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真萬確,在倫敦遇見哈利•波特.

2021-02-12 大西洋鰻魚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我們聊聊哈利波特與倫敦。

  這些穿著鬥篷的哈迷為什麼流淚呢?因為她們目睹了奧蘭多環球影城哈利波特主題園的開幕。

  我不奇怪她們的表情,當我在倫敦國王十字車站看到9¾站臺與魔法商店時,我的內心也差點爆炸。

  《哈利波特》為哈迷這個群體,構建了一個完整的世界觀,他們相信地球上有這樣一個平行世界。我是一個無宗教信仰者,第一次略微體驗到宗教的感覺,就是因為哈利波特。當知道某個新朋友家裡保存有7本原版HP的書籍,或者他能說出D.A師的所有成員名字時,我的內心就會給對方不理智的狂加分,距離一下子拉的很親近。這跟不同國籍第一次見面的基督徒之間互稱「弟兄姊妹」一樣。喜歡HP的人有一些共同的特質,比如不想長大的彼得潘症與浪漫主義。

 

  於是我來到了倫敦,在這座連空氣中都能嗅到昔日榮光的城市,去探尋天選之子(Chosen One)Harry Potter的足跡。

 

第8本《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出了第8部?在夜倫敦漫步時,撞見下圖的劇院,閃亮的招牌和海報,讓我疑惑萬分。原來這是舞臺劇《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的名字,該劇將於7月30日在倫敦正式開演。掛出這些宣傳海報的,正是劇組所駐紮的Palace劇院。

  故事背景延續《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的結局,發生在伏地魔死亡的19年後,34歲的哈利成了魔法部傲羅辦公室的主管,每天在魔法部超負荷工作,家裡還有三個開始上學的娃。劇名裡的「被詛咒的孩子」,我想應該是哈利的某個兒子。值得關注的是,成人版的赫敏在舞臺劇裡是由一個黑人中年演員扮演…所以這是要講黃金三人組的中年危機嗎? 


  

  在舞臺劇上演後,劇本也會以書的形式馬上發售,期待中文版的引進!當然,<被詛咒的孩子>並不能說是《哈利波特8》,它只是J.K.羅琳參與續寫的故事(主要編劇是另外的舞臺劇劇作者)——一個探索人到中年的哈利波特需要面對的困惑與現實的故事。


 

九又十分之三站臺

這裡是哈迷的聖地,哈利就是從這裡,平生第一次邁上前往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路。每一個要去往霍格沃茨的巫師,都要來到倫敦國王十字車站(King’s Cross),從這個站臺穿過這堵牆,牆的後面就是開往學校的霍格沃茨特快列車——一列鮮紅色的蒸汽式火車。

在現實的世界,國王十字車站的九號站臺和十號站臺是真實存在的,在距離platform 9站臺四分之三站距的車站牆壁上,貼上了PLATFORM9¾的標識。很多人慕名而來,這裡有工作人員準備好了裝著行李箱的推車,各所學院的圍巾等道具,以幫助遊客擺拍留影。

排隊體驗的隊伍一直很長。每個人都想來體驗這夢寐以求的一刻,在圍巾飄起,快門咔嚓的那個瞬間,他們是不是在想,下一秒鐘我就在牆的那一邊了呢?

 排隊的人基本都是20歲以上的成年人,不乏40,50歲的哈迷。這正驗證了《哈利波特》不是一本兒童書,而是成年人的童話。

 

魔法商店

這個主題商店就在九又四分之三站臺的旁邊,裡面售賣哈利波特電影的周邊商品,琳琅滿目,讓人想把整個商店搬回家。這裡有書中主要人物的魔杖(如哈利的冬青木魔杖,鄧布利多的接骨木魔杖)。有四大學院的服裝,如格蘭芬多學院的毛衣圍巾——黃紅相間的學院標誌色彩,上面有獅子院徽。而斯萊特林則是代表學院的綠色,院徽上面有蛇的花紋。商店裡還有哈利與小天狼星的通緝海報,有金色飛賊,等等……

  在倫敦的三天,我竟然拜訪這裡高達四次,流連忘返。

 

霍格沃茨大禮堂(牛津大學基督教會學院)

在倫敦的最後半天,面臨去牛津還是劍橋的選擇。兩所大學所在的小鎮,離市區均有一個多小時的火車車程,牛津在西,劍橋在北。而因為霍格沃茨多個場景在牛津取景,我果斷地選擇了往西行。

牛津大學,千年歷史,世界上第二老的大學。它的基督教會學院與圖書館是霍格沃茨的主要拍攝場景。基督教會學院是牛津大學最大的學院,學院的宏偉飯堂被用作拍攝霍格沃茨的大禮堂,魔法學校每年的開學與閉學典禮就是在這裡進行。牆上掛著的很多畫像,讓我在恍惚中認為他們是魔法學校的歷任校長,隨時能開始張口說話……


