤其是對以儲能為單一主業的中小企業而言,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先讓自己活下來,然後等這個市場發生變化。」是當前多數儲能企業的策略和共識。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兩年的儲能市場不會是歌舞昇平和綠草鮮花,而是大浪淘沙甚至是黯然離場。

基於此,為了分析儲能發展和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研究支持儲能應用的政策措施,近期,國家發改委組織召開了「儲能應用專題」會議。參會人員主要包括發改委、能源局旗下主要司局,電網公司,發電集團,儲能企業及相關大學機構。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時隔三個月之後,發改委再次針對儲能召開座談會。從現階段來看,在電力市場一時不到位的情況下,要想推動儲能產業的發展,無疑需要精細的,具有連貫性成體系的政策。

當下的儲能產業充滿了太多的未知因素,政策、技術、市場機制等,每一環的缺失都會令從業者困惑與焦慮,給產業的前行造成巨大障礙。儘管如此,我們依然應該清醒的認識到產業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

反觀國外電改進程,美國、英國都經歷了10-20年的時間。在電網從業者看來,中國新一輪的電改進程,速度並不慢。這種涉及公用事業的改革,必然是慎之又慎,逐步蛻變的。

電網側儲能被叫停後,未來中國儲能市場的走勢到底會如何?真正的春天何時才能到來?以磷酸鐵鋰為主導的中國本土儲能企業能否崛起並參與全球的市場競爭?

電網「叫停」儲能投資的兩面

12月初,一則國網公司《關於進一步嚴格控制電網投資的通知》刷遍了朋友圈,這份文件再次明確叫停了國網公司及其下屬企業投資「電網側儲能」,一時間悲觀情緒甚囂塵上。

2018年電網側儲能新增投運規模超過200MW,以國家電網為主導的「電網側儲能」接替用戶側成為產業投資的主力軍。隨著電網公司的「急剎車」,對於依靠電網大規模招標的儲能設備企業來說,不得不重新審視當下的形勢,對自身進行再定位,進行戰略調整或轉型。

電網公司之所以叫停「電網側儲能」,其實並不意外。在今年5月,發改委正式印發《輸配電定價成本監審辦法》,明確電儲能設施不得計入輸配電價,這顯然影響了電網企業投資儲能的積極性。

客觀地說,電網大規模投資儲能帶給產業的影響不言而喻。一方面,電網的大規模招標帶動儲能成本持續走低,也帶動了大規模儲能技術走向規範化,對產業所起正向的引導作用不可磨滅。但另一方面,對大多數儲能企業來說,如果讓儲能進入輸配電價,且不對電網側投資儲能給予監管和限制,電網直接參與市場化業務同樣會引起競爭不公的擔憂,那些零零散散的用戶側儲能已無投資的必要性。

在發改委政策出臺之前,由國家能源局立項,清華大學、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南方電網曾開展《電網側儲能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其中建議,如果由電網投資的安全應急和替代資產,應該納入輸配電價,只不過這一諫言並沒有得到主管部門的認可。

有分析認為,從長遠來看,電網的退出給了發電集團、其它國企、民營企業更多的投資機會,大家可以在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中同臺競技。短期來看,發電集團會代替電網企業成為儲能投資的主體,若國企央企等發電集團能率先進場並推動儲能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下降,也會給其他中小企業帶來更好的參與機會。

「新能源+儲能」的喜與憂

電網不投資儲能,電網就不需要儲能了嗎?隨著新能源裝機的不斷增長,電網對儲能的需求有增無減,未來的出路無外乎兩條:第一,由第三方來代替電網投資電網側儲能;第二,新能源企業必須通過配置儲能來解決自身的波動性問題。

