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 Projects」是一家位於東京的創意機構,關注跨領域的品牌合作。
Marty Hicks是一名作曲家和鋼琴演奏家,除了作為個人藝術家創作音樂之外,馬蒂的作曲領域還包括電影和動畫音樂、聲音藝術和其他類型的聲音創作。
Marty在日本生活了8年,日常會在仙谷學園音樂學院的音樂設計系授課,教授電子音樂創作,以及研究聲音在各種媒體中的作用。
以下是對 Marty 的採訪內容:
你如何向一個從未聽說過 「聲音品牌(sonic branding) 」的人解釋這個概念?
我認為「聲音品牌 」是一個品牌的聲音。當我們想到品牌時,首先想到的是諸如品牌美學、形象設計、展示以及與品牌概念或信息相關的關鍵詞。但是,像音樂、聲音設計、甚至講話等聲音元素也可以清楚地代表一個品牌。
你還記得你第一次認識到「聲音品牌 」的時候嗎?
回想起來,很有意思的是,從我很小的時候起,聲音品牌的概念就或多或少地在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了。
我記得小時候學鋼琴的時候就想學彈「Bakers Delight」【1】的音樂,我只是從來不知道這其實是個營銷策略。
當我開始聽到音樂家和作曲家與品牌合作,為產品設計聲音標識時,我就越來越意識到這一點,比如我發現Brian Eno【2】為Windows'95的啟動聲音作曲。
為某人創造一個「聲音品牌 」需要什麼?
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雖然聲音標誌本身通常要短得多,而且比廣告歌或商業音樂的聲波內容要細,但它們必須在幾秒鐘內簡潔地傳達品牌形象,讓人過目不忘,所以它們的設計過程涉及大量的試驗和錯誤,以及無數的編輯。
聲音品牌設計可以涉及到音樂創作和聲音設計兩個方面,換句話說,它不僅僅是寫一個旋律或一段音樂,而是從頭開始製造它所演繹的聲音。如果你用兩種不同的樂器演奏同樣的旋律,它所喚起的情感會因聲音的不同而完全改變。
思考如何通過聲音來傳達品牌形象是一個挑戰:它應該是令人興奮的還是令人放鬆的?是否有任何與品牌相關的現有聲音?聲音應該是原聲的還是電子的?聲音設計師的工作就是利用這類問題,將與品牌相關的想法轉化為聲音內容。
為什麼你認為聲音作為一種傳播媒介(對於品牌)有時會被忽視?你認為它可以像視覺品牌一樣有力量或標誌性嗎?
我認為聲音在品牌設計中經常被忽視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如果你要把它分解,你可以先說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快,所以我們在聽到它們之前就能看到東西。
視覺信息是直接的,也容易處理,而聲音信息需要時間來定義。還有一個噪音汙染的問題:如果選擇視覺信息,我們可以通過看向遠方或閉上眼睛來過濾掉無用信息;然而我們的耳朵並不是這樣工作的,所以將聲音附在廣告上,可能會有太多的聲音侵入,造成負面反應。
有趣的是,這也是為什麼聲音品牌可以很強大——因為我們不能輕易關閉我們的聽覺,我們能夠根據大腦認為的重要信息來過濾我們聽到的聲音。
例如,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一個聲音,但我們仍然聽到它,所以它仍然被處理。然後,這可能會導致聲音和視覺信息之間的潛意識關聯:比方說,你從手機上聽到消息通知獨特的聲音時,你已經想到了軟體界面。當我給別人播放愛爾蘭傳統民間音樂的錄音時,我也不斷提醒自己這種聲音聯想有多強烈。
你認為哪些品牌/公司展示了聲波品牌的最佳範例?是否有一些品牌,你認為他們的「聲音品牌」建設比他們的視覺品牌建設/文案更強?為什麼你認為是這樣?
我認為有相當多的知名品牌有很強的聲音品牌效應。尤其是Netflix、任天堂和蘋果--它們是獨特的,並且與它們的產品和服務有著內在的聯繫。
Netflix的 "da-dum "聲波標誌具有良好的頻譜,在家庭影院系統和智慧型手機揚聲器上聽起來都很好,因為其服務經常被使用。任天堂開關的手指點擊聲是一種簡潔、清晰的聲音,在其所有廣告的開始或結束時都能聽到,並將控制器連接到控制臺。例如,Mac的啟動聲和iPhone的鎖定聲都是易懂、悅耳的聲音的好例子,這些聲音與功能和品牌都有關係。
就聲音品牌建設強於視覺品牌建設的公司而言,我想到的並不多,但就我個人而言,在我年輕的時候,我記得英特爾的聲波標誌——一種非常好的、令人難忘的聲音——而實際上並不知道這個品牌生產什麼產品。
在有些情況下,你可能會看到一個在你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廣告,但你卻不記得那是哪家公司,或者他們在賣什麼--我認為如果視覺和聲音設計之間沒有強烈的聯繫,聲音品牌也會有同樣的缺陷。
是否有一個國家/行業的聲音品牌建設做得最好?你認為這有什麼原因嗎?