  古老的大學小鎮,年輕的鮮肉在草地上曬著太陽,討論學術,做運動。濃濃的學院風衝擊著我,比上次在波士頓感覺還要美好,如果人生能重來…

 

最值得信賴的巫師銀行——古靈閣

  妖精銀行古靈閣取景於離我住所不遠的澳大利亞駐英國大使館,南十字星加米字的澳國國旗迎風飄揚,匆匆路過,由於政府機構的原因,可惜不能進去一探究竟。


 

哈利波特片場主題公園

  The Making of Harry Potter在倫敦郊區,曾經是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拍攝地,後來被華納公司買下來,改建成了一個主題公園。在這裡,除了拍攝過程中的很多道具和場景被全部保留外,還增添了很多電影拍攝介紹以及互動的項目。

  整個公園分成三個區域:室內場景區(電影中的教室,哈利的家,學校宿舍等),室外場景區(各種街道,霍格沃茲的橋等)以及電影介紹區(拍攝中各種模型,設備等)。


關於英倫:帝國榮光,現代世界地圖的繪圖者

 

  倫敦有著歐洲最多的摩天大廈,在太陽要下山的傍晚,我上到金融區的一家sky bar居高臨下觀賞這座都市。酒吧就在下圖中最左邊高樓的最頂層。上去需要嚴格的安檢。走進酒吧,視野果然驚豔非常。在巨大的落地玻璃面前,鳥瞰全歐海拔最高的摩天大樓——碎片大廈,還有知名的小黃瓜(瑞士再保險公司大樓)。

  接著,去到倫敦China town附近的酒吧一條街old compton街買醉,僅僅在周四的晚上,這裡就已經熱鬧非凡,年輕人明顯比歐洲其他城市多。倫敦,活力的倫敦,紙醉金迷的倫敦。

  來女王居住的白金漢宮看著名的皇家衛兵換崗。人山人海,我覺得這是全歐最擠的一個景點,帝國榮光猶在阿……儀仗隊的服裝與軍樂,儀式感與腔調十足。

  畢竟是對當今世界的現狀:政治(某些國家之所以存在,以及大量國家的國土邊界來由),經濟,文化影響最大的國家。工業革命時代,大英帝國曾從這裡始航,把新世界的政治經濟制度、文化與宗教主張,撒播到停滯了許久許久的舊世界。

吐槽倫敦

  但對於倫敦,我是有落差的,當親身走過倫敦眼和大本鐘跟前時,看到這些無數電影中出現過過數次的場景,心裡並沒有想像中的興奮。泰晤士河的河岸停留了過多的遊船,河邊的行人眺望對岸,也會被這些遊船嚴重的阻擋到視線。

  相比起遊歷過的其它歐洲城市,這裡面貌更模糊,物價也昂貴得多。體驗過單程60塊RMB的地鐵,70塊的蛋炒飯(下圖右邊那小碗:))。各種公共運輸的流程程序也比較複雜,跟歐陸的城市很不一樣。比如:倫敦地鐵的查票比中國都要嚴,晚上12點匝機出口處還有人守著監督,而歐洲大陸的很多城市幾乎不檢票且不安匝機,那種發達社會體現出的自信,在英國感覺不明顯,只讓人感受到了像印度中國因貧富差距導致的不信任。



尾聲:深夜的「騎士公共汽車」

 

  在倫敦的最後一個晚上,我跳上倫敦標誌性的紅色雙層大巴,在空無一人的第二層第一排坐著,直到終點站。我不是Harry Potter, 這也不是「騎士公共汽車」,我沒有遇到斯坦·桑帕克,車也沒有載我去到破釜酒吧。

  十三四歲時的我們都曾以為自己會是對世界舉足輕重的哈利,長大後卻發現自己是像納威一樣的nobody。我們並不是「天選之子」,在麻瓜世界裡庸庸碌碌年復一年的活著,年輪快划過三十圈,卻仍然沒有等到貓頭鷹送來的那封信。

