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萬港漂都在這兒
最近,香港一個非營利組織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煮飯比賽。
為什麼說是「別開生面」?因為參賽者全部都是劏房主婦!
劏房有多狹窄,相信大家都在照片中見識過了,可以說是一個集吃喝拉撒於一體的地方.
在這種環境下要煮出一頓飯,的確是對主婦的一種考驗!
(圖源:網絡)
其中有位40多歲的主婦Lily,就住在一個90呎左右的劏房中。
面積這麼小,租金卻一點兒也不便宜,高達5000港幣,這個數字是她月收入的一半!
(圖源:東網)
為了節省開支,她將自己每天的生活費限制在50港幣以內,包括一日三餐!
在這座隨便吃一碗米線都要花上近50港幣的城市,圈妹實在不知道她是怎麼做到的.
Lily說,自己比較幸運,可以準時下班。下班後就去快餐店買20港幣的下午茶餐當作晚餐吃;
或者去街市買「放工價」的蔬菜,10港幣就能買3兜!
(圖源:蘋果日報)
偶爾也會買點肉,比如在這次比賽中,Lily就用19港幣買了豆腐和魚腩,示範如何在劏房裡製作豆腐蒸魚。(因為空間狹小不透氣的問題,劏房主婦做菜以蒸、煮為主,很少煎、炸、炒)
(圖源:香港01)
馬桶的異味就不說了,由於劏房狹窄,食材還得放在馬桶蓋上;
沒有菜板,就在手掌上切豆腐;加一點豆豉為魚腩簡單調味,再一起放入萬能電飯煲,就大功告成。
(圖源:香港01)
就是這麼一盤小小的只有豉油味的魚腩豆腐,Lily都要分三頓吃.
而像Lily這樣的劏房戶,全港還有21萬人!
去年年底,香港歌手古巨基發行了最新專輯《維多利亞》,還專門為這張專輯拍攝了幾個講述香港故事的小短片,其中就採訪了兩名劏房戶。
(圖源:YouTube)
偉林是一名資歷7年的劏房戶,現在住在一間40呎的劏房,它長這樣:
(圖源:YouTube)
沒錯,除了一張床,基本上找不到什麼落腳空間.
連他自己都說,「菲傭住的房間都比這裡大。「
(圖源:YouTube)
窗戶也是沒有的,透氣只能通過這些孔:
(圖源:YouTube)
對面的房間倒是有窗戶,但租金也蹭蹭蹭上去了,要3500港幣。
(圖源:YouTube)
而偉林的這個板間房只需1800港幣,便宜一半,剛好可以領政府綜援。
他沒有工作,平時做些義工,每晚九點回家。
做義工到這麼晚?事實上義工中心下午五點就關門,只是偉林不願意回家,寧可在公園坐著,或者去麥當勞跟人聊天。
(圖源:YouTube)
因為這裡有一種「壓逼感」,基本上回來就是倒頭就睡。
(圖源:YouTube)
當古巨基問道「有沒有跟左鄰右舍的劏房戶交朋友「時,他立刻擺出一副這樣的表情:
(圖源:YouTube)
因為太容易吵起來了!
畢竟是8個人共用一個廁所一個廚房,爭搶廁所的情況並不少見.
(圖源:YouTube)
更慘的是,廁所只有冷水,冬天洗澡還要另外煲熱水.
(圖源:YouTube)
在這種環境中生活,偉林直言,曾見過有人患上抑鬱症,樓下還有兩房客要去看精神科。
還好偉林比較樂觀,住劏房七年,他的態度已經從「不接受」變成了「不接受也要面對」,再到如今的「接受」。
(圖源:YouTube)
未來只希望能有個好運氣,抽個好籤上公屋。
(圖源:YouTube)
可能很多人以為,住劏房的都是像Lily或者偉林這樣的中年人。
事實卻並非如此,古巨基採訪的第二個劏房戶,就是一個年輕人!
Alan是一名婚禮攝影師,29歲,剛搬到這間面積120呎的劏房不久。
(圖源:YouTube)
從視頻中可以明顯看出,跟偉林的板間房相比,Alan的住處真的好!太!多!了!
(圖源:YouTube)
不僅有床、工作桌、窗戶、空調,牆角還掛了一個小型衣櫃:
(圖源:YouTube)
甚至連洗手間都有!
(圖源:YouTube)
Alan笑著說,如果把房間裡的東西移開,還可以放一張麻將桌!
(圖源:YouTube)
當然了,這種高檔劏房,租金自然不低,每月高達5300港幣。對於收入不高的Alan而言,相當有壓力。
他直言,至今沒有存錢。
(圖源:YouTube)
因為就算存,每月也只能存下幾百,還不如把這個錢投資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未來把器材賣出去,還能有點資本!