12月26日,由上海電氣電站集團投資的國內首個獨立電網側共享儲能電站—美滿共享儲能電站,在青海格爾木正式開工建設,獨立型儲能電站總算在國內邁出了第一步。

青海美滿儲能電站在實際上與魯能海西州多能互補項目類似,初期只能依靠市場化交易和調峰輔助服務來收回投資,本質上是享受早期高電價光伏帶來的紅利,利用其高電價分攤儲能設施成本,但收益難言樂觀,也並非長久之計。共享儲能若要大規模發展,需要進一步深入探索適應儲能發展、與儲能價值匹配的電價機制。

對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企業來說,兩大電網嚴控投資並不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在此之前,為了完成國家層面2020年5%的棄風棄光目標,電網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解決新能源的消納問題。

未來,電網的資金密集發展方式一旦轉換,新能源企業將面臨更為困難的局面。如果兩大電網減少這種「出力不討好」的資金投入,不僅僅已有的棄風棄光問題難以儘快解決,新增的風光電項目也將面臨併網難、消納難的局面。

目前安徽、山東等省份已開始鼓勵風電、光伏業主自主配備適當比例的儲能設施,但讓新能源企業疑惑的是,適當比例具體是多少?發電企業投資儲能如何保障投資有效回收?又是否有具體的鼓勵措施?儲能系統設備選型的標準是什麼?

如果以上問題無法得到解決,「強制配儲能」是一條不歸路。作為發電企業和投資商來講,只會選用價格最低廉的設備來獲取併網資格。以安徽某風場20MW/20MWh的儲能招標為例,一二線儲能企業的報價基本在3600萬-4000萬之間,最低價格是2300萬,差別之大超乎想像,「強制配儲能」會讓行業陷入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

此外,新能源配置儲能是放在直流側還是交流側,涉及到電網公司和發電集團之間的博弈。如果只考慮解決新能源的波動性問題,發電集團更傾向於將儲能配置在直流側,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無需併網手續。後期隨著國家對光伏容配比逐漸放開,直流側儲能可使未來光伏電站更加集成化。

按照新能源企業的普遍預測,「光伏+儲能」的度電成本將在2025年低於火電,屆時可以實現新能源與儲能的深度融合。

真正市場化還看用戶側

用戶側因其廣泛的應用場景被視為儲能發展中最具潛力的領域,可以給大小玩家創造不同的空間,尤其是致力於儲能領域的中小企業,大多數將用戶側作為其未來的主戰場。

在2017年市場佔比超過50%的用戶側儲能從2018年開始變得沉寂,簡單地說,還是因為帳算不過來。首先,用戶側項目對成本非常敏感,在國家層面連降兩輪工商業電價的情況下,單純依靠峰谷套利的盈利模式讓用戶側儲能投資難以為繼。其次,全球頻發的安全事故難以打消業主和投資商對儲能安全的擔憂,由於缺乏相應的安全消防標準,導致很多儲能項目無法推進和實施。

過去兩年裡,如果說電網側儲能的增長主要取決於國家電網的意志,那用戶側儲能主要歸功於南都電源「投資+運營」模式的帶動。根據「儲能100人」獲得的數據顯示,南都電源在用戶側的累計市場份額遙遙領先於其它企業。2019年,隨著南都電源的儲能戰略由「投資+運營」的模式向電站出售、共建等方式轉變,用戶側儲能裝機下滑也在預料之中。

從理論上說,用戶側儲能除了可以通過峰谷電價差套利,還可以參與批發市場,通過電能量市場價差或參與輔助服務、需求側響應等獲得額外收益,這裡多種收益是可以並存的。

受制於國內電力市場的不完善,多種收益模型在國內短期還缺少落地土壤。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用戶側儲能下一階段的推廣速度最主要還是看度電次成本如何降低。從成本看,目前用戶側儲能系統成本大約在1.5元/Wh左右,電池、PCS、BMS成本依然有下降的空間。在當前成本下,用戶側項目投資回收期在8年左右。如果將系統成本降至1.2元/Wh左右,投資回收期可以控制在5年左右,用戶側儲能對投資者會變得更加具有吸引力。