相關焦點

  • 戴錦華:我讀《哈利•波特》
    的確,《哈利•波特》是兩個彼此重疊的十年。因為小說十年和電影十年彼此重疊、彼此錯落、彼此呼應。於是,《哈利•波特》將自己篆刻進一代人或者不止一代人的童年、青春和成長記憶。當然,《哈利•波特》也不僅屬於伴隨著《哈利•波特》成長的一代,《哈利•波特》之所以能夠成為全球的、空前的超級文化現象,是因為它吸引了不止一代人的關注。
  • 《哈利-波特》:幸福十年盛大結局
    哈利-波特的名字,伴隨著一代人的成長,哈利-波特的故事,讓一代人重拾想像。在這個戰爭、恐怖主義、金融危機充斥的世界裡,在這些災禍頻生的日子裡,那個美妙的魔法世界如同世外桃源,讓我們忘卻現實的紛擾,沉醉其中,一醉十年。這是最壞的年代,這是最好的年代,這是《哈利-波特》的年代。
  • 哈利•波特20年:令全世界著迷的小男巫
    1997年6月26日,《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本書《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正式出版,首印500冊。今年,小男巫哈利•波特正好滿20歲。最近幾天,世界各地的哈迷們紛紛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紀念哈利•波特誕生20周年。
  • 《哈利•波特》交響音樂會即將登陸上海,繼續我們的魔法夢!
    《哈利•波特》的魔法之旅雖然已經走到了盡頭,霍格沃茲的錄取通知書也一直沒有寄來,但是「麻瓜」同胞們不要灰心,我們還可以繼續感受魔法世界!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最讓人感動,最直擊我們內心的的一幕,我想一定是斯內普教授的那句「always」。
  • 魔法之門被打開後便再也不會關上——哈利•波特上映13周年紀念之旅
    為紀念電影上映13周年,TRAVELDES特別精選「倫敦魔法之旅」——住哈利•波特的宿舍;參加「麻瓜之旅」,跟著電影遊覽倫敦;前往華納兄弟影棚,探秘電影拍攝內幕——讓我們重溫電影場景,開啟魔法入口。酒店:住在哈利•波特的宿舍裡四柱床、石制洗手盆、古老的藥水瓶、坩堝、法術書、甚至乾枯的樹幹……這些物品共處一室會讓你想到什麼?哈利•波特的粉絲們肯定會脫口而出,「霍格華茲魔法學院的學生宿舍!」
  • 羅琳首登奧普拉脫口秀 有意續寫《哈利•波特》
    點擊查看更多雙語新聞(Agencies)極少接受採訪的暢銷書作家J.K.羅琳將登上《奧普拉脫口秀》,暢談生活和事業,以及出版下一本《哈利•波特》系列的可能性。羅琳的美國出版商學術出版社本周一表示,這位現年45歲的英國作家在蘇格蘭愛丁堡首次接受了奧普拉採訪,此次節目將在周五播出。
  • 為什麼哈利 · 波特以斯內普的名字來給一個孩子取名?
    哈利·波特孩子們的名字是許多哈利波特迷們的心病。在J.K.羅琳的第七部小說《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中,有消息透露,哈利用他認識的人給他的孩子們命名。詹姆斯·小天狼星、阿不思·西弗勒斯和莉莉·盧娜是他和妻子金妮·韋斯萊選擇的名字。但很多粉絲都對阿不思的名字表示不解?
  • 如今哈利•波特已經40歲了 電影重映
    1991年7月31日,哈利•波特迎來他的11歲生日,雪鴞海德薇是他的生日禮物,住在樓梯壁櫥裡的哈利波特就此展開了一場魔法冒險。2020年7月31日,哈利•波特已經40歲了。 這個1980年出生的男孩可以說貫穿了80後這代人的青春,《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和電影已經成為無數哈迷心中無法取代的存在。
  • 小說《哈利-波特》,英文學習的一線產品
    《哈利-波特》擁有眾多的周邊衍生品,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可以用於英文學習。小說同時發行有高質量的插畫版,文字簡潔生動,圖畫精美動人,既可以供年幼的孩子翻看,又可以供粉絲們收藏。小說還有高品質的有聲書,最出名的兩個版本:Jim Dale和Stephen Fry。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重映:老哈迷VS小哈迷
    ​2001年,《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首映。2020年8月14日,《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在中國重映。我模模糊糊的意識到,這些少年們一定是第一次進電影院看哈利.波特。回家後,我和一個哈迷好友憶從前,她說很開心小學時學校組織去看《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 小說《哈利-波特》,一部不錯的分級讀物