(圖源:YouTube)
至於女朋友,就更沒有了.
Alan說,雖然曾經也有想過找女朋友,但考慮到出去吃飯要花錢,感到經濟上的壓力,甚至對認識異性都有點卻步了.
(圖源:YouTube)
古巨基問他,有沒有考慮過移民或者去其他地方工作?
Alan表示有考慮過,尤其是在見識了國外生活後,更加覺得香港不是一個適合居住的地方。
(圖源:YouTube)
因為一半以上的收入,都用在房租或者基本生活上。
但真說要走的話,還是有點點擔心,放不下父母,放不下工作.
總的來說,Alan這位劏房戶的故事,反映了香港年輕一代在夢想和租金中的掙扎。
(圖源:YouTube)
視頻中,Alan路過一家房地產公司,看著滿牆的售房信息,有點無奈也有點自嘲地說:
「一個月也買不到一呎。」
(圖源:YouTube)
雖然古巨基只探訪了兩位劏房戶,但香港劏房的故事,遠遠不止這些.
在深水埗某間一百多呎的劏房裡,住著張先生一家八口。
你沒有看錯,一家八口!包括張先生,太太,四個孩子,父母。
這怎麼住得下呢?
註:圖文無關
(圖源:香港01)
原來,他家買了兩張上下床,張先生和14歲的大兒子睡下鋪,張太太帶著8歲的二女兒、6個月的小兒子睡上鋪;
另外一張床,奶奶跟兩歲的三女兒睡下鋪,爺爺則一個人睡上鋪.
(圖源:香港經濟日報Topick)
全家只有張先生一人工作,也就是說,張先生的月薪除了要交6000多港幣的房租,還要養活全家八口人!
想必張先生的工資一定很高了?並不是,大部分時間月入2萬多,今年春節「完全沒休息」才拿到3.5萬,最少的時候甚至只有1.6萬港幣!
(圖源:明報)
難怪張太太說,從未去餐廳吃過飯;
難怪張先生說,想吃蘋果都沒錢買;
難怪孩子想吃麥當勞,都只能買冰淇淋,因為「超過5蚊就不買啦「.
(圖源:網絡)
住在旺角亞皆老街的韓女士面臨同樣困境。
她與單親女兒住在一間約30呎的劏房,每月租金3600港幣。
(圖源:香港經濟日報Topick)
韓女士沒有工作,靠政府每月4700港幣的綜援過日子。
換句話說,扣除租金,母女兩人的生活費每月只剩下1100港幣.(這可是在香港啊)
為了女兒吃得健康,韓女士表示有時候不吃早飯和午飯,都希望晚上能煮一頓有飯有菜有肉的豐盛晚餐。
而韓女士所謂的「豐盛晚餐「,大家可想而知。
註:圖片不是韓女士
(圖源:香港01)
還有一位叫何承熹的小朋友,也與父母住在深水埗的劏房。
月租金4300港幣,面積150呎,一家三口擠在一張雙人床上。
」媽媽同我睡床頭,爸爸睡床尾。」
(圖源:香港01)
狹窄只是基本困擾,何承熹住的劏房,還存在外牆漏水、甩灰等問題,小朋友甚至因此患上了過敏性鼻炎。
(圖源:香港01)
雖然生活艱苦,但何承熹也有夢想,他希望長大後能成為一名工程師,建一棟20層的大樓,讓爸爸媽媽一起住。
(圖源:香港01)
用王爾德的話來說,大概就是——
「我們都生活在下水道裡,但依然有人夜夜仰望星空。「
圖片及資料源於網絡,本文為港漂圈原創,轉載請聯絡港漂圈。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詳情
港漂Jason與香港人Tanya相愛了,然而兩人卻無法繼續共同前進,是什麼令他們卻步?有什麼禁忌,阻隔了人與人之間最原始的衝動?
Jason的生命停滯了,他被堵塞在西方和東方之間、故鄉和異鄉之間、壓抑和爆發之間、地球和月球之間。從他方隻身來到此地,自覺比人優越的他,迷失在愛情、友情、社會、政治當中。他無法著地,在太空中漂浮,不知去向⋯⋯
歡迎觀看新晉編劇王昊然繼充滿爭議性的奇作《爆.蛹》及《森林海中的紅樓》後又一衝擊底線之作!
演出時間:2019年3月16至31日
演出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
門票價格:港幣180~320
港漂圈粉絲福利:於購票網頁或售票處使用優惠碼PRIDE2019,即享正價門票9折!
網上購票:點擊閱讀原文或掃描以下二維碼