1.2元/Wh被視為用戶側儲能投資爆發的拐點,有不少儲能企業負責人告訴「儲能100人」,長期來看,PCS、BMS的成本都有希望降至0.1元/W、0.1元/Wh以內,1.2元/Wh乃至1元/Wh的系統成本仍然是可以預期的。

讓業界擔憂的是,國內電力資源普遍過剩,根據目前各地試運行的現貨價格來看,電價波動幅度並沒有被拉大,反而大幅縮小,儲能單純參與峰谷價差套利的風險在變大。

當下,用戶側儲能能否順利實現商業化的另一大變量在於退役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預計到2020年將有超過20GWh的動力電池退役。除了應用於鐵塔的通信基站,梯次利用儲能也成為眾多企業的探索方向。

業界看好梯次利用儲能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兩點:一、梯次電池的成本正在快速下降,2019年梯次電池的成本較2018年下降了30%,未來還有繼續下降的空間;二、梯次利用作為國家戰略,如果梯次利用是必須的流程,就會有相應的財稅等優惠政策來推動產業的發展。

一位長期從事儲能行業的人士認為,儲能行業真正要崛起,一定是用戶側先起來。不管是電動車,還是儲能,國家對行業的支撐是不會長久的。汽車行業要發展,一定是老百姓來買單;儲能行業要發展,也一定是用戶側花錢。

對於當下的儲能產業而言,2019不是一個至暗時刻,但這是一個關鍵時刻。儘管還原儲能的商品屬性任重道遠,但政策制定者仍將屬於市場的事務儘量交給了市場。儘管尚未有關於儲能的頂層設計出臺,但儲能商業化的道路並沒有走偏。

對於大多數儲能企業而言,這是一個艱難的時刻,與此同時,這也是一個鳳凰涅槃的時刻。毫無疑問,階段性的盤整更有利於行業的長遠發展。在新一輪產業競爭與洗牌之下,唯有擁有深厚技術資金背景,實力拔尖的企業才有改變儲能格局的力量。相比光伏,儲能的門檻更高,玩家自然會更少。