    在英文原版閱讀圈中,有一個有趣的觀點:小說《哈利-波特》是一部不錯的分級讀物。這個觀點有趣又實用,但不夠嚴謹。我覺得應該改成:在高章階段,《哈利-波特》,它是一部不錯的分級讀物。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整套《哈利-波特》(共7本)的閱讀難度。這7本書的難度並不一致,藍思值從880L逐漸過渡到1030L。
  • 18年經典不衰,《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重映,首日票房一騎絕塵
    2002年1月份,根據J.K.羅琳小說改編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在中國上映,為國內影迷打開了一扇「魔法世界」的大門。這部影片,也是「哈利.波特」系列中評分最高的一部。「豆瓣Top250」位列第43位,70餘萬網友參與打分,四星、五星好評比例高達92.5%。
  • 女版哈利•波特(6)
    唔…」馬爾福捂住了哈利的嘴,不讓她再尖叫,哈利使出了全身的力氣反抗,可她的力氣沒有馬爾福大,只能被他按在床上。「哈利小寶貝,別動。」馬爾福鬆開了哈利,伸出了右手食指,挑起了哈利的下巴,說:「小可愛,昨天晚上睡的好嗎?」「唔,我…我為什麼在這裡,和你在一起?」哈利下意識的看了看房間,才注意到她和馬爾福在同一張床上。馬爾福笑了笑,把臉湊到了哈利的臉上,說:「你難道不想和我在一起嗎?」
  • 1分鐘看懂《神奇動物在哪裡》與《哈利.波特》有關的小細節
    作為哈利.波特粉絲,《神奇動物在哪裡》這部電影絕對不能錯過。一伶發現這部影片中與《哈利波特》有關的各種小細節。下面一伶就給大家說一說只有魔法師才知道的細節。相似的主題曲相伴10年的主題曲又回來了,思緒仿佛又回到了15年前,海格騎著摩託車把還在襁褓中的哈利送到了女貞路4號的門口,一場奇幻的冒險拉開了序幕。貫穿整個《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海德薇之歌》幾乎可算是該系列的標誌。
  • 《哈利-波特7》:哈利波特熱吻赫敏 78分
    雷公(影評人)  《哈利-波特7》:哈利波特熱吻赫敏  不好意思,我就是來劇透的。當金妮裸背時,我還可以很淡定,而當銀幕上出現哈利波特熱吻赫敏這一幕,我驚呆了。我已經在惡趣味的想,那些從十歲開始就看著哈利長大的小朋友們,看到這個鏡頭會有怎樣的心理活動。哈利的電影越來越黑暗,還好,光明就差0.5步了。
  • 哈利•波特重映 | 愛是20年不變,最偉大的魔法
    《哈利•波特》系列的名臺詞之一,「我不可以撒謊。」有考據說,《哈利•波特》中的狼人暗指了現實中總是面對不公待遇的愛滋病患者。其他家長不會想讓孩子接近危險的狼人,儘管校長鄧布利多提供了一系列辦法幫助盧平順利入學,可是盧平在學校沒有朋友,直到遇見詹姆他們。個性迥然,但同樣渴望被理解。詹姆就像一束光,將四個人聯繫在一起。2哈利從小天狼星和盧平那裡,了解到這段往事。彼時他們是詹姆的朋友,此時他們是哈利的教父和老師。
  • 倫敦哈利波特片場第一次對外開放女貞路4號,有機會親眼看到哈利的壁櫥了!
    不幸的是,海格的小屋只從3月25日到4月17日向遊客開放,也就是說現在已經看不到了,下一次開放時間還不知是何時……太!不!爽!了!不過緊接著海格小屋的開放,華納再一次使出了「絕技」——開放哈利的姨父姨媽家女貞路4號!以前女貞路4號的外景都是可以參觀的,但是不能入內。但這一次,哈迷們可以進入房子內部,在裡面四處參觀,看看哈利長大的地方。
  • 《哈利-波特大結局》生與死的洗禮
    波特在最後一場戲親口對兒子講述「他是我見到過的最勇敢的人」,無疑是對「混血王子」殿下公正而擲地有聲的平反。所以,他的死不僅跟鄧布利多的一樣是犧牲,更是一種解脫以及伴隨著死而終能拆封秘密的快慰。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就是這個道理。
  • 哈利•波特片場41個鮮為人知的爆料,國內的5毛特效看看吧!
    (友情提示:多圖,請在 WiFi 狀態下打開)首先老鄧和斯內普鎮樓,片場這歡快勁兒1.鄧布利多校長辦公室裡的望遠鏡是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拍攝中最貴的道具之一,望遠鏡周圍環繞著的是黃道十二宮。 辦公室的全景圖在這裡,望遠鏡在哪裡我們來找找茬。2.哈利•波特扮演者丹尼爾•雷德克裡夫在這八部電影中共使用了 60 到 70 支魔杖。
  • 是日美好事物|又萌又憂鬱的戶外帳篷,潘多拉推出哈利.波特聯名配飾
    潘多拉與《哈利.波特》合作聯名配飾儘管上一波與《哈利.波特》合作的聯名配飾還掛在部分薦物博主的首頁,潘多拉就已經迫不及待地宣布第二波聯名系列即將發售的消息。作為一個包含著七本書的暢銷系列,《哈利.波特》用書中近乎無窮的元素為潘多拉的再創作提供了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