我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澳大利亞和日本,所以他們是我最了解的國家,但即使比較這兩個國家,你也可以看到品牌在聲音上的表現方式的不同。
首先,日本喜歡廣告語,在連鎖超市、百貨公司和回收店的揚聲器中聽到重複的、朗朗上口的主題曲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我確信,這些廣告歌使許多人的厭煩程度達到了極限。然而,很難否認它們對你的聲音和品牌之間的聯繫有絕對的影響。
就行業而言,我可能不得不說像電影或技術行業這樣的領域有最強的聲音品牌的例子。這在電影業是一種必然。許多年來,電影一開始就有一個附屬製作公司和資助實體的短片,它們都有自己的聲波標誌或主題曲,比如米高梅、20世紀福克斯、夢工廠。
我認為我們的聽覺和嗅覺之間的關係還有待充分探索,所以就我個人而言,我很想嘗試為一個專門從事芳香產品的品牌做一些聲音設計。諸如此類的功能性聲音,如果設計得好,會使產品使用的體驗更加舒適,並使公司具有聲音的個性。
是否有一些我們可能經歷但可能沒有意識到的日常聲音品牌的例子?
我認為聲音品牌很棒的一點是,當你能讓人下意識地將聲音和品牌聯繫起來。我想到了電話通知——當你收到通知時,所播放的聲音類型會因應用程式或手機本身的品牌而不同,所以每次我們聽到這種聲音時,我們實際上聽到的是蘋果、三星或其他品牌的廣告。
不過,我有一種感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類 「潛意識 」的聲音標記會越來越多--你可以說,技術越來越安靜(想想過去幾十年汽車發動機產生的轟鳴聲,與幾乎完全無聲的混合動力汽車或電動汽車相比),所以需要專門設計的聲音來引導和提醒產品用戶,這可能導致聲音信息和品牌之間更多的潛意識聯繫。
聲音品牌推廣的聲音通常會在什麼情緒上發揮作用?懷舊或者展望,甚至有統一的情感嗎?
我想這取決於品牌試圖傳遞什麼,他們的目標人群,以及他們希望消費者對其公司有什麼樣的印象。
聲音是操縱人們情感的最快速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它可以被品牌用於善和惡。一家公司可以利用他們的聲音品牌來激發人們對某一產品所使用的尖端技術有多麼好奇,或者讓人們回想起更簡單的日子。
但最終,聲音可以是非常主觀的——對一個人來說,一個愉快的聲音可能對另一個人來說是一個刺耳的聲音。因此,為了他們的最佳利益,往往要以非侵入式的、易於聆聽的東西為目標。
您認為聲音品牌如何能幫助品牌/公司脫穎而出?
聲音品牌可以作為加強品牌識別的另一種方式來使用。可以說,從視覺上接觸人們的方式比從聽覺上接觸人們的方式更多,但是智慧型手機和其他能夠產生聲音的設備如今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潛在客戶從未如此容易 「聽到 」你的品牌。
如果你有一個適合你的品牌的強有力的聲音識別,那麼留下一個持久的印象就會容易得多。
是否有特定的聲音、樂器或者和聲,在聲音品牌建設方面效果好/受歡迎?
我認為沒有。在聲音品牌方面,你的目標通常是為你的品牌提供獨特的聲音,所以使用聽起來像其他公司的東西可能是一個壞舉動。話雖如此,大多數聲波標識的共同點是「簡單」——例如,簡單的和聲和節奏內容。
你夢想中的聲音品牌項目是什麼?
實際上,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聲音和氣味之間的關係。我有兩個有趣的經歷,讓我思考如何將它們兩者聯繫起來:一個是,幾年前我去參加一個戶外音樂節,一家香業公司設計了其中一個表演地點的香氣,在觀眾所在區域的不同地方設立了香臺;另一次是,當我意識到我已經養成了習慣,當我坐下來看一集《剩者為王》的時候,我就會點燃一種特殊味道的香,這導致我一聞到這種香就會想到Iris DeMent【3】的歌曲《Let The Mystery Be》。
我認為我們的聽覺和嗅覺之間的關係還有待充分探索,所以就我個人而言,我很想嘗試為一個專門從事芳香產品的品牌做一些聲音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