光伏行業最新動態,請關注索比光伏網微信公眾號:solarbe2005

投稿與新聞線索聯繫:010-68027865 劉小姐:news@solarbe.com

掃碼關注

相關焦點

  • 《至暗時刻》:用信念劃破黑暗的英雄時刻
    文/夢裡詩書《至暗時刻》是一部屬於加裡·奧德曼的演技盛宴,面對納粹德國的步步緊逼,電影在加裡·奧德曼精悍的演技下,真摯的再現了邱吉爾
  • 裁員、巨虧、大股東易主,這家儲能龍頭股或被ST
    來源:能見Eknower文/ 馮優編輯/閣佬披著儲能概念龍頭股光鮮外衣的科陸電子(002121.SZ)正經歷至暗時刻。01至暗時刻這句出自《孟子·滕文公下》的古語名句大意是:不管別人如何評說,都會堅持做下去。但在最冷冽的冬天面前,科陸電子步履維艱。困境之下,該公司不得不裁員減負。
  • 電影《至暗時刻》
    《至暗時刻》喬·賴特執導,由加裡·奧德曼,約翰·赫特,莉莉·詹姆斯,本·門德爾森等主演的傳記片。於2017年12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2018年03月05日,獲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至暗時刻》基於真實歷史,還原了英國首相邱吉爾在二戰期間帶領英國度過的最艱難、也是最關鍵的時刻。片中沒有渲染暴力血腥的戰爭場面,也沒有刻意煽情。而是在人物的心理變化和動作刻畫上,步步為營地將觀眾帶入了二戰時期。《至暗時刻》講述的是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在二戰時期臨危受命,帶領英國對抗法西斯侵略的一段歷史。講述了他著名的廣播演講《我們將戰鬥到底》前後的一段故事。
  • 《至暗時刻》觀後感
    趁著還沒有下線,昨天我趕去看了電影《至暗時刻》。很明顯,它不是那種中國人喜歡的電影,院線不可能在排片上給與更多支持,下線在即。今年我曾經寫過《<敦刻爾克>觀後》,並且寫了關於這部電影的延伸閱讀《知道敦刻爾克大撤退有什麼意義》。《至暗時刻》發生在敦刻爾克的對岸,講述二戰時英國最為低迷消沉的時刻裡,邱吉爾如何扭轉了這一切,帶領英國人民下定決心和納粹德國決戰到底。
  • 《至暗時刻》加裡·奧德曼極致還原邱吉爾
    電影《至暗時刻》將於12月1日在中國內地正式上映,該片發布最新人物海報,五位主要角色均以經典英倫範兒亮相,簡潔背景加上考究布光,角色面部細節格外突出,顯得張力十足。其中加裡·奧德曼通過化妝和「增重」所呈現出的邱吉爾,更仿佛從歷史重回現實。
  • 「至暗時刻」的抉擇
    無論如何,我們都會不遺餘力地戰鬥」……這是2017年上映的英國電影《至暗時刻》中,英國首相邱吉爾有關反法西斯侵略的一段精彩演講。儘管這部電影最終沒能走出個人英雄主義的表達邏輯,但此後,「至暗時刻」一詞,卻成為每一個重大歷史時刻、重大抉擇所涉及的責任與勇氣的隱喻。疫情肆虐歐洲,許多人懷念邱吉爾在「至暗時刻」鼓舞人心的話語。「至暗時刻」的抉擇,從來都是艱難而複雜的。
  • 今天才是至暗時刻吧
    因為於大多數人來說,2020年都是一個至暗時刻。等過了這個地理學上的至暗時刻之後,是不是壓在我們大多數人頭上的那種心理上的至暗時刻也會隨之消弭。我甚至到現在都清晰地記得2020年春節後的那段日子,自己一個人囿於出租屋,吃著為數不多的所謂餘糧。
  • 《至暗時刻》今日上映 揭秘不一樣的敦刻爾克
    海內外媒體間都保持了超高口碑的邱吉爾傳記電影《至暗時刻》今日正式登陸中國內地各大院線,影片同時曝光最新正片片段「敦刻爾克」,加裡·奧德曼飾演的邱吉爾夜半緊急下令,徵集民船正式啟動「迪納摩」計劃,震驚世界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由此拉開序幕
  • 儲能產業鏈
    儲能是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高佔比能源系統、能源網際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支撐技術,近年來持續穩定發展,根據CNESA 全球儲能項目庫數據,2015-2019 年,全球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從164.7GW 增長至184.6GW,總體來看持續穩定發展。
  • 《至暗時刻》定檔 加裡·奧德曼扮演的邱吉爾以假亂真
    電影《至暗時刻》昨日正式宣布中國內地定檔12月1日,除美國以外,中國成為全球最早可一睹本片風採的國家。電影基於驚心動魄又鼓舞人心的真實歷史,還原了邱吉爾在二戰期間帶領英國度過最艱難、也最關鍵的時刻。故事主要聚焦在邱吉爾所面對的戰時危機和困境:納粹軍隊橫掃西歐的糟糕境地下,究竟是放棄抵抗與希特勒議和;還是不顧對立黨派的阻撓和國王的動搖,繼續為英國的自由而戰。   製作班底方面,《至暗時刻》實力不俗。
  • 大功率真空磁懸浮飛輪儲能關鍵電源應用技術分析
    日前,中國電源學會發布了飛輪儲能團體標準《飛輪儲能不間斷供電電源驗收試驗技術規範》[T/CPSS1002—2020],文件規定了飛輪儲能不間斷供電電源的術語和定義、試驗條件、試驗裝置和驗收方法等內容,適用於1kV及以下電壓等級飛輪儲能不間斷供電電源試驗驗收工作。
  • 電影《至暗時刻》(中英雙語字幕)
    《至暗時刻》喬·賴特執導,由加裡·奧德曼,約翰·赫特,莉莉·詹姆斯,本·門德爾森等主演的傳記片。於2017年12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2018年03月05日,獲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
  • 從《至暗時刻》中,找回英雄的本質
    而巴德今天要寫的《至暗時刻》裡,沒有驚心動魄的動作場景,也沒有天馬行空的超能力,卻有一位不完美的英雄——二戰中領導英國加入反法西斯同盟、抵抗納粹德國的邱吉爾。至暗時刻指的便是發生在短短幾周之內的歷史大勢以及邱吉爾的抉擇。酗酒、抽菸的暴躁老頭黑暗中的雪茄,老態龍鐘的身軀、嚴厲的言辭。電影一開始就挑明邱吉爾並不是一位光鮮亮麗的英雄。
  • 「至暗時刻」之後,邱吉爾說了這段話
    最近很火的那部二戰歷史題材電影《至暗時刻》(Darkest Hour)小夥伴們都看了嗎?這部豆瓣評分8.6的電影講述了1940年,邱吉爾從出任英國首相到成功組織英軍敦刻爾克大撤退的20天中所發生的事。正是在這一期間,邱吉爾在英國下議院發表那段經典的「決不投降,戰鬥到底」的演說。
  • 「是時候了,侯你多時」的《至暗時刻》
    看了傳記歷史電影《至暗時刻》,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也許是大英帝國史上50多位首相中最有爭議的一個 --- 那個男人,溫斯頓·邱吉爾。看見黑暗 - 臨危受命之前的生平至暗時刻 - 結合影片一瞥至暗之下的光輝曙光之下 - 勝利後的邱吉爾
  •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至暗時刻》你看過麼?
    加裡·奧德曼(Gary Oldman)憑藉《至暗時刻》獲最佳男主角獎。而這次在電影《至暗時刻》中飾演的邱吉爾跟他本人瘦削的身材反差極大,為此他增肥、化妝出演,將這個角色完全演活。上圖左為邱吉爾原型,上圖右為奧德曼在《至暗時刻》中造型除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至暗時刻》還獲得本屆奧斯卡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獎,特效化妝師 辻一弘 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亞洲人。
  • 《至暗時刻》:邱吉爾的至暗,奧德曼的高光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敦刻爾克》從海陸空三方表現撤退過程的細節,而喬·賴特(Joe Wright)的《至暗時刻》(Darkest Hour)呈現的則是時任英國首相的溫斯頓·邱吉爾拍板這一決策的經過,恰好補上諾蘭沒有關照到的部分。兩部電影結合來看,基本還原了「二戰」中第一個轉折點的全貌。
  • 沈老師的電影課《至暗時刻》
    Never give up——記沈老師的電影課《至暗時刻》 2019年7月21日,在炎炎夏日中
  • 《至暗時刻》與加裡·奧德曼:神演技成就的邱吉爾有點可愛
    上周五,十部電影同時開畫,在這一堆中外大片小片裡,《至暗時刻》大概是最能值回票價的一部。《至暗時刻》劇照這部前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的傳記電影聚焦1940年,邱吉爾成為首相的頭幾周。當時,英國面臨二戰初期最艱難的抉擇,20萬英國遠徵軍被困在法國敦刻爾克的海灘上,德國納粹軍隊正在步步逼近,英法聯軍面臨著全軍覆沒的危機。
  • 走出「至暗時刻」 蘇寧憑什麼?
    成立30周年之際,蘇寧輿論風波又起,仿佛蘇寧進入「至暗時刻」。縱觀30年發展,蘇寧屢次不被看好。每每伴隨唱衰聲音,看似是「至暗時刻」,但蘇寧一直穩步向前。目前,蘇寧電商業務發展如火如荼,線下蘇寧廣場、家樂福中國等多種業態布局完善,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商業零售企業。輿論風波中,蘇寧屢屢突圍「至暗時刻」,用行動給出最有力回應。蘇寧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